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二屆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2年2月4日-6日,2012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二屆年會在黑龍江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市場的力量——紀念鄧小平‘南巡’二十年”。圖為一創摩根首席執行官貝多廣。
以下為演講實錄:
貝多廣:女士們、先生們,非常高興能夠參加亞布力的論壇,而且非常榮幸的能夠在這個講臺上跟各位做一個交流,我今天講的題目是站在促進經濟結構轉型的高度來建設中國證券市場。
我發現我們這個論壇好像討論資本市場,討論證券市場稍微少一點。但是在談證券市場主題之前,我想先跟大家分享一下最近我對幾個經濟格局的變化,或者說是經濟趨勢變化的觀察。第一,從世界經濟的角度來看,我們看到一個很深刻的變化,就是過去的發達經濟體在世界經濟當中的地位正在逐步降低。而南方國家,也就是新興市場經濟國家,他們的地位在整個世界經濟的格局當中逐步的上升。
從這個圖表的情形來看,實際上這個趨勢已經形成,而且根據預測,大概在2017年整個世界范圍內新興市場經濟國家的經濟總量,GDP的總量將超過發達經濟國家。那么在這個當中,大家可以看到,有一些指標,目前新興市場國家在世界經濟總量當中他們占的比較多的,比如講人口,他們可能是第一位的,中國、印度、巴西這些國家都是人口大國,首先用戶量,這也是一個跨越式發展的一個指標,外匯儲備,這也是很有意思的一個現象,就是窮國的資金流入富國,像鋼鐵、銅、碳排放,這些都是在發展中國家,在新興市場國家是超過發達國家的。
包括石油消費,海外進入新興市場國家的投資還是相對比較多的,哪些東西是相對短板的呢?我們看到的股票、債券這些所謂金融市場當中的這些價值,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對外的投資這是比較少的,在世界500強的大公司當中占的比重,相對來說是比較少的,但是這個趨勢我覺得可能是非常需要重視和關注的。也就是說世界將有深刻的變化,而且這經濟上的變化,可以想象對未來整個世界的政治,地緣政治,整個世界經濟的格局都會產生重大的影響。包括我們搞金融的人一直在探討怎么樣讓中國或者就說要讓上海成為真正的國際金融中心,我相信在這樣的大格局下可能是我們能夠成為國際金融中心一個必要的條件。
第二,觀察中國經濟,中國經濟在過去五年當中已經悄悄的,但是也是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我們慣常所說中國經濟的引擎,原來在我們的沿海地帶,現在已經逐步的向西移了,也就是說原來的東高西低,現在到了西高東低,這個拐點在07、08年已經出現了。那么最近的一些經濟的數據越來越證實了這么一個趨勢。也就是說中部和西部地區一些重要的城市,比如講成都、重慶、武漢、西安、鄭州,這些城市,它們GDP增加速度遠遠超過沿海地區一些重要城市。這樣一種變化是我們所有從事經濟的人所一直憧憬的,也是說中國經濟結構的不平衡,地區之間的不平衡,需要產業的轉移,過去大家幾十年提出來了梯度的理論,現在從實踐來看這個趨勢已經出現了。
那么由此大家可以看到,我們在總結30年的經濟改革的時候,有一種觀點,也是大家比較流行的,也就是說中國經濟30年的奇跡,還有沒有?中國經濟高速增長,還能發展多少年?大家經常引證的案例,比如講日本、韓國,這些國家多少都是30年基本上還是從這個拐點往下走的,但是我們看到中國的情形,可能不能用日本、韓國這些小國來進行比較。因為實際上中國,第一,人口多,第二,幅員遼闊。實際上它不是一個國家,是一個歐洲,歐洲從西歐發達了,到中歐,到現在的東歐,這個發展已經是兩百年的歷史了,即使到今天東歐也沒有完全成為一個發達的經濟體,所以說如果說我們中國的經濟能夠有一個好的環境,就是這兩天大家在這里討論的一些自由、產權、企業家精神,這些東西能夠真正的在中國落實的話,我相信中國經濟發展空間不是說30年、60年,可能是100年。所以這個趨勢可能也是我們未來要特別重視的。
第三,我用兩個金字塔來反映中國的金融結構,這個金融結構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我們中國的金融機構對于經濟來說,我們叫做喜大厭小,也就是說它是滿足大型的企業,大中型企業的需求,所以我們中國的經濟是一個正的金字塔,大量的中小型,小型或者是微型的企業,大家看到這個圖上可以反應出來,在數量上,我們的小型和微型的企業占到了中國企業的99%,它們所提供的就業機會是占到了80%,他們所提供的GDP占到了60%,但是給他們提供的金融服務,我們看到用銀行貸款主要的方面來看,大概是20%,這個在07年是20%,到了2010年這個情形發生了一個可喜的變化,到了24個量級,也就是說這個結構已經開始悄悄的發生了變化。中國的金融已經從一個純粹的,就是講究要做大,要為大企業服務,中型企業服務的格局向大小通吃,為小企業,微企業服務,如果你的商業模式做得好的話,照樣在商業銀行上是可行的。在這樣一種背景下,我們的金融機構將要發生深刻的變化,但是這個金融機構的變化,在我來觀察的話,現在已經形成了一個全面的社會共識,也就是說從上到下,很多領導人都在提要關注中小企業、微型企業融資難的問題。
但是怎么轉變才能成為一個在金融結構上成熟的商業的模式?這個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我們很難想象對于大量的小型、微型企業采用社會或者說政府支持,或者說是社會捐助這樣一些模式,這些模式都不是所謂的可持續的,真正要為能夠這些企業服務的金融模式,它必須是在商業上是可持續的模式,這種模式我們都沒有學過,我本人是學金融的,一直學到博士,從事的也是金融工作,但是坦率的說我們原來的老師,我們所有關注的文獻,基本上是從西方,從發達國家來的文獻,基本上沒有人告訴我們,我們的金融主要是去為那些中小、微小的企業服務,原來的文獻很少。
那么最近幾年,無論是孟加拉、印度、巴基斯坦他們都有很多前沿的進展,無論是學術上的,還是實踐上的,這些進展逐步的引到中國來,我相信這是要在商業的實踐上要做很深入的研究和實踐,才能夠做成功的一件事兒,所以這個過程現在只能說是剛剛開始。那么在這樣一個中國金融,三大趨勢之下,我們再回到這個主題來看一看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
中國證券市場發展實際上也是經歷了幾個階段,簡單的說,改革開放之前,我們中國實際上是叫做財政主導型的金融機構,當時不是說沒有銀行,中國也有人民銀行,也有中國銀行,也有農業銀行,但是都是財政的附屬物,它沒有一個真正主導,資源分配的能力,一直到,85年成立中央銀行,才開始正式進入銀行主導的金融機構。
那么以92年上海證券交易所的成立作為一個標致的話,開始形成以銀行為主,以資本市場為輔的金融機構,最近的標志性事件,或者是里程碑式的一個發展,就是 2009年創業板的誕生,這件事情我覺得從歷史上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標志著中國的金融結構進入了一個所謂多元化的市場主導型的金融機構,當然這個階段還是剛剛在開始。
所謂多元化的市場主導型的金融機構,實際上有各種各樣的金融機構和組織,包括銀行、保險、證券、基金、共同基金、股權基金等等,那么大家想象20年前、 30年前這個中間,很多機構在中國是沒有的,或者說是一種形式上有,但是實際上是不發揮作用的,那么在未來這些機構都要各自扮演它各自的角色,真正的形成一個所謂多元化的金融市場的主導型的金融結構。
我們來看證券市場,證券市場為什么說09年是一個分水嶺,是一個里程碑,因為坦率的說,在這之前的中國資本市場,我們主要的服務對象就是國有企業,無論是從深圳到上海,還是中小型城市的地方企業,到后幾年央企大規模的進入資本市場,實際上整個資本市場主要是為這個服務的。但是到了09年建立了創業板以后,這個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也就是說這個市場真正開始關注民間的經濟,民營的企業,大量的中小企業,所以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一個歷史的分水嶺。
我們來看滬深兩市,如果按照市值來計算,前20位的這些企業的變遷,我們來看中國市場的變化,或者說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在1995年,就是資本市場建立之初,我們的這些最大市值的公司,是什么公司呢?就是上海的陸家嘴,上海石化、外高橋、馬鋼,在當年都是老大,那么到了2000年,我們市值最大的企業就是浦發銀行(微博),四川長虹(微博),曾經也是紅極一時,到了2010年就是中石油,中石化,中國建設銀行,大家注意到市值頭幾名的變化是非常明顯的,但是這樣一個結構的變化,是不是反映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呢?沒有,反映了中國資本市場為中國的國有企業提供服務的不同類型的,越來越覆蓋到整體的國有企業,但是跟經濟結構沒有什么太大的聯系。
我們看看美國最大市值的公司,他們反應出來的產業結構的變化,90年我們看到很多美國這些最大的公司,GE等等這些最大的公司,甚至有一些農業的公司,一些制藥的公司,都在那兒占據著前20名的位置,到了2000年我們看到有微軟、思科、英特爾(微博)這些最大的一些新興經濟的大型公司突然的躍居到公司,最大市值公司的前幾名,到了2010年,我們又看到蘋果這樣的公司,谷歌(微博)這樣的公司出現在前20名的排行榜上,那么美國的市值公司的變化真正反映了美國的產業結構的變化,反映了它的經濟結構的變化。
那么我們希望到了2020年的時候,由于創業板已經建立了十年,我們那個時候看前20名中國最大的公司,會不會冒出我們在座的民營公司,躍居為我們中國最大的銷售公司,如果達到這個程度,我相信中國資本市場,中國證券市場真正是為中國的經濟結構的轉型在服務。
后面有幾個值得探討的現象,我簡單的提一下,第一,就是證券市場為什么說它對經濟結構轉型還沒有起到積極的作用,就是我們現在很多制度,包括最近在討論IPO的發行制度,包括重組、兼并收購,我們基本上監管者是制造一個模式出來的,然后讓市場上所有企業去符合這個模式,但是問題正在于企業在變化、行業在變化、經濟在變化,你這個模式很難去適應這個變化,是你的模式,管制的制度合理,還是企業要有動力去變化?去分拆,去兼并,去重組,這個動力是合理的?這個問題我覺得值得思考,也就是說我們的監管部門、決策部門,真正要站在怎么樣去有利于中國經濟結構的變化去調整你的監管政策。
第二,中國有大量優秀的創新型的企業,全世界這也是中國的一道風景線,很多企業進入了紐約的國際市場,甚至到比較小的交易所掛牌,在美國上市的市值前20名的一些企業,比如說百度,我們應該把它看作是中國的谷歌,這樣的企業市值達到四五百億美金的規模,但是它的客戶,它的業務基本上都是在中國的,但是它在美國上市,這樣的企業,這一種類型的企業,我們中國的市場,我們的監管,我們不能接受它,是他們有問題?還是我們的監管制度有問題?這是我們值得思考的問題。
第三,國際板,前一段時間炒作的非常厲害,我們的業務要做國際板,但是深刻的仔細想想,這個事情對中國經濟結構轉型到底帶來什么積極的作用?我打一個深深的問號。所謂世界的500強到中國的上海來上市,它對中國經濟有什么影響?我更主張是讓那些大公司在中國的業務,中國掛牌上市,真正讓他們成為中國本土企業。
第四,中國不是沒有資金,但是非常困難,就是很多中小企業拿不到資金,這個問題從我們搞金融的人來看,主要是我們金融出問題了,是我們金融結構出問題了,是我們金融產品不夠豐富,簡單的舉一個例子,中國地方政府經濟融資的平臺有很大的問題,但是從我的管理來看,這些地方政府融資是天經地義的,全世界各國的地方政府都有承擔基礎設施、社會設施建設的職能。我們的問題在哪里,我們的問題是我們讓這些地方政府去獲得資金的方式出了問題,我們大量通過銀行去貸款,這肯定是有問題的。因為他們的基礎設施是幾十年的功能發揮,它不是本代能享受的,甚至是未來幾代人享受的,這些設施本來需要建設,但是需要運用一種長期的融資工具來建設的,但是由于我們缺乏這樣的市場,缺乏這樣的產品,使得我們本來應該做的事,讓我們自己感覺都猶豫,諸有此類,我們還可以舉出很多例子,都是反映出由于我們金融產品的缺乏,由于金融結構不合理,造成經濟結構當中轉型的困難。
最后我想做一個總結,就是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已經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階段,也就是應該要圍繞有利于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來考慮市場的發展方向和行動方案。
第二,中國證券市場的下一個高度是積極推進上市公司之間的收購、兼并和分拆重組,從而成為經濟結構轉型的有力推進器。
第三,應該認真研究中國上市公司結構是否反映了中國經濟結構的轉型,真正吸引優質企業,特別是信行業新模式企業的上市。
第四,中國目前存在著的資金供應和資金需求之間的矛盾,反映了金融結構的不合理,以及金融工具的短缺,積極推進債券市場的深化,有助于緩解矛盾,并進而促進經濟結構的轉型。
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