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二屆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2年2月4日-6日,2012亞布力中國企業家論壇第十二屆年會在黑龍江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市場的力量——紀念鄧小平‘南巡’二十年”。圖為中海油高級研究員邱曉華(微博)。
邱曉華:我想說這樣幾個意思吧。
第一,減速是必然的。因為支撐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一些因素正在減弱,因此中國經濟出現階段性地減速是一個客觀存在的事實。比如說原有支撐中國經濟賴以成長的低成本優勢,隨著原材料不斷提升減弱了。原來不顧環境支撐經濟高增長的環境也在改變了。只要這幾個因素考慮在一起,再加上中國經濟發展到一定的階段,他也需要升級、優化,粗放思路也會犧牲掉一些加載體,減速是必然。
第二,減速是平緩的,不會是急劇的。因為支撐中國經濟增長的一些基本因素也還沒有完全消失。我想至少這三個基本因素,大家是會贊同的。
第一就是結構性改進,對于中國經濟的活力和效力帶來的促進作用,應當說在中國現階段還是比較明顯存在著。最主要包括所謂的工業化、城市化、區域化和信息化,這四化的趨勢在中國目前還沒有完結,城市化我們剛剛才走完一半路程,2011年是中國的叫做第一次越過50%城市化水平的第一年,因此城市化給中國經濟帶來的空間依然還很大。第二工業化我們才剛剛走完2/3的路程,工業化盡管還有各種各樣的困難,但是工業化還是存在的。區域化過去支撐中國經濟增長主要是東部地區的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三個經濟增長帶,但是這些年來中國經濟正在發生悄悄的但是又有根本性的變化,中西部地區城市帶逐步逐步在增強活力、增強他的發展動力,很可能在未來一段時間內東部減速會快一些,但是中西部城市帶的形成,又可能接替一定的減速,這是所謂的區域化。信息化我們知道,不用多說。第一個力量結構改進力量還存在。
第二個體制改進所帶來的活力和效應,同樣也還存在。因為大家知道,市場化、國際化、多元化是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的三大特征。所謂市場化就是我們靠市場的機制來調節經濟的運行。但是在過去30年中國經濟更多是在商品市場方面走向了一個比較快的發展的路程。但是在要素市場方面,中國還沒有完全破題。因此可以預見,要素也可以像普通商品一樣,自由、平等、便捷地獲得,可以說未來中國經濟在這方面的增長力量依然還是很強大的。國際化,中國在過去三十年,可能更多是在對外貿易、利用外資兩個方面取得歷史性的進程。中國到了今天到了什么階段,到了可以用一定的資本輸出帶動產能輸出、產業輸出的新階段。有這樣的能力也有這樣的條件。可以預見過去的對外貿易,過去的利用外資是支撐中國經濟的基本的兩個方面的因素,就是生產資料和市場。那么我們可以預見未來同樣隨著走出去的步伐加快,在獲得生產要素在獲得市場空間兩個方面,中國同樣能夠繼續支撐它的增長。多元化,主體經濟多元化,國有經濟和非國有經濟都需要進一步改革發展,在這方面堅定不移已經是我們黨和政府既定的方針,只要堅定不移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堅定不移支持非國有經濟的發展,我想多元化還可以給中國經濟帶來巨大的活力和效益。這是說支撐力量,第二個力量。
第三個力量是最樸實也最可靠、最持久,這就是13億多中國人都想通過自己的創業、就業來改善自己的生活、增加自己的財富,這個原始動力是過去30年中國經濟發展基本動力,也是未來中國經濟發展基本動力,我想這一點我們跟中國跟別的國家比是不一樣的,所以我認為中國經濟未來即使是減速,但是也不會是急劇減速,而是一個平緩地減速,謝謝!
主持人:你還沒回答我是近期還是一種常態呢?
邱曉華:中國正處在由中等收入向高收入跨越的這樣一個階段,或者說中國正處在由一個經濟大國向一個經濟強國跨越的這種階段。那么這個階段一定是要求中國經濟是需要考慮多方面的發展,就是說全方位的發展,而不僅是一個經濟的發展,因此在這個階段里面,能夠出現階段性的調整和階段性的減速,應該說只能是階段性的,不能是長期的。
我可以說過去30年我們9.8平均每年的增長速度,今后的五年中國可能會回歸到八到九之間的增長速度,但是十二五之后我覺得一旦我們在要素市場方面,在走出去方面,在結構調整優化方面,三個方面如果我們真的能夠取得更大的進展的話,我覺得從十三五開始中國經濟還可以繼續維持一個不低于8的速度。
主持人:因年會在8.5以上嗎?
邱曉華:今年第一季度可能在8.5左右,第二季度大致是基本穩定,第三季度略有回升,全年估計在8.8到9之間的概率值。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