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進出口企業第十屆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中國進出口企業第十屆年會”于2012年1月11日-12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國家發改委宏觀院研究員張燕生。
以下為演講實錄:
張燕生: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
非常感謝提供這么一個機會,讓我在這里發表一下我個人最近研究的一些心得,也就是關于我們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形勢、風險和對策。
第一個問題,我想首先還是講一下形勢。
從形勢來看,我們知道今年是“十二五”的第二年,也就是開局年剛剛過的第二年。那么我們研究一下“十二五”,我們會發現“十二五”其中有一個重要的變化,也就是提出了要加快實施走出去戰略。因為我們知道,走出去,從十五國家首次把它作為一個國家戰略,到“十二五”提出了要加快實施走出去,這就代表了從形勢看,中國已經進入到一個從重視出口和引進來,進入到一個出口和進口并重,引進來和走出去并重這么一個階段。企業走出去的重點,也從十五時期重點是發展境外的加工貿易和合作開發國內短缺的資源,轉變到“十一五”重點促進原產地多元化和參與境外的基礎設施,然后再到“十二五”,我們會發現走出去的重點已經轉變到要創立國際化的營銷渠道和品牌,重視當地民生和履行社會責任,我們會發現,也就是從去年開始實施的“十二五”,在走出去方面,他們重點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
在這種情況下,中國的走出去仍然面臨著許多的新形勢、新情況和新問題。比如說,我們的企業走出去,重點是資本走出去還是勞動力走出去,還是技術走出去,也就是我們走出去的要素,究竟主導的是什么,換回來的重點是資源和能源,還是市場和渠道,還是長期合作伙伴。我們要換回來的東西究竟是什么。
第三個方面,也就是企業走出去的模式,究竟是逐利型地走出去,還是共享型地走出去,還是綠色地走出去。要談走出去的風險,這是最大的風險。剛才我們說的這個問題,如果我們不能夠用行動證明我們是一個科學發展的、綠色的、共享的走出去,那么今后我們將發生形勢的大幅逆轉的可能。怎么走出去,怎么滾回來。所以從這個風險來講,我們必須要首先想明白這些問題。
從形勢來講,也就是“十一五”期間,我們會發現我們的走出去境外的直接投資,如果包括金融,我們總計在“十一五”,我們走出去多少呢,2200億美元,是十五的七倍多,年均增長40.8%。我們對外的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分別累計是2971億美元和380億美元,分別是十五的四倍和兩倍多,年均增長率分別是33.4%和13.2%。那么到2010年,我們對外直接投資累計已經超過了三千億美元,在177個國家和地區設立的境外的企業1.3萬家。對外工程承包和勞務合作累計完成的營業額已經高達5092億美元,累計派出各類的勞務人員達到了543萬人。
那么我們的研究預測,也就是說,在“十二五”末,也就是2015年,中國“走出去”的規模,將很可能大于引進來的規模。我們中國早就已經是資本的輸出國,而且在直接投資方面,也就是未來的五年,我相信會發生一個拐點性的變化,也就是走出去的規模、走出去的直接投資有可能會大于引進來,也就是我們說ODI可能會大于FDI。
這是我想講的第一個問題,也就是形勢,形勢一片喜人。過去的五年,“十一五”引進來的增速年均9.8%,走出去的平均增長年均40.8%,你會發現,我們面臨著兩條完全不同斜率的增長率,也就是ODI的增長斜率明顯比FDI的增長斜率要陡峭,增長的要更加地迅速。這是我想講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就是當前中國企業走出去的風險。風險,我主要是談兩個案例,一個就是印度尼西亞的案例,這個案例的題目也就是我們講中國企業對印尼的投資,也包括貿易,究竟對印尼的發展是一個機遇還是一個挑戰。當我們要到東道國去投資的時候,我們就必須要考慮我們對當地來講,我們的貢獻是什么。這個主要是去年我們去做的調研,我們做的一個案例。
從調研的情況看,印度尼西亞作為我們東南亞最大的新興市場的國家,它的中央和地方政府、企業、社區和學者們認為,中國和印尼之間的貿易和投資關系的發展,對雙方都是機遇,機遇明顯大于挑戰。但是,在調研中間,我們也會發現反映出一些意見,后來也就是去年的下半年,我到新加坡去的時候,和50個印度尼西亞的企業家座談的時候,他們有些同意我的意見,有些不同意我的意見。因為調查研究,有的說我們的觀察可能跟很多企業家的感觸還是有所不同。
所反映的意見有這么幾個。第一個,中國企業來印度尼西亞的目的究竟是什么。從印度尼西亞各個方面的反映,他們的建議是不能夠僅僅是為了利潤,也就是為了我們投資的回報。他們建議,我們走出去應當更多地增加對本地的就業和本地稅收的貢獻。在這個方面,在印度尼西亞的時候,有一些朋友就提出了一個比較,走出去戰略的比較。也就是中國走出去和印度走出去,在印度尼西亞所反映出來的差異。有些朋友講,說你們中國的企業來,我們感謝你們。但是你們更多的是奔向我們的能源、奔向我們的木材,奔向我們的棕櫚油,奔向我們的煤炭。那么比較就會發現,印度在本地的投資,它不但有投資,而且能創造本地更多的就業,對本地有更多的稅收服務,然后在本地銷售,促進本地的經濟發展。所以這兩種戰略比較中間,我們就會發現,在這個方面,我們還有更多的需要改善的地方。
另外一個方面,也就是要促進本地可持續發展和環境保護,能夠更好地保護本地的環境、社區文化和傳統文化。那么在這個方面,我們很多的印度尼西亞的朋友們講到日本在印度尼西亞投資的教訓。日本也曾經經歷過來到印尼就奔木材,因為日本需要木材。那么奔木材就砍樹,然后造成了當地資源的破壞。需要煤炭就挖煤,甚至也出現小煤窯遍地開花的局面。但是后來經過一段時間,日本的走出去戰略開始發生了改變:先種樹。也包括我們最近能看到,日本在很多能源資源所在地增加投資,首先是建學校、建醫院,做公益。要不然,你今后走出去,你會給當地的民眾留下什么樣的印象,它決定你走出去后你能走多遠。
第二個當時我們去調查研究反映出來的問題,也就是當地的一些人士反映,我們在當地的走出去,我們做了很多的工程,包括水電的。那么當地的朋友們就反映,說和世界銀行和亞洲銀行在印尼的投資項目相比,中國企業對外投資的環境和自然保護的標準更低。也就是世界銀行和亞洲開發銀行通過不了,環評通過不了的項目,他說中國企業仍然能夠通過環評,仍然能夠開工。這個時候,我們馬上想到一個問題,怎么能夠建立起一個能夠跟經濟發展階段相一致的標準。既有利于發展,也有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在這個方面提出來一些水壩項目和一些方面的基礎設施的投資。
第三個方面,有一些當地的意見反映出來,我們在走出去的時候,在進行當地的社會責任的評價、環境評價這些方面,能不能更多地吸收一些本地的民眾和社會團體參加。因為我們經常更多的工作做的是當地的政府和合作的項目單位的工作,那么往往會出現當地政府同意,而民眾反對所發生的復雜的非經濟的因素的阻礙,也包括一些利益上的沖突。我們實際上現在在東南亞,在柬埔寨,我們在很多地方都遇到了這個問題。那么下一步我們走出去的時候,能不能更多地做一下社區、社會團體和民眾的工作。
除了這個以外,也包括我們去調研的時候,認為走出去是不是中國能夠更多的,我們的企業、我們的項目單位更多能夠遵守一些國際通行的標準和認證體系。我們在調研的時候,有一些當地的人反映說,中國走出去在一些發展程度比自己更低的國家,往往會降低標準。因此,有一些朋友就提出來,比如說已經有的一些國際準則,像國際采礦和金屬協定,投資的環保原則,國際的木材貿易標準等等,在這些方面能夠為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在這個方面能夠有一個好的榜樣。
另外一個案例,我就不去更多說它了,是拉美的一個國家,也是去年我們進行的調研。調研的時候,跟我們一塊去的專家們認為,這個國家具有世界級的能源、鐵礦石、鋁土礦、黃金的礦業資源,有著非常豐富的煤炭和土地資源。在這個地方,應該講,中國所需要的能源資源,這些地方都有。但是最大的問題,也就是這些地方,它的基礎設施非常落后,包括公路、鐵路、港口、水運、航運、城市交通、基礎設施。我們去調查研究的時候,一個電力設備不大的故障,最后造成全國的電力系統的癱瘓。
我們在調研的時候還發現,這些地方往往會涉及到很高的非經濟性的風險,也包括政治風險。在這些地方,包括非洲,我們去安哥拉,我們去很多地方調查研究的時候,我們當時發現的一個問題就是,走出去到這些地方,如何對沖政治風險,如何對沖非經濟因素的干擾,都是一些比較重要的問題。這是我想講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我想講一下對策。
第一個,中國企業走出去的主要方向。從我們下一步走出去,我們會發現,首先也就是有條件的企業,現在開始通過走出去,把產品的價值鏈、供應鏈、資本鏈延伸擴展到境外。也就是在海外,我們的企業開始在海外建立加工組裝基地、境外的分銷和售后服務基地和全球維修體系,也包括開始在境外建立的綜合物流和供應鏈管理體系,研發設計和創新中心,境外的能源和資源的儲備和供應的保障體系。這些,對于我們企業走出去是非常重要的。
比如說,我們去調查的兩個國家,一個是印度尼西亞,另外一個是越南。我們知道,無論印度尼西亞還是越南都是本地區的人口大國。但是我們去調研的時候就發現,本地很少有中國的摩托車,我當時很困惑,我的問題就是,中國人可以騎中國生產的摩托車,為什么在印度尼西亞和越南就很少見到中國的摩托車。那么我們在調查研究的時候發現有兩個問題制約了我們摩托車企業在印度尼西亞和越南的走出去。
第一個因素,往往來中國采購摩托車的企業,都追求的是價格低,因此往往采購的摩托車都不是真正在中國品質好的摩托車。第二個,也就是中國在印度尼西亞和越南,我們在銷售摩托車的時候,我們沒有在當地建立起售后服務體系,當地的維修體系。這樣一來,你的產品的品質,本身和日本的摩托車相比,我們有差距。但是如果你的售后服務和你的維修再跟不上,那么往往會在當地留下一個印象,也就是你的產品不是價廉物美,而是假冒偽劣,最后是大規模進入,然后大規模撤出。
因此,我們下一步走出去,怎么能夠把加工能力走出去,把渠道建設走出去,一定要把售后服務和維修體系跟上。
還有一個問題,我想在這個地方提出的,就是要把研發設計創新中心走出去。這是什么概念?我們研究全球的研發創業的產業鏈的時候,我們會發現,全球的研發創新的價值鏈是高度的集中在美日歐大三角地區,往往投資中國的研發創新設計活動,它的技術含量相對來講都是比較低的。因此,我們的企業要想把研發、創新、設計這些環節由國際比較劣勢,轉變為國際競爭優勢,一個很重要的途徑,就是通過走出去,把這些中心和環節建立在具有長期知識積累和創新人才的地方,也就是我們剛才講的美日歐大三角地區。現在我們越來越多的企業都是這么做的,比如說像奇瑞。奇瑞就把它的汽車設計中心建立在意大利的都靈。華為把它的研發中心建立在了倫敦,建立在了美國。怎么能夠把發達國家在研發創新的長期積累,能夠為增強我們企業國際競爭力服務,途徑之一就是走出去。
第二個方面,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下一步怎么能夠在對外的金融投資,對外的股權投資和對外的戰略性資源的儲備,進行一個合理的多元化的配置,也包括我們講用流量換存量。這個實際上是把我們企業的走出去,能夠提高到一個合理有效的層次和水平。
第三個方面,怎樣圍繞著我們的企業走出去,能夠伴隨著銀行的走出去,人民幣的走出去和相關的金融服務的走出去。我們中國走出去,就是我們的實體的企業和金融的企業走出去,跟國外的發展的經驗和路徑,可能有很大的不同。國外是銀行跟著企業走,中國可能會出現銀行跟著企業走的同時,銀行帶著企業走。其中就是目前探索中的一個模式,也就是開發銀行和進出口銀行現在所建立起來的安哥拉模式和委內瑞拉的模式,很大程度都是銀行先行,然后實體企業跟進。在這個方面,實際上像委內瑞拉成立了一個中委基金,分別成立了100億美元和700億人民幣的這種大額融資基金,這個往往會帶動一大批的企業進入。
這是我想講的第一個問題,對策,也就是我們下一步走出去的方向。
第二個,我們企業走出去,我們其中有一個辦法就是跟著國家FTA的戰略走。我們知道,這個FTA,也就是我們所說的自由貿易協定,也就是國家和哪些地區的自由貿易協定簽訂了,意味著這兩個經濟體之間在投資促進、投資保護方面有著雙邊和多邊的政府的協議。往往對我們企業走出去來講,比我們企業單打獨斗的方式要好得多。
現在復雜的局面是什么?復雜的局面就是從2009年開始,美國在區域化戰略方面推動了一個叫TPP的這么一個戰略,也就是叫跨太平洋經濟合作伙伴關系協定。美國開始大力地推。那么美國這個協定,它有可能產生這么幾個變化。第一,它可能會把亞太經濟體分成兩半,一半也就是加入美國主導的太平洋集團的國家和另一半是沒有加入太平洋美國主導的太平洋集團的國家,它會把亞太這些國家和地區分成兩半。加入的,也就是接受美國主導的戰后的貿易的新規則,也就是美國標準。不加入的,那就可能被邊緣化。
目前,根據人們經常用的一些計量手段,像CG模型,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的計算,美國人的計算,日本人的計算,中國人的計算,計算出來的結果都告訴我們一個結果,加入TPP所得到的經濟方面的回報,對日本是最小的,對韓國、對大陸、對臺灣、對香港都是負的。為什么是負的呢?原因很簡單,加入TPP,一個自由貿易的協定,很大程度是讓大西洋的國家、拉美的國家來分享東亞國家的奶酪,因此算出來,不管你用什么樣的模型算出來的結果,對于我們的收益是負的。
那么這個變化你突然發現,2009年以后,我們走出去的周邊環境,我們走出去的全球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什么叫風險,這就是最大的風險。怎么辦?那么朋友們馬上會提出一些建議,比如能不能加快中國同一些重要經濟和貿易伙伴的自由貿易協定的談判,像海灣六國,像韓國,像很多的國家。第二個,朋友們就提出來了,也就是我們中國內地和港澳之間的CEPA,大陸和臺灣之間的ECPA,能不能提升為高標準,高要求的程度。就把兩岸四地標準化的程度、高度融合的程度提高。第三個就是能不能在新的形勢下加快中日韓自由貿易協定的締結。我們突然會發現,我們的東亞和亞太地區的區域一體化的形勢,日本成了一個關鍵因子,退一步就去TPP,拉一步可能就回到東亞經濟的一體化,怎么辦?最后一點,也就是中美之間是不是應當研究雙方的FTA的可能性,和中國能不能夠開始探討加入TPP的可能性。
馬上我們會發現,我們企業走出去這個大格局的變化,往往對我們的企業來講,它是我們企業最需要關注的。
除了這個以外,也包括我們企業下一步走出去應該大力地發展我們在境外投資和經貿的合作平臺,也包括我們的保稅區和后來的綜保區,是不是應該隨著我們企業越來越多的走出去,在境外幫助我們建立七通一平的境外的經貿合作區,為我們的小企業落地創造更好的條件。
這是我想講的第二個問題,這是對策中間的第二個問題。
第三個問題,也就是我們走出去,我們的重點區域應當是哪里。我們知道,今年,2012年,全球經濟會非常不好。我把它概括為2012年歐美經濟面對的困境是缺需求、缺信心、缺辦法。那么這個時候,首先就要求我們的企業應該用放大鏡來看世界。什么叫用放大鏡看世界呢?比如歐洲,我們會發現歐洲是有兩個不同的歐洲,一個是陷入主權債困境的歐洲,一個是主權債的形勢目前主權狀況仍然良好的歐洲。因此即使是我們說歐洲經濟可能會衰退,歐洲下一步會搞量化,歐洲的主權形勢可能會弱化,即使這樣,但是歐洲對我們走出去仍然充滿機遇。還有一個用放大鏡看,我們會發現美國的51個州,對我們中國企業走出去,應該講,很多地方都是熱烈歡迎的。還有就是一個新興市場。我們會發現,整體看,發達國家的增長曲線是比較平緩,新興市場的增長曲線是比較陡峭的。那么比較陡峭的新興市場,我們仍然能夠發現資源的生產國和資源的消費國,它的投資的形勢是不同的。資源的生產國的形勢,在當前的經濟困難中間,明顯是增長比較快的地區,也包括制造的出口國和制造品的進口國的形勢,也是很不同的。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怎么選擇新興市場中未來增長前景最好的地區。除了這個以外,也就是下一步在當前的世界走出去,我最擔心的一個風險,就是貿易的摩擦,貿易的沖突和貿易的保護。也就是說,在當前走出去的環境中,西方的主要國家像美國和歐洲,目前主要是靠擴大出口,主要是推動再工業化戰略。而再工業化戰略,很大程度也是用保護的方式來推動本國制造業的發展,也包括已經來華投資的歐美企業撤資回歸本土,和本土周邊的這樣一些新形勢。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企業走出去,要密切關心目前貿易和投資保護主義的一些變化。像美國剛才我說的推了TPP,另外一個,歐美目前推的還有一個叫競爭中心。另外一個方面,今年還有一個風險,就是匯率法案可不可能會變成法律,會不會引發貿易戰。這些問題,對我們今年企業走出去來講,也就是你用放大鏡看這個世界的時候,你既要看機遇,也要看挑戰。
最后一個問題,我就想走出去,作為我們的企業來講,要探索一個新模式。這個新模式,我個人提出來,也就是一個共享發展的新模式。也就是自己投資的時候,要得到合理的經濟回報,同時一定不要忘記給別人留一碗羹。因此,我們說走出去,這個共享發展的新模式,也就是一定要包容性地走出去。第二個,一定要綠色地走出去,砍樹不要忘記種樹,開采資源,一定不要給它留下資源枯竭性的地區。盈利的時候,一定不要忘記給當地也創造就業和創造經濟的收益。也包括我們的走出去,應該是平衡性的走出去。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企業走出去,一定要用行動證明,中國的企業、中國的資本不是新殖民主義,而是造福于世界,造福于東道國經濟發展的具有遠見和幾千年文明歷史的中國的企業家。
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