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九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2年1月8日,由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承辦的第九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以下為深圳大學副校長、文化產業研究院院長李鳳亮發言實錄:
李鳳亮:感謝主持人,人才論壇年年有,但是每年都有新意,我今天聽了三位前面專家和領導的演講,今年的新意,有一個詞兒就是創新,我也是無獨有偶,所以今年有這樣一個題目。傳統創業當中如何發揮作用的問題,還講到國際的文化產業培養人才的協作網絡,我們也有這方面的意愿和努力的傾向。我的題目叫做跨界融合催生文化產業的創新人才。
我會講三個方面,第一,探索把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特點,第二,跨界融合培養創新復合型人才。最后,跨界融合應堅持特色化、創新型人才培養戰略。
首先講一下第一個方面。人才培養的特點,實際上我們大家一直在摸索,各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實踐,我個人的一個判斷,記得去年文化產業新年論壇,我就講了這個,我總體的判斷,我們雖然本科專業開了七年,但是我覺得文化產業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還是處于一個探索期,首先作為新興學科確實有一個摸索的過程,另外作為綜合性的學科,它的內涵包容是非常豐富的,如果說我們有設計的學科,有美術的,有各種各樣門類的學科,因為我們現在開出來很多文化產業管理的專業,所以這個里面對我們來講很多的學校是一個很大的挑戰,一個是歸屬感,設置在不同的學院,另外各個學校專業名稱是非常多樣的,是對文化產業的管理,創意管理,還有其他等等的管理有很大的一種爭議,培養方式也非常的多元和多樣化。日本的經驗,我多少了解一些美國的做法,他們更多的做法是跟我們具體門類的文化產業人才培養一樣,是跟產業門類相結合,做一些具體化的培養。
比如說偏藝術的,藝術管理,或者是音樂的產業,或者是商業的問題。偏商科的,可能是在MBA下的娛樂或者媒體管理方向,偏傳媒,可能是在碩士的里面。人才特點總結為三型和三多,三型,首先是應用型,一般是懂藝術、有創意、會經營、善管理,從這些方面來講是應用型非常強的。另外就是復合型的,實際上文化產業的培養,剛開始大家就意識到這個問題,突破舊的學科培養體系,整合人文學科經濟管理等應用學科。第三,創新型,這個不用說了,創新、創意、創業,創造性是文化創意產業的內核,原創不足已成為文化產業發展的瓶頸之一。這個原創的不足肯定跟我們人才培養有關系。我們在深圳,深圳是一個高新城市,在產業文化發展方面有一些誤區。
三多,多類型,文化產業類型是很多的,技術制作、創意策劃、經營管理。第二,多層次,學歷教育,博碩士、本?疲菍W歷教育,研修,培訓,工作坊。多渠道,高校培養,企業實訓,政產學研結合。我們今天在這里主要討論是大學里面學生、研究生的培養,實際上更多除了這個以外,從終身教育的概念來講,企業里面的實訓和對他的再培訓再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重點講一下四跨的問題,通過跨界的融合來培養創新型的復合人才。
首先對于為何跨界,這個并不存在很大的爭議,因為文化產業的人才確實需要復合型的培養,需要打破學科、學員、學校與社會間甚至是國境的壁壘,光打破一個學院間的壁壘就非常難,現在大家都是來的文化產業研究院,打破學院之間是非常困難的。四跨,跨科融合,強化打通,校企結合,打通實踐,跨校聯合,協作的問題,還有跨界結合共享的問題,本科專業,經驗積累,爭議猶存,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內涵困境,文化產業牽扯到很多的方面,包括傳播學,涉及到不同的學院,從04年中國大陸開始本科,在舊的目錄里面是在公共管理里面,后面有一個S,這個S就是試辦的意思,今年5月份剛剛修訂的新的專業目錄里面,是把它從公共管理里面調到了工商管理類,可以說管理學和一的學位,但是依然是試辦的專業,對它的屬性怎么樣,還在摸索的階段。
我個人提出一個概念,由不同的文化產業門類專業構成虛擬本科概念,我個人不太贊同搞文化產業管理的本科,這是一個巨大的神話,非常難操縱,曾經設想過這個問題,所謂的門類專業,由傳媒、傳播、設計學、美術等等各個具體的門類的專業構成了一個虛擬本科,這個來講這是我們文化產業本科人才培養非常重要的路徑。同時應該著重發展文化產業管理的第二學士學位,這是非常重要的,跟我們文化產業的人才的復合型的特征非常的吻合,比如說學電腦、計算機、軟件的,你來學一個文化產業的管理,這個文化產業的管理是不是一定要開在管理學院,也不一定,本科階段這是重點發展的。前提實現一個校內自由先科,完全學分制,就是學生我學這個專業,我想學另外的課程,我有充分的自由,但是在很多的學校并沒有真正的做到這一點。
對于碩士生來講我們提倡跨科際的招生,多學科的營養,不同碩士專業的特色化教育,MBA工商管理,文化創意產業管理,藝術學理論,藝術管理,新聞傳播傳播學,傳媒經濟與文化產業,文藝學,創意產業與文藝管理,知識產權法,創意版權保護。因為創意版權的保護實際上現在是我們文化產業發展瓶頸的問題。
在博士這個里面,提倡跨科際招生,多學科營養,人才少,著力在文化產業政策完善方面發揮作用,通過學養和經驗的積累區考慮文化產業的戰略性問題,發揮高學歷、寬視野的優勢,能從具體的行業挑出具體門類,做一些國內外文化產業的比較研究。這是一個跨界的圖片。
第二,校企結合的問題,強化實踐。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的實踐性,實踐實訓教學的重要性,課程設置的實用性,始建于理論并重。本科,基礎課程、核心理論課程,文化產業基礎理論、藝術學、美學、傳播學、管理學方面,應用性課程,品牌管理、制片人管理、廣告管理,實踐實訓。博碩士,結合相關專業,突出個性特色,強化調研實訓和項目參與相結合,實用課程,文化產業園區管理、文化產業創業教育等。
我們一位老師從清華畢業以后,拿到了服裝設計的金獎。
校企結合另外一個要求導師隊伍多元的構成,企業、政府、社會、大學,校企分段培養,天津中軟學院在動漫,服裝設計,創業實踐,新景界大學生旅行社,旅游專業,產學研結合,校園文化產業開發。包括深圳大學的實踐,它有一些很獨特的地方,因為在深圳是一個文化產業的發達的城市,所以我們學校是打造六個平臺,藝術創作平臺,3號藝棧,設計部落。產業交易平臺,深圳文博會分會場,成果轉化平臺,深圳荔園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學生創業平臺,學生創業園,人才培養平臺,深圳市文化產業教學與培訓基地,學術研究平臺,文化產業研究院。
第三,跨校聯合,強化協作。非常必要,轉益多師,資源共享,聯合培養研究生,研究生暑期研修班,博士生論壇,聯合培養本科生學分互認,聯合開展人才培訓,現在國內游一些像中國大陸的高校文化產業研究的聯席會議,非常有成效,已經開到了第八屆,開了中國創意研究聯盟的會議。提出了一個倡議,成立中國創意研究聯盟,做七個方面的一些工作,
第四,跨境合作的迫切性,尤其是對中國來講,這次六中全會里面講了中華文化走出去,這方面有幾個路線,聯合培養研究生,暑期跨國研修項目,KEA,跨境案例庫,數據庫,北大、深大、臺灣暨南大學《百年文創力》,跨境文化產業學術聯盟,在線設計體驗。不是以書本的方式出現,我們希望將來在聯盟里面,將來我們打造一個網絡的平臺,就是說入盟的人都可以把這個案例加進去,你也有享受案例的權利。另外要進一步的推動跨境文化產業學術聯盟的建立。現在很多境外在線的設計的體驗活動網站非常多,資源非常多,我們也應該充分的西區這方面的資源。
最后跨界融合,還是應該堅持特色化和創新型,在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當中有四個關系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是博與專的關系,傳統與創新的關系,理論與實踐的關系,普遍與個性的關系。這里我對創新和個性講一講,特色一定是你這個專業生存的板塊,一個是中央財經大學,最早的時候開設的第一批的專業,經過幾年的摸索,剛開始也很苦惱,經過幾年摸索調整以后,現在把自己的文化產業管理,主要確定在文化產業投融資的方向,每個學校做自己能夠做的事情,傳媒大學開了影視項目管理和文化經紀方向,要結合自己的特點來做,另外就是創新是發展之道,我覺得從培養的目標、模式、資源來講,培養的資源要求我們的教師要自我更新,教師要有一個自我發展。另外在培養當中要體現創新的激勵,對教師和學生的創新要體現一個激勵。
好,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