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十三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2年1月8日,由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主辦的“第十三屆北大光華新年論壇”在北京大學百周年紀念講堂隆重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創新創業與經濟轉型”。圖為中關村科技園區管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李石柱。
以下為文字實錄:
李石柱:
非常感謝劉老師剛才給我的推介。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專家、老師,北大的同學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榮幸受邀參加本次論壇。就像剛才劉老師介紹的一樣,我早年畢業于你們的鄰居清華大學,然后在北京大學當過四年老師,現在就在你們的身邊,中關村管委會工作,依然是你們的鄰居。但是我站在北大的講壇上,我還是第一次,請多關照。
我今天演講的題目是中關村邁向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我想主要講三個問題,第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我們目前離這一目標有多遠。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目前正在做些什么。第三,實現這一目標對大學的期望。
頭一個問題,什么是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我們離這一目標有多遠。
大家知道,三年前,也就是2009年的3月13號,國務院批復要求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同時要求到2020年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那么什么是科技創新中心。要下一個定義,其實不是一件挺容易的事情,但是我們可以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目前,大家公認的全球科技創新中心是誰?目前實際上,全球大家公認的,各界公認的只有一個,盡管也有的地方說我們排在第二,但是從不同的角度大家公認,只有一個那就是硅谷。這個大家毫無疑問。
那么,為什么說硅谷是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我想,有兩個標志性的東西。第一個標志性的東西就是,半個世紀以來,硅谷持續不斷地產生了大量創新的東西,包括新的技術和新的商業模式。我這里講的,這里不光是新的技術,還包括一系列新的商業模式,對世界各國以及社會,以及人們的日常生活都產生了重大的影響。我們看看我們今天所用的電腦,里面的操作系統,你的核心的芯片,互聯網的關鍵技術,搜索引擎,以蘋果為代表的智能手機等等一大批原創的新技術,新產品最早都是凝聚在這里。那么硅谷引領了全世界進入了計算機時代,走過了互聯網時代。今天,引領著全世界跨入了移動互聯網的時代。
我們試想,每天早上我們每個人都要做一個事情,一睜開眼,首先要看看你的智能手機,打開IPAD,當你走進辦公室的時候,用電腦進入互聯網,這個時候你可能想的,最初這些技術的發明來自于哪里?我們今天的生活,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最初的技術源頭在哪里?這是第一個標志。
第二個標志,在硅谷擁有大批在世界范圍內擁有較大影響力的高科技企業。這一批高科技企業,通過它們的國際化發展,它們以全新的商業模式把這些技術和產品帶到了世界各地。在硅谷先后誕生了像微軟、谷歌、AMD、甲骨文(微博)等等大家非常熟悉的名字,正是這樣一批企業,它把在硅谷產生的這些技術和產品,帶到了世界各地。在各地建立分公司,在各地建立辦事處,在各地營銷推動它們的產品進入到我們的手中。這樣一批高科技的企業,它們用它們先進的技術,新的商業模式,用商業模式把這些技術帶到世界各地。
那么為什么硅谷能做到這一點?我想有這樣四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個方面的原因,它位于智力密集地區,擁有豐富的創新資源,而且創新能力很強,非常活躍的創新商業活動。
第二個原因,就是在那里創業高度活躍,創業的人在那兒有良好的環境。剛才劉老師也講了創業環境,大家都聽到了有很好的IDEA,你在那兒就能找到資金。
那么那兒有良好的創業文化。然后有連續的創業者,等等這些造就了硅谷良好的創業環境。
第三個問題,聚集了大批的創新人才,特別是世界一流的產業領軍人才。
還有第四個我想說的,對我們今天尤其重要。我們講要敢為天下先的精神。我想我在硅谷的時候,我接觸很多人,大家講的,我要做就做到世界最好,做到極致這樣一種精神,這樣一種創新精神。
我想這幾個條件,使硅谷成為一個全球的創新中心,大家公認的創新中心。
中關村已經成為國內最重要的創新中心和我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為全球科技創新中心的建立奠定了條件。那么目前我們有多遠,我們現在具備什么樣的基礎,這是大家關心的問題?傮w上判斷,我們是管理最重要的創新中心,這計劃是2008年年底的時候,溫總理到中關村視察所做的判斷。那么同時,中關村已經成為中國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策源地、源頭。
為什么這么說?我們也可以同樣地比照硅谷。第一,在這里頭涌現了大批的先進的創新成果。我們知道,中關村產生于上世紀的電子一條街,在電子一條街之后,我們走過了新技術實驗區時代,中關村科技園區時代,中關村示范區時代。那么在這樣的時代里面,中關村開啟了中國的信息化之門。我不知道大家記得不記得,電子一條街的時候,中關村一條街上,大部分的企業做的是什么事情,90%做的是什么事情,當時一句話叫做系統集成。什么叫做系統集成,就是把技術產品買來,把電腦買來,把機房建成,然后把軟件裝上,然后教你怎么用,這套系統做的是什么,做的是教你怎么用,把技術轉移到中國來,實際上有多少技術,今天看沒有多少技術。
但是從那兒之后,我們開始有了自己的技術,開始有了自己的芯片,開始有了自己的互聯網的產品,有了我們自己的門戶網站。今天,在中關村,不斷地產生一批新的技術。由于這些技術的產生,推動了中國的信息化。大家還記得當年的十二級工程,中國的信息化,十二級工程奠定了非常重要的基礎,所以一句話,中關村開啟了中國的信息化之門。
同樣,我們說中關村是中國國內最重要的科技創新中心,第二個標志,在這里頭,伴隨著一批技術產生的同時,我們有一大批企業在這里,形成了非常有影響力的高科技產業集群。中關村已經成為我國最重要的產業集群基地。在我們身邊,有一大批的高科技企業在中關村成長起來。我們目前的企業總數是一萬八千家,去年年底我們年營業額超過億元的是1474家,我這兒還不是最新數據,我這個是前年年底的,轉過年了,是前年年底的。最新的統計數據還不知道。1400多家,每年平均要增加100家的這樣一個規模。然后每一個領域里面,在主要的產業細分領域里面,都成為國內在這個領域里面的領軍企業。這里誕生了一大批有強勁活力的高科技企業,這些名字我就不用再講了,大家每天生活在這里,都知道。
第三個標志就是中關村創造和積累了多方面的體制和機制的經驗。中關村一直是我們國家改革高科技的產業化的創新的實驗區,這個實驗區對我們國家意義重大。因為大家知道,我們國家改革開放是從經濟開發區開始的,那個時候奠定一個經驗就是,現在一個區域先試,試好了再大范圍推廣,因為我們國家范圍很大。高科技的發展在中關村也是走了這樣一條道路,中關村也是一個自主的示范區,所以多年來形成一套中關村有很多的政策體系,其實說到底,最核心的一條就是給你先行先試的權利,有了這條先行先試的權利,就允許你在這個區域內不斷地進行試,不斷地圍繞企業面臨的困難和問題不斷上升的政策訴求,得到各個部門的大力支持,把它變成新的政策、新的模式,然后同時在實驗的基礎上進一步向全國推廣,20年來,我們走的就是這樣一條道路。所以最大的政策,就是允許在這個范圍能先行先試。
中關村第四個標志就是聚集了大批的創新資源。在這20多年來發展的過程中,越聚越多的創新資源在這個區域聚集。過去我們介紹中關村的時候,大家一定會想到,有多少所大學,有多少所研究所,這個在我們解放以后,我們國家總體的科技布局當中已經布局在這樣一個區域內。在這樣一個區域內,我們布局了50多所非常有名的大學,以我們北大、清華為代表的。我們聚集了中國科學院40多個研究所,都布置在了這樣的區域,代表了我們國家的實力。
那么20幾年來,不光是科技資源在這個區域的聚集,還聚集了相應的產業資源、金融資源,等等方面的資源,聚集了大量的要素資源。這個就是我們今天所具備的基礎。
說到我們這個基礎,總體上評價,應該說,經過20年的發展,中關村得到了快速的發展。但是,面向未來,面向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我們依然還有很大的差距。這種差距就是,在你的技術創新上面,從成果方面,具有全球影響力世界領先的成果還很少。我們在很多領域正在跟世界水平接近,我們的很多領域開始有了一些原創的東西,開始有了一些世界領先的東西,但是還不是很多。我們企業的實力,我們企業的全球影響力還不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企業還很少很少。我們的人才還不夠多,具有世界一流的這樣的創新人才還不夠多。我們的創新創業環境還有待進一步完善。那么等等,這些就是我們當前所面臨的這種差距。
這是我講報告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什么是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我們離這樣的創新中心有多遠。
第二個就是如何實現這一目標,我們當前正在做的是什么。
如果實現這樣一個目標,去年,由國家發改委牽頭編制了中關村國家自主示范區中長期規劃綱要,對未來的十年發展做出了統籌性的部署。那么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這項工作從國務院09年3月份的批復之后,就在不斷地展開。然后,有代表性的主要有這么幾個方面,我想給大家報告一下。
第一個方面,就是大力度的整合資源。這個區域資源很多,但是資源分散在不同的地方,分散在不同的層次。那么如何去整合資源,多少年來在這個區域內,大家都在說著這句話,如何整合資源,要整合好資源。隨著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的建設,整合資源的方式發生了根本的變化,這就是前年年底的時候,前年年底的最后一天掛牌成立了中關村創新中心,就是把中央的19個部門,北京市的31個部門都派人參加了這樣一個機構中來,分成八個組,圍繞企業當中的需求來進行服務,創造了一種跨層次、跨部門的這樣一種資源整合的一種方式。初步運行一年來,大家感覺到政府層面為企業服務的那種方式發生了根本的一種變化,政府與企業的這種聯系得到進一步的加強。
比如說,我們原來的申報項目,企業申報項目要到不同的部門,一些重大的項目先進行支持,一些小額的項目不同部門都在進行支持。如何進行整合,那么去年市政府的有關部門把有關資源結合在一起,每年拿出100億的資金支持重大項目。比如說政府采購涉及到發改委,涉及到財政,涉及到市政管委等等。在這個平臺上建了一個組,由發改委牽頭,整個這些部門大家統籌研究這些問題。
第二項工作就是進行人才特區建設。如何進一步地再聚集一批人才。中關村擁有大量的人才,但是面向未來,我們的人才結構還是有它的不足的地方,還需要進一步完善。這就是在頂尖的人才上面,在頂尖的領軍人才方面,與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的要求相比,我們還有很大的差距。
第二是,雖然我們有大量的人才,但是我們很多的企業在創業隊伍組建的時候,依然感覺到找人難。很多企業到這兒創業的時候,首先感覺找人才難。大家覺得在這兒什么樣的人才都能找到,但是在找的過程中,大家又感覺到找人才難。那就是熟練的創新人才,有一定水平的中高級創新人才依然是缺乏的,依然是不足的。
那么如何進一步地聚集人才,中央去年中組部會同中央的15個部門下了一個文件,就是在中關村建設人才特區的批復。這個批復明確要求,在中關村建設人才特區提出兩大任務。第一大任務就是在未來再聚集一批人才。第二個任務就是要為全國的人才工作提供體制機制和政策方面的經驗。這項工作已經在展開了。
第三項工作,就是在調整我們的空間布局。目前我們的中關村空間布局,大家已經知道,目前我們已經分布在一區十園,不光是原來附近的中關村原來的地區,現在已經分布到一區十園,四環、五環附近都有一批屬于中關村的園區,F在新的空間布局正在報批的過程當中,新的空間布局大概的思路就是兩城兩帶這樣一個布局。兩帶指的是北部的北清路東延的一條路,然后南部一帶就是南部的亦莊,南部的總部基地,南部的生物醫藥基地這樣的中心形成,作為高科技制造業和戰略新興產業的一帶。兩城就是中關村科技城,就是我們現在的大學院所密集的這樣一個區域,稱為中關村科技城。還有一個城就是在西北路那個地區的未來科技城的建設。以中央15家單位建設大型研究所為依托的這樣未來科技城。
第四項工作就是大力提升創新能力建設。如何提升創新能力,這是一個大課題,有幾項新的探索正在進行當中。一條就是用需求拉動創新。現在如何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如何幫助企業增加它的那種產品的需求,對中關村技術創業者來講尤其重要,目前這個體系已經成型了。這個體系大概包括幾部分,第一個就是用北京市政府的對新技術新產品的應用來推動,有一系列的報道。第二個就是與軍隊的合作,通過軍隊的應用來拉動企業。第三個就是推動企業走出去承接國家的重大工程。這是第四項工作。
第五項工作就是成果轉化,大力來推進成果轉化。在這個區域里面,成果轉化其實是一個永久的主題。不是說一講企業是主體,這個地區的命題就完了,這個問題就解決了。不是這樣,起碼在北京地區來講不是這樣的。因為我們在這個區域里面,國家在這里布局了大量的大學、院所。大學院所要承擔國家的中長期的科研任務,必然要產生大量的成果,這些成果如何進一步轉化,如何跟企業有機地結合,成果轉化的問題是一個長期的問題。那么在這方面也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
第六項工作就是國家的科技金融中心的建設。那么目前正在這個區域開始布局了,要把中關村建設成為國家的科技金融中心。目前有關部門正在進一部展開過程當中。
這是我想跟大家報告的第二個問題,就是如何建立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我們目前正在做什么。
第三個問題就是對大學的希望。我想有三條。
第一條就是全球影響力的創新中心需要大批的人才,需要我們大學不斷培養這樣的人才。
第二條就是用一流的科研,緊密的產學研合作來支持我們創新能力的提升。
第三條,我想重點強調的是,中關村20幾年的創新經驗,需要有人來總結。我們這批高科技企業要走到世界上,它們的決策者是有中國文化的,它要走到世界上去,要學習世界上的先進經驗,更要有人來總結它們20年自己走出來的路。把這些感性的經驗上升成為理性的認識,需要建立中國特色的高科技企業的管理理論,來指導我們的企業走向科技,來發展更多的世界級企業。
我們看到,像日本這樣的國家,它的世界級企業有一套結合日本文化的一些企業管理的模式。中國要走向世界,我們要有一批世界級的企業,如果沒有一批我們自己特色的管理理論,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在這兒大聲疾呼,希望我們的學者們多來我們中國性的實踐,多來總結我們企業的20年來的發展經驗,結合國際的這種最新的經驗,來指導我們的創新創業活動,來幫助我們更多的企業成為世界級的企業。
我的發言完了,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