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九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2年1月7日-8日,由北京大學主辦、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國家文化產業創新與發展研究基地)承辦的第九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在北京大學英杰交流中心舉行。圖為北京歌華文化發展集團總經理李丹陽。
李丹陽:各位領導,各位大家好!非常榮幸參加北大的文化產業新年論壇。
今年我們的論壇跟以前都不太一樣,我們處在前所未有的高度和觀察文化的發展,中國文化發展的新起點。所謂文化發展新起點有以下四個指標:
一是十七屆六中全會提出里程碑的意義,我回顧了我們黨成立以來90多年歷程,有四個工作的不同重要的交匯,1949年以前,工作中心為政治軍事斗爭,1949年到改革開放之前,是社會主義建設中心。1978年改革開放是黨的基本路線,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這個過程里面改革開放前30多年重點引領了社會主義示范經濟體系和經濟建設非常重。從六中全會以來,國家把文化建設提升為跟政治、經濟、社會、生態文明重大指標定為一級指標,文化在今后一段時期將成為全黨和國家的中心工作,這就是我們所謂文化產業和文化發展的核心機遇期,這個時期有多長?我們認為30年最佳的文化發展機遇期。
二是文化發展是中國改革開放宏偉畫卷第二篇章。
如果說前三十年改革開放成績有目共睹,中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了,也存在著明顯的軟肋。我們最大的失誤是教育,實際上現在看我們在精神文明建設的精神層面建設上面整個投入比較弱。一是環境的破壞,二是思想道德的下滑。我想這兩塊創造力的修復有賴于國家大文化的建立。
三是文化發展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戰略性地位。
一是文化發展對于經濟發展的起著增強性的作用,中國從經濟大國走向經濟強國的必由之路靠文化。
二是文化發展將希望解放長期受困于體制束縛的文化生產力,使文化產業成為帶動整個國民經濟新一輪繁榮的戰略性產業板塊。
四是文化發展對于文化參與的理論。
中國能否實現和平崛起,取決于中國文化體系發揮宏觀層面的作用,這將是長期系統性的中國文化重塑工程,中國文化積極參與國際準則,不僅在戰略層面上起著作用,更能在戰略層面發揮新的國際事業的新的作用。金融危機在國際上已經向經濟危機蔓延,我們看到資本利益化和新自由主義對西方經濟體的破壞,現在我看了很多經濟學家說了這個方法,那個方法都解決不了根本性的價值觀的問題,幸福生活和財富的創造和勤勞是要靠文化,實體經濟也要引起重視,這是中國文化可以對世界發揮和諧作用很大的作用。
以上四點是我對新的起點的思考。
第二方面,我想談一下文化產業面臨的一些問題,以及我們自己的一些思考。
一是關于文化發展的模式。
文化發展模式有以下模式,1、城邦模式,中國春秋戰國和希臘的城邦時期。
2、帝國模式,漢唐帝國、羅馬帝國、英帝國。
3、近代民族國家模式,啟蒙運動時期的法國、狂飆突進運動時期的德國、明治維新的時期的日本。
這三種模式是國家主導的模式,到現代還要有現代商業資本模式,最典型的是美國,文化發展呈現的工業化商業化的模式。現代和當下和未來一段時期一種新的文化模式出現了,我自己總結是未來沉浸文化模式,這是一種新技術條件下的發展導致了文化的范圍和現象,文化無處不在,是多民族支撐的模式,跨國公司為代表的蘋果公司以大型社交網站,我們很難界定哪些企業算文化企業,哪些企業算核心制造企業。考慮到文化發展納入到國家戰略層面的優勢,實行國家主導參與的模式,我們可以借助德國模式和韓國模式,德國著名的機構有歌德學院、洪堡基金會等等,歌德學院主辦了一個展覽叫黑色大西洋的展覽。韓國的特點是屬于政策驅動力。
二是關于文化發展的試錯機制。
我們做文化產業面臨一個難題,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這使文化產業面臨經濟領域到現在還面臨公平和效益的問題,我們一方面要社會效益第一,我覺得應該有一種嘗試糾錯的機制,經濟有很多改革的經驗,在國家主導下形成協同企業事業發展。國家要拿出足夠的壞帳金來發展文化產業,在國家的主導下擴大消費能力,增強文化產業的實力,這方面政府的投入肯定不會打水漂,文化的投入永遠都是有價值的。
三是關于文化走出去的路徑。
當前中國文化走進去要進行戰略性,整體性的整合,這涉及的問題很多,一是什么內容走出去?這需要我們學者們逐漸從代表中國主流價值概念走出來,中國的核心價值觀是什么?自由和民主是中國人民不惜犧牲換取的夢想,沒有直接回答現代人民主流核心價值觀是什么?中國文化要走出去要從價值層面展示的是什么。這還需要解決中國特色關系。民主特色構成多樣性的基礎,但是文化的魅力又在于準確性,優秀能產生共鳴的文化藝術,具有更廣闊的傳播空間。二是走出去的方式,我覺得現在文化交流和對外的文化貿易。三是請進來以進帶出的模式。這方面不妨借助出口加工區,組建合資企業的經驗,通過多種形式合作學習,提高自己走出去的能力,在這里需要強調的需要充分的文化自信,不用過分擔心。中國文化擁有融合和創造能力,中國文化具有很強的自我更新,融合發展的能力。我曾經和著名導演安東尼討論過《絲綢》的問題,他認為絲綢是最能代表中國文化,他原話是絲綢是中國世界的軟征服,它很軟,但是征服了世界。猶太民族在全世界保留了文化傳統,文化自信是我們樹立國際文化創新,特別是請進來特別重要的。實際上反過頭來講,我們不開放市場,從貿易上來講也有問題,僅就商業化和市場化操作層面來講,文化走出去應該納入常態的國際經濟貿易體系。
四是關于國際話語平臺的建設。
我們應該積極參與和創建國際話語權,也是中國文化走出去重要條件,我覺得應該參加國際性高端的文化組織和文化活動,我們創建中國主導的國際話語平臺,其實奧運、世博會是兩次成功的實踐。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北京國際電影季、北京國際設計周、北京國際演藝平臺、北大新年論壇都是很好的國際交流平臺。
第三點,匯報一下中國文化發展的愿景和希望。
一是文化工作者的自覺。
我們作為文化工作者責任從哪兒來?責任感、使命感、緊迫感。一個需要文化的時代,文化工作者無論做事大小,都要上對得起國家,下對得起人民。文化工作者應該喚醒我們內心正義與良知,因為我們從事的高尚的事業。
二是文化工作者的自強。
因為我們從事是一個美好的事業,自強從那里來?文化底蘊、品格、情感和世界。
我們中學學課本看到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化,隋唐時期的文化,今后我們翻開歷史教科書看到,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文化是什么?我們目前來講沒有愧對祖先的作品。我心中有多少泥土,我心里的距離就有多近。
我不希望我們的精神世界里充斥著似是而非的作品,我希望能在我們幾代人身上共同努力,構建一個完整的,符合民族傳統,符合時代精神的審美體系。我也不希望看到那么多經典、明珠、正史的戲說,惡搞和破壞性,掠奪性開采,而希望能在我們這代人身上還原經典的價值和力量。
我不希望看到書點里比比皆是的謀略、攻略,這個計,那個術,而希望有一套啟迪人生大道、大智慧的國民教育讀本。
我不希望中小學校的學生成為身體削弱,心智不全、知識偏頗、創新缺失的又一代人,而希望能夠將體育、藝術納入學校教育的主科,真正實現人的全面發展,至少還可以培養出來未來文化的欣賞者、消費者和創造者。因為我們從事的是一個美好的事業。
三是文化工作者的共識。
我們全黨上下對發展文化形成共識,在決策層、管理層都達成了共識,從大的文化系統看,在操作執行層面,還缺少規劃的控制,是否可以建議在北大新年論壇的基礎上,從學術探討的角度采各家之言,形成一份關于中國文化發展的北京共識,以起到一定的引領作用。因為北京是新文化運動的策源地。
最后我匯報一下歌華今年做什么?
歌華定位是國內領先、國際知名的文化服務供應商,歌華不是一個單一的企業,歌華是一個文化機構,將有企業發展和事業發展的雙重責任,我們主要做四件事:
一是啟動了北京國際文化貿易服務中心項目。
項目定位是國家貿易定位示范區,亞洲最大文化產品自由貿易區。
二是大型文化展演劇目展演平臺。
三是歌華文化產業基金平臺。我們主要有一個母基金和若干支項產業基金的模式。
四是國際話語平臺。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