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十一屆中國經濟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1年12月24日,由中國經濟周刊主辦的“第十一屆中國經濟論壇”在北京召開,本屆論壇的主題是“全球衰退與中國機會”。圖為著名經濟學家厲以寧發言。
厲以寧:當前歐債危機以及希臘二次探底對我們經濟不利,出口訂單減少,出口下降,外資來華投資減少,中國資本走出去更困難,這些都應該充分估計到,但整個來說經濟還是可以保持8%左右的增長率。保持8%的增長也不是容易的,要把經濟增長上去方法很多,亂采亂伐,經濟就上去了,所以要調整經濟增長質量,調整結構放在重要位置,這一點下面我再展開論述。
先從國外的情況來看,中國商品要走出去,主要靠什么呢?主要還是要靠自主創新,我們經常說的低素質勞動力時代已經過去了,但是技工時代剛剛開始,從低素質勞動力要轉向技工時代,這個工作國內正在進行,產品成本是隨著勞動力素質不斷提高而增長,這是很自然的事情,對我們來說,走出去靠什么,最近有一些調研說靠抱團,國內有500家企業積極抱團,看哪個國家歡迎,他們說比利時,一切優惠。單個民營企業出去是不行的,單個國企出去也會被人家認為中國有什么企圖,抱團出去就可以了,到冰島投資,500家他們就要考慮。
對國內來講,最主要就是調整結構問題,調整結構在經濟繁榮的時候誰都不愿意調,不調也行,經濟也不錯,何必找麻煩,經濟衰退的時候又不敢調結構,實際上這兩種辦法都有偏差。調結構對中國當前來說是生死存亡之道,因為企業要能夠進一步的發展,在產能過剩,部門缺乏投資的情況下,你怎么來調,你不調怎么行,而且GDP的結構比總量更重要。1840年中英發生鴉片戰爭的時候,中國GDP比英國大好多,但是結構不如人家,1840年他們工業化已經70年了,他們從生產到制造都有的,而中國都是手工的產品,英國已經到了火車、輪船,中國那時候仍然是帆船、馬車。跟日本相比,總量超過日本了,這是我們多年努力的結果,但是一說到結構,應該說不如日本,人均也不如日本,我們比日本人口多十倍,日本產品技術含量多高,超過中國,我們不以總量超過日本為滿足,我們的結構要調。相應還有人力資源結構,人力資源結構也是這樣的,1840年鴉片戰爭的時候,英國工業化70年了,小學普及了,建立了那么多大學,有很多研究人員、教授,還有經濟學家、金融管理專家,技工也大量培養了。中國1840年農民大多數是文盲,婦女大多數是文盲,少數讀書人是四書五經,都是為了考科舉,有幾個人懂科學技術和經濟管理,不如人家。
現在跟日本相比,人力資源結構不如日本,日本每年培養出大量的技術工人,比重比中國高,不調結構是不行的,關鍵是要調結構。
現在又遇到經濟低碳化時代,你不調結構行嗎?這個擺在我們面前,更重要的就是結構問題要真正考慮到、調的好,最大的結構要調的是什么?就是城鄉二元結構。在這個情況下,我們購買力之所以上不去,城鄉收入之所以有差別,原因何在,就是城鄉二元結構的存在,這背后是一個體制問題。農民收入怎么能提高呢?這是當前最大的改革。
另外我們要擴大內需,擴大內需最重要就是提高工資的收入,隨著勞動素質的提高,用工成本當然就要上升,光這個還不夠,必須解決老百姓的后顧之憂。這里我可以簡單講一場經濟學界的爭論,20世紀30年代資本主義國家發生大蕭條,失業問題嚴重,主流經濟學派是英國新古典派,他們怎么解決失業問題,一個人工作兩個人做,一個人工資兩個人分,這樣失業問題就解決了,可是當時年輕的瑞典經濟學家尼爾達爾寫了報告,說要解決失業問題必須解決民生問題,多建平價出售的房子,多建公租房,搞失業保險和養老基金,那些馬上就擴大,人們之所以不敢銷售就是有后顧之憂,你把后顧之憂就解決了,消費就提高了,增加更多的人就業,就業是靠就業擴大的,一部分人就業了就有收入,就業了,別人就就業了,這就是經濟學當中就業乘數理論。中國隨著城鄉二元結構要改革,城鄉社會保障一體化,F在不一體化,擴大了差別,經常說一次分配不足,二次分配補,中國城鄉二元結構情況下,一次分配不足,就擴大了這個差別,同樣是一個醫療費用問題,城市公費醫療多,農村合作醫療,城鄉差別就擴大了。所以不但要解決后顧之憂,而且要讓農民感到社會保障上更成熟,一樣的待遇,這樣整個內需就擴大了。
內需擴大還有一個重要的,一定要建平價出售的房子,廉價出租的房子,這是擴大內需的方法,不敢消費,買房子又買不起,這怎么辦,這種任務是政府承擔的。政府承擔這種任務以后,就讓人有房子住,有房子住以后收入又提高了,生活狀況改善了,而且后顧之憂解除了,這些問題都應該有新的認識。
前幾天在中央電視臺跟他們講過,他們問這次國際金融風暴對我們最大的啟發或者教訓是什么?我講財政收支平衡,歐債危機就是歐洲那些國家多年來的財政赤字所造成的,主權財政缺失。美國經濟學家說財政赤字不用擔心,經濟有周期,經濟困難、蕭條的時候赤字多一點沒關系,經濟繁榮時期來彌補,這樣一個蕭條時期,一個繁榮時期,財政赤字、財政盈余一抵消就可以了,經過幾十年時間驗證,這完全是一個幻想。經濟蕭條的時候,國債可以大量放,但是經濟繁榮的時候,不是這一屆政府了,要表明自己的政績,給老百姓留下好民生,同樣擴大財政,現在經濟還過的去,所以財政赤字就這樣,最后造成了赤字的依賴。那怎么辦呢?就是貨幣量適度放松,要穩健,中國跟外國不一樣,中國是雙重轉型,一是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二是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型,貨幣流動量肯定大的,農民在農業社會轉向工業社會過程中貨幣需求大,計劃經濟體制下不需要那么多貨幣,現在進入市場經濟軌道,特別是農民進城了,一定需要更多的貨幣,而且在雙重轉軌時期,貨幣流通速度是慢的,比正常要慢,很多流通渠道還沒有暢通,根據西方國家計算出來的貨幣流通水平對中國不適用,它的正常水平在中國就是緊縮。宏觀調控最重要就是找時機的問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是穩中求進,這是重要問題。我個人認為晚了,提前兩三個月開效果會更好一些。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