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現代公共預算體制,才能讓公共服務的均等和公共財政體制成為可測定、可評價的制度,才能把看不見的政府變成看得見政府,實現人民對政府財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建立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績效政府
【《財經》年會專報】 “建立現代公共預算體制才能讓公共服務的均等和和公共財政體制成為可測定、可評價的制度,才能把看不見的政府變成看的見政府。”2011年12月14-15日,“《財經》年會2012:預測與戰略”在北京舉行。第十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博源基金會理事吳曉靈在參加“議題二:公共財政與稅制改革”發言時作出上述表示。
吳曉靈說:“建立現代公共預算體制是民主法制建設的主要部分。財政統計、預算監督是現代公共預算體系的本質要求,也是預算國家的基本要求。建立現代公共預算體制,才能讓公共服務的均等和公共財政體制成為可測定、可評價的制度,才能把看不見的政府變成看得見政府,實現人民對政府財政權力的制約和監督,建立法治政府、責任政府和績效政府。”
吳曉靈介紹說:“憲法規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審查和批準國家的預算和預算執行情況報告。第十一屆人大財經委員會和預算工委在履行職責,推進預算監督方面做了許多努力。在預算范圍方面,我們財經委和預算工委每次審議財政部預算時,每年都會在全國人大的會議上有一個審議報告。從十一屆人大常務會議以來,每次審議報告中都不是一般性地提出建議,而是對許多重大事項提出了時間性要求。”
吳曉靈說:“從2008年開始,我們要求政府從2011年開始將非稅收入納入預算,而過去我們預算非常小,只是公共財政預算那一塊,主要來源是在稅收;要求政府在2012年提交全國國有資本預算;要求政府試編社會保障預算;要求政府201四年向全國人大報告地方土地出讓收支情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