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1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1年12月1日-2日,由《環球企業家》雜志社主辦的“2011環球企業家高峰論壇”在北京隆重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可持續繁榮:駕馭政經周期”。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論壇,圖為摩根大通銀行(中國)有限公司行長賁圣林。
賁圣林博士:謝謝主持人,當然也要感謝21世紀傳媒,我雖然跟21世紀傳媒合作不是太多,但至少是它的忠實讀者,本來我看到這個題目的時候,演講嘉賓的名單很多,前面都會有很多書面的演講,我這個人不太希望浪費時間,我就沒書面的,不是說我不認真,真的很認真。
一個是我同意前面兩位的演講觀點。我在這個基礎上做一點補充,我今天講三方面的問題:第一個方面,咱們中國的銀行業、金融業所取得的舉世矚目的成績;第二塊我講一下我們在目前的情況下,我們的挑戰與機遇在哪里;第三塊,我想表達一個愿望。
第一個方面,中國銀行業取得的成績真的是舉世矚目。首先大家知道,全世界現在最有價值的銀行、最大規模的銀行、最賺錢的銀行很多都在中國,這是在最近的十年中間,2001年的時候跟咱們沒有什么關系的,咱們是技術性破產,速度之快不僅僅是我們自己沒想到,我們國外的同行也沒想到。我記得2006年在釣魚臺國賓館陪同領導拜會咱們四大銀行的一個領導,外方領導當時說了一句實際上是客氣的話,他說我相信十年以后你們一定是世界上最大的銀行之一,他當時實際上是有點客氣了;但是06年到今天4年的時間,全世界前十大銀行里邊將近一半是中國的,所以我說咱們這個速度相當快。因此,作為中國銀行業的一個從業人員,我個人也是感到很自豪。第二個,不僅僅是規模大,而且我們銀行業的一些參與者的質量也是逐步提升的。比如說我們的信用評級,如果說六七年前,是“技術性破產”;但是到今天,中國銀行業的四大銀行,咱們的信用評級可以說跟全世界的銀行、最頂尖的銀行不相上下。我看了一下那個前十大銀行里邊,按照總市值比,中國的四大銀行實際上是屬于中上的信用評級。第三個就是,這么多年以來,咱們中國的銀行業應該說在公司治理方面,在企業文化,在風險控制能力方面,在產品創新方面都有相當的進步。這個應該說不得不歸結于過去十年來,中國金融改革開放,股改上市引進機制,甚至引進國外戰略投資者等因素,這個是帶有一點爭議。從這個意義上來講,中國的銀行業跑贏了全球金融的大勢,應該說一點不為過。
同時,中國的銀行業也跑贏了中國的實體經濟,我這兒也有幾個數字跟大家分享,為什么說中國的銀行業跑贏了實體經濟。首先咱們看看過去5年來,從06年到2010年銀行業平均的貸款規模還是存款規模基本全部在20%的增長,咱們都知道我們的GDP是9%左右,所以我們中國的銀行業對比中國的實體經濟是跑贏了。再看看我們按照銀行業的資產規模占整個GDP的比重是多少,中國的資產我算了一下,截至2010年年底,中國銀行業的資產規模是95萬億人民幣的樣子,是中國GDP實體經濟的238%,這個比率也是提高了,比5年前提高了。貸款規模咱們都說信貸難,咱們貸款規模不少啊,我們現在貸款規模去年年底是50萬億,是代表了中國GDP的127%,這個比率高于2006年的110%,所以我說中國的銀行業跑贏了中國的實體經濟。
放在全球視野來看又是怎么樣呢?應該說中國的銀行業也跑贏了。有另外一個指標表明,中國銀行業如果按照去年年底比的話,咱們的銀行業總資產是14.7萬億美元,美國作為第一大經濟體,美國的銀行資產規模12.2萬億。而我們的經濟是美國經濟的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這就造成了什么呢?美國的銀行業資產規模是它GDP的84%,咱們中國是多少?249%。再看日本,作為全球第三大經濟體,它的銀行業的資產規模低于我們,它的GDP的也低于我們,占比是169%,因為日本也是以銀行為主的,間接融資為主的金融主體。從各方面指標來看,中國的銀行業都跑贏了大勢,跑贏了國際銀行也跑贏了中國實體經濟。因此我們要對中國銀行業過去十年來取得的成就祝賀,應該對政策制定者、監管者祝賀。
第二個方面講講挑戰與機遇。如果看看中國銀行業取得特別大的成績的時候,我們看到有哪些?我們的整個銀行業成為全世界最值錢的、最有規模的銀行,離不開咱們股改的成績,我有時候也在想是不是有一些別的方面的原因,如果借用紅利這個詞的話,是不是過去我們是規模紅利,有沒有我們的國家、或者叫新興市場這樣一個發展的紅利?我們的四大銀行,三個銀行后面都有一個C,我有時候開玩笑,究竟我們的金融業的估值相對較高,是因為這個B是銀行的問題呢?還是因為這個C是代表中國?是不是有個國家紅利,新興市場的因素。同時,咱們的金融體系是不是也受益于政策性的紅利?因為我們的利率、我們的匯率還沒有放開,我們的利差還有一定限度的保護。同時會不會還有一些制度性的紅利?因為我們的金融體系發展不平衡、不均衡,我們間接融資占的比重過高。反過來我們直接融資這塊,我們資本市場發展得相對脆弱。在這樣一個格局下,我們有些制度性的、結構性的紅利讓中國的銀行業享受到。但這并不否認中國的銀行業的從業人員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
舉一個例子來談金融體系的不平衡:2010年資本市場占了我國社會融資總量的12%,每一百塊的社會融資總量中間,資本市場是占了12%;其中的8%,應該算是咱們的債券市場。
我們的挑戰與機遇還表現在什么方面?咱們如果按照社會融資總量來講,2010年銀行業真正的本外幣貸款所占的社會融資總量的比例是50%多,這個跟5年前相比,已經大幅度地下降,5年前是82%;當我們中國銀行業資產規模不斷增加的時候,危機是存在的。同時,如果說我剛才講的,雖然直接融資的比重不是很高,但是如果從企業債券、資本市場來講,其實跟五年前相比,所謂的脫媒現象是有所抬頭,2000年企業債券占到社會融資總量的比重只有2%,我剛才講過2010年是8%,這個規模還是很小,但趨勢已經相當明顯。
第三塊,挑戰與機遇,中國的利率我剛才講了有一些政策性的紅利,這個紅利正在逐漸地消失。中國的人民幣在走向國際化,反過來會推動我們人民幣利率的市場化,會推動咱們的金融改革。我們看我們的利差,其實過去5年中間,整個中國銀行業的本外幣貸存比的利差已經在降低,2010年是2.4%,跟前幾年相比已經是在下滑的趨勢。更加不用說咱們融資渠道的多元化,隨著人民幣國際化進程的加快,在境外的人民幣債已經成了一個蓬勃發展的新的融資渠道。在去年一年中點心債也就是三百多億融資規模,但是今年的前11月已經是它的4倍以上,將近1400億人民幣,同時隨著中國企業走出去,它的融資渠道不僅僅停留在境內,它還有海外的,所以比如像去年一年,中國的企業在海外融資,通過資本市場融得的總規模達到三千億人民幣以上,差不多是將近五百億美元,這是我的一個統計數字。所以中國的企業走出去,融資的渠道選擇方式更多元化,中國的銀行業能不能跟上?同時,剛才我也講了我們一個挑戰與機遇,如果說我們單純靠規模的效益,是不是會有一個邊際效益遞減的問題。所以我們也在想,我們中國的銀行業雖然是最賺錢的,但是目前利差還是占了我們整個贏利收入的80%以上。從這個意義上,中國的銀行業和全球的銀行業面臨一個自身定位的問題,監管標準提高的問題。無論是巴塞爾協議3,還是到中國銀行業要求自身重新定位、服務實體經濟的這樣一個呼聲越來越高。
最后我說一下我的一個愿望,我覺得我們中國的銀行業發展得相當好,但是我們要居安思危,中國有一句話叫三十年河東四十年河西。我這里有一個數字,按照一級資本規模排的前十大銀行,1970年到2010年。為什么要一級資本排?因為以前的銀行都沒有上市,所以你無法用市值來排。1990年前十大銀行里面,6家是日本的,1980年只有一家日本的,到了2010年,前十大一級安排排列里面沒有一家日本的。按照一級資本來排,2010年,中國的銀行業有一家進入了前十名,我不敢下任何結論。我們的機遇就是創新,我們要想到當所謂的金融海嘯影響到大家對創新的、或者過度創新的一些思考的時候,我們要想到中國的金融業創新還遠遠不夠,我們需要理性地、合理地創新,我們需要在產品上、在管理架構、在人才政策,在制度方面做出進一步的創新,進一步鞏固過去十年來,中國金融業、銀行業的改革開放的成果。
從這個意義上來講,我們生活在一個偉大的時代,我們需要偉大的企業家,我們也需要偉大的銀行家,我們希望中國能從經濟大國成為一個金融及銀行強國,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