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1中國國際商會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1中國國際商會年會”于2011年12月1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中國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曹遠征。
以下為演講實錄:
曹遠征:謝謝張會長,剛剛萬會長和朱部長都發表了很精彩的演講,他們分別從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這兩個角度闡述了一個深刻的主題,這個主題就是中國經濟是和世界經濟高度融合的。中國經濟的發展離不開世界經濟的發展,世界經濟的發展也需要中國經濟的強勁增長。今天我是作為經濟學家來做一個報告,我的報告是對他們兩個人演講的一個補充,即世界經濟再平衡中的中國。我們討論兩個問題,第一世界經濟從中長期來看是什么樣的,短期的風險在哪里。第二個我們來討論一下中國經濟從中長期來看增長條件有什么樣的變化,短期來看我們的問題會發生在哪里。
大家看,我們說現在討論歐債危機、美國經濟的衰退等等這些問題,其實它不是孤立的,它是預示一個最重要的結構變化,就是世界經濟結構的變化。這張表是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GDP所占的比重,從去年開始這兩個經濟體的GDP幾乎相當,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戰后在發達、不發達,南北差異基礎上建立的世界經濟秩序,包括金融秩序、貨幣秩序都受到了嚴重的挑戰,因為過去在南北差距上,現在那被經濟的差距是大大縮小的。由于這么一個挑戰出現使原有的經濟秩序不能發揮作用,新的秩序又沒有產生出來,這是我們現在面臨的最大一個困難。由于這個困難的出現,那就決定了我們當前面臨的一系列經濟問題。第一個經濟問題的表現就是全球經濟不平衡的問題。這張圖是發達新興經濟體在經常項目占GDP的比重,發生著重大變化的,特別是在本世紀以來,發達國家的經常項目占GDP的比重基本呈現出一個負增長,也就是是逆差,發展中國家基本是順差。由于這樣的發展我們形成了一個新的結構,發展中國家對發達國家的出口順差,通過資本市場又投回到發達國家。貿易順差變成他們的資本收入,發達國家貿易現象的逆差是通過資本順差來彌補的。
什么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就是循環斷了,在發展中國家也遇到了困難,出口大幅下降。在這種情況下經濟平衡穩定被提出來了,如何維持一個可持續的增長,是一個很核心的問題。我們說一個強勁的、平衡的可持續的增長是當前世界經濟面臨的主要問題,但是我們發現世界經濟增長的不確定性在加大。由于不確定性加大,能否強勁增長就變成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可持續性當然也就變成很重要的問題。我們注意到2008年金融危機以后,你會看到無論是全球的經濟增長,那個藍色的線還是發達國家經濟增長綠色的線,與新興國家的經濟增長2008年以后都有下滑。經過20國峰會的積極應對,尤其是倫敦峰會積極貨幣政策把它拉出來了,但是現在世界經濟又在進一步下滑,面臨著所謂二次探底,新的衰退的風險。世界經濟的強勁增長就變成了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在這個過程中間我們認為世界經濟可能會面臨四個風險:
第一個隨著世界經濟這樣一個緩慢的下滑,我們看到在2008年的時候大家是以積極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財政政策來應對危機。如果經濟的緩慢下滑跟擴張性經濟政策,這兩個效果是這樣那就會出現滯脹,全球在這種情況下有著類似于70年代的那樣一個局面,這可能是我們面臨的一個新的局面。請大家看今年以來各種大宗商品都是大幅上漲,與此同時GDP又在大幅下滑,這個局面是我們比較擔心的一個局面,這是第一個風險。
第二個風險是全球的金融市場在不斷的動蕩,今年的動蕩更加劇烈,大家可以看到上面的圖無論是股票市場,還是大宗商品,還是貨幣的變化都在急劇波動而且沒有方向感,最重要的是世界經濟的發展前景捉摸不定,出現了大幅的波動,預計明年也會延續這樣一個形勢。
第三個剛才鐘部長也討論了歐債問題繼續發酵,盡管歐盟也通過了三個決議,歐洲救援機制擴大等等。這些落實起來不是很簡單的,就說這個救助機制,一方面錢從哪兒來這是一個問題,而且在這個過程中你會看到各個國家的看法也不一致。理論上來說要化解歐債危機先要克服歐元區所謂貨幣一體化,財政并不能一體化的問題。首先一個措施就是要用歐盟債來取代各國主權債,但這一塊現在好象還遙遙無期,而且一直在爭論。第二如果這個做不到就要動員歐洲央行的機制來緩解這個困難,德法兩國之間仍然有很大的爭論。這兩天歐洲財政部長一直在討論這個問題,我們希望能有一個結果。不管怎么說我們看到歐債面臨這么一個問題,歐洲一體化的建設力量和歐元主權債惡化,這兩個因素在比賽,現在誰賽過誰不太清楚。目前最大的風險點是明年3月份,意大利債務明年3月份將會大量到期,是否繼希臘以后新的債務危機會出現,那么能否妥善解決依然需要觀察。
第四個我們看看我們周圍,過去我們經常說歐美是主要的市場,2008年以后這是我們新興國家市場也對中國經濟來說非常重要。但是我們注意到新興市場發生著重要的變化,那這張圖新興國際資本流動,近年來歐洲歐債危機種種原因資金是流出亞洲的,那對亞洲很多國家帶來了很大的考驗,尤其是雙赤字國家,財政赤字和貿易赤字的國家。比如說越南,給它帶來了很大的壓力。雙赤字的國家過去是進口大于出口,貿易呈逆差,這個逆差的支付主要是靠國際資本的流入。現在國際資本在流出了貿易的支付就發生了困難,這個困難一定會導致貨幣的貶值。我們知道12年前亞洲金融危機是這么發生的,那么現在歐債的危機有向亞洲擴展的可能性。請大家注意一下在東亞峰會中間各國領導人都強調了這個風險,說避免歐洲的沖擊,沖擊到亞洲。雙赤字國家在發展中國家其實是很多的,除了我們的鄰居越南,在金磚五國之間就有兩個,巴西和印度就是這種財政的赤字、貿易赤字的國家。剛才朱部長說了,要避免世界經濟歐債危機導致整個世界經濟的不穩定,預示著促穩定、保增長就至關重要了。
世界經濟正在衰退的風險加劇,而且很可能是經濟一方面在衰退,通貨膨脹在加劇,世界經濟動蕩。第三歐債依然是世界經濟的重要問題,高度關注意大利債務的問題,明年三、四月份更是重要的時間關口。第四對新興市場國家來說,雙赤字國家應該受到關注。
我們來看看世界經濟在發生著重大變化,在這樣重大變化的過程中,中國的經濟結構也在發生著重大變化。我們說中國經濟從目前來看已經進入工業化的中后期,如果跟過去30年相比中國經濟增長因素都在發生著重大變化。我們說至少看這四個因素是過去30年中間不太顯現的,現在都變成了約束性因素。
第一個剛才我提到了世界經濟目前這種狀況,預示著世界經濟在未來相當長時間是低速增長時期,世界經濟增長不是無限擴張的。中國過去是出口導向型的,這種出口導向型的經濟是不可維持的,它一定要轉向內需。
第二剩余勞動力不再充裕,我們知道中國過去成為全球的世界工廠很重要的是低成本勞動力的競爭,由于勞動力不再充裕所以我們面臨著挑戰。我們看這張圖說的是農民工的情況,尤其是青壯農民工的情況,中國人口來說按聯合國統計64歲―14歲之間都算勞動力,如果這樣看農村勞動力實際上是很充裕的。但是一般的農民工45歲以后就不會在城市了,那我們會發現50%的青壯勞動力離開了農村,這是劉易斯拐點的出現。由于這個拐點的出現,勞動力不再形成供給,這張表是去年全國各地最低工資標準增長情況,有意思的是一塊增長,中西部增長的速度比東部更快。這張表上去年最低工資增長最快的是內蒙古33%,沿海地區比如說天津、江蘇、浙江都不到15%,從這一點上來說看來工資成本上升是全國一致性的,而且西部上升的更快,這對產業轉移也帶來了挑戰,是不是真的能轉到中西部去。不管怎么說,大家可以看到中國所有的行業都跟勞動力成本高度相關。黑的那一列我們列舉了中國所有的行業,從勞動密集型的成品加工、紡織。如果工資上升5%,或者勞動成本上升,或者勞動保障上升5%,那么都會引起各個行業的利潤下降。
我們說第三種可能性是最為可能的,就是說在未來10年中工資成本上升10%,社會保障上升5%,也就是說勞動力成本整個年均上漲15%是完全可能的。它表明中國經濟的發展更需要技術進步而不依賴于勞動力的投入,技術進步變得更為迫切,所謂勞動力低成本的競爭優勢正在受到挑戰。
第四個因素是人口紅利發生變化,我們知道中國經濟是靠投資推動的,而投資跟儲蓄率是高度相關的。在過去30年中隨著計劃生育的成功實施,中國人民的收入在不斷升高,儲蓄利也不斷提高,就構成了高投資的一種狀況。但是從未來看情況并不樂觀,中國人口老齡化正在出現,老齡化反映在人口的年齡情況下,這張圖上可以看到進入勞動力市場人口在減少,2015年社會需求勞動力和新進入市場的勞動力基本持平,到那時候很可能失業問題就得到解決了,只不過是存在著嚴重的結構性失業。現在農民工是民工慌,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理論上是有這份工作,但是這份工作我不想干。5年以后這種狀況會變得更加明顯,一方面它預示著勞動力成本的上升,另一方面預示著這個社會中間干活的人少了,吃飯的人多了,整個社會的福利成本是在提高的,除了要加快社會保障建設之外更多的是反映撫養比再次升高,儲蓄率是會下降的,投資的可持續性,以投資驅動性的這種經濟就受到了很大的挑戰。當然這也有好消息,這時候消費就會出現新發展,這是我們看到的第四個。
第五個節能減排這是全球趨勢,我們過去的的經濟是不太友好型的,現在我們可以看到約束了。中國石油1993年才轉入進口的,到現在大概中國石油消費量的50%是依靠進口的,不可持續性已經顯現。與此同時我們知道環保現在不僅僅是經濟問題,同時也是個道德問題。全球氣候變暖,應對氣侯變化已經成為全球的責任,中國政府也承諾這是在2005年的基礎上單位GDP能耗下降40%―45%,節能減排變成了很重要的壓力,它要求我們的經濟增長方式必須轉變。從過去資源耗費型的變成資源節約型,在這樣的過程中間,我們會發現上升的四個條件都跟我們過去30年增長條件不一樣,這個邏輯性非常簡單,中國經濟正處于減速過程之中。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在未來由于工業化、城市化的進程,依然會保持一個較高的速度,但是可能已經不會再顯現出過去10年中間平均兩位數的增長。大家知道2004―2007年中國GDP是12.7,2007年到現在平均每年9.7,2002年加入WTO之后十年間都是兩位數增長,以后兩位數增長可能不會再出現,中國經濟進入一個中速的增長時期,這個增長率我們認為在未來10年中間可能還在8%左右,但是它已經不會顯現出兩位數了。這樣結構的變化,特別是工資成本的上升中國的物價形勢發生變化,比價關系在發生調整。未來物價也不會像過去30年在3%左右的水平,可能會高于這個水平,這可能是中國經濟未來十年增長的態勢。也就是說經濟增速不會那么快,物價水平也不會像過去那么低。
在這樣一個過程中間實際上我們會看到中國經濟正在發生深刻的轉型,這個轉型就是從過去出口導向型的,投資內需型的轉為消費主導型。我們現在面臨的困難是在舊的火箭在減弱的時候,新的火箭還沒有點燃,消費和內需還沒有點燃,這時候消費就會出現一個新的問題,這就是短期的宏觀經濟形勢。短期來說有什么問題?就是經濟增長速度會不會過快。今年大家看到了無論是GDP的增長速度還是通貨膨脹率都在緩慢下降,今年GDP逐一下降,通貨膨脹率從8月份以后下降,但是似乎GDP下降的速度快于通貨膨脹下降的速度,于是就有擔心會不會出現硬著陸。大家看到GDP是從今年開始逐級往下走的,那么人們擔心會不會出現硬著陸,之所以有這個擔心是看到這么幾條,第一個明年經濟形勢并不好,出口的增長速度可能會顯著回落。第二中國經濟又是對世界經濟的再平衡承擔則重要責任,出口在下降,進口在擴大,貿易順差會顯著縮小,貿易順差對GDP的貢獻可能是顯著的在變小。消費這個發動機還沒有點燃,如果投資不能維持在一定水平上,那么經濟會有下滑的可能性。另一方面我們看到盡管貨幣政策很緊,但是對物價下行的體現并不是很大,充分說明中國物價上漲并不完全是由于貨幣因素形成的。大家知道現在MR已經下降到12%左右,而正常水平是15%―17%,物價盡管有所下滑,但是并沒有下滑那么快。這說明除了貨幣因素以外我們還有別的因素,第一個今年以來大宗原材料的變動對中國的價格沖擊是非常大的,除了石油還有糧食。如果說這個價格的沖擊可能是一次性的,另外成本在發生作用,就是勞動力成本在上升。跟勞動相關的產品價格都在持續提高,這兩個因素靠貨幣政策是不能消除的。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明年的經濟走勢和經濟政策有一個合理的推測,就是為了應對經濟下滑的落差過大,特別是G20峰會又提出要維持強勁增長,中國對世界經濟起著很大的作用,那么維持中國經濟增長就至關重要了。
一定要有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只能通過財政的擴張來支持投資的擴張。大家特別討論到中國的房地產部門,我們知道中國投資,一個是出口部門一個是房地產部門,出口的話,世界形勢不太好,今年廣交會的訂單就不太理想。另一方面房地產積壓也比較嚴重,這很可能對明年的投資會形成一個很大的影響,而房地產部門又是整個經濟部門中關聯鏈條最長的一個部門,上到水泥、鋼材,下到床上用品,維持房地產這一塊就很重要了。民間不愿意投,政府就投,于是保障房建設會加速,它是在維持一定的投資規模。那么在這個基礎上財政政策肯定是積極的,而且會在積極的基礎上更偏積極一點,與此同時貨幣政策是穩健的。我們看到貨幣政策盡管抽緊了,對物價下行的貢獻不大,但是你放松了對物價上行的貢獻很大,那這就必須得穩健了。只不過在穩健的過程中考慮了經濟增長的速度是在一個過程之中,需要做一些稍微的微調,昨天中央銀行宣布準備金率下調5%,這個寬松化我們認為并不是一個政策的專項,貨幣政策依然是穩健的。因為如果方向轉變,物價形勢就會變得更加嚴重。
所以從明年的情況估計,我們認為CPI全年維持在5.3左右,明年政策總體結構條件的大背景下經濟增長將比2011年有所返還,GDP在8.8左右,CPI在4%左右。2012年我們認為宏觀經濟的總基調是保持不變的,繼續實施積極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會有部分微調。與此同時可能利率市場化,貨幣自由化會大大加速,這為中國經濟會營造一個比較良好的環境,特別對民營經濟提供一個很好的土壤,以上是我們對世界經濟和中國經濟的判斷,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