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1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 正文
2011年(第十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將于12月9日開幕。由《中國企業家》雜志社與中國企業家俱樂部聯合主辦的這一商界盛會進入第十個年頭。“2012:制度進化與市場尊嚴”成為本屆年會主題。
日前,《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何振紅分別對話聯想控股董事長柳傳志、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TCL(微博)集團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東生、青島啤酒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金志國、微軟(微博)中國研發集團主席張亞勤(微博)、用友軟件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文京(微博)、愛康國賓董事長兼CEO張黎剛等企業家,就年會主題“制度進化與市場尊嚴”進行了訪談。
何振紅社長介紹了年會主題提出的背景:從國內來看,GDP數據顯示經濟增速已放緩,中國經濟或進入低增長時代;從國際來看,金融危機影響尚存,一些歐美國家已顯露主權債務危機風險。這一切,使得中國經濟轉型面臨挑戰。“克服挑戰,制度與市場是其中的兩個重要因素。”因此,本屆年會設定了“制度進化與市場尊嚴”的主題。
企業家們普遍認為,中國的市場經濟制度發展到現在,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活力,但是其中不合理的成分也越來越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障礙。企業家一方面需要提高與制度博弈的能力,提升自己的競爭力,另一方面,政府需要在推進制度進化和提升市場尊嚴上有更實質性的動作。
“制度真的形成了,國家往往就失去了生產力前進的動力,這樣的國家是‘溫水煮青蛙’。”柳傳志說。當前中國的制度是需要完善,但若一味拉平,只能讓企業家工作缺失安全性。
柳傳志認為,人的活法有兩種:一種是“過日子”,另一種是“奔日子”。企業家精神就是弘揚躍奔、有所追求的精神。制度怎么樣去鼓勵這種“奔日子”的企業家、鼓勵這種往前追求的精神,很重要。
市場尊嚴本身,就是讓人們展開公平的競爭。國家要促進企業發展、保護企業家積極性,就體現在公平競爭上。“制度的精華就在于公平、公正、合理,對誰都一視同仁。”柳傳志說。市場尊嚴也包括企業家責任。“企業家做事既要符合企業利益,又要符合國家與社會利益,做一些損害社會而對企業或自己有利的事,就是損害市場尊嚴。”
張瑞敏認為,“制度進化與市場尊嚴”包含三層含義:第一,應該有一個公平競爭的平臺,體現市場機會的均等,讓企業與個人在市場經濟里充分競爭,保障市場尊嚴;第二,應該有一個鼓勵人人創新的制度,通過員工與企業充分的創新、創業,保證市場活力,這是制度進化的關鍵點;第三,應該有一個激勵相容的機制,保證企業與個人的付出、回報相一致,保證自己所要創造的價值與社會倡導創造的價值相一致。
對于當下中國企業除了博弈市場還要博弈制度的現狀,張瑞敏說,企業要通過“盡量的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工作,或者換句話說,提高我們自身的競爭力”來應對,提高競爭力是長遠之計,也是唯一辦法。但改善大環境,仍需改革來推進。
李東生說,政府減少參與具體的市場經營決策,才是制度得以進化、市場尊嚴得以維護的關鍵。
中國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過程中的制度建設尚未完成。李東生希望在未來的經濟改革中,“更加充分地發揮制度的作用、法律的作用而減少政府的行政干預,通過更多的討論形成社會共識。”同時,政府不應過多干預具體的市場行為,因為長期來看,這種方法“對整個市場經濟環境的更加完善、整個經濟體制改革和制度建設的影響可能是負面的。”
金志國認為,“制度進化與市場尊嚴”的主題是中國企業、中國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一個標志。用制度進化保證市場尊嚴,就能讓財富的創造過程成為一種善舉,同時造就一種綠色的價值。
“市場是奉獻者的圣地而不是掠奪者的疆場,市場尊嚴需要用真心與善舉來維護。”金志國說。中國目前的市場經濟尚不成熟,表現在對規則的漠視與不尊重。而市場的成熟,源自企業家的善意與善舉。“要使市場綠化、凈化,要從綠化、凈化企業家心靈開始”,而這個過程既需要對市場的信仰,也需要制度的保障與約束。
“現在的制度環境需要更進一步的開放,越開放越優化。”金志國說。制度進步得快,市場壞境的改善才會快。存在于商業生態環境中企業,“你的生態、你的小環境、你的心境一定要是綠色的,不要去污染大環境,同時不要被大環境的不良因素影響。”
不徹底的市場化意味著制度仍需進化。張亞勤說,“目前的整個環境還是半市場化的、計劃經濟之下的一種市場化”,在這樣一種機制下,人們渴望擁有“真正透明的環境、公平的平臺”,讓各類企業去競爭、去發展。
商業環境變遷意味著市場尊嚴需要更好地維護。中國企業正在走向國際市場、走向國際金融市場。張亞勤說,商業誠信和國際慣例已變得十分重要,作為企業家,作為國際化路上的中國企業,要以更高標準要求自己。
同時,創新與契約精神,對中國企業的意義越來越大。張亞勤說,“現在我們不缺‘創業’,但是比較缺少真正的一種‘創新’。”
王文京:制度與市場要“適配”
王文京認為,在改革開放需要進一步深入的時候,經濟發展、企業發展進入了新階段,這個階段對應著制度的發展與完善。通過三十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已朝著市場化的路徑發展,但這個進程還在繼續,尚未完成。王文京說,在全球化的形勢下,“在制度上、市場環境上有‘適配’,才有利于培植世界級的中國企業。”
“商業”作為一種文明,在中國歷史長河中未得到足夠重視,在改革開放政策下譜寫了輝煌,在未來三十年的發展則需制度保障。張黎剛說。“是否能夠繼續保持過去三十年的發展,需要有一個更好的制度,用這個制度保障商業,讓社會力量發揮一個更大的價值。”希望未來幾年能夠有更多、更好的制度助力企業發展。(文/劉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