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七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第七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于2011年11月3日-6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瑞士信貸(香港)中國研究主管陳昌華。
以下為演講實錄:
陳昌華:我要的內容馬寧已經提過了,大家的題目比較接近。我談談對幾個議題的看法吧。
中國很多金融制度已不適合現有經濟發展的要求,已開始對經濟發展產生了制約。央行今年一季度公布全社會借貸數據,在此之前我們是用銀行貸款數據來衡量中國經濟增長的數據。但根據央行發布的數據,如果考慮到非銀行渠道的貸款,中國過去幾年的信貸增長非常迅速。
我們參考了巴塞爾委員會對銀行體系的研究方法,如果把非銀行渠道借貸考慮在內,中國近幾年的信貸增長已經超過了世界很多國家,情況已經比較危險。但如果說中國會出現比較大的金融危機,以目前中央政府的財力和各方面資源的調動能力來講,可能性還不太大。中央政府如果放松銀根會對銀行體系外借貸的高速發展產生制約因素,但目前寬松貨幣政策遠低于預期。
如何看待明年的經濟增長預期?我覺得中國經濟不大可能產生經濟崩潰,過去兩、三年投資過度增長、地方政府債務等等問題已經對未來兩、三年中國經濟增長的速度造成很大的制約。因此我們認為未來兩、三年中國經濟可以達成8%的增長程度,但考慮過去十年中國平均經濟增長10.5%,增速明顯下降。有人說如果美國經濟有8%的增長,全美國失業率等就不會存在,中國調低增長速度有什么關系呢?
我覺得任何一個國家的企業都是經濟增長速度座位資本預算的基礎,鋼廠、水泥廠等行業說如果GDP增長在9%以上,企業日子會非常好過,但如果增速在8.5%以下,很多產品就會出現供過于求的問題,企業會打價格戰,利潤迅速下降。今年跟很多中國企業談明年預期,幾乎所有的企業都提出明年銷售收入增長在15%以上,配合中國GDP8%的增長,那就會產生過剩。中國GDP在10%左右,中國企業日子好過,如果在8%左右,利潤就開始下降。未來中國一直處于8%的增長,企業也會相應調整,但剛剛由10%調整到8%的大轉變,會對中國企業產生很大的影響。
某種程度上,過去一年中國政府的金融操作基本上已經告訴我們,利率市場化是不得不走的一步。2010年初開始,中央政府把存款準備金率從15%調到21%,控制貸款規模,同時利率上升。中國出現了兩個利率市場,國營企業從銀行貸款,一年期貸款利率6.5%,而中小型企業特別是房地產企業要從銀行或其他途徑貸款,利率在13%-15%。左圖是存款準備金率的趨勢圖,目前是80年代以來最高的時期,但基準利率沒有明顯的上升。左圖是銀行利率,右圖是票據貼現利率,都出現了很大的波動。如果不能同時管得住貨幣增長的速度和利率增長的速度,那就挑一個管,但現在我們兩個都要管,提高存款準備金率的同時利率又定得很高,這就使得現在市場上產生了兩種利率。
央行公布全球融資總額的數據是增量改變概念,2010年以前,全社會債務融資等于貸款規模,之后把央行的數據加進去分析,2008年年底,中央政府新政策出臺后,不到三年的時間,信貸占GDP的比例上升了50%,這是非常大的數據。去年10月巴塞爾委員會的數據研究機構出了一篇文章,提出當地信貸和GDP比例高于長期曲線兩個百分點,應該要求銀行增加準備金充足率,如果超過10%,金融系統的風險相當大,而中國現在遠超過這個數字。巴塞爾認為,GDP增長的快慢才是關鍵的問題,他擔心的是如果地方經濟體系信貸和GDP比例上升很快,那當地出現不良金融資產從而導致金融危機的因素就會增加。歷史經驗也證明了這個問題。但剛剛我講到中國出現金融危機的可能性不高,說白了就是政府手上有錢,而且所有中國人都相信中央政府有錢,這樣中央政府說話就算數,所以出現了什么問題,中央政府擺得平,而且絕大多數金融機構都是中央政府的,資金只是左右手的關系,所以政府有足夠的調整能力。
GDP和信貸比例在不到三年的時間里升了50%,是非常大的數字。中國會不會像美國那樣產生資產泡沫,導致銀行破產?我覺得不會,最主要的原因有兩點。比較一下中美兩國銀行業資產負債表,金融危機之前美國銀行出問題也不是因為貸款,而是過度包裝衍生品。
而中國銀行不允許賣信貸產品,所以資產負債表相對簡單,放在央行的錢大部分是買央票、債券,這部分問題不大。但如果把房地產貸款、地方政府融資的錢都拉出去,還有29萬億貸給其他企業,關鍵是經濟下滑后,是否出現企業整體還貸能力下降從而導致呆壞帳率上升。
10月份開始香港股市上升了30%-40%,就是因為中央政府出臺了放松政策。每天我們都看報紙報道中央政府放松政策,對此我有幾個觀點。第一我覺得中央政府要放松有很大的政策限制,通脹已經見底,但通脹下降得很慢,這一輪通脹到明年CPI還會以3%-5%還會這么增長,貸款比例已經增加到這么多了,那么中央政府是否會允許貸款占GDP比例進一步上升呢?這就意味著貸款不能放開,這與寬松政策正好是相反的,從這個角度說中國沒條件采用寬松政策,最多只是在中小企業貸款放松一點,表外業務收緊一點。
這張表一是中國工業企業利潤,一是中國實際GDP,一是中國名義GDP。中國實際GDP最差的時候在7%,最高在10%,而名義GDP增長波動比實際GDP高很多。因為經濟增長一旦下降到臨界點,企業的波動非常大。所以我們認為明年上市公司企業(不含銀行)盈利可能會是個位數的增長。預期15%的盈利增長可能只是希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