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七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第七屆北京國際金融博覽會”于2011年11月3日-6日在北京舉行。上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王力。
以下為演講實錄:
王力:主辦單位、各位參會代表大家下午好! 我發言的題目是“中國金融中心城市發展態勢與戰略機遇”。由于時間關系我不展開講,今天主要談四個問題,第一金融中心城市發展概述,第二金融中心競爭力評價,第三金融中心發展面臨的中藥機遇,第四金融中心發展要處理好的幾個問題。
一、金融中心城市發展概述 進入二十一世紀以來中國現代服務業獲得了長足的發展,特別是以銀行、保險為核心的金融服務產業的發展有力的促進了金融中心城市的全面發展,這些金融中心城市雖然地處不同的地域,自然稟賦和發展條件各有不同,但都表現出了以下重要的特征,即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發展目標定位日益明確,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金融功能區建設初具規模等發展態勢。
第一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 金融中心與實體經濟密不可分,經濟實力是金融中心形成的必要條件,比如擴大的生產和貿易對資金需求不斷擴大,從而必然導致和促進金融活動的集中和金融工具的不斷創新。目前我國提出建設金融中心的城市有30多個。10月份由我主編帶領課題組剛剛完成了《中國金融中心發展報告藍皮書》,30個城市選取主要是根據各城市自己提出要建設金融中心的背景選取。這30個城市都是經濟發展水平較高,區域經濟實力較強的城市,大多數城市都是所在地區的經濟中心,只有具備了雄厚的經濟基礎和財政實力的城市,才有可能為金融業的發展提供良好的環境,從而吸引大量的金融機構入主,推動本地區的經濟和金融發展。
下面選取幾個案例,第一上海的案例。截至2009年上海人口僅占全國1%,土地面積僅占0.06%,完成的國民生產總值占全國的5%,財政收入占全國1/8,實現進出口總額占全國的1/4。這是上海發展金融業的巨大成就。
2008年北京市委市政府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首都金融業發展的聯合意見,提出了建設國際影響力的金融城市目標,提高金融業承載力,完善一主一輔三新四后臺金融功能區布局體系。2009年GDP達到12153億,僅金融街地區的金融資產總量就占全國60%以上,控制著全國90%以上的信貸資金和65%以上的保險資金。2010年在財富全球五百強中,中國大陸企業入圍42家,30家企業總部聚集在北京地區。
其他城市與北京和上海相比,天津、廣州、重慶、南京、成都等近30個城市也提出了建設金融中心的目標。他們提出的目標和本地的資源稟賦發展的實際情況和所在地區的實際情況以及地區經濟實力是相吻合的,也符合實際。
這張表格主要列舉2009年中國建設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發展的主要指標,地區生產總值、固定資產投資、人均可支配收入。
第二現代服務業快速增長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金融服務業取得快速發展,增加值由1978年的68億增加到2009年的1.7萬億,增長260多倍,年均增長達到了20%左右,初步形成了以銀行、證券、保險、信托服務為主體,其他相關金融終結服務為補充的比較完善的金融服務體系。目前國內提出建設金融中心的30個城市中基本形成了3、2、1的產業格局,第三產業形成的比重日益突出,金融服務業占GDP的比重大部分城市已超過5%,特別北京、上海、杭州、深圳等城市,金融業占GDP的比重已超過了10%以上。09年中國建設金融中心城市現代服務業主要指標情況(詳見表),北京、中金融服務業占GDP比重已超過10%。上海、深圳、杭州,金融業占三產的比重接近20%。
第三目標定位日益明確 提出建設金融中心的城市,都根據自身的經濟實力、資源稟賦和區位優勢提出了各具特色的目標定位和輻射范圍。多數城市制訂了金融中心發展規劃,我參與了很多城市“十一五”期間金融課題發展的相關研究。在“十一五”期間這些提出建設金融中心的城市已經開始制訂當地的金融中心發展規劃。這其中非常明確的提出了戰略目標、發展原則、發展步驟和實施方案等多項內容,在這些城市當中通過明確的金融中心發展的構思,一方面擴大了城市對外宣傳的影響力、吸引力,另一方面也形成了差異化的金融中心發展戰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相互之間的無序競爭。這張表給出30個金融中心目標定位和輻射范圍。比如北京提出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上海提出2020年基本建成全球的國際金融中心。深圳提出建設全球性、區域性國際金融中心,重慶提出建設長江上游的區域金融中心,廈門提出建設海峽兩岸區域性金融中心,大連提出建設東北亞重要的國際金融中心等等。
與此同時為實現金融中心的發展目標,30個城市都制訂出臺了具有針對性的發展措施,以優化金融發展的生態環境,提高對金融機構的吸引力,加快推進本地區的金融中心建設。這張表給出30個金融中心城市主要發展措施,不一一贅述了。
第四金融生態環境不斷優化 以上海、北京和深圳為代表,提出建設金融中心的城市陸續制訂和出臺了一系列支持金融業發展的優惠政策,這些優惠政策集中體現在土地出讓、財政補貼、稅收優惠、購房補貼和人才引進等多個方面。對于金融機構而言,這些優惠政策具有很強的吸引力,但是我們也注意到,隨著金融中心城市優惠政策的頻出,優惠的范圍不斷擴大,政策本身對金融機構選址決策的影響力開始減弱。這意味著金融中心城市在優化金融環境方面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這張表給出30個金融中心城市出臺的加快金融中心建設的相關政策。
第五金融功能區建設形成規模 為實現金融中心發展目標,首先各城市紛紛成立金融工作辦公室或金融工作局等相關職能機構,主要負責金融中心城市發展規劃,組四實施、協調服務、宣傳推廣和招商引資等相關工作。其次各城市在中心城區或者發展的新區域規劃、建設金融功能區座位金融機構聚集、開展業務的平臺。第三各金融中心城市還實施走出去戰略,到境外開展宣傳推介活動,大力吸引國際知名機構入住本功能區。根據調研,這些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功能區截至目前基礎設計建設和上午配套設施日臻完善,初步具備了比較向的金融聚集和區域輻射功能。這個表給出的是30個金融中心城市設立的相關組織機構和金融功能區的情況。
二、對我國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競爭力評價
課題組對金融中心城市評價進行了認真研究,認真確立金融中心城市競爭力模型評價研究,在這個研究工作中,我們做了大量深入考察、資料收集,對國內以及國外相關研究和評價經驗借鑒。最終我們選取金融發展度、經濟持續力和基礎設施支持力座位主因素,選取39個可以充分體現主因素的指標數據座位子因素,建立起相對完整的指標體系,對大陸30個提出建設金融中心城市的金融競爭力進行了綜合評價。在此基礎上對各金融中心城市進行聚類分析和研究,根據各金融中心城市金融競爭力綜合得分情況把金融中心城市分為國家級金融中心城市,核心區域金融中心城市和次區域金融中心城市,具體情況在《中國金融藍皮書中國金融中心發展報告2010-2011》中有詳細分析。今天也帶了一部分書,大家感興趣也可以發給大家。這張表格根據綜合得分列出排名,列出三大類,第一類國家級金融中心城市,第二類核心區域金融中心城市,第三類次區域金融中心城市。這張圖表給出30個金融中心城市競爭力綜合得分示意圖。
三、我國金融中心城市發展面臨的機遇
應該說這個問題既比較復雜,也比較現實更符合我們目前大力發展金融業的金融中心城市發展的現實情況,應該說在研究這個問題的過程中,我們和許多金融中心城市進行過認真深入的交流,產生過很多共鳴。我們認為中國金融中心城市在發展的機遇棉簽,既要抓好機遇,又要認清形勢,根據金融中心的實際情況采取切實可行的措施。主要機遇表現在以下幾方面:
第一金融中心格局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傳統的全球三大金融中心在金融危機的大背景下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原來非常有勢力的紐約、倫敦、東京金融中心,在金融危機和相關因素的影響下出現了新情況、新變化,這對我們要建設金融中心的城市來講也是非常重要的機遇。
第二中國的綜合經濟實力和金融實力正在快速提升,這對我們金融城市來講更是非常好的發展機遇。 第三國際形勢復雜多變,更需要維護國家經濟和金融的安全,在這個問題上金融中心城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四中國從經濟大國邁向金融強國的戰略目標正在實施。 第五中國地區發展不平衡,更需要金融業超前發展。 第六中國區域經濟振興需要金融中心城市帶動。 關于機遇的問題,可說的話語太多,這里不做展開。
四、金融中心城市發展應處理好幾個關系,以下意見僅代表課題組和我本人意見。
第一資源整合與適度競爭的關系。 發達國家的實踐,一國大多擁有若干不同層次的區域金融中心,但各區域金融中心分別位于不同的經濟區,使其輻射區域既不交叉又能發揮帶動和輻射作用,如果其輻射地域重疊,金融中心的功能就難以有效發揮,導致金融資源的浪費。我國實踐,從全國整體情況來看,各區域金融中心存在一定的競爭關系,但從區域發展的角度來看,各區域金融中心能夠在合作、互動的基礎上展開適度競爭可以更好的實現金融資源的合理流動和有效整合從而促進地區經濟、社會的健康、協調、有效發展。通過我們的研究,目前關于國內金融中心城市多與少的爭論我們認為完全沒有必要。
第二政府推動與市場機制的關系 目前我國金融中心建設大多采取政府推動模式,這是符合市場潮流也符合我國實際情況。但市場經濟條件下,區域金融中心的發展應以市場作用有效發揮為基礎,政府的推動不能取代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國際經驗表明,政府的作用重在糾正市場失靈,通過制訂有效的政策,在金融中心形成和發展的初期階段,給予幫助。但其持續發展根本動力是市場需求,因此各地建設區域金融中心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處理好政府推動和市場的關系。因此我們認為金融中心的建設應該采用政府推動加市場機制的結合模式。
第三產業集聚與人才引進的關系 發展規律證明,加快金融中心的建設,推動金融中心的產業集聚不僅需要發展金融市場,引進金融機構,更需要引進大批的金融人才。因為金融人才是保證金融產業集聚的核心要素。目前我們提出建設核心金融中心的城市,其金融產業的整體實力還不算強,產業集聚度不高,金融上下游和中介服務配套不夠完善,市場競爭的優勢并不突出,因此要加快金融資源在本地的集聚,必須營造有利于人才發展的金融環境。國際經驗誰控制了金融的“高邊疆”,誰有擁有巨大的發展優勢和戰略優勢,所以金融中心城市必須制訂金融“高邊疆”戰略。
第四金融開放與經濟安全的關系 國際經驗表明,隨著金融監管的逐步放松,中國金融市場必然與國際金融市場向融合,金融開放度會越來越高,在此背景下如何平衡與國際金融市場的互動,如何阻隔國際金融市場的沖擊,如何避免國際金融風險在國際和國內間的傳遞等等將是金融中心城市面臨的嚴峻考驗。研究結論,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設將有助于完善金融監管體系的發揮。通過對金融市場的有效運作和監管,建立起防范金融風險的預警和監控、監測體系,提高鑒于金融市場的駕馭能力,是現在開放經濟條件下的金融運行。因此我們說金融中心是一把雙刃劍。
第五金融創新與有效監管的關系 國際經驗在推動金融創新的過程中要處理好金融監管的關系至關重要,目前我國是分業監管,機構監管,監管的理念和手段還相對落后,政出多門的重復監管和重復監管使監管失效或過度,這使影響我國金融中心城市發展不足的重要原因,如果不能進行有效的金融監管的創新,也會給金融中心城市的建設帶來阻力和制約,因此我們認為建立金融中心一定要處理好金融創新與有效監管的關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