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第八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于2011年10月21日-26日在廣西南寧舉行。上圖為中國銀行副董事長兼行長李禮輝。
以下為演講實錄:
李禮輝:尊敬的各位同仁,大家好,非常高興與大家在這里探討中國—東盟的金融合作與發展。十月的南寧生機勃勃,這象征著中國—東盟金融合作與發展美好的前景。在當前國際金融市場激烈動蕩的情況下,加強中國—東盟的金融合作具有特殊的意義。借此機會,我與大家分享幾點看法。一、金融合作促進經貿合作。今年是中國—東盟建立合作關系20周年,20年來,特別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建設啟動以來,中國—東盟博覽會舉辦以來,雙方的經貿合作快速發展,到去年雙邊的貿易額已經達到2928億美元,增長37倍。最近10年增長幅度超過20%,中國已經成為東盟第一大貿易伙伴,東盟是中國的第三大貿易伙伴、第三大出口市場,第三大進口來源地。雙方經貿關系的深化離不開金融合作的支持。到去年年末,中國在東盟設立11家金融機構,東盟的金融機構在中國市場份額達到150億美元。銀行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雙方在交通、農業、電信、人力資源開發、旅游等方面的合作擴大。在當前世界經濟動蕩的關鍵時刻,加強區域的金融合作顯得比以往更加重要。這是我的第一點看法。
二、金融合作落后于經貿合作。中國與東盟合作地區性的合作出現成效,但是客觀地來看,與中國—東盟合作所達到的高度和成績以及需求來比較,中國和東盟金融合作仍處在初級階段,主要表現為兩個方面:一、金融機構的合作不足,綜合需求無法滿足。目前區域內金融合作主要靠政府來推動,金融機構之間的合作還不夠密切,官方主導和民間推動的良性模式未建成。二、金融監管的標準不盡相同,合作的成本比較高。由于各個國家金融發展程度不同,金融體系不一樣,甚至使用的會計準則不盡一致,這就加大了合作的難度。此外,傳統國家以美元作為結算貨幣,本幣參與的比較低。在國際金融動蕩的情況下,各種貨幣結算增加成本,而且會造成利率損失。
共同促進高效的金融合作。1.優化合作環境,完善溝通機制。各國政府應進一步優化政策環境,加大金融政策的協調力度,出臺相應的優惠政策措施,推動雙邊、多邊金融市場開放,逐步建立統一協調的區域性金融市場體系,促進金融信息及時、有效溝通。2.深化貨幣合作,推動人民幣跨境使用。人民幣幣值相對穩定,在區域內目前接受程度比較高,不斷擴大人民幣的使用范圍和流通規模,可以幫助使規避風險,避免匯率損失,促進貿易和投資便利化,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東盟地區作為中國跨境貿易人民幣結算首批境外試點地區,應該繼續鼓勵和支持人民幣在區域貿易中的跨境使用,構建人民幣跨境流動機制。同時進一步完善人民幣跨境支付渠道,豐富跨境融資和投資產品對區域內的貿易投入提供完善、安全、快捷的跨境金融服務支持。3.加強金融創新,服務客戶多元化的需求。區域內金融棘輪機構應該立足于實體經濟的需要,增強信貸支持,積極擴展業務領域,不斷豐富產品體系,為客戶提供一攬子、多元化的優質金融服務。4.加強人才交流,提升金融服務的能力。應積極發揮中國—東盟自貿區的服務功能,為人才的培養提供多層次、多角度、多元化的機制,促進各國金融人才隊伍建設和基礎設施的完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