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1年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 > 正文
2011年9月16日,2011年中國企業家論壇夏季高峰會在河北廊坊隆重召開。本次會議的主題是“新機遇、新商機、新產業——尋找發展的共識”。圖為圓桌論壇A:應對通脹之“虎”現場。
傅小永:感謝各位今天下午的光臨,今天下午的會議“應對通脹之虎”現在開始。通脹每年都在談,今年還得接著談。現在政府一公布數字,新浪微博上就有人罵這個數字很二,其實真實的數字要是政府公布的數字乘以2。實際上對于通脹的討論,無非就是兩點,第一點是通脹的根源在哪里;第二是應對的辦法是什么,這也是我們今天下午的主題。先介紹今天下午的嘉賓:黑石集團亞太區主席梁錦松先生、宅急送總裁陳顯寶先生、全國人大財經委副主任尹中卿先生、華夏基金總裁范勇宏先生、北大光華管理學院教授陳浩武先生、物美集團總裁張斌先生、瑞士信貸集團中國首席執行官張利平先生、摩根大同亞太區董事總經理龔方雄先生、北京國際信托有限公司副總裁吳慶斌先生,感謝各位光臨。
我想先請教陳顯寶先生一個問題,我們知道能源價格的上升和勞動成本的上升,對勞動密集型企業,您的宅急送企業影響很大,您能介紹一下通脹對您的利潤率的影響大概是什么樣的范圍?5%以上還是5%以下?
陳顯寶:我們宅急送是個勞動密集型企業,剛才主持人講通脹的兩大塊,也是我們物流企業最大的兩塊,第一塊是勞動成本上漲,第二就是油價的上漲,因為我們快遞要用車。我們的工資水準去年下半年漲了一次工資,今年漲了一次工資,單月工資增加了10%,工資總額增加了30%,油耗增長是36%,影響我們的利潤率5-6個點,基本上就把我們的盈利水平吃光了,今年上半年我們要略虧,這兩項成本對我們來講壓力確實很大,不漲不行。勞動力來講的話,基本上每個人工資增長大概在5%,原來基本上工資都在2000多元,現在基本上都在3000元左右,才能穩定人才。我們快遞企業有一句話,誰先漲價誰先死,誰不漲價誰等死。
當然我們怎么做,我們企業從去年開始認識到這樣一個問題,過去很多快遞企業都有信息化,但是是一個很初級的信息化,貨物從發出去到最后收到,每個過程都有記載。現在來講是信息的智能化,或者叫信息的增值功能,這一點也大大提高了我們的效率。比如說過去講貨物來了都要去輸入信息,我們自營的網店大概有1360多個,差不多上千人在做這個事情;有了這個設備以后,就是集中起來,這樣我們人員可以節省60%的勞動力,因為過去是半飽的狀態。
第二就是財務人員多,因為我們是做快遞的,我們的份額在全國是占很大的,我們一個月的代收金額超過了10個億,過去是靠人工做賬和監管,所以財務人員很多;但是過去信息化沒有支撐,現在信息化可以支撐,可以監控到每一筆錢、每一個人,這樣就可以大量減少勞動力,財務人員可以減少30%;通過信息化投入以后,可以把勞動力的效益提升。
第二就是管理要上升,管理流程的梳理和管理方法,就是通過大量梳理以后可以提高效率,逼得企業沒辦法,來想辦法解決這個通脹問題。還有國家的一些方法,昨天講到好幾個觀點,國家怎么來應對企業通脹,也想了一些辦法,講到減稅來提高待遇,包括社保這方面要求也越來越高,所以企業成本確實壓力很大。
傅小永:好,請教一下張斌先生,食品在CPI里面比重是非常大的,我想請您談一下這一輪通脹,您的企業是否感受到這兩方面的影響?
張斌:這一輪通脹從我們的感受來講,應該說是比較深刻的,作為零售企業,尤其是快速消費品零售企業,應該是反周期的;在通脹階段,應該說是比較好的,為什么會這樣?比如通脹的時期賣一瓶水,原來賣1元,現在賣1.2元;但是由于價格的提高,顧客的購買就要降低,我們今年到現在,我們的銷售可比增長基本維持在8%,但是來客是略微下降,客單價提高,這兩方面的因素,總體和沒有發生通脹是,單店的可比增長基本上是持續的,這是一個方面的因素。另一個方面的因素,成本增加使企業整個的經營成本是增加的,經營成本高,勞動力成本也有增長,這是一個很大的方面。
第二就是租金,由于我們的店鋪租來的地方比較大,所以房地產價格的提高對租金成本的增長有很大影響。第三就是物流成本,無論是我們自己的車隊還是外面的車隊,整個的運營成本是提高的,因此從本身這輪通脹對我們的基本影響來看,應該說正的影響,價格上漲帶來的影響,對我們的銷售增長是有好處的;但是由于顧客購買的減少,也使我們的銷售增長沒有像我們開始預期的一樣更大;第三個方面,成本的增長也是抵消利潤的因素。所以說從我的角度來看,零售方面就是這三個方面。
傅小永:您的意思是利潤是持平的。
張斌:利潤和我們過去幾年的增幅基本是持平的。
嘉賓:整個成本漲了多少?
張斌:可控成本增長9%-10%,因為可控成本是沒法轉移的,比如說人工成本、能源類的支出,這個東西轉移不了,一定是要自己消耗。當然這里面陳總講的因素我們也一直做,隨著勞動力成本提高以后,我們在運營管理的手段、用人方面是在減少的,如果說用人不減少,實際上可比增長遠遠不只8%,勞動力增長會是15%-20%。
傅小永:對中國老百姓來說,房價和物價的上升是完全不同的兩個概念,但是我們的政府經常把這兩個概念搞混了,梁先生對此是不是有一個評價?
梁錦松:很多時候我們在外面講CPI,關注CPI高,但是我猜現在一般老百姓關注的事情是兩個,一個是房價,一個是物價,國務院關注的也是這兩個方面,所以都提出壓房價、壓物價。但是這兩個性質是不一樣的,一般說CPI是不是有代表性,我們都知道CPI本身對不同階層的人,權重是不一樣的,這個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不同階層的CPI權重不一樣,所以感受也不一樣。總的來講,的確是增長得很厲害,但是里面究竟原因是什么呢?比方說食品漲得很厲害,另外一個就是工資,用工的成本;另外還有就是要輸入的原料方面漲得也很厲害等等等等,但是我覺得這個要把每一塊原因分析得比較細才行。比如說食品豬肉,我覺得豬肉的最高峰已經過了,因為豬的生產期是很短的;工資這塊,中國走到現在的經濟發展階段,工資的增長不可避免;我們經常說要增加消費比重,工資不漲哪有消費?對很多的企業家來講,工資消費是一個負擔;但是同某個角度來講,也可以拉動需求,收入也會增加。
能源這一塊,因為歐美的經濟減慢,可能也不會漲得很厲害;當然全球都在印鈔票,所以能源也不會掉到哪里去。所以物價這個我覺得要細分、要研究,但是問題不會繼續嚴重了。但是房價是另外一個問題,第一是政府對土地的供應和住房的供應,應該是扮演一個什么角色;另外一個就是跟物價一樣,就是整個中國經濟錢太多,因為通脹本來就是錢多的問題;但是如果要解決這個房價的問題,可能要從政府應該扮演什么角色來說。在香港我自己的體會,如果壓這個價格是不現實的,無論房價怎么便宜,都有一些人是買不起房子的,所以在香港也好、美國也好、新加坡也好,總是有一部分的房子是政府建的,但建了以后賣給老百姓還是租給老百姓,現在在中國也在談單位可以給員工更便宜的房子,這個我覺得要小心;政府建廉租房給老百姓,我覺得這是必要的;但是企業以廉價把房子賣給你單位的員工,這是要有問題的。我這里感覺如果是不同的單位有錢可以自己建房子,又比市場價便宜的賣給員工,很可能會扭曲市場,這個要小心。
在物價方面,在中國以前有票的時候,或者是因為避免老百姓負擔很大,所以就壓電價、壓豬肉價格等等,這在國外是比較少用的。我自己覺得比較簡單的方法是,如果對有需要的或者收入比較低的人來講,就可以發一個補貼;當然這個補貼是需要證明他的收入不足,然后給他財政補貼讓他自己去買東西;因為壓市場的價格是會影響供求的,比如說豬肉也好、電價也好,商場說我虧本,我不做了,進一步把供應減少,反而價格會繼續上漲。所以從這個角度來說,有人說過一句笑話,應該是補人頭,而不是補豬頭或者是磚頭。
傅小永:龔方雄先生,這一輪通脹有什么風險,能維持多久,您能給一個大概的預測嗎?
龔方雄:通脹確實是關注的一個焦點,你的問題,現在通脹有沒有見頂回落,我的觀點很鮮明,我一直講中國的通脹早就見頂了,我們追蹤三個月的移動平均值,按照國際標準,咱們報通脹的時候是同比,今年7月份和去年7月份比,國外報通脹的時候,是今年8月份和去年7月份比;如果按三個月的移動平均值,現在大概是4.5%。這個值什么時候是最高的呢?是去年12月份,今年1月份,當時到了8%、9%。所以說如果按照國際慣例,人家報經濟通脹也是這么報,環比,然后年化;只有中國的是同比,同比因為是翹尾因素,也很難看到拐點。中國的通脹現在已經開始回落,到年底的話應該也是4.5%。
很多人的感覺,CPI現在報出來是6.2%,最高是6.5%。很多人說不準,感覺還應該更高。剛才兩位企業家談的時候,工資上升、成本上升;我的觀點是整體來講中國成本推動通脹壓力實際上是并不大的,如果有這個觀點以后怎么應對呢?我向來覺得,貨幣政策的作用在中國比產業政策的作用要弱的多,中國要應對通脹,要把產業政策做好。比如說農業,農產品通脹,過去12個月通脹是輪著來的,一開始是蔬菜、水果,后來是很多農產品,現在這一輪又是豬肉。
你知道農產品的通脹是什么決定的呢?除了產業結構和產業政策以外,基本上是靠天吃飯。所以在發達國家大家知道,貨幣政策的制定,我原來在美聯儲工作過,美國怎么制定應對措施?它不看食品,它是看核心通脹,核心通脹就是非食品類的通脹。這個道理在哪里呢?就是在美國或者西方其他國家這么一個經濟體系里面,食品的增長在需求里面一直都是比較穩定的,需求是很剛性的,所以需求一般來講是緩慢成長;在發達國家,農產品的需求沒有成長,每年都是一樣。在發展中國家,由于城市化的進程,伴隨著食品結構的變化,比如說你吃豬肉多了、喝牛奶多了,那你吃糧食就要少一點。但是為什么對食品整體有成長呢?因為轉化過程有消耗,豬肉、牛奶是怎么來的呢?是粗糧轉化過來的,也是糧食轉化過來的,所以你吃肉多了,那些就少了;但是由于消耗轉換率,每年在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進程比較的地方,是30%的增長,這是有規律的。
但是為什么他們制定貨幣政策的時候不看食品價格呢?因為食品價格就是這么一個很怪的東西,它需求和成長要不是穩定的,要么是緩慢成長;但是農產品的價格在各個國家無不意外都是暴漲暴跌,而且暴漲暴跌的決定因素是天氣,天氣好,農產品價格肯定會暴跌,因為豐收;天氣不好,農產品的價格肯定會漲。所以農產品的通脹不是貨幣政策能解決的,誰能預測天氣呢?我們預測很多東西,最不準的就是天氣預報,天氣預報美國都報不準,科技再發達的地方都報不準。
所以說在有些發展中國家農產品的波動性可能會比發達國家更高,豬肉就是最典型的例子,豬肉價格同比上漲70%,上一次豬肉價格上漲是2006年、2007年,在那之前為什么豬肉價格又跌呢?比如說2006年、2007年,豬肉的漲價周期基本上是八個月,從豬崽到屠宰、到上市,就是八個月時間。因為中國的養豬行業沒有產業,而是散戶化,所以為什么中國的產業政策比貨幣政策更重要呢?要把這個行業產業化;2006年、2007年,很多城里人都下鄉養豬,八個月以后,豬肉價格暴跌;暴跌以后,因為是散戶養豬,不是產業,所以養豬的人越來越少;然后這一輪豬肉價格又上漲了,因為那一段時間豬肉價格太低了,現在豬肉價格又漲上去了,大家又一窩蜂的養豬,到時候明年豬肉價格又暴跌了。
蔬菜、水果這些東西是天氣主導的,養豬的產業化為什么中國不做呢?我覺得現在中國的養豬產業化尤其重要。以前我們說中國有八億農民,其實現在只有4億農民,留在農村里的基本上都是老弱病殘,一般年輕人都出來打工了。而且我們的農業政策是以補貼散戶為主的,所謂三農政策是補貼各個家庭的,每個家庭補300元、補500元,我覺得為什么不用這個錢去培植產業呢?因為很簡單,補貼家庭,每個家庭補300塊錢、500塊錢,能鼓勵他們多養豬,或者是穩定的養豬嗎?做不到的。你算一算,養一頭豬能賺多少錢?但是如果養30頭豬的話,八個月的周期,大概可以賺1萬多塊錢。所以這個補貼錢花了,但是沒有效益,因為跟城市化進程和人口的流動有關系。
所以我們在講通脹的時候,要宣傳一下中國通脹的原因到底在哪里?我們的原因要通過針對性的政策來解決。不錯,全球也有通脹,現在全球的問題和中國的問題是不一樣的,我經常講的另一個觀點就是,我覺得全球的通脹比中國的通脹高,為什么呢?很簡單,美國的通脹現在到了4%,它的經濟增長只有1%;中國的經濟增長是9%,通脹是6%,其實中國的通脹相對于增長還是可以接受的。美國現在通脹4%,只有1%的經濟增長,為什么會這樣呢?因為是量化寬松貨幣政策造成的。我倒不覺得中國的貨幣政策導致了中國的通脹,因為你看看,核心通脹只有3%,把非食品的通脹去除,現在就是3%,平均全年還不到3%。具體這個數據準不準,等一下大家再看看,這就是我的觀點,我就不多講了。
傅小永:謝謝龔先生,您的這個見解對市場是個利好。尹中卿先生,您跟大家分析一下中國的通脹峰值在哪里?
尹中卿:這十年來,我們的通脹已經是第三輪了,第三輪是2003年到2004年,12個月、3.8%;第二輪是2007年到2008,10個月,4.4%;第三輪就是現在了,我覺得中國內部看,通貨膨脹已經沒有了,剛才龔先生說他不贊成流動性,流動性是不是主要原因,我不大贊成主要原因還是重要原因,我覺得影響中國通貨膨脹,造成這三輪通貨膨脹的,它有根本原因,也有直接原因;這三個是一致的,第一就是我們的發展階段;第二個是我們的發展方式,第三個是我們的發展速度;經過二十多年的發展,新世紀以來這十年,三輪通脹就將近一半時間了;所以糧食、油料、蔬菜這種價格上漲是必然的;再一個就是土地、勞動力、資源價格上漲,這都是長期的趨勢,這是我們工業化和城鎮化的發展階段必然要出現的。
所以發展方式長期依賴于投資推動、出口拉動,就導致投資長期處于高位,一年30%多的增長速度;現在這幾年我們的投資增長占GDP的60%以上,39.7億里面有27億是投資形成的。我們的出口,我們生產的產品一半要外銷,我們的增長靠投資,投資靠借債,借債只借融資不行,主要靠貸款,所以這種發展方式必然導致投資長期膨脹,我們的出口換回來外匯,外匯儲備繼續增加,產品一半以上外銷,實際上我們國內的供需并不少。所以這種發展方式,出口拉動型或者投資推動型,必然會導致問題。
第三點是……潛在的經濟增長的區間,所以各個方面繃得很緊;所以今年上半年增長12%,還不夠;所以我覺得這樣的一個發展階段、這樣的發展方式、這樣的發展速度,是通脹、物價上漲的一個根本性的原因。
直接原因我認為第一條最根本的就是2009年第四季度以來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采取的一攬子刺激計劃的副作用,我們長期不注意這個,覺得我們采取這個經濟財政政策、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就有好處,好處是出現了;但是它的副作用我們不敢承認、我們不愿意承認。前一段時間我在全國人大財經會議上分析第一季度財經數字,就是說2008年,我們的投資是17.3萬億,我們的新增貸款是4.2萬億;2009年投資是22.5萬億,新增貸款9.6萬億,M2達到了6萬億;2010年投資7.8萬億,新增貸款7.9萬億,M2達到了72.9萬億。這三年來,GDP里面64.3%是新增投資,金融機構三年新增貸款21.7萬億,它相當于GDP的20.7%。廣義貨幣減去GDP,三年超發73.6萬億貨幣,所以2010年M2的余額已經達到了87.2%,我們的GDP不到6萬億美元,是美國的三分之一,但是中國的貨幣存量已經超過了美國。所以老說美國是開動印鈔機,在搞第二輪量化寬松,準備搞第三輪量化寬松;我們的貨幣存量一定超過美國。
我覺得這個問題到現在還沒有解決,這個刺激政策,所以投資膨脹;投資靠借債、靠貸款,導致貸款也增加;我們投資出來的東西是賣出去的,我們是出口導向型,把一半以上產品賣出去,都要換外匯,外匯繼續增長;為了把外匯買回來,我們又要投入基礎貨幣,我們已經投資3.2萬億基礎貨幣。所以這個刺激政策的副作用我們不愿意講,也不敢講,因此把責任推到輸入性通貨膨脹。輸入性通貨膨脹也是一個原因,但是現在表現出來的原因不是輸入性通貨膨脹,連續半年來生產者購進價格指數和生產者出廠指數,我們一直是購進指數高于PPI,企業還是消化了大量的因素;現在構成CPI的八大類,沒有幾樣是輸入性導致的,它是一個原因,但是我覺得最主要的是三年來,2009年和2010年實行的刺激政策,這個財政問題,特別是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所造成的惡果,這個政策有6-12個月的滯后性,我們現在的通貨膨脹是一年前、兩年前埋下的惡果。
成本推動這幾年有變化,實際上是在2007年開始了,新的勞動合同法執行之后,我們的勞動合同要求五險、要求最低工資,實際上一直在上升,土地、資源、環保成本也在上升;再加上投資炒作,就是國外的一部分熱錢,和國外的山西煤老板,浙江沿海經濟2007年垮掉之后,因此國內的資本市場投資、礦產資產投資,這種游資炒作也有、自然災害也有;但是在這幾個原因里面,刺激政策的影響、成本推動的影響、輸入通脹的影響、投機炒作的影響和自然災害的影響,在這五個直接原因里,首先的或者最直接的是2008年第四季度的刺激經濟政策,所實行的經濟財政政策和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沒有很好的執行,適度變成的過度,過度變成了無度,又不及時進行轉型,退出這個經濟政策;本來2009年年終退出來了,軟著陸了,我們無縫銜接了,我們就不會有2010年、2011年這種問題;而我們的增長速度也不會低幾個點。所以我們為了保這個增長,我覺得就是這個原因。
傅小永:陳浩武教授,您怎么評價尹中卿教授的觀點,是一攬子經濟政策引發了現在的通脹?
陳浩武:因為我過去長期在央行工作,所以對通脹問題我們也一直堅持一個觀點,就是說通貨膨脹是一個貨幣原因,只有多發性貨幣,物價才可能上漲;如果貨幣不夠刺激物價上漲,再怎么樣物價也上不去。所以我們經常講,通脹是一個貨幣現象。所以在任何情況下,通脹首先是貨幣供應問題,這是核心。
貨幣怎么發出去的?是人民銀行開車卡車在街上把錢撒出去的嗎?不是的,貨幣是通過信貸發出去的,就是銀行向市場、向企業的信貸,當這個信貸和投放和收回之間出現差額的時候,是需要去發行基礎貨幣來彌補的,貨幣是通過信貸方式發出去的。所以我非常贊成剛才尹先生講的這個觀點,我的判斷不是很樂觀,我之所以贊成你這個觀點,就是沿著這個思路來說,通脹是貨幣引起的,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是刺激經濟增長的4萬億,這個大規模的信貸投放,為我們今天大規模的貨幣投放打下了基礎,就是剛才尹先生講的那些數字,70多億的票子怎么往外放?就是通過信貸之間的差額,信貸規模越大,信貸形成的不良資產越多,信貸收回的可能性越小,所形成的這個差額就靠基礎貨幣。
另外一個,中國還有一個特別的現象,就是外匯漲了,因為中國是世界上少有的實行外匯管制的國家。我們那么多外匯到哪兒去了呢?因為你是外匯管制的國家,國家外匯管理局要把外匯收回來,收回來的條件就是拿錢買;按照匯率,把我外匯全部買到外匯管理局,現在已經是53.2萬億了,多花了25萬億貨幣。一個是4萬億的信貸大投放,一個是25萬億的貨幣賬款大投放。現在我們每年是十幾萬億、幾十萬億的增長,所以我為什么對這個東西是感到前景不是很樂觀的?
因為我覺得這兩個都有問題,由于這兩個原因基礎貨幣大幅度的進入到經濟當中;第二個,這兩個都有潛在的危險。第一個危險,我們這個4萬億投放出來做什么?如果所有的都是非常好的項目,所有的都可以良性循環、所有的都可以及時收回、所有的都可以產生效益,沒問題,它不會造成通脹。但是這個4萬億拿出來,是地方政府把幾十年中想干的事情全部都干了,廣場修得大大的、街道修得寬寬的、高樓修得高高的,但是這個信貸效果怎么樣?要打一個大的問號。
外匯投入了20多萬億,這個錢到哪里去了?我們中國和美國之間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中國人把這些廉價的產品賣到美國去,這是物質過去,美國人把錢給我們,貨幣回來;中國人再把貨幣買過去,買美國的國債。所以轉過去、再轉過來,又轉過去,最后這個東西還是到了美國去了。但是美國的國債是個什么趨勢呢?假如量化寬松不斷地往下延續的話,實際上我們辛辛苦苦賺的外匯是不斷貶值的。
兩個問題,信貸可能由于效益問題將來會產生空洞;第二,我們的基礎貨幣買的國債可能在不斷貶值。這兩點疊加起來,就是未來三到五年中國的經濟和中國的通脹將會成為一個高點,所以我同意尹中卿先生的觀點,我不大同意龔方雄先生這種非常樂觀的觀點。我建議,大家如果有錢,趕快去買陳東升拍賣的古玩字畫,這個東西將來才是真正值錢的。
傅小永:謝謝陳教授,我們達成今天討論會的第一個共識,是中國政府的刺激政策造成的現在的第三輪通脹。
范勇宏:現在通脹是全球共同的問題,中國也非常關注,無論是政府還是老百姓都非常關注。我們做投資更加關注通脹的問題,我們也一直在研究通脹的核心原因,這個原因確實很復雜,也很多,我們的研究結構基本上同意尹中卿先生剛才講的觀點,確實是因為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中國為了刺激經濟,超發貨幣、貨幣的泛濫,導致物價上漲。應該說這是一個代價,做任何一個事情有好的一面,必然有不利的一面,有不得不付出的代價,GDP上來了,但是通貨膨脹一定也會上來。
至于說未來,包括年初所有的經濟學家、所有的預測者,包括我們做投資的都講,未來不錯,通貨膨脹是前高后低,基本上年初主流的觀點都是這個觀點。但實際上演變成為前邊很高,后邊也比較高。9月份可能是6%左右,到了第四季度可能會稍微降下來。但是通貨膨脹這個問題,對中國是一個長期的問題,而不是一個短暫的就過去了,未來三、五年都是一個長期的問題,對通貨膨脹的容忍度很大,沒有辦法,要容忍這個通貨膨脹。
我們也有一個觀點,如果是2010年年中的時候,有一段時間大家都在傳央行壓收縮,稍微一收縮,股市有大跌,所以也沒有收縮;如果那個時候稍微收縮一下,可能會比現在好得多。另外全球的經濟,除了中國這個特殊的情況之下,全球的經濟都很低迷,美國的經濟也不景氣,經濟增長只有2%、1.5%左右;這樣的話量化的寬松政策可能性比較大,可能會直接推出或者是變相推出。
歐洲的問題非常不樂觀,歐洲下一步怎么演變,我覺得影響會比較大在未來的12個月,到未來的18個月,是全球的經濟很不穩定、很動蕩的一段時間,包括金融也是很動蕩的一段時間。
傅小永:您的研究,通脹見底大概是什么時候?
范勇宏:直接的見底,短期之內,單純的見底是見底了,然后慢慢的往下走。但是這一切的一切,還是取決于把我們的貨幣能夠管住,獨立的貨幣發行能夠管住,這是很重要的。但是總而言之,我覺得我們近期已經見底了。
傅小永:張利平先生,我們今天下午的討論帶來了很多新的視野,我不知道您怎么看……
張利平:我想談人民幣之前,有點感想;第一,因為我畢竟在海外,對國內的情況沒有在座的國內的經濟學家對這樣經濟這么熟悉,剛才講到中國4萬億的刺激計劃和通脹這個話題,我想說一說我的見解。
這個4萬億是在全球金融危機的時候做出這個決定,我認為中國政府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不像今天在座的經濟學家有非常寬松的時間來研究這個決策;我覺得這個決策在當時還是很正確的,現在引起的通脹的問題,還是執行的問題,不是決策的問題。中國經濟、國家的實力、老百姓的生活水平都比西方國家都高了,這個決策證明還是對的;如果當時不做這個決策,中國的經濟會垮的,整個經濟就崩盤了。所以這4萬億是一個強心針。
第二個,通脹的問題,我有三句話。第一是同意龔方雄先生的觀點,中國的通脹已經見底了;第二,我認為這一輪通脹沒有對老百姓帶來太多的損失,主要原因是因為人民幣的堅硬,人民幣的堅硬對通脹的抵消作用很大;最可怕的是物價上漲的時候鈔票不值錢,那是最可怕的;第三點,我認為中國經濟經過發展的格局,我希望看到中國有點變化。
人民幣的問題我是這樣看的,目前人民幣非常熱,大家都在談,經濟學家在談,老百姓也在談。對中國的老百姓來說,應該說人民幣升值是非常利好的,在國內工資也上漲了,購買的實力還是很強的。目前人民幣的問題主要是中國政府和西方政府之間的一個博弈,因為從西方政府來說,美國和歐洲幾個主要的經濟國家,他們是非常希望人民幣加速升值,這樣可以轉嫁他們的危機當中的一些問題。對中國政府來說,對人民幣國際化的問題,必須要把好這個關。我的理解,中國政府在人民幣國際化當中,它有它的時間表,美國和歐洲有它的時間表,我希望中國政府堅持自己的時間表,不要升值太快。
中國政府在人民幣問題上有兩種說法,人民幣的國際化不代表人民幣全部流通,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技術上的區別。我的理解就是中國政府自己的時間表,第一步可能是使中國的人民幣成為世界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貨幣,特別貨幣主要是美元、日元和歐元;中國政府可能希望在四、五年以后,成為國際結算的貨幣,這個對中國是有利的。
但是目前技術上有兩大問題,因為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來說,要求成為特別貨幣的條件是在國際貿易中使用;另外一個是從平臺上,中國政府已經在培養,李克強總理訪問香港,其中說到人民幣的計劃;其實東南亞人民幣已經是可以流通的。到2015年,如果說國際貨幣基金同意中國的人民幣成為特殊貨幣的話,我相信中國政府不可能全部開放,我認為還是有所限制的。另外一個從人民幣的角度來說,人民幣的購買力確實上來了,中國的經濟在未來三年、五年來看,人民幣的升值潛力還是有的,但是不可能像西方國家希望的,升值非常快。我們銀行的估計,今年差不多5%,明年我們也是這樣,5%左右。
傅小永:剛才談到房價、股市、樓市,吳慶斌先生,我想請您談一下中國老百姓的錢,他們直接投資的通道到底有哪些?
吳慶斌:我覺得中國金融體制的不合理,中國現在金融體制不合理體現在什么方面?第一個就是間接融資平臺狹窄;第二個是沒有市場化,我覺得現在如果間接融資已經過高了,間接融資主力就是銀行,現在所有投資都從銀行貸款,實際上銀行貸款都是老百姓的錢,這里如果間接融資比例過高,也沒有問題,但是現在我們中國的國情,我們這些間接融資給了誰?就是銀行貸款到底給了誰?我們昨天講到生產要素,全世界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不是煤炭、不是石油、不是天然氣、不是電,是金融,是錢,我們老百姓的100萬億的金融資產怎么來分配的問題,這是中國現在最大的資產。但是這塊資產現在是不是進到效率很高的產業當中去了?現在面臨這么大的壓力,我們的錢多了,但是投入到效率低的地方去了,這樣資源配置不合理,老百姓的收入沒有增加;但是如果分配收入的結構有問題,二次分配這一塊也出現了問題。如果說稅收增加沒問題,我們可以錢分給窮人。這樣的話才導致這一輪通脹的壓力這么大,二次分配達不到效果。
我覺得中國現在的當務之急,怎么趕快解決直接融資,因為現在號稱直接融資有股市、有債市;但是股市和債券市場也是國有企業的市場,或者是銀行間的市場。現在的直接融資就是放高利貸,這成了一個很重要的直接融資通道,老百姓沒辦法,我面臨通貨膨脹,又賺不到錢;怎么樣把中國直接融資通道打開,如果把這個問題解決了,一是老百姓的錢不是去炒大米、炒綠豆,因為這一輪通脹實際上就是因為有原來的熱錢,再炒農產品,引起了通脹預期之后,導致了這一輪快速通脹。如果沒有這一輪的熱錢炒作,這個通脹不會來得這么快、這么兇猛。
因為現在即使引導民間融資,但是民間融資沒有一個好的體制,也會出現問題;真正到投資者這里并不多;我覺得在現在的金融體制之下,怎么樣把融資通道打開,把金融市場放開,最重要的是把金融資源配置到有效的層面上去,能解決老百姓的收入問題;實際上也就解決通脹了。現在信托行業管理資產是37000億,超過公墓基金、超過保險,所以老百姓現在很急于把錢拿出來,包括銀行的理財產品現在大量發展,我覺得這是很好的事情,只要把這塊打開了,打開以后走利率市場化的道路,利率市場化的問題解決了,通脹的問題也就沒有了。我覺得解決這個問題,現在就是金融結構的問題,這是根上的問題;另外就是錢多了沒有地方去花,只能在最簡單的地方,可能下一步更多民間資金如果再打開,就往資源里面去炒,又把價格繼續推高了;如果現在把金融、煤這些價格繼續推高的話,這樣會更危險。我覺得現在當務之急是把老百姓的錢找到出口,真正把老百姓的錢引到有投資價值的,能解決就業、增加勞動收入的產業上去,我覺得這個問題是能解決的。因為中國的發展不能停,中國只能靠發展解決問題,為了解決通脹,把經濟增長降到6%,這個事就麻煩了。這就是我的觀點。
傅小永:梁錦松先生,大家都在罵中國政策的這個一攬子經濟政策,您怎么盤帶?
梁錦松:罵政府不是中國的特征,如果你去看香港的報紙,罵得更兇,美國也是一樣、歐洲也是一樣。之前在金融風暴之后,當時很多經濟學家都說,這是一個大災難,可能也會學上個世紀美國一樣經濟大蕭條。我們的領導宣布當時的措施,一個方面是幫助全球經濟回暖的;而現在我們看到很多后遺癥,如果是讓通貨膨脹走得太高,我覺得是不利于社會穩定的,低收入的、沒有資產的人是影響最大的,因為這幾年最重要的就是要維持社會穩定;如果不控制一下,中產階級需要買房買不到,這樣在全球來講就是一個很不穩定的因素。現在的宏觀調控措施應該說是無可厚非,我希望可以體諒一下政府,因為做政府的確是不容易的。
嘉賓:我覺得主持人剛才問了一個問題,中國的通脹和國際上的通脹有什么區別?本輪通脹和以前的通脹有什么區別?我的總體感覺,最大的特點是勞動成本上升,剛才問了幾個企業勞動成本的推動,我同意龔方雄先生講的,就是我們的貨幣政策應該考慮農產品的波動。還有一點我想問大家,勞動力成本上升,為CPI的影響能用貨幣政策管得了它嗎?現在不光是錢,還要看到人,我昨天講到招工難、招工貴,這種成本的推動對通脹的影響是非常大的。對于成本推動型的通脹用什么政策?用貨幣政策支持得下來嗎?通脹的一個很大的代價就是企業,我昨天講中小企業非常困難,現在用電量下滑很厲害,這就是對中小企業的報道,這個問題會嚴重影響就業。所以它是不是百分之百的貨幣的原因?通脹等不等于完全意義上的CPI?所以我覺得通脹最大的特點,是勞動力成本推動,而且勞動力成本推動,不要想它一年兩年能下來,而且像日本和韓國,可能會持續十年,所以它是長期的。我們現在討論它的特點,把它的特點討論清楚以后,我們應該怎么樣應對、采取什么措施;所以現在光靠貨幣政策來解決當前的問題,恐怕是要走進誤區,所以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很多政策就像中藥一樣,不是一味藥就可以解決的;所以我覺得首先要認清它的特點,然后怎么去應對。
龔方雄:西方的通脹和中國通脹的不同,這個觀點我同意,西方確實是一個貨幣現象,西方經濟學里面貨幣經濟學是非常重要的。但是中國這樣一個轉換當中的經濟體,我認為中國這樣一個轉換當中的經濟體,單純的貨幣義在中國很不適用。我剛才也是強調了產業政策的重要性,不僅僅是貨幣政策的問題,中國所謂的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價格上升,很多很多價格都要市場化、上升,我覺得這是一個未來的趨勢,是不可能靠貨幣政策緊縮來解決的。這是第一。
第二,你看很多發展中國家也經歷過這個階段,就是勞動成本的上升、資源成本的上升、土地成本的上升等等,有些國家就邁過了這個問題。在中國這樣的經濟體,每年以9%左右的速度成長,過去30年平均增長速度是9.8%,我們應該容忍高一點的通脹,我們認為5%左右的通脹是非常正常的,如果只有2%-3%的成長,只有9%-10%的經濟增長,在這種環境下對企業非常不利,經濟漲了,但是企業也賺不到錢,也不利于勞動生產力的提高。
最后一點,中國確實發行了不少貨幣,但是你要知道中國過去30年,跟西方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所謂的資產貨幣化,這里面吸收了很多貨幣,也因此發了很多貨幣。一個最簡單的例子,房地產,在中國的計劃經濟體制下,這一塊是不需要計價的,不需要與貨幣對應的。這不是產生了CPI的通脹,這是讓房價貨幣化;這個吸收了很多貨幣,但是它并不一定就會引起通脹。不要簡單地把西方的貨幣經濟學套用在中國這個轉型的經濟體上。
尹中卿:剛才傅小永主席說要分析兩個不同,我專門整理了一下,遠的不說,就是本世紀的三個通貨膨脹,它有共性也有特性。CPI八類指標中,三輪通脹中兩樣都上漲了,一個是食品,一個是居住類,這兩仰指標在三輪通脹中都上漲了。第一輪的時候,除了食品和居住類的持續上漲,但是其他六類都是下跌的;第二輪的時候,食品、居住類上漲,衣著類和通訊類下降;這一輪通貨膨脹是八類全漲,所以盡管它是以食品作為領頭羊,但是這一輪的CPI上漲,不僅僅是食品或者農產品價格的上漲。咱們就說8月份,食品是13點多,居住是5點多,但是醫療保健也是4點多,所以這個八類都漲了,文化娛樂服務類還漲了0.4%,這次的CPI上漲是一個全面的上漲,這是我覺得這三輪通脹的不同。
梁錦松:我是同意通貨膨脹是多原因的,物價和房價都有不同的原因,可能是輸入性的,也有勞動成本的,也有農產品的;所以多原因的話很難用一個方法解決。剛才說的,工資上升,我在香港有很多做制造業的朋友,他們就說勞動成本是上升的;但是問他們生意怎么樣,他們說還可以,因為畢竟中國現在是全球制造業的大國,因為很多競爭對手都沒有了,所以現在中國的制造業是有一定的議價能力的,他們可以把這個成本轉移到消費者身上,對出口有很大的影響。你們以后可能要擔心我們輸出通貨膨脹。
剛才也提出了,這也是可以促進內需的,也可以為提高農產品的價格、為我們農民改善收入的一條路;我覺得對整體的影響可能不是很大。房價剛才也說了,如果光是用一個貨幣政策可能也不一定解決問題,最終還是用供應來解決問題,用不同的政策讓公共的房屋建起來,這可能是一個短期的辦法。現在我的感覺是,老是提緊縮,但是是不是同時也可以放松一點銀根,把利率往上提,昨天你說現在是兩個利率,現在這樣做光是收緊,因為銀行房貸的標準不一樣,有一個利率的雙軌制。
嘉賓:利率再怎么提,也提不過高利貸,現在這種政策可能比調整準備金要好多了。
張斌:我想講一下關于農產品價格的問題,我的結論是農產品這個價格盡管說短期有高有低,蛋和肉的價格快速回升;但是中長期來說,農產品的價格一定是快速回升的。有幾個理由,從改革開放以后,農產品生產嚴重不足,咱們可以看一看,在國外是一個人種多少地,中國一個人種多少地?中國18億畝耕地,4億農民,一個人種5畝多地;如果要根本解決這個問題,要解決農業產業化問題。如果這個問題不解決,隨著時間的推移,農產品的生產價格一定會提高。
第二個是市場化,目前中國有一批人在消化農產品,但是它的規模和農業生產關系都不足,在不足的情況下,不是完全按照訂單合規生產,中國為什么會一會兒豬肉價格高、一會兒豬肉價格低,這種重復的東西一次一次的往復,解決不了問題,應該通過市場化帶動標準化。中國加大市場化的力度,會對農產品的價格有非常好的抑制作用。
第三個是物流成本,目前中國的物流成本比美國高一倍,從海南,10噸的車運到北京來,郵費加運費1.8萬,包括剛才龔方雄先生講的,勞動力成本提高,因此在這個方面,沒有一個全新的變革,農產品的價格一定會越來越高。
第四個方面是食品安全,中國在最近一段時間比較關注食品安全;如果說我們還是吃農藥殘留高的產品、有瘦肉精的東西,這個產品一定是降低的;如果說我們吃質量高的食品,這個價格一定是升高的。
傅小永:謝謝!在這個討論結束之前,想請每位嘉賓用兩三句話總結一下自己的觀點。
吳慶斌:我的觀點就是,還是中國的金融結構不合理,導致金融資源配置不合理,導致間接融資比例過高,投資效率偏低,也影響了整個國民財富的增長,這是通脹面臨的壓力最大的問題。
龔方雄:我覺得中國的通脹跟全球的通脹相比,有非常大的鮮明的特殊性,解決中國通脹要靠產業政策,農產品最重要的還是要走產業化的道路。
張利平:我個人認為這次通脹一個是國際因素造成的,國際因素是金融危機以后,中國整個的經濟結構由出口主導型變成消費主導型了;另外一個就是因為量化寬松政策,導致了整個中國的流動性增大了,我覺得這兩方面原因造成了通脹。但是中國的通脹不可怕,這次的通脹因為人民幣的堅硬,國家的經濟實力、企業的效益和老百姓的購買力沒有受到太大的損害,中國的經濟發展還是希望有一點通脹,最可怕的是有滯脹。
張斌:我的觀點是這樣,對產業的問題得用產業化政策;對于目前國家面臨的金融問題,是需要開不同的藥方;中國農產品的價格上漲的趨勢是不大的,關鍵是怎么樣能夠有很好的消化機制、傳導機制,如果說解決了中低收入階層的吃飯問題,農產品價格、食品價格上漲應該是沒有問題的。
陳浩武:我最擔心的是滯脹,為什么呢?因為我剛才說的兩個因素的存在,是我們未來若干年通脹一直持續的;但是我認為中國會有一個低速的經濟成長期,這兩者并行,會是一個比較憂慮的事情。
范勇宏:通脹在未來幾年會一直保持一個比較高的水平;第二句話是加快市場化的速度。
尹中卿:經過30年的發展,在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過程中,物價上漲是必然的;物價的平穩上漲是可行的,物價的急劇上漲是危險的,有意的制造通貨膨脹是可怕的,所以我們必須得破除通貨膨脹無害論,應當比較好的把握好,穩定經濟增長,轉變經濟結構,抑制惡性通貨膨脹,保持中國經濟持續、健康、長遠、安全地發展。
陳顯寶:我覺得員工工資的成本趨勢是肯定的,但是近期因為員工荒、工資增長太快,讓企業的壓力很大。我很贊成產業結構的理論;當上一次金融危機以后,很多的工廠內遷,造成了內地的民工又一次離鄉;我覺得更重要的一條是希望政府采取一些措施,降低或者是減少企業的壓力,同時增加對員工的福利,共同來渡過難關。
梁錦松:剛才我也說了物價和房價上漲的原因是多樣的,所以解決的方法也應該是多樣的。在房價、物價盡量是用市場行為來制定和調節;但是政府是有義務、有責任為弱勢群體包括低收入的人士保障,保證低收入的人群不會沒有房子住,保證不會挨餓,保證不會沒有醫療。
傅小永:好,謝謝各位的光臨,今天的討論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