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2011年8月8日-9日,由中國貿促會和品牌中國產業聯盟聯合主辦的“第五屆中國品牌節”在北京召開。圖為高峰對話:中國品牌國際化現場。
這么多人剛才見證了我們的誓言,這一場的討論肯定會精彩紛呈。前兩天我見了馮總,馮總問我你現在在忙什么呢,我說我離開了環球企業家,他說,你離開了環球企業家,我在做環球企業家,我成立了一個愛國者學習俱樂部,也就是說愛國的人都應該進這個俱樂部,不進來就不愛國了是嗎?我們進入今天的討論環節,關于中國品牌的國際化我們前面幾位嘉賓還有剛才討論嘉賓或多或少都涉足過,今天有實踐者,研究者,有第三方機構我們一起探討中國品牌國際化問題,我想拋出的第一個問題就是中國品牌國際化的必要性,因為我剛才在下面聽到很多嘉賓說中國的市場非常非常大,其實也沒有必要費力不討好走向國際,我想從馮總開始表達一下您的觀點,必要性有沒有,如果有的話我們下面再探討如何做。
馮軍:
這個話題讓給尊敬的老師特別是先從吳老師開始,吳開始開始是駐法國大使,后來是外交學院的院長,我們先聽老師講。
吳建民:
剛才主持人說到中國品牌國際化問題,這個問題有沒有必要,我認為是非常有必要的。當今世界上大家看到一個非常引人注目的現象就是世界上很多品牌,都是跨國公司打造的,這些品牌在世界歷史上、人民心目當中具有很重要的地位,而今天陳德銘部長所講的,中國是一個制造業大國,但是制造業產品的100個產品當中,沒有一個品牌是中國人創造的。我們對這種狀況應該感到很慚愧,當然一個品牌的發展跟一個人的發展一樣,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個逐漸發展的過程。
我們經過30年大發展,現在到時候了這個時候。我說這是什么意思呢?我覺得中國如果再過20-30年,在世界跨國公司當中,沒有中國的公司的地位,那個時候你說我們的現代化完成了嗎?可能沒有,因為在全球化的條件下,很多源于本國企業走向世界,92年以后,跨國公司逐漸演變形成。如果再過20-30年,中國這樣的公司很少,你說我們對人的貢獻是不是太小了一點,所以我想這是我講的第一個概念,我認為很有必要。
第二個概念就是大家講的民族品牌,什么叫民族品牌?大家想一下,中國人創造的叫民族品牌對不對,中國人跟外國人一起創造的叫不叫民族品牌,外國人品牌中國人買過來了叫不叫民族品牌?我認為這個時候我下午講話講到王志樂老師觀點我很贊同,品牌主要是企業。馮軍會走向世界,愛國者公司在世界上,它可能收購其它的品牌,在大范圍之內,這不能狹隘,中國狹隘了就壞了。狹隘了就會走向保守,狹隘了就會走向封閉,狹隘了就走向落后,這是我講的第二個觀點。
最后一個觀點,跨國公司來到中國,說我是中國公司,中國政府也說跨國公司來中國就是中國公司,這個現象是新的現象,過去沒有這樣的現象。這后面是什么呢?如果說你到國外,馮總你有一天走向美國,遠于中國,你到了美國之后你是跨國公司,這樣對你的生存、發展才更加有利。這后邊需要有一個胸懷,今天中國人的胸懷,需要有一個全球眼光,對吧?這個是中國的,當然要愛國,我們搞外交第一個條件是愛國,全世界外交官沒有一個不愛國的,愛國非常重要,愛祖國,這是我們搞外交人第一個標準,但是在全球化的條件下我們也要愛人類,二者必須結合起來。你到了國外,把你知識產權帶過來,把創造帶過來,你公司營銷肯定上升。另外一方面,你要給當地老百姓帶來好處,不能坑人家,坑人家待不久,在市場競爭當中就沒有了走向。我們視野不能狹隘,狹隘以后我們自己把自己手腳捆住了,狹隘以后我們再一步走向落后。所以,愛國不排外。
主持人:
吳老師大半生經營中國品牌,所以他走在國際上感受特別深刻,我相信今天他所說的都是肺腑之言,如果沒有企業品牌國際化支持的話他是孤獨的。下面請一位企業家響應一下吳老師,馮總吧。
馮軍:
我非常認同吳老師觀點,愛國是內心深處的東西,中國企業要想長期發展必須跟全世界合作,特別是跟我們的目標市場用戶,要讓他們受益,這樣的話才能樹立起真正的中國品牌,同時把中國的文化,中國的品牌能夠真正扎根全世界,所以我們比較主張走出去。第一、我們不太主張直接并購,我們主張合資,出去應該在全世界范圍內和當地公司合資,現在一提國際化包括剛才反思的時候,很多朋友一提國際化都頭疼。一說中國企業這么多國際化的沒有一個成功案例,但是仔細想想,其實有很多成功案例只是你我不知道而已。現在來講比較痛苦的案例基本是在海外并購大型企業,那么我認為并購人家50%的股份比較合理,當并購100%的時候其實就埋下了后面的種子,對方沒有利益了,比如說明基收購了西門子的手機部門,西門子倒貼3個億給明基,如果來說當時不是完全并購而是收購50%,我相信西門子不會把那么多垃圾全給明基,所以很痛苦,一年之內虧6億美元,所以被迫把公司放棄了,明基即使是我的競爭對手我也很同情他,莫名其妙在歐洲整個就栽了。不要著急,應該先談戀愛。就像奧迪進中國,為什么在中國銷量這么好,因此是開始獨資,但是現在開始合資了,但是動作慢了,奧迪十幾年前就是合資所以產量非常順,中國企業到海外的話,第一我們要愛國,我們自己有根據地,同時我們應該采用合作,兩種合作,一個是跟海外企業合資,另外中國企業之間不同行業企業能夠形成一定的聯盟,大家互相分享經驗和教訓,這樣減少學費和成本。另外人多打群架,贏的概率就多了許多,這就是我的觀點。
主持人:
抱團打天下就容易多了。黃總您是做太陽能,我知道偉大的太陽谷這是在中國實現的,您對國際化思考是怎么樣的?您覺得您的企業會國際化嗎?
黃鳴:
先說兩個并購的案例,第一個我們在日本買的一個不是太大的公司是光伏雙面電池,是日立夏普的一部分技術,技術不好經營不好。我們并購了49個,但他管理層要占51個,這很麻煩,所以我們就給了一些技術顧問,原來夏普公司的太陽能老總退休了,他組織了顧問團,這樣我們是相對大的股東,這部分人員有干頭了,他占40%多。地震延遲了一部分時間,因為是在巖手縣的北上,大家知道黃鳴光熱是世界最大最強的,一問黃鳴在光電方面怎么樣,尤其是太陽谷技術是最小的,我們并購這個公司使我們在光伏方面成為最大最高的領域。這樣一下子黃鳴在光伏終端、光伏建筑構建以及光伏燈、光伏噴泉和雙面電池占據了優勢。雙面電池有什么好處?比如說高速護欄裝太陽能的時候很多方向是一樣的。
還有一個并購案例,設計公司是英國林能館的設計師,他也是這樣的情況,經營不好,我們把他并購下來,也是我的老朋友——比爾單斯,這樣我們在英國有巨大的跳板,不僅僅是我的太陽谷設計、城市規劃也可以用他。反過來可以讓我在整個歐盟有一個市場平臺,這是一個很小的并購案例,不算太多的錢。
說到國際化必然,我們要做一個偉大的夢想,讓全球為了子孫藍天全球能源而實現,這個口號已經國際化,但做其實非常困難。前面國際部叫國際貿易部,結果陷入了別人的怪圈,用自己最好的品質替別人做品牌,他不讓你用品牌,用你的品牌以后,中國制造結果以后賣不上價格,你是直接最好的,所以這樣回過頭來在國內做品牌。建中國太陽能,變成世界太陽能硅谷。做了三件事情,一個是未來50年全球城鎮的模板;第二個是未來30年全球人均模板;第三個是整個制造、研發和國際品牌建造建立一個未來百年新興產業的運營操作模板。這三件事情走了第一步,結果發現全球的媒體,全球的國家領導人都來接見我,都來參觀。我偷換了一下概念,本來太陽能,所有的東西都是在國際舞臺,中心不在中國。所以我們要去中心舞臺表演,現在反過來我這兒建舞臺,我變成一個世界中心,雖然我走出去的那一部分很小,而且非常困難。說實話確實很困難,他說抱團,我就很高興。我們在國外的話語權極差,出去抱團是一個很好的方法。
另外我說的這個方法,把中國建成世界的中心、世界的舞臺。衣服的時尚是巴黎,未來能源、節能環保生態在于住宅產業,我在中國建太陽谷,甚至在中國復制,包括在國外復制,建立一個新興的運營模式。讓中國大陸的舞臺在全世界創新。
主持人:
也就是說您的國際化不是一個簡單的國際化的概念。
王志樂:
國內研究中國企業走出去的必要性出了很多的書,有各種各樣的理由,國家的需要、轉變發展方式的需要、企業發展的需要等等。我想從我研究跨國公司的角度探討一下跨國公司從它的變化中,看我們走出去的必要性。我是從92年開始研究跨國公司,92年正好是一個轉折點,那個時候開始出現了全球市場,這時候的跨國公司就開始了一種重大的轉變。因為全球市場出現以后,它有可能在全球范圍尋找、吸納最有價值的資源整合到自己的價值鏈、產業鏈中。從那以來將近20年,跨國公司完成了一個重大的轉變,從跨國公司走向了全球公司。我這里所說的全球公司指的是他們在海外的銷售、海外的資產、海外的員工,這三個指數超過50%。在1992年前后,世界上最大的100家跨國公司,他們海外的這三個指數大約是40%左右,也就是說他們40%的銷售、40%的員工、40%的資產來自海外。但經過二十年,最近剛剛發布的聯合國世界投資報告,有一個最新的統計,到之2010年的時候,這三個數都達到了60%的目標。差不多一年一個百分點,這種跨國指數高的公司有什么優勢?他能夠把全球最好的、最有價值的資源整合到自己的價值鏈中來。他的競爭力大大提高!
中國公司是什么情況?聯合國也發布了一百家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的跨國指數,中國有十家公司在這一百家公司的排名榜中。這十個公司平均的跨國指數只有20%左右,像大名鼎鼎的中國石油是2.7%,而像美國的都是在70%左右。全球性的公司能夠利用全球的資源,在全球的市場賺全球的錢,我們中國的公司現在在這方面實際上是比較薄弱的。但中國的國際化,我認為有兩個階段,在前三十年我把它叫做內向的被動的全球化,為什么?這種全球性的公司,它是主動的,它來整合中國的資源、中國的市場、中國的勞動力,這是兩大優勢資源,它整合進去,提高了它們在全球的競爭力。而我們中國公司在這個時期,通過引進來,是一種被動的全球化,是一種內向的全球化,到了今天三十年后,我們到了一個新的轉折點,我們能不能從內向全球化變成外向,能不能從被動走向主動的,改變我們吸引全球資源的能力,變成利用全球的資源、在全球市場賺全球的錢,這個時候中國企業的競爭力會大大提高。
我的想法是說,我們可以講出一大堆的理由,但能不能從跨國公司的發展得到借鑒,我們中國公司達到一個新的轉折點,我們也要成為發源于中國的跨國公司、發源于中國的全球公司,這是我的想法。
主持人:
從被動國際化走向主動國際化。孫陶然孫總您是怎么考慮的呢?
孫陶然:
今天的話題很大,好像跟我們平時的經營遠一點,但還是非常的有必要,就像馮軍馮總不但做一個好的品牌出來,還把這個品牌推向國際,現在還組織愛國者學習俱樂部來探討這些東西,關于中國品牌國際化我談幾點自己的想法。
第一個我個人認為養外必先安內。作為中國企業來講,先把中國市場做好了,因為在國際歷史上所有的品牌走向國外的時候都不是為了比如說民族的榮譽、為國家爭光,不是這種驅動力,而是因為國內市場已經滿足不了它的需求了,然后它需要有更大的市場這樣走出去,然后客觀上打造一系列全球品牌,最后形成了民族自豪感。在中國來講,比如說像愛國者,或者黃鳴,做到這樣的程度一定要去國際化,但是對于其他大多數企業來講肯定先把國內的市場做好再走出去。
第二個我認為企業的經營已經全球化了,不論是哪個企業,比如說原材料是全球采購,你的研發是全球合作,你的某些關鍵元器件,你的制造都是全球布局。不管品牌是否國際化,你的經營全球化,已經是你必須去面對的一個現實,否則你的競爭力肯定會受影響。
第三個我個人認為任何一個品牌,最后要想成為一個百年品牌或者一個響當當的品牌,肯定必須經過國際化的洗禮,如果只是在中國市場上橫沖直撞不可以成為真正的英雄,一定是通過到國際市場上,在其他的國家里邊也能夠有你一定的市場份額,才能奠定你品牌的地位。
至于走出去,因為我們的企業也碰到這樣的情況,我非常贊成馮軍馮總提到的,恐怕自己出去打品牌是很難走的一條路,會需要通過并購合作的方式,而在做這些的時候,其實中國企業所能借助到的中國機構中國資源是非常有限的,還是需要大家多溝通、抱團去發展。
王永:
我講四個觀點。
第一,上一節探討海爾和聯想的問題,其實我們并不是在批判海爾,我們是幫助海爾一起來反思。海爾和聯想無疑是中國品牌的代表,但當我們發現海爾做房地產,在做保健品的時候,發現聯想在做投資,在做出租汽車的時候,我們自然會有一些擔心。我們這種擔心恰恰是對聯想、海爾的愛護,我想這是本次話題的初衷所在。
關于這個話題我有三個分享,第一是關于國際化的必要性,做企業做人做事,無非是追求名和利,所謂的名就是尊嚴、尊重,利就是利益。我們為什么要國際化?我非常同意孫總的看法,中國的人口是美國、德國、日本、法國、意大利等多個國家的總和,我們的可消費人口,我們新興市場的總量很大,他們在國內市場已經飽和的時候,國際化成本會非常的高,因為法律、因為各方面的原因,因為語言的問題會導致國際化會很難。我認為,小企業、大企業做好本省的市場,我們去全球市場分不同的梯隊。
第二,我們要警惕兩種觀點,第一個沒有品牌,全球一體化的策略,體育是無國界的,但獎牌有歸屬。否則美國、日本就不會去排獎牌榜。同樣市場是無國界的,但品牌是有歸屬的。
第三,國家實力和我們的品牌是如影隨行的,打一個不太恰當的比方,中國現在是朝陽,我們迎著朝陽前進,我們的影子是我們的形象。到日本的時候,太陽在正中,這個時候我們的實力和影子是同樣的。而美國相對我們而言,是成熟的,他們的太陽在下午,他們影子在前面,也就是說他們的現象會前置,而我們的形象會后置。所以我們要冷靜的看待我們的差距。因為工作的原因我出國比較多,全球有很多國家在探討中國模式、中國未來,甚至在美國有一個地方的學生跟我聊,我女兒說他們都在討論中國,說我們怎樣幫助中國怎樣做好服務,我們未來才有出路,這個話可能說的有一點兒夸張,但我想告訴大家,我們不過于自卑,對中國我們認為的是不能妄自菲薄,也不能夜郎自大,我們應該客觀看待。
最終的觀點是,我們要國際化,我們要選擇合適的時機國際化,我們要專注,蘋果的成功就是兩款產品,就是iPhone和iPad,我們的聯想、海爾有上千種系列的產品,圖釘能夠把一個墻釘破,但我們的拳頭可以把一個墻打碎,這就是我講的專注,專注,再專注。
謝謝!
主持人:
吳老師在前面演講說用開放的胸懷來講創新,我們不能泛國際化。中國是國際舞臺的一部分,我們今天談到更多的是在國際舞臺上塑造這些品牌的企業的國際化。再把話筒回到吳老師身邊,從您多年跟國際的交往,您感覺中國企業這些走出去的,在國際上有雄心壯志,要塑造品牌的企業,他們得到的經驗和教訓,您作為一個旁觀者您是怎么看的?
吳建民:
中國企業走向世界還處在一個初級階段,到現在我們報道了不少失敗的案例,也有成功的,比如剛才講的聯想、海爾,我覺得華為是成功的,我不知道為什么大家沒有談到華為,有幾個成功,有一些成功的例子。今天中國人如何看這件事情,出現這種狀況是必然的,因為我們走向世界,我們不了解世界,我們往往容易用自己的想法去套人家的想法,這是不行的。我想中國一個13億人口的大國起來,人家對你不警惕是不可能的。人類歷史上沒有13億人崛起的先例,你塊頭這么大,你起來要干什么。這是我們換位思考,此我們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人家對你有懷疑、不信任。另外我們正在一個成長的過程中,成長過程中我們有很多的毛病,有一些人把毛病夸大,包括723的動車事故,這些事情確實我們在考慮,在走的過程中有毛病才會出這樣一個大的東西。這些東西都影響企業走出去,人家是帶著各式各樣的懷疑眼光來看你,中國人走向世界就像毛主席講的,如何既強大又可親,可親不是叫出來的,可親是做出來的,我們的歷史經驗證明,71年我們進入聯合國,毛主席很感動,非洲兄弟把我們中國人抬進去,中國人60年來、70年來,把非洲人的事當成自己的事。我們真正幫助非洲,我們修一條(坦贊鐵路)花中國外匯的1/3,當時1/3是不得了的錢。這件事情我們做了,非洲人怎么說,過去有人幫助非洲修鐵路、公路,那是為了掠奪,中國人幫我修鐵路是為了幫助我們發展。在聯合國擔任理事的代價很大,大部分的發展中國家跟聯合國建交是中國進入聯合國之后,這是多少錢都買不回來的。
所以必須要有一個大的眼光,必須要講到這些疑慮,有歷史上的偏見,也有用自己的頭腦來套。中國企業也有做的不好,也有不少害人家的。中國人走向世界,不管是馮軍、黃鳴,人家眼里都是中國人,你們做得好說中國人好,你們做得差,可能其他的中國人要用十倍的代價挽回你的影響。
主持人:
走出國門我們代表的不僅僅是自己。
馮軍:
吳大使剛才說出一個非常微妙的問題,中國的企業如果是抱團走出去,如果政府組織的,人家越是發達的國家,越是因為意識形態的問題,很容易抵制咱們。這不但是咱們的問題,全世界都是這樣的問題。就像莫斯科奧運會,全世界抵制,包括中國都抵制了,莫斯科奧運會是政府辦的,是政府行為,其他有一點兒意見的國家就以此為理由抵制了。洛杉磯奧運會之所以沒有抵制是因為不是政府辦的,而是民間來辦的,這時候就有可能會繞過非常尖銳的矛盾。原來成立愛國者學習俱樂部之前,我已經連續四年寫政協提案,希望國家能建孵化器,我們來享受孵化器。我很執著寫了四年,折騰了一大圈人,有的部委領導點名你別折騰我了,不是我們不想幫你,我們要真正幫你實際上是害了你。政府在海外建立孵化器,帶有一定的某種意識形態的問題,還是民間自己辦。所以我們看到了福清商會巨大的成功,福清商會相當于都是許三多這樣的兄弟姐妹,甚至很多都是通過偷渡出境的。這些在國內條件并不好,學歷也不高的農民兄弟,結果在阿根廷非洲等很多地方繁榮起來,因為中國人勤勞,星期天西方人都去教堂,而中國人在海外基本上是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可以工作二十四小時,因為中國人窮怕了,創業有的時候是一種本能。其實現在有大量的大學生找不到工作,也是社會問題,其實我覺得還不如說民間優秀的企業在海外建立辦事處,輕易別大的投資,別建廠,咱們先去嘗試,國內優秀的80后適應能力非常強,把國內的公司培訓一年半年再送出去。就有一點兒像92年韓國人大量派他們的年輕人來五道口到語言學院學習中文,最后干脆把望京小區變成韓國城。
我覺得關于怎么解決全世界對咱們的看法問題,剛才吳大使說的很好,民間的企業和政府之間應該達成一種默契,形成互相帶動,讓中國的民各行各業的品牌到海外去提高品質,回過頭再在全世界帶動中國的形象,在后盾上來講給予更大的支持。當然這里邊有非常重要的元素,也就是說對要走出去的這些企業來講,絕對不能丟中國的臉,否則起反作用。所以我們成立愛國者學習俱樂部就是想,團結行業里的前三名,而且我們自查,我們用不著老外檢查,我們自己趕緊清理掉,如果他在里頭我們幾百個企業都會受損。在這方面政府是一個服務平臺,什么都要服務,我們是一個民間機構可以自己投票決定。真正的讓大家所交過的學費,別讓別人再教了,中國人老是重復犯錯誤,只要內部有一個小團隊,先打開一個缺口,將來中國國際化的大趨勢是必然的。所以咱們想要做的事情是先撕開缺口的那一批人,總得有人來做事情,咱們低成本、低風險的把這件事情完成了,拜托大家。
主持人:
所以馮總愛國者學習俱樂部也是在這樣的環境下誕生的,您要組織的80后的創業者就坐在臺下。
黃總,剛才微博上講“黃總咬牙國際化樹立品牌”,我想為什么要咬牙,一定是在做國際化的過程中,也有很多的經驗教訓,如果黃總在開始的承諾確實是承諾,那應該跟大家分享一下。
黃鳴:
確實要咬牙下決心,在三個方面,一個是技術層差異化,第二個是品質差異化,第三是文化的差異和獨特化。舉一個例子,比如說科技技術方面的差異化,對于一個產品,全世界只有我們一個人能做,德國公司來砍價,我們就是不讓。我問項目組,別丟這個單,這是全世界最大的熱發電工廠。他說不會,我看他們網上到了交工期限,推算一下半個月以后他們必來。最后半個月就來了,按照我們的價格訂的訂單。
這個例子說明什么,你如果從產品、技術等方面,確實別人做不出來,你就有了定價權。我們是出口大國,但價格都是非常的低。第二個中國制造的品質,現在我們很多人出去,為什么馮總要組團,要沒有組團的話,單打獨斗,平時中國制造的名聲我們就支撐不了,沒有話語權。品質問題,我們是請進來,當時國際上的光伏產業,靠量,前一段時間很火。但我們想,我們分析了一下國外的光伏方面的投資商和工程商,都是幾十億銷售額,但是他們買中國產品的時候,也是戰戰兢兢,后來我發覺沒法跟他們打價格戰,怎么辦?請進來,看了我們24個檢測室、實驗室,所有的試驗都是破壞性試驗,耐溫、耐高強。看了以后他們愿意以高30%的價格買我們的產品。因為他們是大的投資商,他們是通過政府補貼,每年都去補貼回來,必須是八年以后他才能夠賺錢。我們告訴他,我們真的能夠25年,所有的都是老化,所有的都是疲勞試驗,所有的都是壽命試驗。這樣我們的代理商才能做成功。
第三個是文化,中國的文化可能老外感覺聽不懂,怎樣用國際語言來建設文化,我們抓的是世界上大家共同關心的氣候變化,能源危機。建設這樣一種文化,這種文化應該是有形的。我們建立一個太陽谷,我們建立未來的城市模板,城市運營中心,包括小區。把德州這樣一個在世界不起眼的地方建設成超過美國德州,建立太陽能世界未來城,這樣你代表了世界的未來。去年我投了13個億為了世界太陽城市大會,結果就像開奧運一樣,下一屆組委會就很擔心下一屆怎么辦,沒法辦了,沒法超過中國。他就做了一個最重要的,這13個億投了以后,發覺這一年幾乎世界的所有中央媒體,所有的大媒體全到太陽谷參觀。我想,10個億的美元也做了這么多的廣告,這也是一種方法。
主持人:
黃總積累更多的是經驗,教訓還沒有提煉出來,以后慢慢提煉。
王志樂:
這幾年我們研究國際跨國公司的同時也調查幾十家走向中國的跨國公司項目,有的是像歐洲、韓國、美國的投資公司,到現場也考察,看了之后有三點值得關注。第一,對外投資得強調去意識形態化,去政治化。剛才幾位都提到這一點,怎么去有三個觀點要轉變,一個時代觀要轉變,這個時代是和平發展的時代,這個時代的思維和原來應該是不一樣的。第二,公司觀的轉變,現在的公司從跨國公司走向全球公司,產業觀也在變,從過去自成體系,在一個國家之內完善一個產業,這種思路正在被全球產業取代。如果這三方轉變之后,你在對外投資還是引進來,他往往是按照經濟規律去做,而不是政治化、意識形態化。
第二個觀點,我在考察這些公司的時候感覺到,應該循序漸進,逐步的往外走,比如說調查國外成功的收購案例,這些公司看國內,往往已經在國內做過大量的收購,有收購的經驗,甚至已經引進來,和跨國公司在國內合作過,而且我也感覺,不一定說每一個公司都要出去,但出去的公司應該做好基本的功課,循序漸進,一步步走。而且你要研究,你要研究你的產業鏈哪一個環節要出去。銷售市場中國最大,你的上游研發該不該出去吸納人家的資源。你上游的原料,鋼鐵、礦山這些原料該不該出去。得出去,不一定是整個產業鏈都出去,而是某一個環節出去,應該循序漸進。
第三個觀點,從我們最近研究來看,中國在外的企業應該特別注意合規。合規這個詞是從英文的單詞上翻譯過來的,最近的聯合國OECD以及各個跨國公司都在強化合規。什么合規?要按照法律法規做事,要按照公司內部的規章制度辦事,還要按照公認的法規、規制、規范。強烈打擊這些不合規的企業,大家都知道像西門子、戴姆勒,幾家著名的跨國公司被美國的反腐敗法,被英國的反賄賂法在處罰。如果現在走出去的企業不合規,也有被處罰、被抓住的。
所以這一條路做到了才有可能把企業在海外得到人家的尊重。我想中國人學東西很快,當年引進來的時候,我們學的很快。現在走出去必須得讓他干,哪怕干錯了也不是什么不得了的事。在干中學,在干中總結經驗,如果能夠去意識形態化,按照規律去辦事,如果能夠循序漸進的一步步的往前走。特別是能夠中規中矩合規的去經營,我覺得中國的跨國公司也會迅速的成長,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
謝謝!
主持人:
剛才王永先生講到了體育的國際化的問題,我想談到國際我們一定會想到奧運。08年奧運舉行到現在已經第三年,據說薩馬蘭奇先生曾經說過,一般一個奧運會在一個國家舉行第四年,這個民族會進入失戀年,韓國整個民族的崛起就是在這種情緒下誕生的,漢城奧運會之后1992年,曾經與自己相戀走進教堂的新郎倌又到別的國家去戀愛去了,明年我們也到了第四年,我們是不是也要進入失戀期,對于這個問題我們也想探討一下,首先有請馮總。
馮軍:
我很幸運,長的不怎么樣,又土又木,結果很幸運有這么好的品牌。在奧運期間,薩老總是邀請我陪他逛故宮,包括去他巴塞羅那的家,包括去他的銀行,我才知道薩老跟大家一樣,都是企業家,原來是開紡織廠,做到一定程度轉公益,成為奧委會的主席。
我問薩老,為什么老抓著我給你干活,他一口氣讓我成為了五個奧運伙伴。今天有三星、松下的人在場都會不太高興,因為他們掏了7000萬美金組織我們成為奧運合作伙伴。結果薩老給我們全部都是依法的成為奧運會的語言培訓供應商,這是日本人、韓國人干不成的,而且還成為一大堆奧運各方面的技術伙伴。我說薩老為什么這么看中我,給我機會。最早我跟薩老打交道的時候,其實我是有一點兒隱性營銷的想法,但是沒有想到跟薩老成為朋友之后,薩老根本不機會隱性營銷,干脆成為我們榮譽總顧問。也讓愛國者整個品牌翻了身。我就問他,到底是為什么這么給我機會?他說原因很簡單,就是我背后的三個字,愛國者。薩老是這么說的,因為這三個字是奧運的靈魂。我說為什么?他說奧運其實很簡單,奧運從專利上來講,沒有一項專利,只有一個商標,它沒有實用新型專利,也沒有發明專利,也沒有外觀專利,它只有一個商標。它干了什么事?奧運就是把各行各業的優秀的運動員整合在一起,跟全世界各個城市談判。跟誰談判?跟全世界各個國家的愛國者談判和合作。只要誰贏了,他立刻走那個國家的國歌,升那個國家的國旗,把那個國家的整個凝聚力凝聚在一起。用薩老的話說,奧運會就是各個愛國者的體育盛會。
我聽了他的想法壓力很大,愛國者給了我們中國馳名商標,全項保護。我一想,奧運能成功,80年都快倒閉的一個品牌,在薩馬蘭奇運營之下成功了。我們是不是能把這個品牌,把團隊的做法也應用于中國各行各業的優秀企業,大家組合在一起,咱們也讓全世界各個優秀的企業來爭咱們。今天倫敦市長中國首席代表劉總也在這里,明天還有比利時大師的奈斯大使也會參加這個會議,我舉辦了一個小PK,給各位企業家講一講倫敦有什么好,對于中國的企業家來說如果在歐洲投資,第一個點是設在倫敦,倫敦有什么可吸引力的地方,當然也請奈斯大使講一講比利時有什么好的地方,為什么能夠吸引中國企業過去,大家說好不好?(好)。咱們也讓海外的朋友,對于應對中國各行各業優秀的企業,因為我們選擇的標準很嚴格,大家也都知道,包括有朱新禮,有黃老師,只要是行業前三名都可以報名,當然我們會進行嚴格篩選,大家也要做好準備,你什么錯誤都可以犯,就是不能犯質量錯誤,如果質量有錯誤,我們是霸王條約,就把你清掉。政府不敢干,我們民營企業,大家投票認為你有問題,我們只能把你清掉。目的是為了形成一個核心競爭力,學習一下奧運。奧運征服了全世界,全世界都歡迎奧運,而且跟奧運合作以后,雖然四年后會有失戀感,但跟奧運合作還是很愉快的。
所以我們也希望倫敦和布魯塞爾能夠成為中國企業第一批過去的落地平臺,到底哪家能夠成為第一個,就看誰給中國的企業優惠條件更好。我們一輩子讓海外的企業挑我們中國,供外國品牌挑中國的企業,看誰的條件最好。我們顛倒一下,讓海外的朋友競爭一下,看他們誰給中國的企業條件好咱們就選擇誰。
主持人:
馮總的意思是大家如果有失戀的感覺,一定不要像陳阿嬌學習寫《長門賦》,而是跟馮總學習,創造愛國者學習俱樂部。我是王永多年的好朋友,品牌中國在創立之初就是零,但今天看到高朋滿座,我想王永也是用奧運的精神創辦品牌中國,讓中國的品牌真正成為品牌中國。
王永:
品牌中國有一句話,品牌讓中國更受尊敬。其實這句話在國內說是沒有太多價值的,主要是在國際上讓中國的品牌更受尊敬,這一點我跟馮軍兩人是一拍即合,或者說高度的一致。所以品牌中國和愛國者學習俱樂部的合作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這個話題是講國際化的經驗和教訓,我想通過一個特別小的事例來講一講中國企業國際化成功的經驗以及背后的辛酸故事。我跟李書福是比較好的朋友,我們六年前就認識了,那個時候他的吉利也不被認同,品牌中國也剛剛開始。我們有緣在一起認識了,認識之后我跟李書福晚上談到一點鐘。其實五年前我就知道他要收購沃爾沃,那個時候外界都不太清楚,連我都覺得有一點兒好笑。結果他后來說,不笑我是不正常,笑我是正常的。他說準備在人才、法律、在資金、在自己的管理水平上各方面對接,花五年的時間去準備收購,而不是我想收購,我拿了錢就收購。有的時候為了請一個副總裁,副總裁對他沒有興趣,他說好,你給我三分鐘談一談,他說好,我在香港,一會兒又說在北京,他又飛到了香港、又飛到了北京,又飛到了上海為了見他談三分鐘。李書福的這種精神,我覺得中國的企業家是比較少見的,為什么說中國汽車希望在民間,而民間的希望在李書福。李書福把他的吉利汽車當成他的命,只有這樣的人才能夠做成功。
這是我關于國際化的一個建議,中國人不是不能國際化,而國際化需要腳踏實地,胸懷高遠的同時要腳踏實地,中國人在國外收購了一個汽車,但人們都不太清楚,他說我也不說,我去做就好了。包括李東升,去年我在亞運會開幕的時候,李總請我參加開幕式,我也非常榮幸的跟他交流了一次,他說TCL國際化是失敗的,但我不這么認為,因為我的失敗或者暫時的失利我讓中國的企業家長了經驗、長了教訓,我的教訓、我的失敗就是大家前行的動力。接力賽一定能夠做贏。
我建議大家用掌聲對李書福、李東升這樣的企業家表示敬意。
我有十六個字關于品牌中國國際化的觀點,胸懷高遠,腳踏實地;積極穩步,把握好度。謝謝!
主持人:
王永比較謙虛,其實有李書福精神這樣的企業家中國有一批,所以這就是中國的希望。因為我跟企業家打交道16年,我發現這樣的企業家真的有一批。比如說現場作的兩位企業家,孫陶然、黃鳴先生,馮軍更不用談,是在他們領域的偏執狂才能成功。
最后用一句話來結束我們今天的論壇。
黃鳴:
奧運的保障是興奮劑檢測,中國企業走向世界的保障是自己的質量意識,包括行業的、包括組團,旁邊的兩位你們是怎樣有自己的興奮劑保障,希望考慮。
主持人:
可以給他們建言,良藥苦口。
吳建民:
重視改變自己的力量,中國企業在走向世界的時候,你看到一種現象——失敗了怪人家。我們黨在走向勝利的時候有三大作風:理論聯系實際,密切聯系群眾,批評自我批評,現在整個社會浮躁,批評與自我批評幾乎沒有了,被表揚與自我表揚取代,這非常危險。成功固然可貴,失敗要分析,這方面有哪些不對,想象一下改革開放改變這么大,就是改變自己的力量,天還是這個天,地還是這個地,人還是這些人,政策變了就不得了。同樣的道理,中國企業家走向世界的時候,不要老怪人家。
王志樂:
中國企業在走向世界的時候,首先要有全球的視野,要有歷史的眼光,最后還要有未來的意識。有了這樣三個緯度,中國企業一定能夠在全球競爭中成為強者。
孫陶然:
我對中國品牌走向世界還是充滿信心,因為聯想走向國際已經成功了,現在很多的企業家又意識到大家一起來交流這樣的經驗,隨著國力的增強,我相信會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品牌能夠在國際市場上一較高下。
主持人:
中國企業品牌的國際化是知易行難,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有在座的各位跟臺下的各位。今天的論壇部分到此結束。接下來進行一個儀式,給愛國者學習俱樂部顧問頒發證書。
馮軍:
作為愛國者學習俱樂部要把團隊精神發揮出來,這不單單是500個團隊內部,是要把社會上更多優秀的資源像奧運一樣都整合在一起,變成一個共贏的局面,所以要把業內非常優秀的企業家、學者、老師,也請國際上優秀的合作伙伴成為我們的顧問,這樣我們作為一個愛國不排外,同時變成一個能夠與全球共贏的中國品牌企業家高端的俱樂部為全世界創造價值,為中國創造價值,最后幫助愛國者學習俱樂部所有國內國外專家們、伙伴們、朋友們,一起1+1=11,共贏。
謝謝大家!
主持人:
接下來有請:
達沃斯論壇中國首席代表韋瑞榮先生;
英國大倫敦市市長辦公室及倫敦發展署駐中國首席代表,劉宏柏(音)先生;
歐洲科學院院士、副院長,國際占三局名譽主席,吳建民大使。:
請幾位顧問對中國企業家的看法。
劉宏柏(音):
我覺得歷史會記住這一天,中國企業走向世界需要從小做起,也需要從大家共同團結做起,我們團結了自己,也要團結全世界的人民。
韋瑞榮:
首先感謝所有愛國者俱樂部的參與者,能把大家團結起來,我相信也能夠共同創造成功。謝謝大家!
吳建民:
愛國者學習俱樂部是一個民營企業家發起的一個組織,我認為在21世紀,中國的民營企業走向世界大有可為,所以我愿意當他們的顧問,我也預祝他們取得成功。
主持人:
謝謝各位!論壇到此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