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1年中期)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中國宏觀經濟論壇(2011年中期)”于2011年7月2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上圖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助理王晉斌。
王晉斌在做題為“尋求增長目標與民生目標協同的中國宏觀經濟——破解‘控通脹、去泡沫’和‘穩增長、防下滑’兩難的政策選擇”的報告時預測,在“基數效應”和“轉型沖擊”的作用下,2011年中國經濟增速將出現適度回落,預計全年GDP增長9.63%。
綜合考慮到食品、大宗商品價格、相對寬松的流動性、電價改革、“劉易斯拐點效應”。保障房建設和基礎設施投資等因素,再加上翹尾因素,全年CPI達到4.7%。
以下為演講實錄:
王晉斌:尊敬的林校長、各位嘉賓,上午好!受課題組委托,我向大家匯報2011年中期中國宏觀經濟論壇的集體性研究成果。
從2008年到今天,中國的宏觀經濟調控從最初的保增長的被動調控走到今天強調民生、強調增長的長期主動調控。這一轉變也意味著中國的經濟增長動力發生了一定的變軌,整個經濟從過去的復蘇期進入轉型期,我們希望看到中國的經濟能夠進入這樣的投資少一點、消費多一點、順差小一點的黃金增長路徑。但是我們在短期中遇到了“控通脹、去泡沫”和“穩增長、防下滑”的兩難局面。如何破解這一兩難局面呢?我們認為應該從更中長期的視野來看待當前的短期問題,以更加積極的民生政策來對沖短期政策,達到增長和民生的協同。
第一、中國宏觀經濟當前的基本態勢和問題基礎
一、2011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呈現八大新特征。
(一)2011年1季度,GDP同比增速9.7%,連續三個季度同比增速基本保持不變,消費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要素。而“平衡貿易”的推進加速了中國經濟逐步、主動進入靠內需拉動增加經長的“次高速”時期。
(二)產出缺口不大,但CPI壓力很大,居民物價滿意度指數下滑,并處于歷史低位
(三)工業增加值增長率處于正常態勢,環比上漲,但累計利潤大幅放緩。
(四)消費名義增速有一定程度放緩,考慮到通脹率的實增速明顯放寬,但基數效應和前期刺激新消費計劃存在一定的投擲效應,消費下滑基本符合預期。
(五)房地產價格調整進入“疲勞期”,在嚴厲的調控和天量的保障性住房預期的壓力下,商品房價格漲幅放緩,并在局部地區出現價格下滑態勢,但在5月份并沒有出現明顯的下滑態勢。
(六)發達經濟體復蘇緩慢以及國內通脹、調房價等緊縮性政策的刺激下,消費者信心指數出現了明顯的波動,與此同時,宏觀經濟預期一致指數和預警指數放緩。
(七)貨幣供應量增長速度明顯下滑,預計M2全年基本維持16%的增長目標,達到16.5%。信貸在整個社會融資中的比重將進一步下降,社會融資額將成為貨幣政策監控的核心指標。從2002年以來,銀行貸款在整個社會融資中的比重不斷下降,今天已經下降了52%,更多的是通過多元化的渠道進行籌資。從廣義的貨幣融資量之間的分析可以看出,對CPI之間的協同關系非常好。
(八)人民幣升值和人民幣區域化進入“雙提速”期。
二、2011年上半年經濟運行六大舊特征
(一)PMI指數雖然下所下降,但連續27個月處于臨界值50以上,這表明中國制造業總體上仍處于增長態勢,但增速放緩。
(二)反危機重工化復蘇帶來的經濟的重工業化趨勢在延續,但有收窄的趨勢。
(三)房地產投資未見下滑,保障房和商品房的“雙軌”運行決定了中國房地產業在整體上將進入一個戰略轉折期,但房地產投資依然是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因素之一。到10月31日,保障性住房將全部開工,所以房地產投資對全社會是一個很重要的拉動因素。
(四)財政收入依然保持了大幅增長態勢,但增幅有下調趨勢。
(五)工業產品銷售率處于正常態勢,這表明并沒有出現我們所擔心的產品賣不出去的情況。
(六)在發達經濟體復蘇緩慢和“平衡貿易戰略”的雙重作用下,凈出口呈現出劇烈的短期波動,但累計增長率相對平滑,進出口、進口和出口累計同比增長率處于常態化區域。
新舊交織的十四大運行特征,使得2011年中國宏觀經濟經濟面臨五大重大問題:1.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會出現實質性放緩嗎?2.全年通脹會出現什么樣的特征?3.房地產市場會出現硬著陸嗎?4.結構性調整困難嗎?5.匯率政控制當前通脹的重要手段嗎?
第二,尋求增長目標與民生目標協同的七大表現
一、中央對地方政府績效考核指標的變化,意味著過去節能指標、就業、收入增長等更能反映民生問題的指標被忽視的趨勢將得到扭轉,在體制性上為民生目標提供了預期和行動指南。今年1-5月的財政支出中,對社保、教育的支出有所增長。
二、消費被提高到從未所有的高度,新規劃和新舉措帶來的消費支點將會得到逐步釋放。
(一)貿易規劃將刺激消費的增長,《國內貿易發展規劃》即將出臺,將對消費起到明顯的刺激作用。
(二)減稅計劃對消費的刺激作用將在下半年得到體現
(三)收入倍增計劃有助于提升消費預期。這是進入黃金增長期的核心。
(四)從最近的預期來看,消費者的意愿出現低位反彈。今年1季度,85.5%的居民傾向于儲蓄,二季度這一比例下降到83%。二季度17%的居民傾向于更多消費,而一季度只有14.2%。
三、財政支出結構的變化將刺激消費的增長
(一)財政支出結構改變的反危機時期及基建投資為主的建設財政性質,開始向民生支出傾斜。
(二)社會安全網,包括救助計劃等的實施也將刺激消費的增長。
比較中國和OECD國家政府在公共支出中的比例,中國2003年只有4.3%,表明中國在公共支出方面是不缺乏工具的。
四、房價問題被提高到政治高度,部分城市房價的“去泡沫化”有利于降低高房價帶來的社會“分裂效應”和不平等效應。
(一)房地產行業開始進入去庫存時期。一季度136家上市房企庫存量需要兩年多才能消化完。
(二)投資渠道和融資渠道出現了明顯的背離,開發商資金面在持續惡化,很難支撐到市場反轉。這表明在庫存增長和信貸緊縮的背景下,開發商的資金面在惡化。
(三)住宅供地的增加進一步推動價的下降,推動城市住房價格的下降。
(四)居民盼房價下降的意愿強烈,購買意愿繼續下降。
五、保障性住房融資渠道有保障。
六、從就業來看,區域產業轉移將為東西部勞動力就業帶來新的機會和新的消費增長點。
(一)區域產業轉移加速了不同區域經濟的收斂性和農民工工資的收斂性。
(二)產業區域內轉移的趨勢使中西部地區第一產業,尤其是第二產業將成為吸納勞動力就業的重要部門,東部吸納就業的優勢將體現在服務業上。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第二產業對勞動力的GDP增長、對勞動力就業的彈性是非常明顯的,這是一個利好的因素。
七、中小企業信貸增速的快速上升對于保就業和促增長有積極作用,但要防止信貸緊縮政策下的逆轉風險。目前各種新聞都講中小企業信貸融資困難,我們需要研究通過稅收優惠、存貸比例適度放寬等政策來支持中小企業的信貸。
第三:尋求增長目標中的不確定性
一、2011年中國通貨膨脹將呈現“前高后不低”的態勢,CPI同比增速達到4.7%本輪通脹是成本推動和前期刺激性計劃超額貨幣投放的負作用等因素共同導致的,通脹性質復雜化和長期化,使得本輪通脹調控至少具有中期化的特征。
(一)季節性因素、國際市場不確定性因素導致部分農產品,尤其是肉禽、蔬菜等農產品價值的大起大落,糧食價格的上漲以及非食品價格的上漲壓力不減,短期中通脹壓力依然嚴峻。
據國際糧農組織價格指數,2011年不低于230,總體高于過去幾年。
(二)今年下半年大宗商品總體上不具備持續上漲的實體需求基礎和進一步的流動性推動基礎,大宗商品價格基本支持在次高位運行,進口通貨膨脹的壓力依然存在,但下半年會減輕。
1.在流動性寬裕的背景下,中國城市化進程中的剛性需求和大宗商品價格的順周期特征在國內企業缺乏定價權的背景下進一步被放大。中國進口的大宗商品的價格遠遠高于國際市場漲幅,以2011年進口的鐵礦為例,國際市場漲了2.5%,中國進口量減了1%,但進口價格增長了58%,我們的漲幅是國際市場的3倍。今年1至5月,我們的鐵礦砂及其精礦進口數量增長了8.1%,但金額增長了59.6%。
2.海關進口價格編制指數顯示,總體進口通脹壓力依然存在,所有進口指數增長均在百分之十幾以上。
(三)資源壟斷和資源稅開征促使要素價格回歸等因素,在邊際意義上促使PPI進一步推動CPI的上漲。原材料、燃料和動力購進價格指數今年以來,同比增長都在百分之十幾以上。
(四)盡管存在流動性回收,但融資結構的變化以及結構性調整的要求,中國經濟中的貨幣增量部分有所下降,M2增速回落歷史區間,但流動性存量將依然保持充足。
1.從M2增速與GDP增速之差來看,今年1-5月份的差距基本回歸常態化。
2.中國經濟的M2/GDP的比例基本處于上升態勢。
3.銀行表外業務的擴展使得融資的多元化與創新進一步發展,擴大了社會融資總量。
(五)收入倍增計劃將加劇“劉易斯拐點效應”的作用,勞動成本剛性上漲將通過“工資-物價螺旋”機制成為促進物價上漲的中長期因素。
其次,從勞動力供給和需求的狀態來看,今年1季度全國101個城市的供求狀況繼續呈現出勞動力需求略大于供給的狀態。
(六)基礎設施投資是推動通脹的長期重要因素之一。
2011年,大規模政府投資開始實施。
二、消費連幾個季度成為拉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一邊際要素,被寄予厚望的同時存在明顯隱憂,以消費擴內需的戰略刺激受挫。
(一)消費者信心指數和消費者滿意指數處于低位,消費者預期出現了不確定性,目前在52-53%的水平,而以往會達到62-63%。
(二)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實際增速略有放緩趨勢,農村居民增長較高,達到15%,而城鎮居民只有7.1%。
(三)社會商品零售增額增速存在放緩的趨勢,考慮到通脹因素,實際增速放緩的幅度更大。
(四)商品房銷售的大幅度下降對下游產業的銷售已產生了顯著的負面影響。消費者銷售的下滑帶動了相關產業,比如家具、裝潢設計、家用電器等產業的深度下滑。汽車刺激性政策的推出,使消費量大幅下滑。
(五)重要經濟中城鄉收入差距、行業工資差距、總體收入差距擴大并不存在明顯的逆轉因素。城鄉收入差距,城鄉收入差距在逐步擴大,中國城鄉人均收入差距之比已經從改革開放初期的1.8:1擴大到2007年的3.33:。
從行業收入差距來看,中國證券業的工資水平比職工平均工資高6倍左右。從2003-2009年我們的測算表明,中國行業收入最高和最低的比重達到4.5倍左右。2007年,只有7%的勞動者的工資增速不低于GDP的增速。
通過我們的測算,2009年中國城鎮居民的Ging系數為0.30。城鎮月收入低于3000元以下的城鎮職工達到66%,如此高的比例暗含了高收入群體的增收以低收入群體的收入受損為代價。
(六)最終消費增速度慢于經濟增速,居民總體上對分享增長的感受不足“無感”增長成為制約經濟進入“黃金律”路徑的核心障礙。2009年,人均GDP的平均增長率為5.64%,同一時期,人均消費增長的平均增長速度為3.68%。
(七)從長期來看,“十二五”期間的“收入倍增計劃”是形成“內需”的長效機制和關鍵機制,但居民要素分配在國民收入初次分配中的弱勢地位短期中難以有大的改觀。按照過去的統計,“八五”、“九五”、“十五”時期我們的GDP增長目標遠遠低于實際增長目標,居民的收入增長速度還是慢于GDP的增速,所以最終居民增速這樣一個在國民收入中的弱勢數據還是得不到改變。當GDP增長高于10%的時候,居民收入是否也要高于10%呢?
(七)部分民生領域供需矛盾突出,尤其是醫療部門的供需矛盾以及環境污染已成為影響人力資本累計和消費增長的長期因素。首先,“看病難、看病貴”就變成了困擾全社會的問題。其次,30年高速增長的負面后果之一就是廢氣、廢水的污染以及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排放日漸嚴重,并造成了非常負面的后果。我國環境污染與破壞事故增大,給國民健康造成了嚴重威脅,直接影響了居民人力資本的累計。
三、結構性轉型困難重重,依靠行政性的結構性調整來降低能源強度不是最佳辦法,更好的辦法是通過技術進步和市場手段來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一)前期刺激計劃帶來了重工化復蘇的慣性加重的結構性調整的難度。從用電量來看,重工化趨勢還是處于嚴峻的態勢,表明這樣的結構性調整難度非常大。
(二)基礎設施的龐大投資規劃和制造業為主題的經濟結構,重工業快速增長的趨勢難以改變。而基礎設施的快速擴張使得產能過剩問題不成為實質性問題。從工信部網站提供的數據來看,高能耗行業投資增速加快,電力、熱力的生產與供應業投資增長4.2%,而電力投資的下降是帶來今年中期“電荒”的原因之一。
(三)效率的提高是降低能耗的第一要素,強制性的結構調整對于降低能耗的作用有限。這從另外一個層面說明了中國仍處于工業化階段,強制性的結構調整的難度很大。
四、(一)國際短期資本流入,主要經濟體在增長乏力和通脹可忍狀態下的延遲加息因素以及貿易摩擦等政治經濟因素加大了人民幣升值的壓力,帶來了出口下降風險和匯率暴露風險,并在勞動成本剛性上漲的壓力下加速了產業向外轉移的壓力,最終會導致就業的壓力。
(二)匯率暴露風險壓力日趨增加,匯兌損失快速攀升。
(三)從中國對東亞的貿易順逆差結構來看,中國主要在勞動密集產品上擁有貿易順差,而在資本技術密集的產品上基本是貿易逆差。
(四)從產業內貿易來看,無技術創新復蘇進程中決定了未來數年全球分工大格局不會發生實質性變化,人民幣過快升值和“劉易斯拐點”的效應重疊會加速產業內貿易的向外轉移,帶來整體上的就業壓力。
五、中國經濟面臨的外部形勢整體上存在一定的補確定性。發達經濟體刺激經濟的重要性要高于增長的重要性,在增長乏力和通脹壓力的權衡中將選擇延遲加息。
(一)美國經濟呈現緩慢改善的態勢。
從美國房地產的價格來看,今年一季度美國房地產價格縮水18.12萬億美元,很難在目前的低迷狀態下有進一步大幅度下降。從5月份的情況來看,美國房地產業出現了一絲曙光,抵押收回的房產數量環比下降了2%,年比下降了33%。盡管如此,美國經濟周期75%可以用房地產周期來解釋,所以房地產復蘇的緩慢對美國經濟的復蘇肯定有拖累作用。美國居民可適配收入在上升,消費者信心指數有為反彈跡象,5月上升至74.3%。耐用品消費在經濟危機之后總體呈波動上升的態勢。制造業生產水平基本呈現緩慢復蘇的態勢。大家知道,美國經濟復蘇中一大亮點就是制造業的復蘇,美國的再工業化,通過前期的政策,取得了一定效果。美國商務部6月13日發布的數據可見,今年1季度,美國制造業企業銷售總額環比增長7.1%,同比增長14.2%,顯示了美國制造業復蘇的態勢。所以我們認為美國經濟這一輪復蘇將靠實體經濟的復蘇來解決美國經濟的復蘇,美國經濟不會二次探底。
(二)美國的核心通貨膨脹率仍處于可接受范圍,處于通縮無憂、通脹可忍的狀態。在削減財政赤字的背景下,美國經濟的宏觀政策將出現財政緊縮、貨幣總體寬松的基本態勢以維持緩慢的經濟復蘇。刺激性經濟的重要性要高于反通脹的重要性。預計美聯儲的今年下半年的貨幣政策將繼續維持數量型寬松,但下半年的素可能導致美聯儲在年底前小幅加息。
三)歐元區經濟增長出現了南北分化,總體態勢存在反復,在通脹壓力和主權債務危機有蔓延的態勢下,歐洲中央銀行在三大發達板塊中率先加息,加息步伐將放緩。3季度已經成為觀察歐債危機的重要窗口。
從實體經濟來看,制造業擴張大幅減緩,5月份歐元區私營部門擴張速度降至7個月來最低水平,降幅超過預期,整個歐元區經濟不容樂觀。
(四)由于能源價格的下降能夠刺激經濟中的消費,能源和大宗商品價格的上漲已帶來美國和歐洲進口通脹的壓力。目前發達國家的通脹已經逼近2000年以來的均值,在通脹壓力預期下,全球流動性在下半年不會出現類似過去的高增長。2008年4季度之后,我們預計全球流動性和大宗上的價格漲幅之間的關聯性非常強。
即使在相對寬松的貨幣政策下,維持或刺激增長態勢的動機也將迫使這些主要經濟體,尤其是美國的經濟政策改變前期對大宗商品價格的態度,不會容忍大宗商品價格高漲帶來的用新泡沫代替舊泡沫格局,大宗商品可能更處于次高位運行。
(五)日本經濟在災后步入衰退,但災后重建工業迫使日本宏觀經濟政策進入財政和貨幣“雙寬松”的時期,并使日本經濟在今年3季度恢復生產,并在4季度出現正增長。
(六)在新興經濟體控通脹的壓力下,經濟增長速度會放緩。發達國家的通脹平均低于過去10年的水平,所以對發達國家而言,通脹不是最核心的問題,刺激經濟增長才是最核心的問題,但是新興經濟體的通脹已經高于過去10年的平均水平,壓力比較大。
綜上,我們的判斷:
一、2011年中國經濟增長速度不會出現實質性放緩,不會出現滯脹。
(一)從拉動GDP的三大素來看,投資將繼續保持高位增長,全年不會出現明顯下滑。出口常態化、固定資產投資維持較高增速,唯一有一定隱憂的就是消費。
(二)客觀認識到當前中國宏觀經濟處于反危機刺激計劃與新規劃效應、內需填補外需的交替期,尋求增長目標與民生目標協同的政策效應會逐步放大,經濟的政治周期效應明顯,2011年中國解決增長不會出現實質性放緩。
二、央行無法堅守全年4%的目標通脹率,全年CPI達到4.7%。
三、房地產市場不會出現“硬著陸”,2011年大城市商品房價格存在“去泡沫化”的趨勢,并在3季度會出現拐點,房價適度下降是換取樓市回暖的“唯一一層窗戶紙”。
(一)房價調控是逐步去泡沫化的過程,尤其是部分城市房價的去泡沫化,但不能被理解為短期的房價急劇下跌。
(二)要正確認識到房地產調控政策的目標是在強調民生目標的同時把房地產對經濟中的通脹、經濟增長和銀行體系的負面影響都降到最小狀態,但中央政府要民生、地方政府要財政、開發商要利潤,三大主題目標函數的不一致性決定了房地產市場價格調整顯示出疲勞期的特征。
從長期來看,第六次人口普查顯示中國的城市化率為50%,到65%-70%的城市化還有至少15年的時間。隨著核家庭化的不斷發展,家庭人規模越來越小,會增加對住房的需求。
在嚴厲的調控下,房地產開發綜合景氣指數仍然保持在歷史的較好水平,5月份央行的調查顯示,選擇房地產投資的居民為22.2%,比上季減少2.8%,但仍為居民投資首選。
從長期來看,降低房價收入比的最佳辦法不能僅寄托于房價下調,而是要依靠收入增增加和房價降低趨穩雙支柱來逐步實現。未來一段時間房地產調控政策不會出現實質性放松,從2003年到現在,房地產價格每調控一次房價就上漲一次,中國的經濟不允許被房地產綁架,因此以適度的樓市回暖來促進經濟增長是結構性選擇。
四、結構新調整壓力大,困難重重
從過去來看,反危機的刺激計劃帶來的重工化存在慣性,從未來看,存在基礎設施龐大的投資規劃。
五、匯率政策不是控制中國通貨膨脹的重要手段,僅僅是控制通貨膨脹的輔助性手段,堅持防御性的人民幣匯率政策仍是必要的。
(一)從匯率傳遞的短期情形來看,2005年匯率改革以來,中國CPI的率短期傳遞系數盡管有所上升,但仍只有0.34%。
(二)從CPI的長期匯率彈性系數來看,匯率改革以來有所上升,但仍只有0.47%。在假定國外出口商定價不變的條件下,匯率升值能夠在頂程度上降低國內的通貨膨脹。
(三)進一步考慮到國外出口商的邊際成本加價,我們發現國外出口商在中國進口的基礎產品和原材料定價上存在過度加價行為,我們稱之為“國外出口商的價格超調整”。這意味著人民幣升值無法有效降低國內的通貨膨脹,即匯率的調整不足以吸收國外產品市場價格的調整,這就是我們看到的人民幣在不斷升值,但進口物價卻在不斷上升。
第五,邁向增長目標與民生目標協同的宏觀政策選擇
要使中國經濟的增長方式逐步步入黃金律的增長路徑,可行的途徑是宏觀政策需要立足于中長期視野帶破解短期的兩難困境,以更加積極的民政財政政策對沖短期緊縮性的貨幣政策。
1.貨幣政策應該全年堅守M2的增長16%的目標,社會融資額應該成為央行重要的監控指標,加息將是控制通脹的重要手段。
2.信貸政策。進一步采取結構性信貸政策,趨向一定平衡。要使有限的信貸資金在在建項目和新擴建項目、在大企業和中小企業之間尋求一定的平衡,要支持中小企業發展。
3.房地產政策。目前緊縮政策可以進入觀察期,只要堅持和落實既有的緊縮政策,部分地區房價的去泡沫并逐步趨穩就具有時間的緩沖機制。
4.財稅政策。要實行更為積極的民生財政政策,政府政策需要從四方面進行調查。一是穩規模、調結構,二是調關系,三是重農業,四是降成本。
5.匯率政策。堅持房子性人民幣匯率政策,可以提高單日人民幣對美元的浮動幅度,但要依托儲備來防止人民幣兌美元進入大幅度上升值通道。要實施審慎金融監管,防止資金大進大出。
6.產業結構性調整政策。一是降能耗、減污染,二是促研發,三是重點市場支點的杠桿作用,四是降補貼。
7.收入政策。必須嚴格實施民生目標中的“收入倍增計劃”。在居民收入增長的問題上,中央政府對地方政府官員業績考核應該實行事前事后“雙向好和”的辦法,而不是現在的單考核。規劃的居民收入目標要于實際GDP增長率一致,唯有如此,才能逆轉居民收入分配在GDP中比例不斷下降的趨勢。
8.應對大宗商品價格變動的政策。可以通過大量的外匯儲備建立主要大宗商品平準基金,發揮儲備資金的財政功能,降低未來進口通貨膨脹的風險和穩定企業的生產成本,降低未來成本推動型通脹的風險。
9.人民幣區域化和國際化政策。
為了發揮金融對貿易的促進和平穩基能,人民幣區域化步伐應該審慎提速,要擴大人民幣國際支付能力的基礎上逐步過渡到投融資功能,以時間來換取人民幣國際市場的實質增長。
我的報告就到這里,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