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
分論壇二:產業轉移與重構
時間:2011年6月26日下午3點
地點:中國大飯店大都宴會廳B
[15:01:30] 主持人 蘇琦:歡迎大家來到此次論壇,我們的議題是全球產業轉移與重構。下面我介紹一下參加此次論壇的嘉賓:
[15:02:49] 首先是:世界大型企業研究會副總裁 霍道偉先生
安賽樂米塔爾集團副總裁 羅蘭·威斯本先生
野村國際董事總經理、亞洲除日本外經濟研究副主管 木下智夫先生
美國鋁業公司全球副總裁、亞太區總裁 陳錦亞先生
IBM大中華地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 錢大群
TCL集團董事長兼總裁 李東升先生
[15:04:32]主持人 蘇琦:首先請霍道偉先生闡述自己的觀點。
霍道偉:大家好,我今天用英文。我們在中國研究的問題是關于經濟方面的問題,研究以后的商界環境如何,這是非常有趣的話題。我想談談到我的看法,中國提出了十二五的規劃,這些對中國經濟的增長非常重要,對于出口也非常重要。
[15:06:28]霍道偉:這也代表中國在產業中的附加值上面一個非常重要的里程碑,中國希望能夠提高企業生產率,附加值,而且我們也非常關注中國會采取什么樣的措施來改善工業界的生產效率。我們覺得對于中國要在這七個行業中取得優勢,有五點非常重要。第一點就是知識產權的保護,這個是非常重要的。中國在這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改善了知識產權的保護。有很多大型企業也對中國的知識產權的保護做出了一些比較好的贊同。覺得中國的知識產權保護有所改善。
另外,覺得中國垂直的融合是比較低的,現在呢,我們需要看到在中國有更多的戰略性的供應合作伙伴關系,與外國合作伙伴建立這樣的關系。同時另外一方面也需要看到中國能夠與貿易伙伴,尤其是亞太地區的貿易伙伴建立起生產共享的網絡。這樣的話會抵消中國的成本上升的壓力,并且解決貿易平衡的問題。另外一方面,中國也需要更多采取高技術管理的服務。
[15:09:10] 以前我工作了20多年提供的是管理方面的咨詢服務,我看到中國的企業在這方面做的很好,用了很多咨詢管理這方面的服務,來加強生產的效率。
最后一點,就是中國需要更多的走出去,使中國的企業,尤其是高新產業的企業走出去,來進行市場的調研,了解應該生產什么樣的產品,這五點都是非常重要的。
同時在中國的十二五規劃當中有兩點我非常關注,我大多數都了解中國的十二五的計劃是什么意思。這七個戰略性的行業對于中國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中國的十二五的行業也采取了很多措施,要使得七個行業非常成功。有兩點使我擔憂,第一個就是我們看到十二五計劃當中講了很多自主創新的,當然了在本土創新是一件好事,但是我們看到一些技術是非常發達,不管是中國、本土的,還是外國的。第二點就是中國有對外企有一些限制,十二五計劃當中并沒有外企不能參與這樣的戰略型的行業。但是它沒有說到外國企業如何參與,這是關鍵的。我覺得外國企業在中國發展的參與應該是比較公平的競爭,公平的參與到中國的發展中。
對于中國來說非常重要的是高質量的投資、產出、就業。不管是本土的企業還是外國的企業能夠產生這些效果是沒有區別的,是不重要的。重要的是我覺得應該加深中國企業和外國企業的合作,來實現這幾方面的發展。謝謝。
[15:13:28] 主持人 蘇琦:謝謝,下面有請安賽樂米塔爾集團副總裁羅蘭·威斯本先生致辭。
羅蘭·威斯本:下午好,就像主持人說的,非常感謝邀請我來,包括在過去兩年當中我也在這個論壇上講了很多一些非常重要的問題,非常感謝你們邀請我。
今天我想講講什么是安賽樂米塔爾,第二個我講講鋼鐵產業的發展,第三個我講講安賽樂米塔爾在危機之后怎么變得非常強大的。這對于中國來說意味著什么,對于中國來說怎么帶來更多的價值。
首先我們是一個非常大的鋼鐵產業,我們在20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運營基地,我們大多數的鋼鐵是產出在美國,在加拿大,以及在歐洲。我們是一個非常成熟的公司,在中國也有很多鋼鐵產出。同時我們也是第四大鐵礦石生產的集團,同時我們有一個垂直的戰略。這樣我們就可以在2015年的時候使鋼鐵產量到最大值。
在危機之前我們大概有1.1億噸的鋼鐵,接下來我們只能夠減少我們的產量30%,為了在這個行業當中幸存下來。大家看看在這張幻燈片上,在2010年的時候我們有非常好的措施,能夠產出之前90%的鋼鐵。
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達到這樣的重組呢?對中國的新興國家來說是非常有意義的。在過去我們鋼鐵的產量大概是4%,大家看到這個幻燈片上,我們鋼鐵的增長大概是5.8%到6%左右。在1973年-1998年的時候是0.4%左右,在1998年到2007年的時候是6.3%左右。在這張幻燈片上,因為我們有一個非常成熟的市場,我們預測產量是0.3左右,這個和我們之前看到的差不多。特別是在中國它的產量是6%左右。
[15:15:37] 我們會怎么做呢?我們有四個重要的戰略,要進行垂直的整合。比如說像自己的煤、鋼鐵,有原材料的話就可以成為在市場當中的勝者。同時我們要給我們的客戶提供最好的材料,最好的產品。同時我們要和我們的客戶共同合作,我們產出鋼鐵為我們的客戶提供最好的產品。
最后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叫做可持續的發展,作為我們這個集團,我們也是非常重視氣候變化,像環境保護這樣的問題。在中國我們該怎么做呢?我們有非常重要的兩個合作,第一個是華聯鋼鐵(音),是湖南省的鋼鐵集團。另外一個是中國東方的合作關系,這對我們來說都是非常重要的,這對我們鋼鐵集團來說,這兩個合作項目給我們這樣的合作平臺,讓我們在中國能夠做到更多。這是我們六個戰略,能夠使得我們建立起在中國的鋼鐵的地位。
[15:17:20] 首先我們需要有資本,我們需要有原材料,還需要有環境的保護。我們有非常好的環境保護的材料,第四個是全球市場的這樣一個準入。我們有非常多的管理的技術,這樣一些人才資源我們應該怎樣在全球的范圍內分享這些資源,最后我們還需要高的技術。
最后一點我想講講我們對于鋼鐵產業當中認為什么東西是最重要的。我想講講,我們正在發展超低二氧化碳的煉鋼,我們也在發展超高強度的鋼,這可以減少溫室氣體的排放,對于環境保護非常重要。同時我們也有一個全球鋼罐的回收,可以使得回收率達到68%。這是一個非常大的項目,如果有了歐洲政府的幫助,我們可以使得鋼鐵的生產更加可持續化。同時我們也可以和中國的鋼鐵企業合作。這些就是我們在接下來幾年當中的戰略。
[15:19:58] 主持人 蘇琦:謝謝,接下來我們有請野村國際董事總經理、亞洲除日本外經濟研究副主管木下智夫先生。
木下智夫:下午好,非常感謝主持人,非常感謝能夠邀請我來參加這次非常重要的峰會,我感到非常榮幸能夠來到這次峰會。
關于我們今天下午的議題就產業轉移與重構,我想說第一,日本的地震對于其他亞洲國家的影響,第二個中國產業的轉型是由工資提高帶來的轉型。
第一個問題我覺得對于亞洲的影響可能不是那么大,這是一個好消息,的確地震是一個一個非常破壞性的地震。非常的慘重,對于我們的供應鏈有很大影響,但是我同意另外一位演講嘉賓,他也說過,現在我們的供應鏈已經幾乎完全的恢復了,現在我們的供應鏈處于非常好的狀態。現在日本對于供應鏈已經得到了一些恢復,日本的供應鏈減產了30%到50%,現在日本的汽車企業也做了很多努力,他們的生產量也基本上和以前一樣了。
我認為日本現在的生產商現在已經完全恢復了生產,而且希望能夠擴大投資在這些新興的國家能夠來滿足中國和別的新興國家的需求。這點是對日本企業來說是很大的機遇。
[15:22:18] 我們意識到了在日本有很多的風險,日本企業生產的是最終的產品,他們希望能夠將生產的基地進行多元化,在不只一個地方生產,所以日本的企業在中國和別的一些亞洲國家進行拓展,加強他們的投資,這對于亞洲的經濟來說是一個好消息。
另外就是產業的轉型,我想生產這方面的投資的確最近也有很大的上升。我們看到固定資產的投資在中國的增勢,那么,5月份是25%的增速,這也是引起了很多的熱議。如果我們看到固定投資的增產上升,我們看到制造業的上升是40%多,5月份的數據。這個在幾年當中都是非常大的上升,制造業方面的上升。我覺得很多企業他們看到勞動力的短缺和工資的上升,所以他們別無選擇,只有加強投資,雇傭新的員工。
[15:24:04] 對于中國經濟來說在短期是一個好事,這是我們看到在中國的基礎設施方面的投資有所放緩,中國最近完成了4萬億的經濟刺激的計劃,所以現在中國的基礎設施投資在下降。另外一方面中國的制造業這方面投資的增長彌補了中國基礎設施投資的下降,所以我們看到今年的投資還是有所抬頭的,有所上升。
另外一方面我想講的就是,中期是可以持續的,中國的制造業用工荒還是一個嚴重的問題。這方面要求中國的生產制造業需要更多的競爭力,需要有更多的競爭力,而且也需要面對來自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競爭。他們的GDP還不如中國,所以最終我想說,考慮到最近的進展,我覺得中國的工業的增長會在中期維持穩定的跡象。
[15:26:20]主持人 蘇琦:謝謝,下面有請IBM大中華地區董事長及首席執行總裁錢大群先生。
錢大群:謝謝主持人,大家好。今天我非常榮幸有這個機會參加由CCIEE和財經雜志共同舉辦的第二屆全球智庫峰會。
在這個會議之前,我試著跟主辦單位聯系一下,我說我本身也不是一個經濟學家,第二個我也不會參與有關政策的制定,我今天來的角色怎么對這個會有所貢獻?他說IBM是一個全球的企業,第二個你提出你們的論點。
我想用兩件事情總結一下我們的看法,第一個要談到產業的轉移和升級的時候,在今天的世界一定要了解新興市場,尤其以中國為領頭羊的新興市場在未來經濟發展以及對帶動經濟的這樣一個火車頭或者引擎的角色。這個對產業的轉型和升級影響非常巨大。
第二個,在今天這個產業轉移跟升級,對勞動力的升本很重要。但是,對科技創新使得這個產業創造新的價值,以及能夠擁有或者培養出專業企業的人才,同樣跟勞動力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15:33:35] 第一個,我們認為新興市場作為一個成長的引擎,是不可忽視的。
第二,我們在談的時候不只是要重視勞力成本的因素,科技創新以及專業人才會大幅度影響產業在未來發展里面誰是贏家和輸家,而我認為中國在這里面會變得贏家,謝謝。
主持人 蘇琦:謝謝,下面有請美國鋁業公司全球副總裁、亞太區總裁陳錦亞先生。 [15:32:50] 這就兩點我很快的跟各位報告一些。在過去十年,我們看到包括中國的領頭羊新興的經濟市場,跟已經開發的經濟體比較的話,是40:60。現在是50:50,在未來是60:40,這個是非常重要的。這個代表了不僅是經濟影響的引擎,我們現在在全世界170個國家經營,所以我們想了解產業轉移的意義。
我們現在一年的盤是1000億美金,10年以前新興市場是10%,到去年的時候是占我們總營業額的21%。我們要了解產業轉移和升級的時候不能不思考新興市場發展。這代表了在不斷的投資里面如何結合了創新的做法,使得未來能夠成功。
第二個,不只是勞動力很重要。科技創新以及專業技術人才同樣重要,甚至更重要,會影響到產業的轉移。這邊我想舉兩個例子,一個是屬于有戰略意義的產業。這邊提到汽車業,第二個我想提到即便傳統產業在今天的發展創新的時候也會有不同的做法。交通是大家很關心的課題,全世界很多國家都想用智慧的方法解決交通的問題,他們試著想把紅綠燈等通過信號收集,預估之后的交通流量,這個大幅度使得碳排放量降低。這是一個典型用智慧創新的方式,使得流量更順暢。
在這樣物聯網的上面同樣重要的就是汽車。今天在這上面的汽車,我相信李總會談到在今天、未來的汽車在汽車行業里面是有一個革命性的發展。第一個汽車業要變得更安全,第二個汽車行業在研究如何降低能耗。第三個,車聯網,如果一個車在進行的時候,進行透過電子信息收集到了交通的信息,使得安全系數提升。所以我想通過這個例子,透過一個創新的例子,使得一個產業在轉型的時候做大做強。
第二個,傳統產業,醫學,中國人強調傳統中醫。在不久之前IBM有一臺電腦,這個電腦可以自己學習東西,因為這樣的收集我們在美國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益智游戲,這臺電腦自己學習收集了很多題目和答案,在那個題目上打敗了兩位杰出的冠軍。
重點是拿這樣同樣的觀念,我看到一位大學的校長,以及在中醫學有研究的人說你設計這樣的電腦可以把人類以前做中醫學的處方消化了以后,可能對人類和中醫做有科學性和系統的思考。這是一個即便在傳統的老產業都可以用科學化的手段做創新,打造一個產升級里面做重要的角色。
[15:36:50] 陳錦亞:謝謝主持人。我要講中國在全球產業當中新的機遇,中國在全球產業轉移中現在取得快速發展。誰都看到中國過去30年的變化,誰都不可否認中國在過去30年當中取得的成績,中國從原來的一個電視機和電冰箱進口的國家,現在變成了電視機、電冰箱、汽車生產量最大的國家。中國在成為世界工廠的同時,也使中國產生了一些能源問題、資源問題、環保問題,很多的問題。
恰恰這個時候經濟危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挑戰,也給我們帶來了很多機遇。機遇和挑戰中是中國企業如何抓住這個機遇,從原來的家門口、家里走出去,引領全球的大循環。
全球經濟正在處于一個重新洗牌的過程,中國的企業在這個過程當中可以起到一些過去幾十年想要得到沒有得到的機遇,如果利用這些機遇是我們在座各位要探討的問題。從2003年到今天的話,我們可以看到中國平均的增長是全球的2倍左右。從我們的估計來看,在將來的10年、8年當中,中國仍將保持一個很好的增長水平。
在這個情況下,從鋁工業角度來講,今年到達到1900萬噸。在2001年中鋁上市的時候,我們討論過這樣的問題。中鋁上市以后在10年當中有沒有可能達到100萬噸,所以中國鋁工業的發展簡直是可估量的速度在發展。
這里發生了很多很多現實的問題,中國電解鋁的成本是最高的
[15:42:35]主持人 蘇琦:謝謝,下面有請TCL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李東升先生。
李東升:首先感謝大會的安排讓我有機會和大家分享一下中國企業全球化戰略與轉型的思考。
這個影響全球產業格局的主要因素我認為有三個方面。一個是市場的因素,另外一個是資源的因素。第三個是政策的因素。
在全球產業轉移當中,對中國企業來講,我們有哪些優勢。我覺得第一個優勢的話是中國有必要大的市場潛力。可以說中國的市場潛力在全球的主要國家當中中國是最大的。這個產業轉移的話現在越來越明顯是跟著市場的趨勢轉移。為什么那么多外資企業來中國辦廠,是因為中國有一個大的市場。雖然過去幾年我們的勞工成本上漲很快,原材料成本上漲很快。但是從工業制造的成本和效率來講,中國在大部分領域依然保持優勢。因為中國有一個非常好的工業基礎,有非常完善的供應鏈。中國勞動的管理者是比較高的,第三個就是中國企業已經開始進入科技創新的能力的提升的階段了。
[15:40:28] 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就看到一個在全球制造業基地的轉移,使得中國扮演者世界工廠的角色,但是這些增長方式很多內容值得我們探討。
最后我想說一下中國鋁工業發展,很多時候和中國經濟發展有一種共同的路。一個企業不要創新的話,是永遠不可能做大做強的。第二個,中國必須注重資源節約,中國是一個人口資源眾多的國家,按照人口資源比較的話中國地也不大,物也不博。如何在有限的資源當中和中國公司一起走出去,合理利用全球的資源,把中國的世界工廠變成一個有充分資源來源,享受一個綠色能源的國家,和全球分擔增長責任。而不是靠全球物價的控制,和全球的經濟增長來控制。
還有一個就是走出去的問題,這是不可避免的路。我在新加坡走出去的時候,好多人在說為什么新加坡企業在國內這么賺錢,一出國就丟錢,這是不可避免的,所以中國一定要走出去,而且現在是最好的時候。謝謝。
[15:47:43] 在經濟全球化下,對企業的發展來講有哪些新的要求?一個我們看全球化帶來的影響是各國經濟之間相互依存度的加大。
昨天我聽李克強副總裁在他的演講當中提到在金融危機的大環境下,實際上是沒有哪個國家是能夠獨善其身的,大家一定要同心協力克服危機。這一次歐盟出現的債務危機,大家看到無論是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還是歐盟本身都在救助有困難的國家。如果一個國家真的出現問題的話,對于周圍國家的影響是巨大的。
最近日本大地震影響一些電子零件的供應,馬上對韓國、臺灣、中國大陸電子信息的產業產生一定的影響。第三個,在經濟全球化當中,中國是會加快融入世界經濟體系,這在中國未來的成長持續的、健康的發展是有一定的意義的。包括我們的人民幣,未來的話,人民幣會越來越國際化。
作為中國制造業也是經歷這么一個階段,這也是我們工業產業調整的重要目標。中國制造業已經構建起一個好的產業生態系統才能夠讓中國的企業在未來能夠持續、健康的成長。對企業來講,我們要提升自身的創新能力,提升市場的能力。使得我們在全球產業競爭中的地位能夠不斷提高,政府應該營造一個大的環境,促進企業的這種發展。像大家關注的比較多的就是中國的中小企業在這一輪經濟危機中面臨的壓力是比較大的。政府應該做更多積極有效的工作。
從科研來講,中國有比較龐大的科研的資源和能力。過往來講科研的能力并沒有完全的轉化為產品,轉化為市場的競爭力。這方面也是需要有很大的可以發揮的空間的。
最后一點,是金融機構,中國現在幾大商業銀行的市值已經在全球銀行體系當中名列前茅,所以一個強大的金融體系對中國產業制造鏈的發展將會發揮積極重大的作用。
制造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的重要支撐,中國是一個大國,我們是有13億人口的大國。中國整體經濟競爭力是由多方面構成的。但是無論是在未來,我們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的比例怎么變化,我們認為第二產業依然是中國經濟最重要的支撐。因為制造業將能吸納最多的就業人口,而且的話,以中國目前形成的競爭力相對優勢來看。制造業在未來依然是面對發達國家,和現在正在崛起的新興國家我們能夠保持有相對競爭優勢的領域。這個對中國經濟的轉型是非常重要的。
[15:52:45] 但是制造業帶來的影響也是明顯的,這塊從全球的經濟格局來講,能耗分布更多是跟制造業的規模來走的。中國如果是全球主要的產品的提供者,那中國消耗更多的能源也是合理的。關鍵來講如何做到一個清潔、環保和可持續。
中國要提升競爭力還是要從三個方面努力,一個是技術創新,一個是產業鏈的升級。這個是中國企業目前正在努力開拓的方向,過往的話,我們在電子信息產業當中,進入這個產業的時候,更多的是從產品的設計和裝備這個領域切入的。在核心的零部件能力方面我們是比較弱,現在的話形成一個更加完整的產業鏈是中國許多產業領域的當務之急。過去幾年大家留意到中國信息產業已經在一些資金密集和技術密集的核心技術部件領域加大了投入。
第三個就是要發展低碳經濟,實現可持續的發展。我們的產品要按照更多的這種節能減排的標準來設計,我們的經營模式也要符合這個目標。
中國企業的國際化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在國際化當中重點是三項工作。一個是要培養出一個國際化的團隊,什么事情都是靠人做的,企業競爭力就是人的競爭力。第二個要搭建起全球化的架構,第三個就是要實現經營的本地化。
最后一點我想給大家分享一下TCL經營戰略的模型。從TCL的發展來看如何打造我們全球產業鏈和競爭優勢。主要是從三個方向,一個就是從產業鏈方面我們加大產業鏈的縱深度,使得我們在所從事的領域競爭力可以得到進一步的提升。我們在電視、手機方面是一條龍的。再往上包括軟件、操作系統、應用程序我們都在努力的打造。
第二個軸線就是技術能力的提升,這對企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你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能持續上升的話,你的邊際貢獻就不能提升,這樣企業就很難在競爭中有資源投入,實現持續的發展。最后一條軸線是國際化,這個是一定要過的,早過比晚過好。
謝謝。
[16:03:25] 主持人 蘇琦:謝謝。下面請沃爾沃汽車公司全球董事長李書福先生發言。
李書福:大家好,自2008年發生金融危機以來,世界經濟格局發生了一些巨大的變化,新興經濟體在全球經濟一體化時代還是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中國政府提出了調整經濟增長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樣的一個新的發展戰略。鼓勵中國更多的企業走出去參與全球的競爭。
剛剛過去的2010年,人類進入了一個發展市場少有的經濟學的元年,傳統的經濟學理論受到了挑戰。新的經濟學理論還需要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不斷的總結。2010年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經濟政治重新定義的一年,這一年給我們帶來了很多啟發和價值。這必將為人類社會進步產生巨大的推動力,和平與發展的主旋律在這一年出現了一些變化,聯合國為了應對太空來客的到來,專門選拔了馬來西亞科學家作為地球的代表,為有可能的星球來客進行對話。
越來越多的事實不斷的告訴我們,變化是有永恒的,不變是暫時的。任何理論都會因為一些前提的改變而產生動搖。企業發展理論也是一樣的。這幾年也是吉利集團走向全球化重要的階段,2011年是吉利集團深化戰略轉型的關鍵性的一年。我們要用3到5年的時間完成從國際化戰略向全球化戰略的轉型。
從技術吉利向品質吉利轉型,從快速發展向穩健發展轉型,在國際市場上我們實現了向全球化進軍的步驟。在澳大利亞2009年吉利收購了DSI,在北歐我們就是收購了沃爾沃公司,沃爾沃是世界上最安全的公司,擁有全球最高水平的汽車制造工廠和安全技術中心,發明創造了幾乎全世界所有汽車的安全技術。
這三個企業都是全球汽車行業的領導者,都是有著近百年歷史,受人尊敬的企業。由于一場金融風暴,汽車格局受到了沖擊,發生了改變。吉利并購沃爾沃以后,我們堅持吉利是吉利,沃爾沃是沃爾沃的戰略
2010年沃爾沃汽車同比增長了11%,超過了我們預期的產銷目標,全年實現了較大幅度的盈利。2011年第一季度,沃爾沃汽車繼續保持高速的增長,造成22.3%。在中國的市場份額也繼續攀升,80多年來,沃爾沃孕育的不只是一輛好車,還是生命的責任。沃爾沃使汽車的尾氣排放減少的50%,今年上市的S60配置了全球唯一的城市安全系統,全球唯一的自動剎車系統,幫助車輛能夠避免撞車、撞人等意外事故的發生。
歷史證明,沃爾沃是一個有著優秀企業的文化,有著強大生命力和競爭力,一個有靈魂的,非常受人尊敬的豪華汽車品牌。安全、環保是沃爾沃的最大優勢,低調和奢華是我們和競爭對手的最大不同。收購將近一年來,沃爾沃董事會為了制定沃爾沃正確的發展方向,進行了大的研究。尤其對品牌的定位和如何開發中國市場進行了非常熱烈的討論。
提出了許多不同的意見和各種不同的解決方案,比如說有一些董事認為,沃爾沃應該要向競爭對手那樣,只要能夠符合中國的國家標準,就能夠滿足中國用戶的需求。
還有一些董事認為,可以造更大的車來滿足一部分中國特定群體的需求,又有一些董事認為,中國開發的產品可以適當的減少在安全領域,環保方面的研發投入,以降低研發成本。
我們最后達成一致,認為中國市場開發的產品,應該和在全球其他市場保持同樣的標準,認為安全和環保是沃爾沃的DNA,不能有一絲一毫的改變。我們認為輕量化、電動化、小型車才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因此我們一致同意發布了沃爾沃中國戰略,我們堅決執行一套管理考核標準,一套體系,在中國實行本土化的研發和生產。
今年,是沃爾沃放虎歸山的開始,經濟全球化,投資貿易自由化是我們共同的愿望和偉大的追求,但是在推動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進程中一定會碰到許多的困難和問題。中國的發展既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全球經濟就像一盤棋,不同的國家、企業扮演著不同的棋子,不同的走法將會形成不同的棋局,我希望更加公平、正義、充滿活力的全球經濟格局早日形成,謝謝大家。
[16:11:55] 主持人 蘇琦:謝謝,接下來我們進入一個討論環節。我先問李書福先生一個問題,大家講到中國的新一輪全球化的時候都發出這樣的問題,中國目前階段還不要貪大求洋,您剛才也講到了用全球的標準在中國進行本土化,這兩者怎么協調?
李書福:這個問題是非常困難的一個問題。就是全世界所有公司,所有的企業在全球化的過程當中都面臨這個問題。到今天為止沒有解決方案,如何在前進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實踐和探索,不斷的總結和提高使一個全球型的企業早日誕生,我們正在研究這個問題。
這樣復雜的幾十億人構成的全球經濟,在這樣的背景下,一個企業要想覆蓋到整個世界,它所形成的人才格局、市場的格局和產品的布局都是不一樣的。所以這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因此我們要長期的探討下去,而不是說一句話或者短時間內可以講清楚的。
主持人 蘇琦:謝謝。我們也會繼續就這個話題和李書福先生一起長期的探討下去。接下來我問一下錢大群先生一個問題,大家以前講到IBM的時候,您第一階段來到新興市場說是在新興市場為全球制造。第二階段在新興市場為全球研發,現在是不是已經到了在新興市場主要為新興市場研發制造?
錢大群:我覺得是這樣子。隨著企業的發展,不同的市場都有它的需求。第一個不可忽略的就是新興市場快速成長的時候,它帶動的是一個成長的引擎。所以在這里如何參與到這個成長,而且不拿以前既有的東西到新興市場,到一起共同創新這個是很重要的。第一個本身新興市場需要不太一樣,我們可以創造一個全球市場適用的。所以我們看到新興市場有一個具體的規模了,第二個你光拿現有的創新也不能滿足新興市場。
所以我認為最好的戰略是應該一起跟新興市場共同創新,解決不斷是社會的大問題還是企業成長的挑戰。在企業成長的過程里面我相信全球會被受益。所以這個時代已經來臨了。
主持人 蘇琦:謝謝,接下來問陳總。我們今天探討的很多方面集中在全球經濟轉移向中國經濟轉移,美國也提出了再實業化,您怎么理解?
陳錦亞:我不敢從哲學角度來說,其實這兩個是矛盾體的兩邊。一個社會經濟的發展有它的階段性,任何一個國家不可能通過在金融上玩各種新的花樣玩一個實體、經濟發展出來。每個國家都有不同的工具達成利益最大化。同時一個國家必須強調它生產、發展、國民經濟在極大程度上靠國家經濟完成的。
與其說美國是重新搞工業化的話,還不如說經濟發展,實業是至關重要的,可以擴大,而不可替代。
主持人 蘇琦:謝謝,接下來我們問羅蘭·威斯本先生。霍道偉先生提出對自主產業有些擔心,剛才羅蘭·威斯本講在他的領域和中國的同行們依然有巨大的空間,您感覺到中國的自主創新和您既定的方針有影響嗎?
羅蘭·威斯本:非常感謝您的問題。正像很多演講者說的,創新是非常重要的。我們正在一個全球的市場當中進行競爭,在這個循環的市場當中我們有很多人參與。比如說政府、企業,我們認為企業是一個全球化的公司。比如說像我們集團就是非常全球化的公司。但是顧客也是全球化的,中國的客戶也是全球化的。所以說,我們必須和汽車工廠合作,必須提供非常好的汽車,為了客戶提供優質的產品。根據他們的規格、要求。
所以說全球化的標準是非常困難的,政府也是全球化的,但是政府也不會非常困難的做到全球化的合作。比如說全球化的問題,氣候保護的問題,因為我們有很多的壓力,比如說如果我們要建立一個普遍性的環境保護的標準。
[16:20:57] 創新是非常重要的,在全球化當中,對于中國來說,鋼的產業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國需要對于它的金屬產業、能源產業、汽車行業提升創新能力。
主持人 蘇琦:剛才您講到在研發和技術當中的政府角色,但是也有一些觀點認為,中國處在一種趕超的階段,或者對于后發的國家來說,在一定時間內,政府的傾向性和政策也是不可或缺的。您怎樣看待這個問題?
霍道偉:謝謝。中國的產業轉移的重構當中,政府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看到十二五計劃中,比如說在外國投資的這一項當中,我也認真閱讀了,政府的政策的環境對于我們來說非常重要。它也重視這些私營的企業使用外資,特別是私人的資本。這也是非常重要的。中國的過去發展的過程當中,因為國內的這樣一些公司的發展大概有3000個股權投資的企業在過去幾年當中已經成立起來了。這是一個非常令人驚嘆的發展。
國家的政策是非常重要的,同時也有很多的這樣一些私人的資本在這個過程當中也會發生更大的作用。我的想法是在這樣一個關頭,中央政府的領導支持這樣一種發展,我希望這種政策也會繼續下去。
主持人 蘇琦:您剛才在演講當中提到全球化有三個驅動力量,我理解您的意思就是說好像我們不少中國企業走出去都呼吁政策的扶持也好,或者國家從戰略層面進行一些支持。但是好多西方國家也覺得這樣好像跟市場經濟的原則有所違背,您怎么看?
李東升:從中國加入WTO要遵守國際規則來看,政府的引導和支持政策是要符合規則的。全世界各國對本身自己國家的這種經濟和企業的發展會根據每個國家自身的經濟結構的情況,一定會制定出一些相應的政策來引導和支持的。我覺得這兩者并不矛盾。
當然這個支持只是說為企業的發展創造一個好的環境。最重要的還是說企業自身的競爭力的提高,任何一個企業無論是從國內經營或者是你要進行國際化都要靠自身競爭力的提升面對競爭。而不能把這個希望放在政府的層面。
主持人 蘇琦:您剛才講到日本地震對于亞太區電子產業重組的影響,我想問一下這個重組的計劃僅僅是因為地震的影響還是因為地震做的加速或者提前?
木下智夫:非常感謝您的問題。這個重組在日本的發生我覺得它是一個正在出現的跡象。在日本的發生地震之前就出現的一個跡象。但是最近我們看到這樣的跡象是得到了加強。很多企業受到了鼓勵,他們要加強這方面的重組。
我想到日本的企業就會對于核危機來說影響很大,他們處理核危機非常忙碌,在考慮一些戰略進行重組,重組生產的地點。比如說這些企業在本國的一些企業,比如說一個企業以前只是有一個工廠。但是現在他們把這個工廠的地址進行了一些改變。在日本的西部有所生產,不僅是日本的東部。他們開始在中國比如說在東南亞這些國家開始投資設廠,開始有廠房地址的多元化。這個趨勢可能會出現日本空殼化,日本的工業可能會不斷的衰退。我想說現在亞洲國家的需求有大幅度的增加,這個需求的增加會帶來更大的市場。所以在這方面來說,通過重組日本會比以前做的更強。
主持人 蘇琦:很多時候我們考慮產業轉移或者經濟政策來說,他從政策本身來說是對的,比如說你把一些產業轉移出去,但是有人覺得就業還是有一定的壓力,這個日本有什么考慮?
木下智夫:的確,我同意的確有壓力。當然了日本的企業比如說在廣東,中國的東南沿海他們面臨的情況就是一個用工荒,在本地沒有那么多雇員聘用,他們要做的就是升級他們的廠房設施,還有另外一個選擇就是到別的地方設廠,到中國的內陸或者東南亞設廠。因為在東南亞市場有很多的中國企業在那里已經設廠了。日本的企業選擇還是挺多的,所以他們所做的事情的方向是取決于中國政府的政策,看中國政府如何促進投資,尤其是七個重點的工業,這方面的政策也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對于一些非常西方化的企業來說也是非常重要的。
[16:27:43] 主持人 蘇琦:有一個網友提問經濟危機后全球產業布局出現了新的特點,但是與此同時發達國家對發展中國家的技術壁壘并沒有解決,這個怎么辦呢?我希望霍道偉先生回答這個問題。
霍道偉:這個問題是非常有趣的一個問題。我覺得,很大程度上人們的看法不一定能夠反映現實的情況。我覺得現在的一些國際社會和中國的技術方面的合作程度是非常高的。剛才錢總也說了很多美國的企業和歐洲的企業他們都在中國做了研發活動,而且技術方面的知識保護也在不斷的上升。現在中國像ITU標準的合作都是很多的。而且中國對于下一代的技術和固定電話的系統對于LTE和四代的移動電話的系統技術,中國這方面的創新和影響還是很多的,敏感性的技術可能會用于軍事的目的。
主持人 蘇琦:謝謝。最后一個問題的機會給在座的嘉賓。
提問:今天上午有一位演講嘉賓提到中國對民營企業財富上的壓縮,資金的緊張讓很多企業出現轉移,這個形式會讓中國財富出現外流,可能會對中國的可持續發展出現一些阻礙作用,在座的企業家有沒有這樣的擔心?
李東升:其實在中國市場經濟鼓勵民營企業發展以后,這個問題一直就是存在的。大家知道,在過去30多年中國的改革開放確實是讓民營經濟得到一個快速的發展,所以在民間也積累了相當的財富。這個財富的話,在過去的二三十年確實有一部分是轉移到海外去了。這個海外一個方面是正常的對外的投資產生的。另外一個方面的財富轉移是出于對風險動蕩的考慮,這種現象不僅中國存在,在其他的發展中國家也存在,甚至在一些發達國家都存在。
更多的原因是因為稅務問題的政策上,它把自己的業務轉移到低稅率的國家。目前我自己感覺,由于中國的社會政治在過去30年一直保持相對比較穩定。中國的企業家對中國經濟前景的信心還是比較高的。
由于中國政府對外匯管制的放松和對非公經濟對外投資的鼓勵,近年來可能越來越多非公的經濟資本是以投資的方式到國外發展了。從這個意義上講我覺得是積極的因素,不會對中國經濟構成太大的影響。
主持人 蘇琦:信李總,信中國,謝謝大家。下面是茶歇時間。
[16:53:56] 主持人 蘇琦:謝謝大家繼續參與我們的分論壇,現在我們的議題是新興經濟體和區域經濟中的產業轉移。我們請到的嘉賓是:
意大利亞洲觀察家學術委員會主席羅密歐·奧蘭迪先生。
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全球能源政策主任斯蒂芬·辛格先生。
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穆罕默德·薩奇布先生。
中國歐盟商會總經理唐亞東先生。
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企業管理研究室主任王欽先生。
埃森哲咨詢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王波先生。
我們首先請朱宏任先生上臺演講!
[16:57:56]朱宏任:各位下午好,非常高興參加今天下午的論壇,我介紹的題目是產業轉移浪潮涌動,政府部門可以大有作為。
全球經濟的南北差距主要體現在產業發展水平的差距。隨著一個國家或者地區的產業鏈向高端延伸,其中地段產業便會向其他國家、地區轉移,其中有一個國家,一個區域的轉移。經濟全球化必將導致全球產業轉移的浪潮,到20世紀90年代之后,經濟全球化時代到來,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個貿易全球化,第二個是金融全球化,投資全球化,第四是生產和消費的全球化。主要表現在產業分工更加精細,如波音747客機的750萬的零件中,生產廠商在2萬多個大中小企業,2008年以來的全球經濟危機對各國造成了程度不一的影響,全球化后更多的國家更加重視實體經濟的發展。各國將在制造業、物聯網等產業開展新一輪的產業競爭,同時也將伴隨著新一輪的產業轉移浪潮。
第二,經濟政策在整個政策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改革開放初期實施的發展戰略讓一部分地區先富起來。上世紀90年代后期為了縮小日益擴大的差距,中央實施了振興東北、西部大開發的區域政策,推進區域協調發展。近期對新疆、西藏、云南等產業基礎薄弱的邊疆民族地區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推進欠發達地區發展提供的機遇。可以說因為產業基礎的差異,加上各個階段區域發展戰略調整,我國東中西部產業發展水平呈現了階梯性的特征。
[17:00:53] 如果沒有政府的支持和領導,只是依賴經濟的作用,中西部困難地區無法實現同步進入小康社會的目標。政府在推進產業轉移的過程當中,不僅要有所作為,而且要大有作為。我們認為政府的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個制定出臺區域戰略規劃,了解沿海經濟帶,長三角經濟區等等,這些都是國家規劃的重要組成部分。這將引導相關產業向適合發展的地區聚集。第二個方面是制定出臺體現區域特點的政策,產業轉移一般呈現出雁式轉移的特征,整個產業鏈一起轉移才能稱得上產業轉移。
前不久工業和信息化部,與新疆建設兵團在新疆舉辦了產業轉移的對接活動,成效很好,當場簽約的有200多個項目,涉及的項目總投資達到5000億元左右,其中也不乏很多業內的龍頭企業。謝謝大家。
主持人 蘇琦:謝謝。下面有請意大利亞洲觀察家學術委員會主席羅密歐·奧蘭迪先生。
[17:06:28]羅密歐·奧蘭迪: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邀請我參加這次的峰會,北京政府提高了工人的工資是有很多原因的。首先在中國提高人們的工資,意味著會提高財富分配的正義和公平。這樣會提高中國工人階級的消費能力。所以這樣的話會使中國更有消費能力,因此這樣的話會使中國成為不僅是一個出口國,而是一個國內消費內需刺激的國家。這樣會使人們有更多的錢去消費。
有些人覺得在中國他們的養老、教育以及社會方面的保險投資是很多的。所以他們不愿意去進行個人的消費。因此我們需要看到中國更加正義、公平,不是在分配方面。
另外一點工業的層面上我們覺得是有很多優勢的,北京市政府要求提高工人的工資,這樣就可以提高本土企業的創新能力。如果很多年中國的工資沒有什么變化,這樣的話中國普通的工人和研究者他們沒有這么多的動力去進行研發活動。如果中國的工資一直很低,這樣的話會影響中國的發展。這樣的話會減少中國與其他新興國家的競爭力,所以工資的提高還是會使中國加強制造業的競爭力,使中國成為世界第一。
我覺得如果一些企業不采取措施進行創新,那么創新就會受到影響。他們可能會由于成本的問題不去創新。如果,一個跨國的企業他們總是從事勞動密集型的活動,而不是從事高附加值的活動是不行的。中國現在是一個比較富裕的國家,而且能夠去開發一些高附加值的產業。那么中國每年生產90億雙鞋為什么呢?中國為什么有這么多廉價的生產呢?中國產業對于GDP的附加值是什么呢?為什么不在很多這樣的國家,這些國家都會接納這樣的投資。比如說像孟加拉國還有印度等等這些國家他們都愿意這些生產。有些鞋還會去別的國家進行投資,那里的勞動力很低。所以我覺得北京政府的做法是很正規的,會提高中國企業的研發的能力,提高其生產的效率。
在意大利,在歐洲、美國,人們幾乎不太清楚,不知道中國有什么品牌,我們知道日本有很多品牌,我們的日本品牌是家喻戶曉的,還有很多韓國品牌。但是我們在國外很少聽中國品牌,大家可以想到另外一個方面中國是最大的出口國。對于這樣的情況為什么會說中國的品牌不強呢?
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本土的非常強大的企業確實有所缺乏。我覺得中國應該建立這樣大的企業的品牌知名度和質量。為了這么做我覺得中國不僅要從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我覺得應該是中國的產業從低收入的產業走向高附加值的產業,所以我覺得中國政府提高工資是一個明確的決定。謝謝。
主持人 蘇琦:謝謝,下面有請世界自然基金會(國際)全球能源政策主任斯蒂芬·辛格先生演講。
[17:13:11]斯蒂芬·辛格: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非常感謝邀請我在這里講話。
我們是代表世界環境基金組織的,在中國我們也研究了很多產業的轉型、重構,還有能源的效率,環境保護等等很多議題。這是我的背景。
首先,很多發展中的國家,他們都強烈的要求政府能夠同意,但是現在政府還沒有同意,主要是在發展中國家政府沒有同意。現在全球的氣溫的上漲必須要控制在兩度以內,這個意味著什么呢?這對全球的減排有什么意義呢?這意味著每一個國家,整個國家都需要將溫室氣體的排放在所有的國家,所有的行業,到2050年的時候減少80%,這是一個挑戰。能源占到了溫室氣體排放的2/3的來源,所有生產的企業和工業占到了50%,所以不僅是高排放的企業和行業,他們占到了全球溫室氣體排放的1/3,是直接的還是間接的?間接的包括電力購買的消耗。
所以我們考慮到,這是我們同我們工業、業界的預計,預計到2050年工業的增長在新興國家會占到50%。
在制造業領域我們看到高耗能的行業,包括鋼鐵業還有化工業,這些行業的增長在新興國家是比較迅速的。這是因為新興國家的城市化在不斷的擴張,速度非常快。新興國家需要需要很多的鋼鐵,這也需要很多能源的消耗,所以會帶來很多溫室氣體的排放。為了滿足發展中國家人民的需求這個是正確的,我們也會看到這方面會看到很多氣候變化、全球變暖的后果。
那么,對于減排節能這方面我們有一些看法和建議。我們看到在新興國家需要重組,比如說中國的燃煤發電占到了75%左右的能源供應。因此我們在每年減少碳排放方面的努力應該以2%到3%的速度減少碳排放,這樣才可以達到我們的目標。
不管什么單位,是每一噸鋼鐵還是水泥都需要減少碳排放,另外一方面我們需要加強技術的研發和應用。我們很多企業都是高耗能和高排放的,當然了能源的成本也是比較高的。我們需要碳捕獲和碳封存的技術,這樣會減少排放,但是也是會有一定的成本,這是節能減排的措施。
我們在討論化石能在化工行業被新能源所替代,多數的化石能源大多數都是石油,在化工行業是用來做塑料的。所以我們看到石油價格在不斷攀升,我們看到化工行業也在全球可替代的這種能源和材料,比如說像一些新的材料,當然了這些有一定的利益沖突還有目標的不一致。重復使用進行材料的更新,循環使用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我們知道鋁是非常基礎的材料,我們在生產鋁的時候需要消耗很多的能源,所以我們覺得在鋁這方面的使用吸收循環使用,這樣可以減少70%的能耗。
[17:15:28] 最后我們也需要考慮稀土,很多技術和材料都是比較先進的、復雜的,有些材料需要我們用一些少見的稀土的材料。這些材料是很困難來進行回收利用的,所以在這方面我們需要進行一些研發,確保稀土可以回收重復的使用。這樣可以減少氣候變化的影響,我們對于資源的使用的節約也會有一些幫助。
最后,政府可以做什么?我們相信技術的轉讓是非常重要的,我們知道這方面是有辯論的。但是我們在節約全球的材料和資源方面必須要有一個轉變觀念。像中國這樣的國家提供技術,所有的國家都需要一些新鮮的空氣,我們需要在這方面加強合作,促進創新。所以這些立法和政策是非常重要的,我們需要支持在這方面做出一些研發的投入和鼓勵。這是在發展中國家他們需要進一步加強研發,這對于他們的市民、企業發展都是有好處的。
主持人 蘇琦:謝謝。接下來有請印度中國經濟文化促進會秘書長穆罕默德·薩奇布先生發言。
[17:21:57]穆罕默德·薩奇布:我是來自印度的,我的目的就是使得北京政府和印度政府緊密的合作,能夠讓我們的關系更加緊密。
我們自己本身的國家的國情是不一樣的,但是我們也有同樣的地方。我們中國的經濟增長是非常快的。中國是制造業的巨頭。
但是呢,中國在全世界的發展當中也起到了領導作用,印度從中國身上也學到了很多東西。新興國家正在進行產業的轉移與重構,特別是在金融危機之后。但是我們也有很多有趣的現象,在印度我們正在積極的學習新興國家的技術。但是現在新興國家已經有自己的利潤了,同時新興國家也可以相互之間幫助。比如說我給大家一個例子,印度是中國最大的貿易國。我們從中國當中學到很多東西,我們過去對于消費的大宗商品會進口很多東西,但是我們在中國看到很多印度公司只在中國進行生產,在中國有很多生產基地。
那么之前講到在中國勞動力成本是不低的,在印度勞動力成本比中國要低一些。這兩者哪一個是更加有競爭力呢?我認為在中國它的勞動力成本和中國的勞動力成本是不一樣的。這個是和勞動效率有關的,比如說像中國的勞動力他們是更加有紀律的,所以我們作為印度的國家,應該從中國的市場多學到一些東西。目前我們像美國學習技術,但是像印度的國家,我們從德國像美國這樣一些進口的技術,他們需要我們提供勞動力。同時如果我們從這些國家進口技術的話就會污染我們的環境。所以說比如說對于我們國家的紡織廠的企業來說,我們從中國得到這些非常優秀的技術,而不是從其他國家得到這些技術。也許中國應該進行這種技術的升級。另外一些國家比如說印度、巴基斯坦他們依然需要中國已經擁有的技術,他們也需要發展中國家比較便宜的技術。
下面講到競爭與合作。我們印度和中國之間有很多的合作,今天新興國家他們有自己的技術,他們自己的技術對于新興國家是比較適合的。他們也可以把自己的技術出口到德國,像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第二個,如果印度和中國能夠合作起來的話。我們可以相互學習,達到共贏。中國在制造業是做的非常好的,印度在服務業方面,IT方面做的非常好。印度是軟件大國,中國是硬件大國,如果我們可以進行優勢互補的話,我們也可以進行合作,非常感謝你們,我的時間已經到了。
主持人 蘇琦:謝謝。下面中國歐盟商會總經理唐亞東先生致辭。
[17:31:15] 唐亞東:自主創新,社會安全的改革,清潔的能源,城市化你們是否和我的想法一樣呢?我講到的是歐洲這些公司的高附加值的產業。
下午好,女士們、先生們。下面我想講一講跨國公司,特別是歐盟的公司在新興國家的重要的作用。今天,我們對于這些產業有一些問題,我想說這些跨國公司他們帶來了知識技術,產品,人力資源,同時也提供就業,同時也提供了利潤。但是,我現在在這里并不是大家贊揚跨國公司,我想講一講我自己的想法。
我們中國歐盟商會有非常多的歐盟公司,通過平等的市場準入為公司提供這種環境。我們分析總結,同時我們也講清楚這些最重要的戰略措施。我們的某些建議,對于中國的政府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對于我們歐盟的這些政府機構、媒體以及公眾也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試著作出客觀、有效率的建議。我們有很多方式做這種會議,比如說合作的項目、調查等等,還有出版物等等。
接下來我想分享一下我的想法。這是來自兩個方面,第一個方面是我們上個月的調查,這個是非常詳細的分析文件,它分析了歐洲和中國的公司。中國作為一個戰略的市場,也許這也是一個陳詞濫調了,中國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戰略性的市場。我們去年的調查告訴我們,我們的成員國認為中國是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有79%的成員國認為我們是非常重要的占領性市場,有79%的人員認為中國在接下來兩年中有巨大的增長,這也是得出歐洲國家這樣一些公司他們在中國是有非常多的盈利,71%的歐洲公司認為他們在中國表現良好,他們的利潤比去年增加的很多。
但是這樣的成功也帶來了競爭,他帶來其他一些跨國公司,還有中國公司的競爭。我們看到了,國家與國家之間,公司與公司之間他們是怎樣提升自己競爭力的,歐洲公司比以前更加有競爭力了,不管是品牌的認知度,還是他們自己本身的創新能力,這些方面都更加有競爭力了。
比如說與政府的關系,他們的定價,還有像規模經濟,還有另外一些領域,來自另外一些領域的競爭影響了歐洲公司還有羅密歐·奧蘭迪之前講到了勞動力定價、勞動力成本,這個對我們來說也是有很大影響的。我們必須認識到事實上的工資在過去的10年當中確實是下降了。
事實上很多的增長是實時到來了,這樣的增長對于中國來說是非常良好的,原材料也被認為是一個熱門的話題,77%的成員認為原材料這個問題比以前悲觀很多。如果我們要促進投資創新。如果要促進人才監督的環境,這個是非常重要的。特別是政府的政策,當我們問我們的成員國的成員,46%的成員認為這些政策對他們來說是有偏見的。還有另外比較好的方面,比如安全、合資企業,還有新的保險法律這樣的環境對我們來說也是有利的。
總的來說我認為跨國公司很多因素影響他們的發展,法律的改革正在進行當中,這已經受到我們的歡迎。同時我們認為這樣一些環境的改變必須進行的非常快速。最后我的情緒是比較樂觀的,樂觀的情緒是和十二五計劃有關的,歐洲公司非常歡迎十二五計劃。在這樣一個過程當中,中國政府要求了跨國公司的代表提出建議,這是非常大的提高。這意味著中國政府非常關注透明度和預測性,非常感謝大家的時間。謝謝。
主持人 蘇琦:謝謝。下面有請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企業管理研究室主任王欽先生發言。
[17:37:25] 王欽:各位來賓下午好!開會致辭也是一個像馬拉松長跑一樣疲勞的階段,在這里我想探討一下中國產業轉移的特征和走向。我們有很多研究是和工業和信息化部一塊展開研究的。所以朱總給我們的架構,包括政府的作用、區域規劃的作用都談到了。我想講的更加具體和微觀一點。
中國的產業轉移引起了世界的關注,到底我們進入了什么樣的階段呢?在這里我們基本的判斷是中國的產業階段尤其是在這次金融危機之后我們進入了區際轉移主導的階段。在七八年之后,中國主要承接產業轉移的階段。在金融危機以后,我們進入了區際產業轉移,有兩個基本的特點,一個是雙專業,一個是勞動力和產業的轉移。
大家好廣東省這樣的省份還面臨著一個省內的產業轉移。第二個問題,當前中國產業轉移三個階段的特征,第一個是我們產業政策的重點越來越明確了。大家可以看一下這里既有工業和信息化部出臺的政策,一個基本的特點大家看到這些政策非常密集,同時這些政策輻射的范圍也非常廣。還有區域規劃,包括朱總都談到了,工業和信息化部推出的指導意見,這些政策的針對性越來越明確了。針對農產品、礦產企業、高新企業都進行了明確的確定。
對于東部、中部、西部地區都進行了明確的分工,所以我們講行業和區域重點是非常明確的。另外在政策當中對轉入地的選擇也是非常明確的。我們鼓勵向優勢地區和專業化的園區進行轉移。另外強調產業的轉移,承接地要改善投資的環境。第四,我們要強調關于資源環境的問題。我們始終要強調加強資源保護和能源的節約。第五點要建立產業轉移的機制,包括產業轉移的信息,包括中央政府構建的產業轉移的平臺。
這是產業轉移政策的重點非常明確,還有一個特點,大家看這樣的圖,中部地區成為了產業轉移的重要的承接地。他們又承接了什么呢?大家看這張圖,重點他們承接了食品工業、原材料工業。剛才談到了化學工業,包括一些其他的塑料制品等等。還有機械工業,在這里我們看到這樣的一張圖,這是紡織工業的區域分布。這張圖說明了什么呢?就是現在雖然在大的格局上面中部地區是占有優勢的,但是中部地區產業轉移的趨勢是非常明顯的。產業轉移也各具特色,比如說資源開發型的,包括新的資源的陷入的,還有自己的技術管理,向中西部地區延伸。還有產業轉移說白了,什么是產業呢?這個是直接大家思考的,產業實際上包括了勞動力、技術、資本,還有一條就是市場。
[17:42:43] 第三個我想談一下中國產業轉移的五個趨勢,大家都比較關心什么樣的行業產業轉移更加明顯?整體上來講中國行業的產業轉移選擇更加廣泛。包括電子信息制造業都會加快轉移,去年富士康跳樓大家都很關注,后來遷移到重慶,重慶初步形成了一個電子信息制造的,有一定規模的制造基地。我們講裝備制造業,電子信息工業,都會在未來的一段時期內轉移特征是比較明顯的。
經過一段時期的發展,中部地區和西部地區的市場的規模也會加快產業轉移,另外就是空間的歸置也會引導產業轉移的趨勢。還有一個具有指導意義的就是規定了空間的選擇,這個也會引導產業轉型,大家都知道東部地區除了面臨剛才談到的勞動力的要素還有土地要素和環境容量的問題。這些都會產生一定的作用,再有一個就是集群的整體發生轉移。我們說不是一個企業的轉移,未來在中國會發生一些以龍頭企業為帶動的產業集群的轉移。還有經過高速的交通網絡,以及信息技術的網絡的基礎設施的建設,整個將會擴大產業轉移的空間。
另外講到產業轉移的問題的時候,我再補充一下。這就如同中國的工業化,中國的工業化過程中的產業轉移也一定是波瀾壯闊的。為什么?因為我們講中國討論產業轉移的問題換到其他的國家或者地區研究實際上就是跨國的問題。
再一個我想講一下中國產業轉移將面臨的四大挑戰:第一個就是產業空心化的問題。這個大家都知道,東部地區要保留什么能力?東部地區的產業將往何處調整升級?這是我們面臨的問題。我們相信通過我們政府、企業界的努力解決這些問題。產業集群移植到其他地方會有一個發展問題,這個配套條件第一個是我們現在了解到的,關于如何提高具有一定勞動力的問題,另外一個就是配套的問題。任何一個產業都有配合產業的問題,第三個就是區位的問題。
最后一點是落后產能的轉移問題,這兩年工業化信息化部出臺了很多這樣的文件都是治理落后產能的轉移問題。以上是我給大家對中國產業轉移的階段做出了一個判斷,最后我們講任重而道遠,也講了一些困難和挑戰,謝謝大家。
主持人 蘇琦:謝謝,下面請埃森哲咨詢公司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王波先生發言。
[17:53:20]王波:各位嘉賓大家下午好,首先我想感謝會議的組織者CCIEE和《財經》能給我們這樣的機會。
埃森哲是為企業客戶提供服務、信息咨詢、和外包服務的提供商。當然我們也是全球財富500強的一員,我們跟其他的公司不太一樣,我們可能也是唯一一家沒有產品,也就是沒有硬件、軟件進入財富500強的企業。
我想今天講一個問題,也就是在全球化,或者國際市場這樣一個語境像中國的產業轉移問題。剛才中國社科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副研究員、企業管理研究室主任王欽講了更多的國內的產業轉移。我可能講的更多是國際上的產業轉移問題。
我想講在新的一輪產業轉移過程當中,中國的企業應該以巨大的市場機遇和需求為出發點。在過去的幾十年發展過程當中,中國已經奠定了全球市場制造大國的地位,我們更多的產業布局和規劃,我指的是制造業主要是以出口導向型,或者是海外市場為聚焦點。因此,在新的一輪中間,我覺得這種思路應該要進行改變,主要從兩個方面來考慮。第一個,在過去中國解決的發展以及制造業的發展主要是有賴于中國開放的政策,環境,以及對外資引進包括管理經驗。當然,還有賴于我們資源使用,環境污染的相對的低成本。
大家實際上非常清楚,中國經濟發展到今天,這樣的發展模式不能夠持續,不能夠維系,這樣大國的地位面臨著一個轉型的必要性。當然,最近以來,中國也面臨著勞動力成本上升,以及人民幣升值給中國制造業的國際市場競爭力帶來的壓力。使得中國的產品在國際市場開始成本的優勢越來越削弱。因此,從國內因素來說,中國產業或者企業應該借助產業轉移這樣的契機來完成我們在經濟上和在企業產業中各種不平衡的結構。
另外一個是從全球化的過程來看,實際上我們看現在在發達國家,包括歐美,制造業被重新認識,成為衡量國家經濟實力的一個重要部分。我們埃森哲公司剛為全球的287家公司做了研究,我們看到一個趨勢,在過去幾十年的發達市場外包的能力,目前發達市場的企業越來越考慮到全球布局。在案制造可能已經變成了國際市場產業轉移的趨勢,當然未來這種外包,或者是產業轉移的一種逆轉的趨勢跟我們新興市場國家具體來說在中國勞動力成本的增加是有關的,但是這個東西不是主要原因。
我們的研究中也發現,實際上在跨國公司的整體的產品成本中,實際上它的勞動力成本平均只占整體成本的5%到10%。
當然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情況,我們也對三種不同的行業做了研究,也就是重機械、高科技企業做了研究,我們也做了一些場景的假設。即便在中國,勞動力成本增加30%,對企業成本的利潤影響也是不過1%到5%。因此實際上,這樣的制造業逆轉更多的是跨國公司為了適應本土客戶的需求。為了快速對本土市場客戶的要求進行反映,以及在全球化這個市場上進行重新布局的一個考慮。
因此未來的制造業外包很可能是在勞動力密集型,無需深度的客戶化的這樣一些產業來進行的。我們看到中國的制造業面臨的上擠下壓的壓力。我們在向產業鏈升級的過程中,面臨歐美發達這些重新回歸制造業的壓力。昨天我也剛看到奧巴馬在講話中說要集全國的力量包括研究機構、企業和學校要大力發展美國的制造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
我們也面臨著的其他新興市場國家,包括東南亞在美國的周邊市場,在歐洲市場這些國家,新興市場的壓力。因此,實際上面對這樣的問題,中國的應該把本國的市場和未來本國客戶,本土市場客戶這樣的需求做一個出發點。當然,中國的制造業的優勢還將存在。剛才我在看到屏幕上有其他的發言嘉賓談到,在過去的幾年當中,中國的勞動力成本年均增加了12%,中國勞動力市場的時代已經結束了,但是并不意味著中國制造業在全球市場上舉輕若重的地位會結束。勞動力成本只是企業整個產品成本非常小的一個部分,中國的企業包括跨國企業在未來的轉型過程當中更多的會把中國不僅作為一個制造基地,而且會作為一個巨大的消費市場來看待。
因此,對于中國的企業來說,一方面我們要有全球市場的視野,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應該立足本土市場,立足城市化、工業化給我們各行各業帶來的巨大機遇和產業需求,謝謝大家。
[18:01:21] 主持人 蘇琦:謝謝,接下來進入討論環節,請問朱宏任先生,您剛才說在區域轉移過程當中政府應該大有所為,我們調查也發現,地方政府有時候通過自己有形之手扭曲一些價格,把自己的不比較優勢,變成比較優勢,怎么樣更好的說服地方經濟發展過程當中適應市場的需求進行資源配置?謝謝。
朱宏任: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政府的作為如何體現,我想對不同層級的政府有不同的要求。從我們總體的把握方面,我覺得要把握這樣一個三要,兩個不要作為我們把握的方向。第一個要就是從宏觀層面要把握產業轉移的宏觀方向的指導。要使得我們的產業轉移能夠是一種有序的轉移,剛才前面幾位專家,王欽主任和王波教授都講了很好的建議。產業轉移既是一個經濟發展自然而然的過程,也是一個比較優勢的體現。在這樣的過程當中,也應該對產業轉移的方向有所考慮。
這樣一個方向呢,在從國家的層面上我們有區域發展的規劃,總體功能區的規劃都是要給予高度重視。
第二個方面就是要突出比較優勢,這個比較優勢的把握我想對每個地區來說,它自己的優勢可能體現在很多方面,有區位方面的優勢,資源方面的優勢,人力資源方面的優勢,還有政策方面的優勢還有產業基礎。像這些方面我覺得產業轉移并不是什么都要轉移,也不是什么方面都能轉移。對于轉移方和承接方都要考慮比較優勢的問題。
第三個方面就是有機制和體制的創新,在產業轉移的過程中,并不是一個政府指導的,并不是一個單純的,或者說并不是看作一個政府的行動。它實際上產業轉移的主體還應該是企業,政府可以指導,可以推動,但是真正轉移不轉移還要由我們企業自己做出決定。在這個方面政府更多的作用是構建一個好的外部環境,通過政策的引導,特別是承接地能夠形成提供更好的服務來迎接產業轉移,這個是三個要的方面。兩個不要的方面呢,我覺得在當前針對剛才主持人提到的問題,我們一個是不要盲目的擴張,或者一窩蜂的承接好多不具備,只是為了提高產業產出,提高GDP,而不是真正從比較優勢的體現,或者從自己地區發展的體現,自己優勢的體現來承接這樣的一個轉移。
現在在一些地區有這樣的情況,第二個方面產業轉移的過程一定要防止不要把落后的產能,可能對承接地造成污染的產能轉移到承接地。我們在新疆的產業轉移過程當中明確的體驗出來要有高的起點和要求,能夠幫助承接地在新的起點上做更大的發展,做我們產業轉移的要求。謝謝。
主持人 蘇琦:講到近年來地方政府在對接這些企業的時候,為了達到一些更高的環保標準、技術要求,他們也想引進一些大企業。但是他們把目光放到了大型的央企和外企,這個也對中小企業形成了生存空間的排擠,您怎么看?
朱宏任:我想我們可以實事求是的說引進大企業這是首要目標。但是引進大企業和央企的過程當中不要忽略中小企業的作用,我們知道中小企業作為整個經濟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在經濟的發展中,從創新活力的體現,從經濟發展的作用中,都可能體現出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呢,這只是其中一個方面,中小企業的發展首要的是解決一個就業的問題,它是關系到社會的和諧和穩定。產業轉移應該形成的是一個頭雁帶領后面的一批企業,我們現在對中小企業也提出了,各地要發展專、精、特、新的企業,構成我們產業調整的總體的格局,構成一個完整的,合理分工的體系,這是我們目標的所在。謝謝。
[18:11:48] 主持人 蘇琦:我問一下唐亞東先生,您認為歐盟的企業依然認為中國是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市場,但是同時言語之間也感覺到不像以前那么友好了,請您比較一下目前產業轉移的競爭力當中有沒有對歐盟企業造成一種判斷,就是印度市場要好過中國市場?謝謝。
唐亞東:的確我們沒有問我們的成員他們對印度是怎么看的。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商會在中國有這么多雇員就說明了我們的態度。我們很多的成員在中國和印度都有辦公室,他們也是在不斷強調,他們強調的可能有些不是那么公平,覺得中國更有競爭力,包括中國的物流系統,立法的管制系統,都是比較有競爭力的。但是另外一方面我們覺得也可以讓印度的同事來回答這個問題。
主持人 蘇琦:您剛才講到中國應該提升自己的工資,從更公平的角度,提升工資。您剛才也講到可以把一些崗位轉移到印度、柬埔寨周邊,但是我們中國面臨巨大的就業壓力,您怎么看提高工資標準和福利中間的平衡?
羅密歐·奧蘭迪:問題就是說如何最快的平衡,這就是一個政治上的問題。中國的工人階級呢,他們的政黨是愿意解決這樣的問題。很多時候我們講到中國經濟是一個奇跡,中國是奇跡的反面。我們說奇跡的話就會想到一些根本就預測不到的好運氣。比如說我們在沙漠上鉆了口井就出油了,這是奇跡。但是,我們看到中國是為未來做了非常好的規劃,中國通過努力贏得了發展,這并不是一個奇跡。所以這是可預見的,過去30年中國的發展是非常迅速的。
那么這是中國的經濟更加繁榮,這并不是一個意外或者奇跡,這是政策所帶來的必然結果。另外一點,我想說,現在這樣的模式是不夠的。還需要中國藏富于民,現在中國穆德問題就是陷入中等收入陷井,比如說GDP到4000美元,這樣的話就可能會陷入一個中等收入的陷井。因為以前一個國家用了一些工具和辦法達到收入的水平。但是這個工具不可能持續,因為別的國家也在使用這樣的工具,比如說有些制造業是勞動密集型的,在孟加拉國勞動成本還低一些。在這樣的節點上他們通過一些努力,比如說讓上海作為這個世界的金融中心的措施才可以突破瓶頸。
所以這就是為什么中國的政策必須要做出一些改變,能夠使企業家跟上來,謝謝。
主持人 蘇琦:接下來我想問穆罕默德·薩奇布先生一個問題。中國企業產業轉移和重組的時候,很多人都認為中國應該勝印度一籌,但是國際上引領產業轉移和重組的時候,人們又認為印度應該勝中國一籌,您怎么看?
穆罕默德·薩奇布:印度是一個非常私有化的國家,印度政府的介入是非常少的。所以比如說在提高工資這方面政府也是不怎么管的,我們我們認為印度的做法都是在一個完全競爭的市場當中進行競爭的。所以比如說政府政策優先這些都是有的。所以有些時候我們看到政策民主化過了,是一個過于民主化的過程。比如說政府的作用就可能得到了削弱,就不能促進社會的公平,比如說在我來的省份有很多窮人。所以呢,我們講到了歐洲的一些國家對于到印度投資,他們完全是在這個市場經濟下生產的,所以語言也是一個比較相通的。
在歐盟人們對中國的品牌不是很清楚,不知道中國有什么強勢的品牌,這是中國的問題。人們都覺得在中國所有的決定都是政府做的,所以你根本就不知道明天政府會采取什么樣的決策,并不是根據市場來做的。印度是不一樣的,在這方面不一樣的,比如說進行產業轉移,我覺得是根據企業發展的需要進行轉移,不是說完全根據勞動力廉價進行的轉移。勞動并不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來自印度的一些企業他們也在看到中國,希望在中國投資,吸引他們的也并不是勞動力,而是服務和物流網絡方面的優勢。
主持人 蘇琦:接下來問斯蒂芬·辛格先生。剛才王欽老師也說到,這么大規模的人口進行工業化、城鎮化、城市化是人類歷史上從未有過的,但是再加上印度、巴西、南非,這個巨大的數目所產生的對發展的需求,由發展的需求到能源的需求,和您說的對節能、環保中間的力量似乎很不匹配,所以您怎么看待這個問題?
[18:20:43] 斯蒂芬·辛格:產業的重構與轉移,也許它會有點作用,也許它也是有很大的作用。很多的產業他們是跟隨需求的增長而發展的。那么對于傳統經濟和新興經濟來說都是這樣的。對于新的產業地點,他們是以需求為中心的,這樣我們就可以看到有非常高的工業的增長,非常高的這樣一些制造業的生產,比如說像巴西、印度這樣人口集中的國家能夠有非常多的制造業的增長。因為,他們最主要的新興國家的制造業有非常巨大的發展。
但是這是和環境的保護是不相矛盾的,因為比如說像能源的消費,人均的消費水平不管是煤還是石油也好,我們在新興國家看到他們的能源的消費強度比發達國家要好很多。因為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他們是有新的這樣一些產業,他們比其他的一些傳統產業更加清潔,更加有效率。他們也更加是資源性集中的,也是技術性集中的產業。
對于碳消費來說,對于能源消費來說,在發展中國家他們比傳統的產業當中要低一些。我認為這也可以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所以說,我對于碳的排放非常關心,我認為這是一個新的機會,它可以給我們提供非常好的標準,更加高的標準。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而不是一個缺點。
主持人 蘇琦:我想問王欽老師一個問題,馬宏(音)他們對中國工業企業的規范化的管理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接下來全球化的過程當中,企業面臨國際市場的競爭、升級換代的壓力,產業轉移的影響,在這個過程當中有些影響對企業管理并不是太能量化,比如說央企出去拿資源,給外國企業做代工,這個里面怎么量化我們的產業?
王欽:我們如何利用有限的資源能夠有更多的產出。我一直在思考,日本對于趕超歐美經濟,在這個過程豐田模式就起到的重要的作用。包括美國趕超歐洲的一些國家的時候,福特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實現了最根本的是生產效率的提升。從宏觀也好,從微觀講也好,實際上我們十二五和更長一段時間生產方式的轉變到企業而言最根本、核心的就是尋找一條中國效率生產之路。我們有很多企業愛提自己的模式,在這里我不多說。但是日本尋找到了這樣的模式確實實現了它經濟較高速度的增長。
比如說比亞迪的例子,它的例子就是在生產電池的時候就是完全自動化的生產線,它是和人力資源和機械裝備進行的組合,我想任何一種管理模式的提升歸根到底解決的途徑是把中國的具有的比較優勢的資源如何有效的集中起來。實際上大家一方面看到了中國所謂的低成本勞動優勢的逐步喪失的過程,同時我想人口是中國大家最大的問題也是資源。中國現在擁有世界上最高性價比的一些勞動力的資源。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是很多跨國公司在中國建立了研發中心,在這里我不把它稱為嚴格意義上的研發中心,這個更多是一種市場深化的中心,并不是核心技術的研發中心。在這些研發中心當中擁有大量的高性價比的勞動力在發揮作用,所以我想未來在中國的管理模式的創新,真正在世界模式當中得到驗證的一定是中國自身的要素資源能夠發揮作用的這樣一種管理的模式來參與到世界的競爭當中。謝謝。
主持人 蘇琦:王波先生作為埃森哲的董事總經理,我想問您一下如果我們放到全球經濟史的框架來看,您覺得中國的產業轉移最有可能在哪些方面出現失誤呢?
[18:24:01]王波:我覺得第一個剛才實際上羅密歐·奧蘭迪先生談了,中國過去的經濟發展可能不能稱之為奇跡,我同意。但是另外一方面中國經濟的發展,這些年的成就也可以說是一個奇跡。因為到目前為止真的我還沒有聽到誰有一個完整的,滿意的對中國到底有為什么取得這樣的成就的解釋。實際上在過去的多少年當中,已經有很多人不斷的在預測中國這樣的發展是要崩潰的,這種預言已經有好幾次了,這個不能稱之為奇跡。
我自己覺得中國這些年的發展有很多成績,但是呢,同時我們產生了很多問題,或者我們在成績發展、速度的背后掩蓋了很多問題。特別是經濟結構的不平衡的問題,地區的不平衡,出口和內需的不平衡。等等一系列的問題,這些東西如果說我們沒有把它放到一個重要的位置上,在未來新一輪轉型過程中,也能夠把它作為調整結構的契機,下決心把這些調整過來的話,我覺得中國未來的產業轉移,中國未來的經濟發展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我自己覺得觀念、理念上面可能是我們最容易出現問題的地方。謝謝。
主持人 蘇琦:最后一個問題留給在座的媒體同事。
提問:假使產業轉移的主體界定在日本和中國之間,你覺得從日本能轉移出什么,中國又能夠承接什么?
[18:27:24] 王欽:我想對于這個問題分兩個部分回答,第一個,確實在日本地震以后已經出現一個現象,確實有電子制造業搬遷現象。另外一個問題,我想從你這個問題入手,實際上你是想講,我們承接了這些轉移,我們能夠得到什么呢?因為任何的經濟活動都有利的一面還有弊的一面,談到了現在的產業轉移跟以前的產業轉移一個基本的情景,就是特定時間和背景是在發生變化的。因為當時在90年代大規模的產業轉移,背景是產品的配套能力。無論是勞動者的技能還有我們的管理水平,和今天是有一定區別的。所以說這之間中國的企業或者各個地方政府在產業轉移當中除了我們獲得的經濟總量,就是我們經常講的工業、增加值的不部分之外。
現在我們除了獲得這些東西之外,更想獲得的是我們能夠對地區經濟帶動產生一種持續發展的能力。因為我們同樣也擔心,我們說有歐盟商會的代表坐在這,我們同樣也擔心你找到成本更低,政策更優惠的企業,我特別擔心。隨著我們是有分工的,但是我們獲得是持續發展的能力,不是制造的產品。我們要設計出來適合更多消費者的東西,我想這是可能下一階段中國產業轉移,中國企業,中國地方政府的表現,我們要獲得的不是量的提升,而是技術的能力。謝謝大家。
主持人 蘇琦: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