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二屆中國經濟50人論壇(南京)研討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第二屆中國經濟50人論壇(南京)研討會于2011年6月10日在南京召開,此屆研討會的主題:“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轉型與現代服務業發展。新浪財經直播此次研討會。上圖為50人論壇成員蔡昉(微博 專欄)發言。
蔡昉:大家下午好我自己對服務業缺乏比較深的研究,今天我想結合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新階段特征,來討論一下和我們加快產業轉型,加快服務業的發展的問題。大家注意到,我們提了一個概念,叫減速點或者是減速期,大家看高速時期,高速經濟增長,有減速的時期。那么大家最近看媒體,我們看到很多國家,都在預測中國什么時候超過美國,國際經濟組織中國在2016年就經濟總量按照超過美國,那么這是一種潮流,在一個潮流的同時又一系列的研究中國什么時候減速,很多研究不說中國減速,是高速經濟增長什么時候減速,但是幾乎所有的我知道的研究,都是沖著中國的,都是以中國為主要的國家。那么比如說一個研究團隊說了很有名的,按照購買力評價,人均GDP7千美元是減速的轉折點在這之前保持高速經濟增長,時間更長,從這個7千美元的時候進行減速。那么因此他們說,7千美元很有意思,做了很多相關的研究,最后叫做毛魔幻數字。這個一個潛在的對我們的一個意義。
第二個研究是篇學術性的要求是美國國家經濟研究體育,做的一個研究,對中國的,這篇文章的標題直接寫中國。他的研究是按照購買力評價,2005年價格算一個國家通常在人均GDP1萬7千美元的時候達到,和前面的比較高的多,仍然還是一個中等收入國家的水平,你通常情況下還是有可能沒有拿到高收入國家你就開始減速了。就是說我們看國際上各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脫離貧困國家很多,我們的拉美,我們亞洲很多國家,但是從中等收入進入到高收入的國家,我們看到的例子很少,其實只有日本和亞洲四小龍,這兩個研究告訴我們,大部分的歷史經驗告訴我們,經濟減速是發生在中等收入階段。除此之外補充一個說,經濟減速的還有一個參照指標就是人口老齡化,從日本的情況,在90年的占到12%的時候開始減速,進入到10年和20年,大致就是1%的增長,我們從國際經驗看到的最近的一些重要的討論。對我們有什么含義呢?我做的一些作業,比較一下我們中國,是不是面臨著減速的可能性,那么從藍色的圖,是中國去年以及南京市去年65歲以上的比重,現在看國家的總局是8.3%,其實聯合國根據我們新的聲音,重新預測了中國的人口數,結論是我們65以上的人口比重已經達到了8.9%,南京比全國高9.2的水平上。距離日本的還有一點差距,但是已經很小了,那么從人均GDP的角度,我前面看到的研究都是購買力評價,而且是2005年價格,中國按照同樣的標準中國是11426美元,中國在減速的這個點。南京市已經超越了減速的整合點,其實南京市的按現在的收入水平,基本上接近了中等片上收入和高收入的,這個比較好的現象。總之說我們已經在接近一個減速期,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不足以讓我們保持過去的那樣的高速經濟增長。為什么會減速?我想有一個最重要的原因,我們根據世界銀行做的一個研究,我們過去經濟增長中的貢獻,我們過去是10%的每年的GDP增長率,那么在94年以前,就業增長做的貢獻是3.3%,3分之一的經濟增長來自于就業,到了95年09年這個時期只剩下1個百分點,預計在“十二五”時期接近0%,到了十三五的時候就業的情況是對經濟增長產生負的作用,我們還想保持10%的經濟增長,90%以上因素到就業之外,到人口紅利之外尋找,這些因素是什么,我們叫做全要素生產力,在每一種投入性要素的產生的效率之外,這個效率的改進還創造一個額外的效率,這些是支撐未來經濟增長一個主要來源。前面講到的做的研究,這個世界上國家在1萬7千美元的時候開始減速,他們也解釋了原因。有85%是由于全要素生產力的下降,那么日本也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一個國家,大家的研究表明,日本90年以后的經濟停滯,是全要素生產力表現差。那么很顯然,我們就是說,我們未來保證經濟增長,保證全要素的提升。有哪些因素可以提高?我們叫做技術效率,我們如何適應生產要率結構的變化,來加快技術進步,改善管理包括我們改革我們的體制,機制,那么主要在為微觀企業的經營,產業結構選擇,還有一個層面是相對宏觀,我們叫做資源重新配制效應,那么這個也是最近的有一些研究表明,說全要素生產率的提高有一半來自于資源重新配制效應,產業結構的調整。包括產業內部的調整,比如說制造業從相對低端的,向高端的升級,到開始開口笑,在二產和三產的階段,我們第一產業已經降到10%以上,主要的這個產業結構的變化,可能發生在二產和三產之間,所有的這個提高全要素生產力的努力,其實都和我們中央“十二五”要求的這個主線也就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是直接相關的,那么因此說,我們的這個落實加快經濟發展方式,保持我們可持續發展的保障。從服務業的角度來看,我個人一直這么想,當然他的軟件外包是很大的一個產業,那么再一個就是,集中在少量,少數地區,更多的因為印度幾乎沒有什么制造業服務業更多的是汪洋大海半服務業是生活服務業,非常低端,很多都在非正規部門,在地下經濟中。那么從中國的角度,我也觀察了,我們從生活服務業的角度來說,我們也差不多,不要執照就可以干起來的情況, 我們差在生產性服務業,我們產業結構以制造業為準,制造業集中在比較低端的行業中,本身是按照加工,按照人家的要求做產業,不需要營銷,不需要創意,那么很顯然,制約了我們對生產性服務業的需求妨礙了生產性服務也從制造業當中分離出來。我們“十二五”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的過程中,創意研究研發這樣一些行業逐漸分離出來,是隨著制造業產生的巨大需求,加快發展的。那么這個圖顯示了我們從低端制造業那個地方,向兩端的生產提出需求的過程,也就是第三產業比重提高。這個規模擴大的這個過程。這是從服務業是怎么產生的角度來看,我想強調的,我自己比較多的是研究就業。那么服務業本身是人力資本培養的行業,我們教育本身就是服務業,同時這個高等教育畢業生的就業,在于服務業的領域。那么特別是現在的服務業,更多的是一個產業,是一個創意的產業,那么這個稍后會說,那么因此他決定了我們的全要素生產力是否得到提高,我們在“十二五”乃至于以后的更長時間內,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增長。服務業和人力資本培養密切相關。這個我們從全國的數字可以看到這一點,我們從第三產業這個勞動密集型的產業,這個資本密集型,這個三產的勞動力密集型產業,比較二產的需要更高的人力資本。這個左邊這張圖,從三產的技術和二產的資本產業都是比較高端的產業相比,同樣三產需要更高的人力資本,按照我們這個教育年限的需求,其實他更加接近于要高校畢業生從事這個產業,我們高校畢業生出現民工荒的情況下,就業難不是因為人才過勝,對特定人才的需求有不足的因素。服務業和消費需求密切相關。我們說需求創造供給,對這個服務業需求,是我們未來經濟增長中一個重要的有潛力的領域,按照經濟學的說法,當你的收入增長的時候,對某些產品的需求是在減少的,但是你對那些產品,特別是對一些服務型的產品的需求是加快的,因此我們把這些這個領域叫做收入彈性大于一的行業,服務業其實就是這樣的一些行業。因此來說我們將來擴大內需,保持中國經濟增長的需求動力,也來自于服務業的發展。那么反過來其實經濟學里頭告訴我們,供給也創造需求,那么也就是說,我們預見到的未來我們產業結構轉型的主要的是加快服務業的發展,我們擴大這種供給,加快這個領域的發展本身又反過來創造居民,對這個領域的服務的需求,兩者是互相促進的。那么我們這個在全球化的過程,有一個關于全球化的定義,一個是服務和貨物的跨國的流動,貿易量的擴大這就是全球化,最近有一些經濟增長理論中的所謂內省增長理論,其實全球化的更高含義是創意的跨國流動,在各個國家之間,怎么流動了?意思是什么?是說我們在過去,我們中國制造業的中心,那么江蘇省其實中國的制造業的中心,那么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想盡了貿易擴大的全球化之力,我們勞動力成本提高了,我們制造業向服務業轉變了,利用第二個含義,就是創意的流動,服務外包,這樣一系列的發展服務業的戰略是我們保持我們繼續在全球化當中獲益一些產業政策上的一些舉措。大概有一個矛盾現象,一個是說,我們目前中國在技術差距上,人力資本,教育水平,職工素質,我們科技等等,我們和發達國家有巨大的差距,那么這個差距的存在,其實是一種所謂的叫后發優勢,因為有這個差距以較低的成本實現趕超,你在浪費你的后發優勢。另一個角度會有人提出,如果你僅僅是外包,模仿,你是不是會永遠跟在別人后面,這個問題看一看我們蘇南地區發展制造業的經驗,就是說我們可以從比較低的這個技術上起步,低端的制造業起步,我們研究鄉鎮企業是低端的,到了后來我們江蘇省大規模的創業園區的發展,那么已經實現了制造業一個明顯的升級,因此說我們現在從服務業的外包,無論中端還是低端都是一個良好的起步,未來的前景是我們伴隨著我們經濟的提高實現產業升級,趕超利用差距,縮小差距,重點超越才能充分利用全球化的優越的地方,最后我也是想提一點建議。因為這個經濟學的研究,越來越關注人,發現來說歸根到底說,人的聚集才是經濟的生產力的源泉,不是產業積聚,人聚集在一起就有創意的交流,碰撞中產生創意,因此說城市化以人為中心的城市華,為未來發展第三產業一個根本動力,那么傳統的觀點,都在說,城市是有承載力,我要多少人,這個很多大城市容易犯的錯誤,還有城市就是說,我需要的就是高素質人才,等等我認為這些都是傳統觀念,應該說人其實就是生產力,無論在什么層次上,任何經濟都不可能是一個高層次的產業解決滿足一切,我們江蘇省南京市在戶籍制度,人才吸引上政策上,能夠實現一個大突破,能夠通過人的流動,城市化的發展,形成更多的創意可能是未來發展服務業一個重要的源泉,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