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十屆創業中國高峰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1年5月28日-29日,由當代經理人雜志社主辦的2011年第十屆創業中國高峰論壇在北京召開。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論壇,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經濟產業部副部長楊建龍做開幕主題演講“新經濟浪潮下的產業變局”。
楊建龍:尊敬的各位來賓早上好,很高興有機會與大家分享一下我們的研究成果。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創造了世界經濟歷史上絕無僅有的奇跡,可以有很多數字支撐這樣的判斷,未來的十年,對我們來說充滿了期待,充滿了挑戰,但是,最多的還是不確定性如何在各種各樣的不確定中尋找不確定的線索,抓住基本的輪廓對我們來說很重要的事情,未來我們看到什么呢,我們看到過去十年,中國經濟如果簡單的說,就是在住和行所主導的消費升級背景下,帶動了我們中游和上游的全面增長,造就了中國的全面奇跡,住行的增長是過去增長的帶動力量。未來這種力量是否持續的存在,繼續推動中國再一輪的輝煌呢,只要看一下中國的汽車和地產怎么走就能夠回答這個復雜的問題。今天中國每千人的汽車保有量不到一百輛,美國八百輛,發達國家六百輛,我想問中國是多少,提出這個問題答出共識的結論,最低的保有量結論是三百輛,千人三百輛中國需要四億以上的汽車保有量我們還要生產兩億多的汽車,這么多的汽車在中國的土地上運行的時候,每年至少需要三千萬的更新車輛,這個數字是巨大的,我們不要對數字有太多的計較,只要知道中國的汽車社會和汽車文明剛剛起步,而不是做了很多,我們還有很多很多沒有做的,再換句話說,中國的汽車工業持續發展的進程,似乎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說到中國的汽車房地產有太多的價值判斷,情感因素攪擾了我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如果看到中國1500萬的競爭人口和消費升級,人們的住宅需求不斷提升的要求,我們可以想象未來中國房地產業的持續發展不以人為轉移的,難道能夠讓快速城市化的中國人不住高樓大廈而生活在貧民窟之中嗎,誰都不愿意接受這樣的事實。所以說汽車和地產在過去十年的增長態勢,在今后十年會有持續的增長空間。我們需要多少的能源,需要多少的投資,需要多少的發展,中國在住行的發展當中仍然是基本的經濟特征。我們中游制造業的成長仍然是主導的增長領域,能源原材料消耗的壓力和外部帶給我們的沖擊應該將持續加劇,變成我們今后發展重大的障礙。由此我們得到另外一個增長的結論,前面的特征決定了今后十年中國仍然是高增長的,有人已經開始唱衰中國了,覺得中國的金融體系有問題,中國的社會不平衡,中國的政府和領導人不對,中國應該回落到五和六,我們可以說住行經濟的發展下中國的高增長是很難改變的事實,很難改變的趨勢,有了中國經濟持續的高速增長,過去增長中很多特征將基本保持下來,讓我們勾畫今后十年中國經濟的這幅素描的話,和過去的十年在眉眼變化不會也太多的變化,我們正在做各種各樣的努力,變動資源環境的壓力,我們以新技術推動產業升級,塑造各種各樣的努力,我們必須得做別無選擇,客觀的講能夠在未來的十年改變中國嗎,這些努力是有意義的,相當于人去美容一樣的,美容可以讓人的皮膚更光潔,眼睛更大更加漂亮,這個人仍然是這個人,美容不會使這個人變成第二個人。我們剛才說的增長格局是這個標行特征的,我們的努力是讓這個人更加漂亮,更加有風度。我們所做的努力是中國的持續增長和環境的領域面臨的挑戰,過去的十年中這樣的挑戰以各種方式展現在我們面前,甚至影響了全球的經濟發展。有這一個數字大家可能不注意,過去十年中國讓全球的資源消耗機會翻了一番,黑色,有色,重金屬,各種能源原材料消費增加了一倍,使過去已經形成的資源和能源壟斷的格局,與快速的中國崛起之間形成了進銳的對撞矛盾,從鐵礦石,到石油,到南海,背后隱含著我們在資源和能源方面,與過去分配格局矛盾。如何跨越這個矛盾,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決定剛才所描繪的那幅增長途徑能否實現的一個關鍵因素。也是我們今天要跟大家重點討論的第二個問題。
看到資源和環境的壓力,我們往往得到的更多的是壓力和挑戰,對我們整個經濟增長前景的一種擔憂。如果我們從產業發展的角度,忽然發現這些壓力,這些挑戰,在市場經濟的環境下都是完全可能轉化成為產業發展的機遇和產業發展的龍頭的。過去十年中,我們對中國在新技術領域的一些企業進行了長期的跟蹤和了解,我們看到了快速推陳出新的技術,我們看到了一大片一大片從來沒有聽過名字的企業,我們看到了在我們傳統制造業難以想象的高額利潤,看到了快速的成長,也看了這些企業如何在資本市場上掀起一輪又一輪的高潮,在高發展的背景下形成的資源和環境壓力轉化成以低碳發展為方向的技術崛起,和新技術崛起之后的產業興盛,這跟我們今天的主題是非常貼近的。這一輪新技術的進步是全世界都在追逐的,金融危機之后我們看到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在各高新技術領域全面推進,中國也不甘落后。在這一輪的技術進步的各種脈動的線索中,哪一個會成為取代IT技術,或者是接替IT技術,或者是與IT技術并駕齊驅的新興技術,龍頭技術呢。智能電網,智能交通,新一代互聯網到航空航天等等,哪些技術會經得起市場和歷史的考驗,最后長久地站立下來呢?我想這個技術必須具備兩個基本特征,首先影響能夠反映全人類當前最緊迫,最廣泛的需求,哪一個技術符合這個要求?第二,要有良好的產業和技術基礎來滿足這個需求,同時具備這兩個條件的技術是什么?
我們把所有的技術概念都篩選一遍,哪個技術可以突出出來呢?慢慢的我們看到四個字呈現在我們面前,就是低碳技術。就是以盡可能低的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創造盡可能多的產值,包含了今天提到的幾乎所有的先機技術,什么是IT技術,是以更好的信息交換,為了更好的降低交易成本,更好的降低能源消耗創造更多的產值。信息化為什么要與工業化結合,就是提高工業化的所有目標,搞智能交通就是降低碳消耗,智能電網就是變廢為寶,我們看到多數的技術努力背后都包含著,或者隱藏在低碳技術的含義之中,所以說低碳技術不是一個技術,而是符合某種特定方向需求的一個技術群體。這樣的技術群體來說,在未來十年的發展前景基本上代表了一個方向,能不能支撐起來呢,首先是符合全人類最廣泛的需求的,今天的資源和環境,包括不斷頻繁的氣候變化的災害問題,我們生活的空間中受到污染帶來的各種各樣生活質量的下降,大家都是無可躲避的事情。所以說選擇低碳技術,幫助我們跨越這些障礙,對我們來說別無選擇。從未來的發展來說,我們相信這個技術的發展空間是無可限量的,因為能源和資源在不斷的稀缺,意味著這個產業的價值不斷的擴充。隨著氣候價值談判逐步達成世界范圍內的一致,與我們低碳技術緊密發展關聯的金融觀念,“碳匯”成為越來越重要的問題,有人認為會替代黃金和美元的重要。低碳技術的發展不僅是全球技術新一輪進步的主導力量,而且也是中國在上一輪增長中面對困難能夠得以解決的根本出路。這一輪的技術進步中我們驚訝的看到幾個現象,這一輪的技術進步,中國有著比過去幾輪進步更多的機遇和發展的空間,原因有那么幾點,第一,中國是一個高碳排放的國家,所以碳的技術,低碳的技術在中國有最好的生產效率,碳的投資在中國有最好的產出,節碳在中有好效果。中國經過了過去30年的發展,建立大規模的成熟技術和規模經濟,都是低碳技術發展的必備條件和重要條件。這些成績是令人出乎意外的,我們很多創新是不具備重要條件的時候創造出來的,我們研究技術創新的時候,總是提出一些前提,首先是我們要有共性技術的積累,我們要有核心技術的長期鉆研,要有重要的實驗室,要有優秀的科學家,要有整個空間化試驗等等條件,一系列的條件,有了這些條件,我們技術創新才有可能。
過去的這些年我們在中國看到了很多的技術不具備這些條件,但是技術出來了之后,迅速的可以趕超世界上的先進水平,大家有興趣的可以提幾個線索,回頭去關注一下。第一個是陜西寶雞的海浪菠蘿,溫州的中觀科技,一個是生產節能鍋爐的,一個是生產氧化灶的陶瓷擦芯,從這些企業中我們可以看到我們的新技術發展是靠的什么條件。在新技術總結的時候我們看到了一點,最重要的不是我們傳統以為的東西要做,而是中國的傳統文化。當市場經濟開始遍及中國,沖擊中國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看到最需要信仰支撐力量的中國創新領域,中國文化表現出異樣的奪目光彩。在下一輪的技術進步中,中國有是可能后來居上的,中國有可能快速推進的,這就是使得中國在新一輪的發展中,不僅可以克服原來發展留下來的資源和環境瓶頸并可能轉化為動力,在新一輪進步中占據全球發展的技術前沿。基于這些考驗我們對未來中國技術經濟有一個結論,我們相信從2011年開始中國經濟將進入新的黃金十年,從2011年到2020年高增長是不容置疑的,即使是中國的增長速度回落兩個百分點,中國還將是增速最高的國家。說到技術膨脹不用擔憂,中國的市場體制逐漸的健全,由于劉易斯拐點,要素成為的壓力,失控的通漲沖擊中國經濟運行的問題不用擔憂,因為我們對中國的市場機制有信心,就好象一個經濟體的免疫力,由于有強勁的免疫力,健康的免疫力,相信有足夠的能力應對經濟協同中的各種能力。除了這兩點之外,我們還可以看到高增長和適度通漲的背景下,中國發生各種各樣積極的結構變化,我們應對資源環境挑戰的能力不斷提高,我們整個社會出現了以政府公共產品支出升級的新一輪的增長動力,從吃穿住行推動的同時以溫飽,私人消費的雙輪經濟推動,我們看到中國的技術進步在加快,所有的這些讓我們相信今后的十年中國不僅是再一輪的黃金十年,而且是含金量更高的黃金十年。
最后,在這個地方祝愿在座的每一位企業家在中國創造更加輝煌的十年成就,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