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全體大會一:十二五中國金融改革與經濟發展實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5月20日 11:25  新浪財經

  新浪財經訊 5月20消息,陸家嘴論壇于5月19-21日在上海舉行。以下全體大會一:“十二五時期中國金融改革與經濟發展”直播實錄。

  周小川(專欄) 中國人民銀行行長

  吳定富(專欄) 中國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尚福林(專欄) 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劉明康(專欄)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

  李  勇 財政部副部長

  [尚福林] 尊敬的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朋友們,現在我們召開第一次全體大會,會議的議題是“十二五”時期中國金融改革與經濟發展。

  “十一五”時期是我國發展進程中極不平凡的五年,面對國內外復雜形勢和一系列重大的風險和挑戰,黨中央、國務院審時度勢,團結帶領全國人民有效應對各種挑戰,著力推進科學發展,譜寫了現代化建設的新篇章。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國深化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如何把握“十二五”時期中國經濟、金融發展面臨的形勢,加快推進中國金融改革開放,是大會所要重點討論的話題。

  首先,有請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先生發表演講,大家歡迎。

  尊敬的俞正聲(專欄)書記,尊敬的韓正市長,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非常榮幸能再次參加陸家嘴論壇,發表一些我們的研究工作以及對題目的想法。

  我來之前知道題目是金融體系及其宏觀管理,還不知道有一個子題目就是“十二五”時期中國金融改革與經濟發展這個題目。我想,我作為中國人民銀行、作為中央銀行的行長,還是先說一說宏觀管理。我覺得,不管是大題目,還是子題目,這都是有關系的內容。

  宏觀管理在新時期的特點,我想講兩個方面:一是國際經濟金融形勢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我們在應對這些不確定性情況下,來作出宏觀管理的決策,以及爭取落實宏觀管理的目標。這個不確定性,首先就是金融危機。金融危機最早是從美國等國家的房地產泡沫、次貸問題,那個時候還不主張用“危機”這個詞,在2008年9月份次貸迅速惡化,演變成了一場危機。

  因此應對危機首先需要有一個判斷,就是負面的沖擊到底有多大,但實際上,在那種情況下很難作出準確的估計,到底負面沖擊有多大。因此,黨中央、國務院決定的應對方案是在11月初推出總值4萬億的經濟刺激計劃。這個經濟刺激計劃是一種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來支持上一批項目。同時,也包括改進民生,社會發展等項目。

  因為不知道危機究竟怎么演變,所以,一個可能的好的選擇就是最開始的時候盡量出手要快、出拳要重,以便盡快把危機擋住。但是經濟理論和國際的歷史結論都告訴我們,一般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和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實行以后會帶來負作用,就是事后會引發物價的上升,可能會引發某種資產泡沫。

  一開始,在2008年的12月份,在內部和國際上都有一個討論,在應對危機的政策出臺以后要考慮一個及時退出的問題,就是這個政策什么時候要退出。一個強有力的刺激計劃來克服危機,同時配合一個判斷準確的及時的退出,是一個好的選擇。既抗擊了危機的沖擊,同時負作用盡量減少到最低限度。當然事情并不那么容易,就是時點的判斷在不確定性情況下也有很大的難度。

  我們發現事后中國的經濟在全球復蘇過程當中是走得相當靠前的,應該說是最靠前的,而且是復蘇最有力的。中國經濟在2009年一季度的時候相當疲弱,二季度開始出現一些好轉的跡象,下半年中國經濟出現了比較強勁的復蘇。與此同時,全球經濟還在危機中掙扎。

  在出現復蘇的時候,我們開始考慮貨幣政策擴張的程度可以有所改變,大家可能注意到2010年1月份上旬就開始提高存款準備金率,隨后又接著提高了存款準備金率。雖然我們還是采用了比較擴張性的貨幣政策,但是擴張的程度開始放緩、收縮。

  我所說的不確定性,2010年,大家回想起來還是很近的事,2010年從2月中下旬開始在國際市場透露出可能歐洲有些國家會出現主權債務危機,這件事一直在3月、4月不斷地發酵,到5月初主權債務危機有一點爆發時,出了比較大的問題。

  因此,主權債務危機是出乎很多人意料之外的。就像我剛才所說的,整個金融危機發生一開始的時候,大家都認為應該采用經濟刺激的計劃。但是,顯然也會加重有些國家財政的惡化程度。說實在的,在很大程度上有一些出乎意料。

  隨后在歐洲主權債務危機適當有所平穩的情況下,美國經濟在8月末的時候報出的數據,失業率將近10%,具體來說是9.8%的失業率,美國的經濟復蘇相當地不穩定。這種情況下,我們宏觀管理的政策到底調整不調整呢?或者調整的速度多快呢?力度多大呢?始終是一個非常嚴峻的挑戰,也是在存在這種不確定性情況下,如何制定政策和執行政策的問題。

  真正的貨幣政策緊縮,大家看到是2010年四季度,開始連續上調存款準備金率,加大公開市場業務操作,同時也提高利率。這一系列的做法表示國內的經濟形勢判斷是比較清楚的,盡管國際市場還有很大的不確定性,但整個經濟政策要有適當的調整,已經形成了共識。去年年末,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正式開始明確了貨幣政策轉向穩健的貨幣政策。

  我們說,盡管目前全球經濟復蘇比去年更加明朗,但總體還是處于這樣的狀況,即不確定性因素比較多。確實這和常規年代的宏觀經濟政策有比較大的差別,就是常規年代沒有這么大的不確定性。另外,全球交互之間的影響也沒有這么大。我想,這作為一個特點,既然講宏觀管理,給大家介紹一下,供大家進行討論。

  第二,有關宏觀管理方面,特別是涉及到金融業和貨幣政策方面的一個特點,就是引入了宏觀審慎性政策進行宏觀管理。“宏觀審慎性政策”這個詞過去用得不是很多,國際上也是用得不多,主要是把一些主要的概念匯總起來放入宏觀審慎性政策體系的框架之內,主要內容還是以金融穩定為中心,即增強金融穩定。特別是防止系統性的金融風險為中心,以另一周期的宏觀調節為特征所形成的政策體系。比較典型的就是巴塞爾三,也是G20所支持的政策。

  從中國情況來說,首先我們有需要來采納和運用宏觀審慎性政策。中國經濟在危機之后率先復蘇,因此我們的周期和發達國家所處的周期有可能不一樣。全球經濟現在討論當中也在說,新興市場的一些國家目前所處的周期和發達國家所處的周期已經有所不同。因此對于周期判斷的變化,說明我們需要有一些逆周期的措施。

  從中國經濟來看,中國是高儲蓄率的經濟,由高儲蓄率有可能出現有較高的投資,較高的投資從過去的歷史經驗來說可能會造成某些方面的過熱和產能的過剩,也可能容易刺激某些泡沫的產生。高儲蓄率有好的方面,同時也有要警惕的方面,就是我們需要注意高儲蓄率帶來的周期性問題。

  同時,中國又是一個轉軌經濟,我們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轉軌的過程,盡管我們已經完成了相當一部分路程,但我們說還沒有完全走完,仍舊有一些財務軟約束的現象。這種財務軟約束可能會造成潛在的、過熱的沖動。面對這些內容來說,中國有需要盡早地運用宏觀審慎管理框架。

  但是,我們也知道宏觀審慎性管理框架對另外一些經濟復蘇比較弱的國家來說,又容易帶來一個負面的效應,就是進一步拖慢了經濟復蘇的速度。因此從全球來說,對于宏觀審慎性政策框架運用的程度,或者說大家討論時候的意見也是有所不同的,這也和所處的周期以及經濟潛在的特質是有關的。

  中國除了有需要要采用宏觀審慎性框架以外,同時,我們也有可能來盡早地運用宏觀審慎性框架。比如說,宏觀審慎性框架要求金融機構有更加充實的資本,特別是大型的、有系統性作用的金融機構,應該有更高的資本的要求。以及在其他方面,也應該做得更加穩健。那么,這些標準的推出,在中國也是有可能的。剛才提到的中國儲蓄率比較高,因此我們在資本市場上增加金融機構資本金的可能性也就比較高一些。

  另外,大家也都非常關注在物價指數上行的情況下,或者處于較高位置的情況下,在全球大宗商品市場價格比較高的情況下,我們確實需要宏觀管理有一定的轉向,而在這種轉向中找到一個新的、既促進經濟增長、同時又能夠控制通貨膨脹的一個新的平衡點。由于時間關系,我就點一下,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問題,也是新時期宏觀管理的一個特點,就是運用宏觀審慎性政策框架。

  第三,我簡單說一下,我看到昨天下午的議程里面有很多專家已經開始討論了,我們認為人民幣的跨境使用為促進上海金融中心的建設也提供了一個新的契機。剛才俞正聲書記致辭中也提到了這樣的問題。總之,人民幣跨境使用,首先主要是指在貿易和投資中的運用。當然同時,我們也小心謹慎地,允許在金融交易中逐步有所運用。

  我們希望,主要還是以支持實體經濟為主。這都會帶來很多新的機會。同時,我們在這方面,在歷史上沒有積累經驗,有很多新的課題值得研究,但會出現一些新的機遇。鑒于很多同志昨天談到這個問題,就不展開講了。在“十二五”規劃中還有一句話,我認為跟人民幣的跨境使用也是有關系的。人民幣如果跨境使用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自然會產生一種需求,這種需求就是人民幣需要逐步的、有序的走向可兌換。

  中國在1996年已經宣布實現了人民幣在經常項目上的可兌換,下面就是面對資本項目的可兌換,這方面也是一個中長期的發展進程,但既帶來很多新的機遇,也帶來很多新的問題需要我們去討論。從人民銀行來說,也歡迎這方面的意見、建議,以及應對潛在問題的對策。同時,我們相信一定會對上海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帶來新的機遇、帶來新的發展。

  我借此向大家介紹這幾個內容,講得不對的地方請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尚福林]感謝周小川行長的精彩演講,接下來有請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主席劉明康先生演講,請大家歡迎。

  尊敬的俞書記,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早上好!今年是“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站在30余年改革開放輝煌成就的新起點上,我感到我們面臨著調結構、促轉型、謀科學發展等一系列的艱巨任務,其困難程度、復雜程度其實并不亞于我們之前走過的30多年。中國不僅需要有一個強健的金融體系,而且我認為,需要在經濟社會管理的各方面搞好頂層設計和加大執行力。下面,簡單談幾點認識,和大家一起來磋商。

  一、我國銀行業改革發展取得深刻變化。近年來,在中央的強力推動下,金融改革開放已經步入深水區。經過八年多的審慎引導,我國銀行業經受住了百年不遇的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和考驗,從內在機制到外在形象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特別是在運營機制和管理效率方面出現的可喜轉變尤為難得。

  一是經營效率大幅提升。截至2010年底,銀行業金融機構貸款比2003年增加了3倍,但資產利潤率增加了10倍,達到了國際良好銀行水平。這些利潤來源之一,是對成本的有效管控。一個典型的例子是,全球市值最大的銀行工商銀行(4.59,0.02,0.44%)成本收入比從2000年超過60%的水平下降到2010年的30%左右。

  二是風險防控能力顯著增強。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余額和比例分別從2002年末的2.28萬億元和23.61%(四級分類口徑),下降到2010年末的3646億元和1.15%(更為嚴格的五級分類口徑)。商業銀行整體加權平均資本充足率從2003年末的-2.98%上升至2010年末的12.2%,所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全部超過8%的監管要求。更為重要的是,商業銀行已經有了資本約束意識和持續補充資本的內在動力。所有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已從2002年末的6.7%提高到2010年末的218.25%,貸款撥備率達到2.41%,并且提足撥備抵御風險已經開始成為銀行股東、董事、高管的普遍共識。

  三是收入來源日趨多元化。2010年,上市銀行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較上年增長超過30%,增幅比去年提高7個百分點以上,建設銀行(5.14,0.02,0.39%)等的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占營業收入的比重已經從2002年的4%上升到20%,銀行業主要依靠利差的盈利模式正在悄然轉變。令人欣喜的是,手續費及傭金凈收入的增長,主要來源于新業務領域的良好拓展。截至2010年末,商業銀行信用卡有效發卡量超過2億張,相當于全國每6個人中就有一個人擁有一張信用卡,而且卡均透支額度比上年增長近40%;理財產品發行額度大幅增長,僅工商銀行2010年對公和個人理財產品銷售額就達到4.5萬億元。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必須客觀看待我國銀行業存在的問題。鄧小平同志1993年曾指出,發展起來以后的問題不比不發展時少。事實已經證明了他的正確。

  二、從戰略高度推動銀行業轉變發展方式。胡錦濤同志強調,加快轉變發展方式,是適應全球需求結構重大變化、順應我國經濟社會發展新的階段性特征的必然要求。我國銀行業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以更加寬廣的視野、更加前瞻的思維,抓緊從戰略入手,推動加快發展方式轉變。

  第一,必須持續推進業務分散化經營。2010年國內非金融部門在股市和債市上的直接融資已經占到融資總量的1/4,融資結構多元化發展大勢所趨。當然,其中的問題也不少。在銀行傳統業務模式發展潛力逐步下降的情況下,銀行必須從現在起就著手做好三門功課:一要更加注重對小企業和微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隨著直接融資市場的快速發展,大型優質企業融資將與信貸資金漸行漸遠。商業銀行必須嚴格堅守授信集中度底線,從"傍大款"、"壘大戶"的傳統發展模式中走出來。

  近年來,商業銀行已經開始了這方面的探索,并取得初步成效,不少做得較好的銀行2010年零售貸款已占到30%-40%。這些銀行的實踐充分表明,支持小企業可以給銀行帶來風險分散和邊際效益的增加,特別是靈活的風險定價往往使服務小企業能力較強的銀行在競爭中更勝一籌。

  二要更加注重個人金融服務。適應個性化需求的個人金融服務,是新的利潤增長點。值得期許的服務領域包括因應老齡化趨勢,提供簡單方便、值得信賴、長期具有正的風險調整收益率的金融理財產品;也包括因應國內中產階層壯大趨勢,增加全球資產管理組合多元化產品;更包括因應拉動消費的需要,在豐富金融產品以支持物質產品生產與消費的同時,創新金融產品以支持文化、旅游等精神產品的生產與消費。

  三要更加注重把握直接融資市場大發展中的戰略機遇。充分利用銀行遍布全國的物理網點和便捷的電子網絡,全面發揮專業人才相對豐富等優勢,努力做好結算、清算和托管等領域的配套服務,并成為相關金融產品的優質代銷人和管理人。

  第二,必須加強盡職調查能力,善于精選客戶。總體上看,我國經濟增長機會和挑戰并存。客戶的操守和公司治理有的在進步,有的在退步。這就要求銀行講求認真作風,學習和借鑒現代化的客戶精選方法,做好盡職調查,有所為、有所不為。這種精選在各行各業中都應推進。

  第三,必須持續推進提升有理有據、公平合理的產品定價能力。銀行業金融機構一定要能夠把自己的成本、費用和風險算清楚,做到“算了再做”,而不是“做了再算”。一要完善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制度(FTP)。部分國際先進銀行已經能夠將所有成本的90%以上通過內部轉移定價的方式分攤到每一個產品和每一筆業務。

  我國商業銀行必須抓緊建立內部資金轉移定價制度和系統,結合中長期風險成本計算和市場資金供求狀況,準確計算上存資金成本率和借出資金收益率,提高銀行對貸款和中間業務的科學定價和約束能力。

  三要賦予客戶選擇權。通過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告知消費者可供選擇的服務項目和收費標準,給予客戶充分的提示和選擇空間。

  四要建立科學的考核辦法。從實際出發,本著可持續發展原則,設定各類業務考核內涵和目標,并合理制定相應的激勵約束政策措施。從上到下,一以貫之地貫徹科學發展觀。

  第四,必須持續推進"問題到我為止"的銀行文化建設。沒有良好文化的支撐,再好的制度也是一紙空文。銀行業是服務業,"問題到我為止"是服務業起碼的要求。

  一要嚴格遵循安全性、流動性和盈利性的目標次序,在穩健經營的前提下有序地謀發展。銀行業的每一位員工,對此都必須自覺捍衛,問題到我為止。

  二要注重培育"問題由我發現,問題到我為止"的責任文化和行為取向。每一位接觸客戶和市場的員工都是整個銀行形象的代表,必須提高單兵作戰能力和內部協同意識。其實,我國的現實是缺乏橫貫型管理,銀行自然也不例外。因此,這種努力不但需要培育,也需要實施保護。

  三、加強頂層設計,營造金融支持經濟發展良好的監管環境。經濟興則金融興,政策好則百業健。展望未來,我認為最關鍵的是,要按照胡錦濤總書記加強頂層設計的總體要求,重點推進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銀行業要與新農村建設和城鎮化良性互動。這方面,銀行業已經在2010年底實現基礎金融服務空白鄉鎮全覆蓋,并連續兩年順利完成了涉農和小企業貸款增速不低于全部貸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的"兩個不低于"目標。今年,還將爭取在全國再解決500個機構空白鄉鎮的機構覆蓋問題。至關重要的是,所有公共服務均等化建設必須在基層同步推進,即除基礎金融服務之外,更要加強就業與教育、社會保障和醫療保險等諸多領域公共服務均等化的統籌改善,并定出長期硬指標,一以貫之地執行。

  二是銀行業發展與國有企業改革相互促進。銀行業科學發展亟待國有企業改革全面深化,確保在與中小企業和民營企業相互尊重的基礎上,通過公平競爭獲取包括銀行信貸在內的各種資源,促進社會資源的優化配置。

  三是從科學意義上講,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都更需要關注如何抓好需求側管理,進一步總結經驗教訓,認真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政策調整。發展快而不好,不是我們的方向。有量無質且帶來一大堆國際國內隱患與紛爭更不可取。另外,對部分外資企業替人做嫁衣和內貿行業包括消費流通領域的體制機制改革,以及所得稅為主而非流轉稅為主的財稅結構調整,都是值得我們關注的具有歷史意義的大事。

  四是銀行業發展需要公共政策提供基礎性支撐。首先,公共政策要有利于促進經濟與金融可持續發展。當前我國經濟生活中土地財政和外資依賴仍然突出。由此帶來的問題是巨大的。對此,要按照財力與事權相匹配的要求,進一步理順各級政府間財政分配關系,健全地方財稅體系,同時增強地方財政透明度和直接融資的機制建設,結束令出法不隨,上行下不效和欲效不能的問題。

  其次,要防范國際投機資本"大進大出"可能造成的負面沖擊。一些國家已經采用無息準備金要求(Unremunerated Reserve Requirement),一些國家已經開始征收國外投資所得稅或金融交易稅,這些方法和手段對我們都是很好的借鑒和啟示。

  第三,要加快建立公平有序的競爭環境。要盡快建立和完善專門適用于金融機構破產的法律制度和政策體系;推動信用體系建設,強化信用監督和失信懲戒,降低各行各業的道德風險,依法建設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現代化國家。

  其實,信用文化是最重要的文化建設內涵之一,需要遠見,需要系統性的建設。

  女士們,先生們,在大家看好亞洲和金磚四國,包括中國的時候,我覺得,我們應當比任何時候都要更加清醒和保持冷靜。未來5-10年將是我國發展的關鍵時期。作為金融業監管者之一,我始終感到責任重大。但愿能與在座的各位一道分享決心和我們的憂患,勵精圖治,革新除弊,不負眾望。謝謝大家!

  [尚福林] 感謝劉明康主席的精彩演講,周小川行長和劉明康主席的演講有助于我們更好地認識中國經濟金融形勢,更好地把握中國金融改革發展的方向。再一次感謝周小川行長和劉明康主席的精彩演講。

  今天上午我的主持任務已經完成,接下來全體大會將由中國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先生主持,有請周小川行長。

  [周小川] 其實我這個主持是替大家服務一下,馬上就是尚福林主席做發言,我們是大會的第一階段,繼續圍繞“十二五”時期中國金融改革與經濟發展進行討論。我們有三位嘉賓,第一位是證監會主席尚福林先生,大家歡迎。

  尊敬的俞正聲書記,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很高興再次參加陸家嘴論壇,經過四年的努力,陸家嘴論壇已經發展成為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專家學者增進了解、凝聚知識智慧、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在此我代表中國證監會對本次論壇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下面,我就完善我國的金融體系、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談兩點看法,供大家參考。

  我講的第一個問題是,優化金融體系是促進金融業功能發揮的關鍵因素。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和金融支持密不可分,加快轉變金融發展方式需要不斷改進和優化金融體系結構,有效地動員社會資源,向代表著經濟發展的行業、產業集聚,提高全社會資源的配置效率。

  同時,國際經驗也表明,當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由快速擴張向平穩增長轉變之后,經濟體自身吸納和消化風險的能力將下降,也需要通過金融體系的平臺作用,對經濟運行中的風險進行適當的定價、分配、分散和轉移,從而降低全社會的交易成本。從這個意義來說,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必須構筑一個結構合理、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金融體系。

  近年來,在黨中央、國務院的正確領導下,我國金融業改革不斷深化,體系結構逐步健全,銀行、證券、保險呈現出快速發展的勢頭。綜合實力明顯增強,抗風險的能力大幅度提高,各金融子系統之間的協同效應充分發揮。但隨著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改革,我國金融業經受住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為促進宏觀經濟穩定健康發展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時也應該看到與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客觀需求相比,與金融業有機結合、協調發展的內在要求上,當前我國的金融體系發育程度還不夠完善。

  一,從金融市場的體系看,直接融資的比例總體上還偏低。應該說這幾年直接融資的比例上升是比較快的,但總體來看仍然偏低,使金融風險高度集中于銀行體系。這樣既不利于銀行的有效管理,也不利于平衡資產負債水平。直接融資的規模相比股票市場、公司債券市場的規模偏小,難以有效滿足投資者不同的風險偏好和進行有效地投資組合的需要。

  從金融機構體系看,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主要還是圍繞大企業、大城市開展,對于廣泛中小企業、科技型企業和農村經濟、欠發達地區的金融機構和金融服務,供給相對比較薄弱。剛才劉主席也講了,這幾年有很大的改進,但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薄弱的。金融資源的配置結構性矛盾依然存在。

  總的來看,為適應今后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需要,必須按照“十二五”規劃提出的組織多元、服務高效、監管審慎、風險可控的金融體系發展目標,加快金融體系的市場化改革。積極推進市場組織、產品和服務創新,逐步建立更加開放、包容的金融體系。健全金融子市場之間的聯動發展機制,不斷發揮金融市場的功能,更好地促進經濟轉型和結構調整。

  二,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建設,促進我國經濟金融健康協調發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關鍵是要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推動形成有利于經濟轉型與發展方式轉變的制度安排。這在客觀上要求充分發揮資本市場的作用,健全和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發展。近年來,我國資本市場改革創新逐步深入,體系結構日益健全,廣度深度不斷拓展,整體運行效率大幅度提高。我國資本市場與貨幣市場、保險市場正在逐步從相對單一、封閉向多層次、開放與融合轉變。在拓寬融資渠道、促進資本形成、優化資源配置、分散金融風險等方面發揮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們將緊緊圍繞科學發展的主題和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主線,按照遠近結合、統籌兼顧的原則,加強資本市場的建設和發展的頂層設計,強化市場基礎制度建設,著力完善市場機制,不斷豐富市場體系、結構和層次。積極創新市場監管和發展的理念和方式,努力推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

  第一,以增強市場功能為重點,積極拓展市場覆蓋范圍,要繼續壯大藍籌市場和中小板市場,積極發展創業板市場,增強創業板市場對新興技術和新興業態的包容能力和支持作用。抓緊場外市場建設,推動建立適應我國經濟發展需要的場外交易市場。積極推進國際板的建設,剛才我也注意到,俞書記在致辭當中講到,要推動國際板的建設。在這兒,我想告訴大家,我們離推出國際板越來越近了。要大力發展債券市場,簡化發展審批程序,提高審批效率,顯著增加債券融資規模。

  第二,以市場化改革為方向,堅持完善市場體制機制,全面總結新股發行體制改革的經驗,研究后續改革措施,強化保薦人責任,培育和完善市場機制,有效提升一級市場運行的質量和效率。深化上市公司并購重組和市場化程度,完善制度安排,促進上市公司充分利用資本市場平臺進行產業升級。強化市場透明度建設,保障制度供給,更好地推動市場主體自主創新、公平博弈和有序的競爭。

  第三,以有效控制風險為前提,著力推進市場改革和創新。積極引導證券、期貨經營結構開發以客戶需求為導向的創新產品,持續提升專業服務能力,穩妥推進期貨品種和業務創新,充分發揮期貨市場服務國民經濟功能。統籌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需要和條件,進一步加強制度設計和論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積極做好國際板的各項準備工作。

  第四,以保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為核心,切實加強和改進市場監管。堅持打防結合、堵疏并舉,加強國家工作人員和上市公司、證券經營機構從業人員接觸內幕信息的管理,制定內幕信息知情人登記制度,堅決依法打擊內幕交易行為。加強信息披露和股價異動監管聯動,對于惡意造假、虛假陳述、操縱市場等違法違規行為保持高壓監管態勢。加強風險監測和防范,健全風險防范預警體系和處置機制,強化功能監管,切實防范市場的系統性風險。

  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力推進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對于完善我國金融體系和布局,有效提升我國金融市場的國際地位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過去幾年,上海金融市場交易規模持續擴大,市場體系建設和金融創新穩步推進,國際金融中心建設取得了重要的成果,中國證監會一直高度重視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的建設,將堅定不移地貫徹中央的有關決策部署,把促進資本市場穩定健康發展與加快上海國際金融中心發展結合起來,積極支持上海資本市場創新發展,努力為加快經濟方式轉變,促進經濟金融健康協調發展作出更大的貢獻。謝謝大家。

  [周小川]感謝尚福林主席的精彩發言,下面有請保監會主席吳定富先生講演,大家歡迎。

  尊敬的俞正聲書記,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好。很高興參加第四屆陸家嘴金融論壇。陸家嘴金融論壇創辦以來,上海“兩個中心”和現代化國際大都市建設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在國家經濟社會發展整體布局特別是金融體系的布局中發揮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國家“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本屆論壇以“新時期的金融體系及其宏觀管理”為主題,具有積極的現實意義。現在我就保險業的發展與監管談三點看法,與大家交流。

  一,“十一五”的五年是保險業取得長足進步的五年。放在歷史的長河中來看,五年的時間是短暫的,但對于年輕的中國保險業來說,“十一五”的五年是不平凡的。五年來我們抓住中國經濟社會蓬勃發展的歷史機遇,在努力中前行,在風雨中成長,行業面貌發生了深刻的變化。“十一五”時期保險業共實現了四個方面的跨越。

  一是整體實力的跨越。2010年,我國保費收入達到14500億,2010年底保險公司總資產超過5萬億元,是2005年的3.3倍。保險公司146家,比2005年增加了53家。中國已經成為全球重要的新興保險市場之一。

  二是體制、機制的跨越。完成了保險公司股份制改造,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規范保險公司治理結構,提升保險業對外開放的深度和知名度。注重發揮保險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市場化和對外開放的程度較高,已經成為中國保險業的重要特征之一。

  三是監管能力的擴大。我們借鑒國際經驗,健全以《保險法》為核心、覆蓋保險經營和保險監管主要領域的監管制度,一個科學有效的保險監管體系初步形成,并不斷地豐富。

  四是服務能力的跨越。“十一五”期間保險業各項賠款和給付支出達到13000億,是“十五”期間的三倍,農業保險、養老保險和健康保險等重點領域取得突破性的進展,交強險制度開啟我國法定保險的先河,保險業在應對重大災害事故、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方面的作用日益發揮,保險已經成為全社會風險管理的重要手段。

  中國保險業起步較晚,基礎薄弱,是典型的轉軌市場和新興市場。在這樣的條件下,做好保險監管工作既不能簡單地照抄照搬成熟市場的做法,又要兼顧金融市場的規律。我們始終堅持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相信市場的力量。對于中國保險業來說,我們相信市場但不是放任自流,我們注重培育保險主體,促進不同所有制形式和不同國家的保險公平競爭,提高市場運行效率,規范市場秩序,糾正市場失靈,解決單個保險公司無法解決的共性問題。

  二是相信制度的力量。中國保險市場總體上還很稚嫩,要夯實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必須依靠制度,要防范快速發展中的風險必須依靠制度,要充分調動人的積極因素還是要依靠制度。面對大量的新情況、新問題,我們堅持試點先行,把試點的有益經驗及時上升到制度,并在實踐當中不斷完善制度。

  三是相信創新的力量。我們一直秉承鼓勵創新的監管理念,支持市場主體和監管機關內部的各項有益創新。這種理念在國際金融危機以后沒有改變,因為我們評估中國保險業的問題是創新不足,而不是創新過度。得益于鼓勵創新的理念,保險業的活力才能夠不斷地迸發和涌流。

  四是相信審慎的力量。我們始終強調防范風險是保險業的生命線,保險監管在防范化解風險、促進行業整體穩健運行方面,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在重大監管政策推出前后,我們都要反復評估對保險市場的影響;對保險市場的持續監管中,我們對保險公司財務的穩健性高度關注;在國內外金融市場面臨較大沖擊和動蕩時,我們注意防范個體和局部風險隱患轉化為系統性風險。

  實踐證明,市場、制度、創新、審慎,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四者的有效結合為“十一五”時期的保險業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第二個問題,“十二五”時期是保險業大有可為的時期。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大趨勢為保險業科學健康發展,提供了難得的機遇,也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保險業將深入貫徹科學發展觀,抓好和用好戰略機遇期,力爭通過五年的努力逐步建成一個市場體系完善、服務領域廣泛、經營誠信規范、風險防范有效、綜合競爭力較強、發展速度質量效益相統一、與國民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生活需求相適應的現代保險業。為此,“十二五”時期保險業將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第一,堅持把轉變保險發展方式作為行業科學發展的重要著力點。要突出發展質量和效益,積極推進保險業由外延式發展向內涵式發展的戰略轉移,促進市場的差異化競爭,不斷優化保險業發展的市場結構,完善主體多元、競爭有序的市場體系。不斷優化保險產品和渠道結構,不斷豐富保險產品創新、營銷渠道,拓寬服務領域,提升服務水平,不斷優化保險業發展的區域結構,統籌城鄉保險發展,促進東中西部保險市場的協同發展。

  第二,堅持把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民生和維護保險消費者利益作為行業科學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以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生活日益增長的保險需求為基礎,緊密圍繞國家建設新農村、擴大內需、建設創新型國家、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戰略,積極拓寬保險服務領域,挖掘保險服務潛力,擴大保險覆蓋面。緊緊圍繞國家改善民生的目標,積極探索服務“三農”、參與社會保障體系建設、促進公共管理創新的新途徑和新形式。維護保險消費者利益,把消費者對保險的認可度、滿意度作為衡量服務水平和質量的重要標準。

  第三,堅持把深化改革開放作為加快轉變行業科學發展的強大動力。繼續深化改革,加強改革的頂層設計和協調推動力度,加快構建有利保險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體制、機制,不斷地提高開放水平和質量,以開放促發展、促改革、促創新。通過深化改革開放和積極推進創新,不斷增強我國保險業的核心競爭力和國際影響力。

  第四,堅持把防范風險、加強改善監管作為行業科學發展的根本保障。堅持改進公司內部管控和加強外部監管的結合,進一步完善公司治理,強化內部控制,推進全面風險管理,落實法人機構管控責任,不斷提高保險機構自身的風險防范能力,不斷完善現代保險監管體系,強化依法監管理念,完善監管制度,創新監管手段,提高監管水平,確保保險市場安全、穩定、健康運行。

  第三個問題談一下對于下一步監管的幾點思考。

  近些年來,中國金融業的實踐日益成為全球金融活動中重要和不可分割的組成部分。中國金融監管當局,在正視全球金融業長期積累寶貴經驗的同時,注重緊密結合我國的具體國情,在充分發揮市場機制基礎性作用的同時,注重消除市場失靈的負面作用。這次在中美經濟戰略對話中,美方對于中方金融行業在金融危機當中的監管和加強宏觀調控促進經濟增長方面給予高度贊賞,對于中國金融監管給予了充分的肯定。

  過去一個時期的保險業監管,正是中國金融監管總體實踐當中的有機組成部分。“十二五”時期,我們將繼續以開放的心態、求實的精神,堅持依靠市場、制度、創新、審慎,不斷加強和改進保險監管。

  第一,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中國保險業發展到現在,大規模的市場體系建設階段基本過去,下一個階段需要為市場機制作用的有效發揮創造更好的條件。目前保險業在市場秩序、誠信經營等方面還存在不少的問題。這些問題,在保險業發展的初級階段很難避免。但是,中國保險市場要從初級市場向成熟市場轉變,必須要盡快地解決這些問題。過去幾年在營造公平市場競爭環境方面,保監會已經做了大量工作,“十二五”時期我們將在這方面進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第二,完善監管制度體系。保險業快速發展的形勢,決定監管制度體系的完善是一個持續的過程。特別是如何提升監管制度的針對性和約束力,如何在監管中更好地衡量、控制保險公司的個體風險和整體風險,如何防范金融風險的跨行業傳遞和跨國境的傳遞,如何把現代信息技術防范風險的制度內嵌于制度當中,是我們認真思考和研究的問題。我相信“十二五”時期保險監管將在國際化、信息化方面邁出更大的步伐,將在科學性、有效性方面得到更大的提升。

  第三,秉持鼓勵創新的監管理念。回顧“十一五”,創新極大地改變了保險的面貌,“十二五”時期創新將是保險進一步發展的動力之一。保險監管將繼續鼓勵基于市場需求的創新,但必須加強對創新的及時跟進和評估。同時,加強監管協調,消除監管真空。在充分發揮創新活力的同時,防范不當的創新可能導致的消極和負面影響。

  第四,保持對風險的高度關注。防范化解保險風險是保險監管的首要任務。未來一個時期,隨著經濟周期的演變,新型社會風險的出現,金融產品的推陳出新,金融機構的并購融合,保險面臨著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因素將不斷地增加。我們將毫不動搖地推進行業的全面風險管理,提高識別、控制和防范風險的能力,探索進行宏觀審慎監管的逆周期監管,守住防范系統性風險的底線。

  同志們,朋友們,過去的五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的關心支持下,上海的保險業發展取得巨大進步,保費收入從2005年的3330億,增加到2010年的8830億,機構主體從70家保險機構、157家中介機構增加到115家保險機構和302家保險中介機構。保險業還圓滿完成了2010年上海世博會風險保障工作,積極服務上海市“兩個中心”建設。借此,我對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社會各界長期以來對保險業的關心支持,對上海保險業全體干部職工的拼搏奉獻,表示衷心的感謝。最后,預祝大會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周小川] 下面有請財政部的李勇(專欄)副部長作發言,大家歡迎。

  尊敬的俞正聲書記,尊敬的韓正市長,尊敬的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參加由上海市人民政府、中國人民銀行、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聯合主辦的2011陸家嘴論壇,與大家一起共同探討新時期我國金融業改革與經濟發展。借此機會,我僅就財政金融工作在“十一五”取得的進展以及“十二五”把握的原則和重點,談幾點意見。

  “十一五”時期是改革發展歷程中不平凡的五年,回顧過去的五年,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部署,財政金融工作積極發揮財政與金融政策結合點的獨特傳統。本著抓重點、促改革、強管理的原則,開拓創新、多管齊下,成功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嚴峻挑戰,有力支持了國民經濟持續健康發展,也為“十二五”時期的改革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此外,我還想強調三個方面:首先,充分發揮財政政策杠桿作用,促進金融支持“三農”等經濟社會中薄弱環節的發展。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先。農業作為更需要支持的產業,涉及農業金融服務的風險和交易成本比較高,金融機構對“三農”資金供給的動力明顯不足。為此,中央財政積極創新財政支持手段,“十一五”期間先后出臺了農業保險保費補貼,涉農貸款增量獎勵等一系列財政補貼政策,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從增加信貸發放、防范信貸風險等多個角度,破解農村金融難題,引導金融資源下沉到農村去,促進金融支持“三農”事業的發展。

  第二,建立完善現代企業制度,金融支持經濟社會發展的能力不斷提升。與國際同業相比,我國金融機構在公司治理、金融創新以及風險管理方面,有了巨大的進展,但是還存在一定的差距,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同時,這場金融危機也暴露出金融機構公司治理薄弱會帶來巨大的破壞性。我國金融機構深化改革的任務也顯得尤為緊迫。根據國務院的統一部署,中央財政動用財政資源,積極支持國有金融機構實施股份制改造,推動建立相關工作治理機制和議事規則,通過股權結構改革,資產質量得到明顯的改善,盈利能力顯著提高,確保了我國金融體系在金融危機的沖擊下實行平穩運行,為經濟實現平穩較快發展提供有力的支撐。

  第三,積極探索國有資產管理的有效方式,切實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我國金融資產規模巨大,不僅在整個金融體系中具有絕對主導地位,而且主要集中在具有系統重要性的大型國有金融機構,管好、用好國有金融資產對于促進國家金融業的整體發展,維護金融體系穩定具有重要的意義。財政方面積極適應金融改革需要,以股權為紐帶,切實履行國有金融資產監管職責。另一方面,緊緊圍繞評估、轉讓等國有資產管理的核心環節,增強制度建設和技術管理,并進一步建立了金融企業績效評價和薪酬管理制度,逐步健全政府管理與市場運作相結合的體制機制。從源頭上杜絕國有金融資產流失,從制度上維護國家金融穩定和金融安全。

  展望“十二五”,我國金融面臨新的機遇和新挑戰,各種不穩定因素始終影響經濟的恢復和增長,量化寬松政策導致各國都在經歷全球流動性過剩所帶來的大宗商品漲價和大規模的熱錢流動,中東、北非的局勢動蕩和日本的強烈地震同樣給世界經濟帶來了不確定性。從國內形勢看,宏觀經濟、金融運行形勢總體向好,但逆通脹和穩增長,應對外部沖擊和內在轉型需求等問題相互交織,經濟發展中的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仍然存在。面對當前變幻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十二五”的金融工作應立足全球、著眼長遠,重點把握四項原則。

  第一,更加注重財政促進金融結構調整、促進經濟結構調整,是順應后危機時期世界經濟發展趨勢必然的要求。從外部環境來看,當前世界經濟增速放緩,世界經濟發展格局也正面臨深度調整,客觀上要求促進內外協調發展。從我國發展階段來看,勞動力總供給已經逐漸走向拐點,環境和資源的制約形勢越來越嚴峻。目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正處于結構轉型的轉折點上,只有成功轉型才能實現下一時期的持續穩定增長。在這一關鍵階段,應充分發揮財政手段優勢,引導金融資源和社會資源支持結構調整。

  第二,更加注重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財政政策側重于調結構,金融政策側重于調總量,兩者各有優勢,互為補充,能夠有效地放大政策執行效果。在當前宏觀調控復雜性增強的背景下,加強財政政策和金融政策的協調配合,是做好財政金融工作,確保逆通脹、穩增長和調結構目標實現的應有之意,特別是在某些特定領域,財政金融政策有著天然的結合點。例如,在現代經濟社會中,國債從單純補充赤字的金融工具逐步發展成為政府調控金融市場、實施貨幣政策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三,更加注重金融監管的市場化導向,金融管理工作的市場化導向。行政干預造成金融機構效益低下,金融機構的市場化走向需要我們不斷提高國有資產管理的市場化程度,同時,市場化也是金融風險管理的導向。此前爆發的愛爾蘭主權債務危機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在2008年愛爾蘭房地產泡沫破滅后,愛爾蘭商業銀行面臨虧損,政府背負巨額債務,引發債務危機。我們要引以為戒,要積極構筑市場化的金融風險處置機制,防范金融風險財政化而引發的危機。

  第四,更加注重以國際化視野推動金融工作。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以來,要求我們密切關注全球經濟、金融和政治格局的發展變化,審時度勢推進國內財政工作。我們要積極主動思考,如何優化金融機構的境外布局,保障金融安全、維護國家利益。此外,危機以來,世界各國在金融改革發展以及金融監管等領域的交流日益頻繁,為我們提供更多與各國增進友誼的機會,我們要加強對外交流,認真汲取危機中其他國家的深刻教訓,對自身的改革發展進行審視和反思。

  在遵循上述四項原則的基礎上,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精神,緊緊圍繞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整體要求,鞏固成果、趁勢而上,積極主動做好“十二五”時期財政金融各項工作,主要有以下四項。

  首先,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中心,充分運用財政手段,支持金融戰略性調整和發展方式的轉變。當前,我國正處于結構調整和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把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作為加快轉變經濟方式的主攻方向,我們要綜合應用貼息、風險補償等財政政策,積極創新綠色金融、低碳金融產品,和服務支持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產業的發展,支持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提升出口產品的質量和檔次。

  其次,堅持以服務“三農”為基本,不斷創新財政促進金融支持現代農業的體制、機制。在當前統籌城鄉發展,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新時期,農村金融的發展關系到資源在城鄉之間的有效配置,關系到調結構戰略目標的實現。根據“十二五”提出的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的要求,新時期的財政金融工作應以推進農業產業化發展為切入點,通過財政獎補政策和金融服務平臺,支持建立公司加農戶的現代農業發展模式,使農戶在獲得資金支持的同時,也得到技術、市場以及信息方面的服務,逐步化解農戶小生產與大市場之間的矛盾,從根本上提高“三農”自我造血功能,加強自我發展能力。

  第三,堅持保障民生為重點,積極探索促進中小企業融資的政策手段。中小企業是吸納就業、穩定經濟的重要力量,其生存發展、關系就業這一民生大計,但長期以來金融資源向大型企業集聚的現象始終存在,廣大中小企業,特別是小企業面臨融資困難問題仍十分突出,成為制約其發展的瓶頸。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促進中小企業發展目標,為盡快使中小企業走出困境,我們要開動腦筋、創新思路、研究改善中小企業融資環境的政策作用。建立健全為中小企業量身訂做的金融服務和信用擔保體系,解決銀行放貸的后顧之憂,逐步建立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激發中小企業發展活力。

  最后,堅持以深化改革為主線,繼續推進國有金融機構改革,完善國有金融資產管理體制。金融活,全盤即活,隨著我國金融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和融入全球化步伐不斷加快,金融在經濟體系中的核心地位不斷提升,國有金融機構在促進經濟發展,維護金融穩定等方面的作用日益顯著。根據“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的繼續深化國家控股的大型金融機構改革,完善國有金融資產監管體制的要求,我們要繼續縱深推進重點國有機構改革,推動建立“形神兼備”的公司治理結構,健全國有金融機構管理體制,理順委托代理關系。從體制、機制入手,著力打造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市場主體,促進國有金融機構在支持經濟發展和結構轉型等方面發揮骨干和突出的作用。

  各位來賓,“十二五”是加快推進經濟發展轉變方式的重要時期,我們要牢牢把握機遇,充分利用有利條件,趁勢而上,開創“十二五”時期財政金融工作的新局面,推進我國金融事業和經濟社會的蓬勃發展。最后,預祝本次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

  [周小川]謝謝李勇副部長的精彩發言。2011陸家嘴論壇全體大會的第一部分到此結束,謝謝大家。

> 相關專題: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分享到: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圖片 含視頻 含投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