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科博會中關村創新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1年5月18日,由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政府和科博會組委會辦公室聯合主辦的“中關村創新論壇”在北京舉行。首席戰略合作媒體新浪財經全程直播。圖為中關村第一任主任、北京市原副市長胡昭廣。
胡昭廣:
各位來賓,各位企業家、新聞媒體的朋友們,大家上午好!
今天這個論壇以中關村創新這個題目開展論壇的,這是非常好的題目,因為創新始終是貫穿在中關村整個發展歷程當中,是中關村的擁有所在,因為有了創新精神成就一批批中關村的科技企業家,鼓勵創新寬容失敗氛圍中,科技企業家正在實現中國創造這樣的奇跡。我是有幸于1988年的5月,也就是23年前通過競聘成為北京市新技術產業開發試驗區辦公室的第一任主任,當然也因此我也非常榮幸地能夠作為中關村科技園區最初規劃與建設的參與者,見證的中關村20多年來一路輝煌,從白頤路發展崛起的中關村電子一條街到北京試驗區的成立以及到我們今天文明世界的中關村園區發展,現在中關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在這一方沃土之上,一批批開拓創新的弄潮兒敢于創新,勇于實踐,寫下了許多可歌可泣的動人篇章,像我們所熟悉的中關村的第一人陳春先的事跡就其中之一。中關村有許許多多成功者,他們的企業規模在逐步地擴大,他們創造出一個個創新的科技產品,將領先的產品又推向市場,在中關村的發展當中,成為一塊塊里程碑,當然也有不少失敗者,幾經滄桑,大浪淘沙,默默成為推動中關村發展的一塊塊鋪路石。然而不管是成功者還是失敗者,都是中關村創新的書寫者,他們都是中關村的豐碑,他們是他們是中關村精神的光輝典范。
最近試驗區辦公室正在編寫一部回憶錄,從1988年到1998年這十年當中,它的起名叫鋪路石,很快要出版,在這部書里頭詳細記錄了許多我們的企業創業故事,也記錄了我們市委市政府,海淀區委區政府在中關村所傾注的心力和給予的巨大支持。
中關村的創新歷史實際上是中關村的企業家所書寫的,從兩部四字的提出,到段永基(專欄)同志提出的二次創業一直到六化的形成,這些都來自于我們企業的理論創新。所以,我們要珍惜和總結企業家的精神,我記得1992年江澤民總書記、李鵬總理和其他許多中央領導來中共中央視察試驗區的時候,看了我們企業這些新產品非常高興,江總書記還在四通音樂中心彈了一首畢業歌,江總書記說了一句話,這個地方叫奇貨可居,我的理解就是創新的概念,推動這個地區的發展。我也特別欣賞厲以寧(專欄)教授給企業家下得一個定義,我覺得是非常經典的。企業家是指從事創新活動的,而不是資本家,這個定義我覺得是更貼切說的是科技企業家,今天我們進入“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北京市和海淀區都提出要全面建設中關村自主創新示范區和核心區,我想這應該是北京市全面實現“十二五”規劃未來發展戰略的核心。要把中關村放在全球坐標系,國內發達城市中審視這個問題,要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準確地把握中關村的新定位,全面提升科技創新的戰略地位,建設有中關村特色的自主創新體系,建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中心,這是非常重要的,也是任重道遠的。如何實現嶄新的任務呢?我想說幾點看法,因為我昨天從外地出臺回來,衛社長讓我講幾句,我的講法沒有任何思考和推敲,我對中關村確實充滿著熱情和激情,所以一定想講一講。這些想法謹供參考。我想在未來中關村創新的發展當中,有三點想法:
第一點,我認為科技進步的創新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是一場深刻的變革,適應這場深刻的變革,需要進一步解放思想和深化改革,一談到解放思想,大家都覺得這是老生常談,其實我認為不然。我們可以回憶一下,我們經過了上個世紀七十年代的解放思想,圍繞的是真理、標準這個大討論,到上世紀的九十年代,思想解放圍繞姓資還是姓社的問題在大學習大討論,大家深深感覺,這兩次的大討論、大解放才有今天中國的飛速發展。那么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我們面對著要建設中國自主創新示范區這樣一個時機的大問題,我們如何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在難得的機遇當中實現彎道的超越,跨越式的發展,解放思想是非常關鍵的,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回答的問題。我認為在當前的解放思想和深化改革的特點上來看和過去不太一樣的,我們現在面對正確的理論都是起義胃腸的理論,怎么聽怎么都正確的理論,但是把它放在新的形勢當中,新的環境當中思考,可能會有一番新意。比如說,發展是硬道理,大家都絕對一致公認完全正確的理論。但是在過去發展,高投入、高消耗、高能耗、高材耗、高排放,當前新的時代,我們就必須堅持低材耗、低能耗、低排放的綠色發展,低碳經濟的發展這樣一個硬道理賦予這個理論新的含義,針對中關村20多年來建設示范區給予的新任務和新命題,我們肯定會遇到重大的問題思想解放和深化改革。思想解放本質上應該是一種思想的創新和理論的創新,這個創新當然包括很多科技創新、體制創新、機制創新、制度創新、組織創新等。
在這種諸多的問題當中,我覺得當前至關重要是政府職能轉變中的思想解放和深化改革,這關系著未來發展的成敗。中國傳統上就是大政府國家,大政府的觀念,無論是百姓還是官員都是認可的,是根深蒂固的。如果說中國在經濟結構上過去有些失衡,需要進行經濟結構的調整,我認為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府不正當的干預所造成的。因為政府掌握著切蛋糕的“刀”,掌握著資源的分配權力,這就是指揮棒。政府的思想解放,深化改革就是要改變政府的治理方式,政府要由劃漿的變為掌舵的,由全能的變為有限的,由管制型變為服務型。我在試驗區工作的許多年當中,在區委區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一個最深的感覺就是中關村的發展不能成為政府主導型,而是讓市場機制引導結構調整,科技創新升級,政府一定要按市場規律和法則辦事,警惕落入可能反市場的先進,好心辦了錯事,可能中關村只能產生量的增長,而失去質的飛躍。
第二點建議,將中關村特別是核心區建成生態科技園區,建立生態園區、生態區域、生態鄉鎮、生態城市,這已經成為這一次經濟危機后發展綠色經濟、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的必然。全球的消費市場也向節能環保低碳和智能化轉移,我們國家在能源當中,高碳能源占得比例高達90%,其中煤炭達到68%,如果要我們把國家的總的碳的排放量降下來,大概在2035年才可能出現排放峰值下降的可能,也就是再過20幾年才可能出現真正下降的拐點,因為我們有經濟增長的幅度,使排放量下不來,真正拐點下來是20多年以后的事。這個任務很重,低碳經濟、環境保護要求我們把環境的承載能力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條件,這就要求經濟發展走少排放、低排放、零排放的道路,促進他們努力進行技術創新,提高資源利用率,并盡量循環利用再生資源。而且能鼓勵企業,通過發展綠色產業獲得新的經濟效益,重要的是新技術企業可以從中提高自己經濟發展的質量,增長企業的競爭力,高水平高質量的科技園應該是真正的生態園區。知識人口向高端層次地區集中的。海淀區、中關村就是高端地區,再加上是國家自主創新區,中關村一定是高端知識人口的密集集中地,這對中關村海淀區來說,本來在土地、交通、生態承載能力十分緊張的情況下,帶來更大的挑戰。要實現環境優美、適宜居住美麗中關村,美麗的海淀區,建成生態園區就成為我們的必然選擇。
第三,科技創新能力的提升,要富有活力的自主創新環境的建立是需要有高度發展的風險投資和鮮明的創新文化的精神。
大家都知道,硅谷發展的三個要素就是大學、創新文化、和風險投資,中關村經歷30年的發展,已經形成強大的產學研的創新資源,因此我認為在新的形勢下,推動中關村發展的三個要素應該是產學研和創新的資源、創新的文化、創業投資即風險投資。因為在這次世界經濟危機之后,催生了新技術革命,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給予我們彎道超越極好機遇,這個責任也歷史地落到自主創新示范區的肩上,中關村經歷了兩步六字求生存的一次創業,以六化求發展的二次創業,現在是要建設自主創新示范區,趕超世界制高點的三次創業,那么創新資源,創新文化、創業投資這三投將成為我們第三次創業的要素。中關村的創新文化、中關村的精神應該是開放包容、海納百川、自強不息、創業創新的一種精神。
這是我非常喜愛的一段話,這是中關村曾經一部電視劇《大潮動》一句話,作為我寫文章和講話當中最后的結束語。這段話是:今天人民喜歡把這條街稱為中國新技術革命的搖籃和心臟,無論稱作什么,我們相信這條街所發生的一切對中國的現代化進程關系重大,這條街創造的觀念、模式和文化將直接和間接地影響中國的21世紀的歷史進程。我們有理由相信,沿著這條街走下去,義無反顧地走下去,未來的歷史注定會留下一部中華民族的驚世偉績。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