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十二五”城鎮化發展戰略規劃高層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十二五”城鎮化發展戰略規劃高層論壇于2011年3月26日在上海舉行。上圖為住建部總規劃師唐凱。
以下為演講實錄:
唐凱:各位來賓下午好。非常榮幸能在這樣一個會場向各位介紹關于城鄉規劃與建設方面的問題。今天上午我們很多專家和來賓在討論問題的時候更多的關注我們這個行當,下午我們想利用這個時間向各位做一個介紹。
我們這次談的“十二五”在城鎮化發展過程中,我們城市規劃和建設會怎么樣?實際上應該這么說,中央很明確,“十二五”期間是我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關鍵時期。“十二五”期間也是發展方式轉變和經濟體制改革攻關的時期。作為城市來說,包括大中小城市,城市是一個平臺,如果我們這個平臺沒有根據中央的要求做好有關工作,會對整個關鍵時期和攻關時期帶來不必要的影響。先說說十一五,十一五有很多成績就不多說了,城市的綜合實力迅速提高,人均環境進一步改善、城鄉的統籌在加強、小城鎮和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區域協調發展取得了新進展、城市密集地區實力增強,明確要走中國特色的城鎮化道路,對城鎮化內涵的認識不斷深入。我們的城鎮化從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以后進入了一個快速發展的時期,在十一五仍然是快速發展時期。到了2010年已經達到了47.5%,實際上我們中國的城鎮化要真正說到中國城鎮化,應該是在改革開放之后30年,改革開放前,我們建國初期有過一個發展的時期,后面就開始出現起伏,包括大躍進,包括后面的文化大革命這個階段,都是很不正常的。
在這么好的形勢下,到了十一五期間,實際上也是城鎮化轉型發展的非常重要的時期。這里面我們想有幾個問題必須面對的。一個是我們經過了30年的改革開放,我們在城市形態已經從過去單一的城市形態開始出現城鎮群的形成,也開始了城市的區域化和區域城市化的同時出現。我們的省級城市規劃和全國的城市體系逐漸形成,大家都說我們現在有長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次一級的遼中南地區,包括膠州半島等等都在出現。在這個時候在發展的過程當中實際上也是一個非常關鍵的時期,這個城鎮到底怎么走?實際上城市建設和規劃有一個特點,你每走出一步你是退不回來的,你只能在下一步的基礎上作為一個現狀再往下走。我們回顧歷史,我們在城鎮發展的過程當中,比方說備戰的原因,我們也出現過分布開來的布局。這個布局最后形成的結構是通過了多少年、多少資金、多少人力物力慢慢調整的。比方說北京在建國初期選方案的時候是用梁陳方案,北京的老城現在就是這樣的一個狀態,我們在這樣一個時期,我們在快速發展的時候,我們的城市形態是什么樣的,走到什么情況、未來會怎么樣。
同樣,我們下來在快速發展時期,在人口大量地流動的過程當中,大家都知道我們的住宅建設量非常之大。這么大規模的建設如果在世界上,二戰以后在歐洲,他們也走過這樣的一個路子,當時建了很多的房子,在二三十年后就發現不太適應,我們現在也面對這樣的情況。大量的建房大量地建設,城市擴展速度非常快,你建成一個什么東西,能不能適應我們未來的生活方式的需要。這個也是我們需要認真考慮的。另外我們現在還碰到機動車開始進入家庭,現在交通堵車的現象是大家非常關注的,這個時候我們會大致怎么去發展城市,因為弄不好我們可能就變成了一個為機動車設計的城市。現在我們很多路要擴大,高架什么的很多,人的行走就不方便。一方面這不是低碳的,第二,對人實際上是很不關懷的。比如說波士頓,它的有一些高架路和高速公路進程都在改造,比如說韓國的首爾,過去可能也是錢不夠或者怎么樣,把河蓋起來修路,現在打開變成一個人居環境好的地方,我們確實也到了這個時候,機動車家家戶戶都要想買,有很多家有了車,一開車進城很堵,意見很大,要求增加交通設施。結果我們忽然某一天發現我們在給誰設計城市?是不是為機動車來設計城市?等等這樣的問題非常多。還有就是我們的速度快了以后,我們很多老城區、優秀的歷史文化遺產可能保不住,把它當成糟粕了,這個都是我們在轉型的時候確實有很多的事情。我們要促進城市化地健康發展任重而道遠。
“十二五”期間我國城鎮化發展的原則和目標,我們要遵循的原則。第一,堅持速度和質量并重,全方位提高城鎮化發展水平。第二,堅持城鎮化與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構建新型城鄉關系。第三,堅持以人為本,努力改善弱勢群體的生存條件。第四,堅持區域統籌,提高中西部地區城鎮發展活力。第五,堅持因地制宜,走多樣化的城鎮化道路。第六,堅持遠近結合,健全有利于城鎮化發展的制度環境。另外就是發展的原則和目標,我們說目標實際上就是兩個,一個是基本的速度,但是我們更注重的是城鎮化的質量。因為我們現在講城鎮化的時候通常用一個人口城市化率的指標,但是你要過于看重這個指標也沒有什么意義。我們質量達不到,這一點我想也不用多說了。
第三,關于“十二五”期間,促進我國城鎮化健康發展的若干重大舉措。這個是我們在工作當中一直在考慮的問題。第一,以人為本,改善人居環境品質。我們現在存在的主要問題是人居環境的質量不高,居民出行不便捷、居住條件還有待于進一步改善。另一方面,與群眾切身利益相關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也亟待加強,我們有時候跟醫生討論的時候,他們說心臟的病也有一個最佳多少分鐘,你在這個時間送到的話,他把你搶救過來,后面基本上能夠恢復得比較好。這是一種。另外還有一種,比方說腦血栓,你在若干天內開始康復活動,可能恢復的就很好,坐輪椅的機會就少得多。我們往往因為這些條件做不到,可能越來越多的人病情越來越嚴重。這些設施我們都需要認真考慮。另外就是城市的公共安全。現在城市的公共安全是越來越突出的問題。針對這樣的一個問題,我們想要采取的措施。第一,以住有所居為目標推進保障性住房的建設。第二,要以優化布局、增強配套為重點,加強市政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第三,要以改善住區環境為重點,推進舊城的更新。
第二,我們要做的舉措就是完善國家和區域城鎮體系,促進城鄉統籌和區域協調發展。我們在快速發展的時候,我們的城鎮體系和城鎮群他們之間正在逐步地協調,我們現在進入一個關鍵時期不要走錯路,這個是很重要的。因為你的人據點和基礎設施的配套是關系到很多未來的因素。現在我們認為存在的主要問題是國家的中心城市和重點城鎮群的綜合服務功能還是不強。我們現在說到長三角、珠三角,實際上仍然在加工業上比重比較好,真正的高端服務業和世界城市相比是有差距的。第二,在區域發展不平衡的方面仍然十分突出,我們中、東、西部的差別,即使在東部地區,差別也是非常大。還有城鄉的發展也不協調,農村發展比較滯后。還有就是重大區域的交通設施布局缺乏協調。我們采取的措施要增強中心城市和重點城鎮群的綜合服務能力和國際競爭力。要提高鄉村現代化水平,構建新型的城鎮關系。要加強綜合交通運輸通道和樞紐城市的建設。在這個過程當中,我們在做全國城鎮體系規劃的時候,分別對不同的地區做了一些分區指引。
第三個部分,要做的是增強城市的承載能力,繼續發揮城鎮在社會經濟中的核心帶動作用。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是我們城鎮化快速發展之際,人口向大城市聚集比較多,我們現在碰到人口的流動有的時候說是1億6,有時候說2億,這個是人類歷史上沒有碰到過的,這個危害非常大,帶來的問題是挑戰非常大。再一個,我們勞動力的資源和就業崗位的錯位也是存在的。一方面說勞動力用工荒,這個也是當前城鎮能不能承載的問題,我一年內去了好幾次新疆,談到新疆問題,其中有很多是一個就業問題,這個都是一系列的問題。投資以外,城鎮承載力,服務和管理不能適應。我們要采取的措施就是要擴大就業規模和提升就業質量并舉,全面提高城鎮吸納就業能力。要考慮低收入人群需要完善公共服務和設施布局。建設好交通樞紐城市的設施。
第四,轉變城鎮發展模式,切實落實可持續發展的基本國策。我們現在面對的問題主要還是城鎮發展的模式粗放,效率不好。另外我們城市的能耗不斷加大,城市的環境污染也非常嚴重。這是我們在發展過程中的粗放發展的結果。我們采取的措施就是要加強城鄉不同類別的空間管制。這個國家在功能區規劃“十二五”當中也提到這個。要加強空間管制,要大力推進低碳生態城市建設,要促進城鎮集約緊湊發展。
我再舉幾個例子。一個就是關于生態城的問題。生態城,我們上海崇明的東灘,是上市公司和英國人合作的,它的影響在歐洲很大,在中國沒有多少人知道。各地都慢慢開始注重生態城市建設。我這個是中新天津生態城的例子。兩國政府總理簽字的,這個是溫家寶總理和李顯龍總理簽的字,吳作棟和溫家寶分別奠基的這個的做法又不同。我們在東灘的做法是在良好的環境下盡可能在發展的過程當中足跡少一點,我們保證它破壞少、保護環境得好,這樣做一個生態城市概念。天津生態城是在一個污染過的地區修復生態來做,這又是一種模式。在做生態城的過程當中強調所謂三和三能,不同民族不同信仰不同收入的人盡可能住在一起。各種各樣的城市。也充分探討傳統城市和生態城市到底是怎么樣的,在能源的使用上,交通上等等一系列,要定出不同的原則。中新天津生態城建立了一套指標體系,大家都在講生態城,到底怎么體現?它建立了一套指標體系,用了24個指標,又分解成上千個小系列的指標。現在各省很多地方都用這個理念建設城市。
第五,激發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的活力。最后,我簡單地把我們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例給各位做一個介紹。在十一五的時候一些探索,到“十二五”的時候要繼續發展和堅持。一個是在理論的探索,關于人居環境科學理論的研究。我們說城市也好農村也好,叫做人類聚集地,人類聚集地的我們認為是房子,其實是針對不同方面來講。它的提出實際上也是面對全球化的挑戰,跟我們當前碰到的課題是一樣的。我們中國的實際問題以及城市規劃理論所提出來的。它的基本的思想理論還是建立在我們傳統的若干個學科的基礎上,試圖組成一個學科群來開展這項工作。它的基礎框架就是把人居環境,從生態的觀點、經濟的觀點、技術的觀點、科學的觀點、文化的觀點綜合來考慮。然后把人居環境的要素考慮到自然、人、社會、居住和整個的支撐體系考慮。我們環境的層次有最高層的,從全球的考慮、區域的考慮、城市鄉村的考慮,到社區、建筑物,不同層次供不同的范圍對待,構建出這樣一個框架體系,這個都是非常綜合地整體考慮問題的一個概念。在整個的過程當中,特別強調城市的發展一定是要靠多學科共同來做的,不是某一個城市建設的專家考慮的問題,而是多學科做。
第二,關于十一五過程當中整體總體規劃方面,就氣侯問題,武漢的城市規劃也做了很好的嘗試。武漢各位都知道,它是在漢陽、漢口、武昌這樣的地區形成的,是一個很大的城市,越來越大。在這樣大的城市下實際上它的城市病出現得比較嚴重,我們下一步怎么發展?在規劃的過程當中武漢就考慮,它必須用它的環境,它考慮它的風向和氣侯,風從哪里來?城市的清新空氣怎么來?它要留出綠地和風向的流向和農田的保護,和他們湖面、水系的保護統統結合起來,來構建出一個城市結構,這樣的城市結構在國內包括國際上得獎,都得到了好評。
前不久剛剛在廣州開了亞運會,廣州的新軸線從老軸線方面形成了新的軸線,歷屆政府用了10幾年將近20年的時間始終堅持下來的,最值得肯定的就是在珠江新城這個地區,如果各位要去,它所建的中心商務區,是人很方便地走進去,而且人走進去絕不會覺得自己很渺小,我們有過發展的歷程。我們60年代以非常崇敬地心情去看巴黎的新區,它管線、交通流組織得非常好,很了不起,但是今天我們跟法國人交流的時候,他們說我們從巴黎新街到新凱旋門,是一步一步上去的,人可以坐軌道交通也可以坐汽車,但是行人和騎自行車的人不方便,他們的大氣魄和我們廣州天和中心整個綠地不一樣,我們認為還是有很大的進步。包括我們再比較,陸家嘴非常有魄力,我們在浦西晚上看浦東的夜景很漂亮,非常了不起。可能你在陸家嘴一個人行走的時候會覺得自己很渺小,所有這些事情應該說都是我們在城市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過程當中,實際上考慮的就是我們是不是要轉變我們的生活方式?用什么樣的生活方式?我們要建立什么樣的價值觀?
最后一個例子,就是關于珠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在這兩年當中做了一個叫做綠道的工程,珠江三角洲9個城市綠地串起來,然后新建了很多綠廊。夸張地說,我們可以騎自行車繞珠江三角洲9個城市,汪洋書記說了一句話,過去來這里是看我們的加工業、工業,看我們發展多快,以后到珠江三角洲他們看的就是環境。珠江三角洲的綠道,各位有時間可以看看。它是由6條主線、4條聯絡線、22條支線、18處城際面組成的。比方說我們走到珠海的時候,海邊不是有一個情侶路,它把這個串起來。走到江門就跟標樓又串起來。
總體來說,“十二五”期間是一個全面建設小康的關鍵時期,也是轉變發展方式和體制機制改革的攻關時期的,我們做城鎮化的過程當中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時期,堅持以人為本,真正使我們這個平臺轉變,否則會拖后的。
謝謝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