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1CSBF兩岸金融研討會暨高峰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1年3月26日-27日,由臺灣金融教育協會、臺灣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與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辦的“2011CSBF兩岸金融研討會暨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圖為臺灣大學財金系教授、前臺灣靜宜大學校長俞明德。
俞明德:吳所長、曹主任、黃教授、各位下午好。
事實上不管是從早上中國銀行的陳行長談到說“十二五”以后會專章要加強兩岸金融干合作的平臺,要更加有合作的精神推動兩岸的金融事務,或者前一場次,臺灣有個經管會的委員在這里,對兩岸合作的愿景上是更加開放、更多的合作。我這邊簡單的從臺灣方面表達一下,事實上金融業大家都知道是一個高度管制的行業,我簡單的用我個人的標準來講,兩岸人在金融管理方面相對于歐美世界的監理都是相對嚴格的,在比較嚴格的管理監理狀態下,事實上業者能做的項目、會做的項目都比較少,在臺灣其實長期以來的經驗,不管是銀行、證券、保險,在獲利能力、產品多樣化、風險的管理大概在外商方面都是有絕對的領先優勢,我們又希望做到監理平臺,又希望嚴格不錯,又希望有適度的開放,你只有開放才有學習、創新的機會。從臺灣的角度當然希望透過ECFA的關系能夠利用大陸市場,從中國大陸市場成為臺灣所謂金融業的一個腹地,作為全球布局的一個起點。當然兩岸合作在法規上面要做的東西非常多,對金融監理合作的平臺都表示很樂觀,雖然兩岸簽訂了很多,也開放了很多,但是事實上可以簡單的從目前的證券、銀行、保險方面和大家報告一下。
就臺灣的證券業要來大陸開設公司、子公司嗎,到現在是完全可以,就臺灣來講是少一些這樣的機會,大陸內部少一個刺激的機會,臺灣一直希望能早日來到大陸,在證券業方面能夠有所突破,事實上很多臺灣的業者都知道臺灣的證券業看好大陸的市場,已經來大陸蹲點十幾年,這就是金融監理帶給大家的不確定性,這不只是大陸方面,臺灣方面也不開放,政策上的問題對業者的發展也是非常不利的。即使是說兩岸的QDII、QFII,現在在所謂有限度的一點點的開放過程中,就兩岸的資本市場兩岸IPO上市的部分,中國大陸這邊還是非常開放,臺灣可以來大陸以A或B股的方式上市,但是臺灣不怎么開放,基本上入資超過30%以上就不開放,顧慮太多了,有官員很多心態上面的一些想法。其實臺灣的證券業也希望開放,就證券市場的深度和廣度來講,更多的大陸廠商來臺灣,或者大陸的QDII 到臺灣大量投資也是好事。目前陸資來臺灣投資不能超過8千萬美金,整體入資不能超過5億,8千萬美金作為一個基金投資公司來講不是一個非常大的數,他值不值得為這個到臺灣設立一支人馬做分析,沒有一點經濟規模的概念。但事實上就銀行來講,簡單的數字,到2009年底,中國大陸外國銀行有70幾家,現在可能更多,但事實上對臺灣的開放,事實上現在臺灣在中國大陸已經有十家辦事處,兩岸其實從某一個角度金融監理是非常開放的。事實上在中國大陸很有名的幾家,不管是匯豐還是東亞有80幾個據點,這些都是港資背景,對臺資的開放更窄,對港資長期以來有特別多的照顧。種種因素,但是臺商事實上在大陸有四萬多臺商企業,在大陸也還沒有競爭力,條件上大概得不到太好的條件,但是兩岸的資訊方面也不是做的非常理想,大陸的財務報表拿到臺灣去做困難度也比較大。在保險業方面,目前有五家壽險、八家產險獲得來大陸開設他們公司的辦事處,業務方面也沒有一個實際的增長,不過在ECFA下已經是給臺灣特別的補充,其他的外資進來,但是業務量非常的小。整體而言,由于臺資和中國大陸來往特別多和頻繁。
還有一個業務在臺灣比較期盼,兩岸貨幣的清算機制,最近一年臺灣才開放了人民幣的兌換,但是基本上只能兌換現鈔,也是通過中國銀行香港分行換多少拿多少,所以是一個非常被動,沒有一個清算機制可言的。那么長期有沒有可言,允許臺幣和人民幣之間有一點兌換,變成一個投資標的,三個月、一個月遠期外匯的概念,甚至到人民幣放款業務的開放,這個講的太多,基本上是銀行辦事處希望賺錢,希望一年以后可以做臺商的業務,這個可能還有很大的一步要走,但是無論如何從淺顯的學者的角度,非常嚴格的制度下不會有錯誤也不會有倒閉,但是效率是犧牲掉最大程度的,怎么樣再一個開放的市場下面產生兩岸的競爭合作,甚至創新改革,能夠帶給兩岸的業者和消費者,創造一個雙贏的局面,這個我想是兩岸業者一個最大的挑戰。
我就講到這里,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