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1CSBF兩岸金融研討會暨高峰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1年3月26日-27日,由臺灣金融教育協會、臺灣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與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辦的“2011CSBF兩岸金融研討會暨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圖為臺灣大學會計系教授、臺灣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委員劉啟群。
劉啟群:劉董事長、各位午安,剛才聽了各位的介紹我覺得還好重疊的不多,我剛才在想今天時間不多到底要介紹什么,后來我想其實我們大陸和臺灣的交流其實非常負責,嚴格講金融業的交流更是負責,如果大家回顧臺灣的法律,其實臺灣最早法律是1983年,1983年為了因應當初我們開放大陸探親,很多的交流開始,所以金融業的發展其實和經貿還有民間的交流作為基礎,當時的一個法律就是業務往來,當時業務的往來其實非常簡單,所以可以講說對金融業的貢獻微乎其微,非常非常小。很多人說現在的貢獻多大,可能還算是小,但是因為我們從過去兩、三年來的法定的慢慢開放,其實已經有了進步,所以今天我們要談這個問題,可能不是只問今天,因為這個影響可能是五年、十年甚至是二十年以后,所以我想引用孫中山先生曾經講過的話,他曾經在清朝的時候上書李鴻章,他講這句話也可以運用在現在,安內攘外之大經,是富國強兵之遠略,很多人問大陸的金融業到臺灣設點或者臺灣的金融業到大陸設點,為什么要求這么高,簡單講就是先要安內,沒有足夠的體制到其他國家也是不可行的,F在為什么說開放的速度這么慢,簡單講就是慢慢來。
下面這個投影片很多只要是從事金融業的,不管是業界或者是學術界,大家都知道臺灣過去十年來其實金融業碰到很多的困難,但是其實去年是臺灣過去十年來最好的一年,我可以講一些數字,其實包含了資本市足率的比例,預放比例0.6點,大陸可能是一點多,臺灣的體制已經非常好,到臺灣來是一個最好的時機。我要延續剛才的一個主題,兩岸的交流其實慢慢來是很好的,為什么,因為彼此要學習,尤其一個行業的監理非常重要,太快的話雙方可能還沒有儲備好,政治、經濟條件是需要配合,金融業的交流需要大環境,政治、經濟環境配合它,尤其是臺灣,整個社會的要求、政治環境是變化非?,所以這個部分要慢慢來。我剛剛提到有一個法令是銀行跨出來到大陸一個很重要的法令,這個法令我想可能大陸的貴賓不知道,臺灣這個法律是如果想看看銀行業到大陸或者臺灣到大陸怎么樣交流,看這個法律就夠了,“臺灣地區與大陸地區金融業務往來及投資許可管理辦法”,本來是業務往來,從98年年中備忘錄到99年ECFA通過,把法令改成了許可辦法,可以看得到從1993年開始發布,從發布到現在也不過是短短十幾年不到二十年,這個法律最近要修改,最近這個修改還沒有完全定案,但是影響其實也是相當大的。剛才提到這個松綁是要逐步,所以應該是要互惠,這是整個大的架構。
我們在講銀行到大陸,其實對臺灣業界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很多人覺得我們開放速度不夠快,但是因為監理機關和業者思考的角度會有一些不同,但是基本上監理的架構不管是任何國家都有這樣的一個想法,因為銀行是大眾的企業,經營好不好影響全國經濟相當大。剛剛兩位主講講到風險管控非常重要,事后管理可以包含所有的業務,重要事項都會經過報備和審查,臺灣已經開始設立分行,我們和大陸的交流至少不要比香港差。
接下來雖然列了一些條款,但是不是要介紹條款,重點是要知道我們開放的角度越來越快,因為每一項業務從過去1993年到今年為止,其實開放的速度在過去兩、三年速度相當快,包括OBU還有海外分支機構,1997-2008年,這個都是最近兩、三年的事,開放速度很快。另外就是剛剛提到開放大陸來臺灣投資有一些金融需求,所以我們又開放了非常非常多的業務。2009年我們開放了這么多的業務,但是這些業務不管是去臺灣經商或者是在臺灣做一些投資,其實將來也可以和臺灣的金融業往來,所以將來你們在臺灣授信、貸款都可以,剛才還有提到刷卡,刷卡也是非常重要的業務,剛才講了銀聯卡,這也是將來立法有個基礎,可以在臺灣來做合作或者發行。我們在去年的年初這個法律通過的時候,臺灣很多業者覺得限制很多,大家如果有注意報紙,臺灣要求規定進入大陸的方式我們叫做三選二,假設你有分行、子行或者參股三種選項,你只能選兩個,要不就是分行,或者是參股,或者是分行加子行,反正不能三個皆入,對臺灣有些業者來講需求是受到了限制。另外對于家數也有限制,比如參股只能參股一家,限制非常多。我們法律準備要放松,將來會把大家覺得限制比較多的慢慢調整。大陸來臺灣的限制目前相當多,剛才提到由于大陸規模比較大,我們希望是一個對等、互惠,雖然看起來家數臺灣比大陸多一點點,但是我想慢慢也應該是朝比較開放的角度來,將來我們在談判的時候應該是雙方可以互相討論。
這個是去年年初修正的,也就是剛剛講過。這個圖片是我要稍微提一下,剛剛提到法律是希望能夠逐步改進,對于金融業者我們的管控還是很嚴的,法律規定假設你是銀行,你對大陸的投資包括營業基金或者投資金額不能超過凈值15%,大家知道銀行凈值15%大概是總資產的多少,換成比例的話那要更小,從現在來看限制好像很大,但是從目前臺灣金融業的發展來看,因為才剛剛開始,其實還卡不到,法律現在看起來是很嚴謹的,但是目前可能還不是。但是我剛才也講過,等到未來有需求的時候,這個法令其實一定會逐步調整。另外金控禁止的,這個也是限制非常大的。如果有人說臺灣的金融業目前在大陸發展一下不太寬,我想未來五年、十年慢慢調整,如果法律移植限制在十和十五,大陸市場一定會受到限制,我剛才講這個法律其實是目前的情況,也是符合目前臺灣政治、經濟大環境的要求。我剛才提到下面這個就是我們現在正在考慮,我覺得相當重要的,從監理機關的角度來看,放松、放寬是一個趨勢,但是要確保銀行的體制是健全的。我們現在考慮的第一個就是說,過去我們進入大陸有兩種保障,一種保障是從臺灣進去,另外就像富邦從其他國家進去,從我們監理機關的角度來看我們希望同臺灣進去,將來不要再從第三地進入大陸,都是從臺灣進入,目前看起來大概是有共識。我一開始忘了提臺灣一個很重要的單位,“大陸委員會”,臺灣的大陸委員會是一個非常特別的委員會,臺灣和大陸任何交往都有一個特別的法令,我記得我今年年初收到臺灣大陸委員會給我一個法令本,那里面的字非常小,而且是厚厚的一本,那里面的法令非常多,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法令,是一個非常特別的現象。
我剛才講第一個從母公司進去,第二個我剛才講三選二的條件拿掉了,以后臺灣可以有分行、子行、參股,臺灣是慢慢開放,接下來就看大陸這邊怎么因應臺灣業界的需求。我們再考慮放寬,本來要求從分行改成子行至少要兩家分行,我們下來不限制,有分行要改成子行就改成子行,所以我們放松的腳步也是在慢慢加快。另外一個就是說,我們將來在大陸營運可能有分行、子行這些業務將來一定會慢慢成長,所以我們考慮到,原來我們要求放款的東阿不可以超過下面的兩倍,就是營業資金啊存款等等的兩倍,以后可能會調整成三倍,如果有兩嫁衣裳的分行可能也需要獨立計算,這個感覺是慢慢符合業界的需要。這個是新加的,看起來以前沒有,但是站在臺灣目前的政治、經濟環境可能需要發展,剛剛我講將來大陸的人要臺灣是可以借錢,可以和臺灣的金融業有往來,包含各種方法,授信,所以不只是臺灣人在大陸可以做生意,所以臺灣地區的金融機構和大陸任何的機關、人民、團體所有的往來業務一起看,還是要有控制的,這個控制目前設定在60,將來臺灣的金融機構、銀行可能會和大陸相關的居民、團體或者是法人做生意,這個生意雖然不是在大陸做,是在臺灣做,但是也要有風險管控的管理,可能會放心來考量,這個 60目前來看是不會卡到,現在看起來這個60多可以滿足目前的需要,將來等兩岸交流更頻繁,或許需要再調整。
從兩岸交流其實我們講的是商機,商機不是靠政治,靠的是經濟、靠的是活動,所以只有商機兩岸交流才會互惠互利。剛剛大家都講到商機,第一個我信到就是臺商,我剛剛講一個政策是要看十年、二十年,如果看更遠一點就不應該只看臺商,要看到大陸的經濟體,都是讓大家充滿想象的,我們的臺灣金融業也希望參與其中。取得商機可以比別人走的更快,比別人更有創意,比別的金融機構分析更深,所以我們比較希望看到臺灣從事業務競爭方式是大家都一樣,因為如果有差異化對我們經濟來講其實創造的商機更大,這個就取決于大陸經濟的發展,還有臺灣和大陸經濟的交流到什么程度。我剛才講重要的是能夠慢慢不是只看臺商,能夠慢慢了解大陸市場、慢慢和大陸的客戶有互動,創造更多的利潤來源。今天有很多業者現在或許要談的是五年、十年布局,每個金融業提出來長期的布局能夠有所差異,不要只是做價格競爭,還有其他的競爭方式。臺灣的銀行業大家目前是在看臺商,希望將來可以走入大陸當地的客源。大陸銀行業剛才講觀光是很重要的部分,前年還是去年臺灣超過1/4信用卡刷卡都是大陸客人,所以大陸的觀光將來會有后續一定的利潤,將來也要適當的布局。我這邊要提一個,很多人說銀行是銀行彼此的合作精神,但是也要考慮異業結盟,臺灣的金融業是最厲害的,和異業的結盟是對明顯,到處都有銀行和不同的行業結盟,大陸的市場要進臺灣也是和異業結盟很好的方式,臺商要進入大陸市場也可以考慮異業結盟。
剛剛很多人提到設立分支機構、參股、策略聯盟,合適從某個角度來看,臺灣和大陸或許將來可以考慮相互參股,因為如果只是單向的參股,對方或許有特殊的考慮,但是相互參股你們兩個是彼此增長,這個是一個很可行的方向,不見得現在就存在,但是將來有金融機構愿意從這個角度出發。另外就是說提到很多的互補,這邊我雖然列了很多,我不想一個一個講,就說任何的交流一定是彼此有一些合作的機會,我想我們臺灣有很多經驗是可以借鑒的,希望有機會可以和大陸的業者互相學習機會。我這邊提到如果把銀行的業務拿出來,簡單的就是從資產面看,從資產面看就是你資產要成長,資產成長要從負債面來看,其實是一體兩面,另外你的收入損益表,資產的收益和負債成本來源以外,還有其他不用動用太多的資產,像我們講財富管理手續費等等,這個是我們將來可以考慮努力的方向。
因為時間關系我就介紹到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