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1CSBF兩岸金融研討會暨高峰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1年3月26日-27日,由臺灣金融教育協會、臺灣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與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辦的“2011CSBF兩岸金融研討會暨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圖為中國銀聯總裁許羅德致辭。
許羅德: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新聞界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榮幸參加今天的研討會,首先我發布一個消息,在九年前大陸的八十多家金融機構發起成立了中國銀聯,今天是中國銀聯九周年的生日。九年來中國銀聯在社會各界、在各有關方面的關心支持下,應該說走一了條快速的發展道路,現在中國銀聯的業務已經發展到全球104個國家和地區,也包括臺灣,銀聯卡已經成為國際性的銀行卡品牌,借今天論壇的機會,在銀聯成立九周年的時候,我要感謝社會各界,特別感謝在座的各位長期以來對銀聯的關心、理解和支持,謝謝你們,謝謝。
今天我想和大家分享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個就是把兩岸在銀行卡合作方面,特別是“十二五”銀行卡發展的一些趨勢和大家做一個討論;第二個就銀行卡在促進經濟社會轉型,特別是經濟轉型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談一些我個人的觀點。剛才邱董事長說在09年8月10號中國銀聯實現了在臺灣業務的開通,當時我們是和臺灣的聯卡中心實現業務合作,從那個時候開始銀聯卡可以在臺灣的商戶實現刷卡。我清楚的記得那個儀式,在我們故宮博物院舉行,臺灣主管部門的主要負責人,臺灣幾乎所有金控的董事長,臺灣各方面的嘉賓都出席了那次儀式,當時的媒體是這么說的,說“小小的銀行卡跨越海峽,刷成金流,為兩岸金融的發展和合作奠定了基礎、架起了橋梁、開啟了大門,在兩岸金融合作交流中具有里程碑的意義”。剛才兆星副主席談到兩岸金融更深合作的時候,使我想起當時銀聯卡在臺灣的開通,實際上是兩岸金融合作的第一步,打開了一扇門。在10年6月30號我們又和臺灣資金在線實現了ATM的開通儀式,同那個時候銀聯的業務發展非常快,現在合作機構已經達到30家,商戶的面已經覆蓋了中國人常去的商戶,現在累計的交易金額已經突破了50個億,特別是現在每天的交易金額都在兩千多萬人民幣,每個月的增長率超過了10%。十多年前國臺辦還有兩岸的海協會就大陸居民赴臺的個人行又做了多次協商,可能是在今年二季度要開展大陸的個人行,這個為銀行卡的合作注入了新的動力,最近我們又發布了消息,我們和中國期貨銀行有個合作,我們這個合作有個亮點,除了一般商鋪的合作以外,我們宣布在臺灣所有出租車上要放置銀聯卡的刷卡終端,這樣大家坐出租車的時候都可以使用銀聯卡,在“十二五”期間我們想和臺灣的合作伙伴在商量,爭取在2013年實現全島ATM機全覆蓋,現在覆蓋到75%左右,到2015年的時候能不能實現全商戶的覆蓋,能動性在今年實現在島內發行銀聯卡,讓兩岸持卡人共同享有全球網絡國際品牌的便利,同時希望隨著電子商務互聯網的發展,在互聯網、手機移動支付方面進行新的合作,提升兩岸銀行卡合作的層次和空間,無論從現在還是未來來看,我們兩岸在銀行卡領域的合作是充滿信心的。
第二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對銀行卡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型的體會。大家知道改革開放以來,大陸的經濟保持了一種高速的增長,以超過10%的速度增長,但是這樣的一個增長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主要是靠投資和進出口來拉動,現在大家都已經有共識,這樣主要依靠投資和進出口的經濟增長模式是難以長期維系的,所以在 “十二五”的規劃里面對這方面做了充分的表述,而且國際經驗也表明,當一個國家或者一個地區,一個GDP達到了一定規模的時候,比如人均超過三千美金的時候,投資出口的拉動作用是明顯下降,消費應該成為經濟增長主要的動力,從我們國家來看,09年我們國家人均GDP大概是3600多美金,去年應該超過了 4000美金,可以說大陸正站在提升消費力,拉動經濟消費的一個拐點上,但是由于國內經濟增長速度長期滯后于投資增長速度,內需不足,經濟缺乏發展的動力比較明顯,特別消費力這些年持續走低,從2001-2009年國內消費力從61.4%下降到48%,其中居民的消費力從45.3%下降到35.1%,做一些國際比較的話,高收入國家居民消費力基本上在60%以上,美國08年達到70%,中等收入的國家也應該在55%以上,因此我覺得國內經濟的增長應該立足于國內的需求,所以必須要轉型,應該轉向民富優先,消費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模式,我覺得要促進消費的增長,特別是擴大居民的消費應該采取綜合的措施,也包括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中的比重,要健全社會的保障體系,要促進消費結構的優化和提升。但是另外我一直認為一個很重要的一條就是必須構建和完善適應消費型經濟的金融消費體系,我在很多場合談到中國進入消費社會,中國必須構建適應這個消費社會的服務體系。要建立消費型金融服務體系,通過向社會、向居民提供多途徑的消費金融支持,完善居民的消費環境、提振社會的消費能力,實際上目前大陸的這些金融消費的支持這些年應該有很大的進步,提供了多種方面的支持,包括我們的消費信貸、車貸、房貸,包括很多消費型的支持,但是這樣的一些支持總體來講,我認為體現還不夠完善,規模化相對較小、服務單一,難以滿足國內消費增長和消費模式轉變所產生的消費金融的需求。所以這個地方我覺得應該有一個綜合的考慮,我們要有消費的金融體系,需要有產品體系,需要游服務于這些政策的支撐體系。因為我是做銀行卡的,所以我想借鑒發展國家地區,把銀行卡作為消費金融的一個重要手段這樣一個經驗,我認為銀行卡作為一個支付結算工具,同時也作為一個消費信貸的工具,對拉動居民消費、促進經濟增長有直接顯著的作用。有很多研究報告都說了這樣一個觀點,當銀行卡的消費占社會消費的零售總額比重如果能夠提高十個百分點的話,能夠拉動GDP增長0.5個百分點,這是根據很多數據推算出來的經驗數據。一方面通過銀行卡支付和現金支付,消費者的消費心理不一樣,能夠拉動很多激情的消費。另一方面,信用卡本身是一個循環的消費信貸,實際上通過這種循環消費信貸來降低消費的門檻,來便利消費者,讓消費者能夠方便預知未來,實現激情消費,撬動未來消費。從我們國家現在來看,盡管這些年信用卡發展很快,去年信用卡透支達到了將近4500億,但是和發達國家還是有很大的差距,包括和臺灣地區也有很大的差距。我們的信用卡大陸人均0.2張,美國大概是人均3張,臺灣人均1.3張,現在大陸人均信用卡利差是300塊錢,是美國的1/50,臺灣的1/10,當然我們和美國的國情不同的,美國的經濟社會發展完全是消費來拉動,有寅吃卯糧的意思,有點過度消費,但是我們可以吸取它們的經驗和教訓。再一個我們和臺灣處于不同的發展階段,臺灣消費的市場是很完善、發達的,但是我想不能夠從簡單的數據對比來分析,我認為借鑒美國、借鑒臺灣、借鑒一些發達國家的經驗發展我們信用卡市場還是可行的,通過信用卡的消費信貸、通過銀行卡的推廣來拉動消費是可行的。所以我認為大陸銀行卡在便利消費、拉動經濟增長方面有很大的空間,我想未來銀聯將抓住兩岸銀行卡業務合作進一步深化的機會,進一步推動發展以銀行卡為載體的消費金融,包括機構產品與服務,為兩岸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大陸經濟的發展發揮更大的作用。
回顧過去銀聯卡的業務發展,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做了貢獻,未來我們應該做更多的努力,所以我也想有三個愿景和大家分享:
一個我希望銀聯和大家一起繼續開創兩岸金融合作的新的局面,特別是在現在兩岸金融合作的大的背景下,銀聯一定繼續努力,為兩岸的持卡人提供更加優質、安全、高效的支付服務;
第二銀聯愿意和大家一起繼續推動全球支付產業的發展、支付環境的改善;
第三,借此機會,祝愿兩岸的嘉賓身體健康、事業發展,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