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1CSBF兩岸金融研討會暨高峰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1年3月26日-27日,由臺灣金融教育協會、臺灣大學金融研究中心、北京大學金融與證券研究中心、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東北財經大學金融學院、南開大學公司治理研究中心與北京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舉辦的“2011CSBF兩岸金融研討會暨高峰論壇”在北京國家會議中心召開。
王兆星:尊敬的各位嘉賓、各位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高興能在這樣一個美好的季節和兩岸的朋友相見,首先請允許我代表劉明康(專欄)主席對本次兩岸高峰論壇的成功舉辦表示熱烈的祝賀。剛才離開家到會場的時候,我還想了一下,今天在這樣一個隆重的場合我應該是穿西裝還是穿中裝,我想到今天在這里開會都是兩岸的朋友,都是中國人,所以我最后還是選擇穿中裝和大家來見面,我們送走了非常寒冷的冬天迎來了春暖花開的春天,我想我們兩岸的關系、兩岸的交流與合作,也會和季節的變化一樣,也已經和必將迎來百花爭艷、更加燦爛美好的春天。我們兩岸交流合作也像天氣的氣溫一樣,會不斷回起、不斷升高。我已經高興的看到,近一年多來,兩岸經濟、金融的交流、合作更加密切,兩岸人員的交往日益增多,特別是ECFA簽訂以后,兩岸的金融交流與合作日益擴大。
我在銀監會最近已經會見了許多來自對岸的銀行界的朋友,大家都為兩岸金融合作取得的重大突破感到欣慰、感到高興,所以我也希望我們兩岸能夠攜手并肩,更加珍惜我們今天來之不易,所取得的兩岸交流合作的新的局面,共同來培育、扶植兩岸交流這顆大樹,使它不斷茁壯成長、四季常青。最近兩岸銀行業的交流合作也更加密切,到目前為止我們也已經受理和批準了13家臺灣地區的銀行來大陸設立分行或代表處,臺灣地區的銀行監管部門也批準了我們內地的四家銀行到臺灣地區設立代表處。更加可喜的是,我們兩岸的銀行監管部門也即將可以直接面對面的進行溝通、進行對話、進行交流,這將為下一步兩岸銀行業的交流、合作與發展提供更好的平臺,奠定更好的基礎。
2011年及今后五年,應該是中國大陸經濟、金融發展的重要時期,也仍然是中國大陸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我想也必將是兩岸金融合作共贏的重要的機遇期,也會是一個會結滿豐碩成果的收獲期。中國金融業在過去五年中,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在銀行界全體同仁的共同努力下,應該說取得了非常巨大的進步,這些進步我認為主要可以表現在這樣幾個重要的方面:
第一,中國大陸的銀行業股權結構、公司治理結構都發生了非常重要的歷史性的變化,公司治理的能力和公司治理的水平已經得到明顯的提升,以工農中建交五家國有大型銀行為代表的國有商業銀行已經完成了重組、上市和公司治理的改革,它們已經成為上市的公司,接受市場的監督、受到市場紀律的約束,同時也已經引進了戰略投資者,成立了股東大會、董事會、監事會,董事的專業性、代表性、獨立性都得到了空前的提升,董事的敬業精神也得到了充分的表現,使得中國大陸銀行的公司治理水平有了明顯提高,重大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專業化都進一步顯現。股權結構的改進、公司治理結構的改革和完善都將為中國銀行業下一步提高競爭力、實現可持續發展奠定非常堅實的基礎。
第二,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風險管控體系不斷完善,各類風險得到了全面的覆蓋,風險管控的能力和水平不斷的提高,商業銀行已經建立了科學的風險管控體系,在董事會之下也建立了專門的風險管控委員會和風險控制政策委員會,而風險管理體系和風險管理的流程已經全面地覆蓋了信譽風險、流動性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國別風險、聲譽風險、法律風險等等,已經做到了風險管控的全覆蓋,風險管理的手段、方法和工具也得到了明顯的改進,從而大大地提高了中國銀行業的風險管理能力。
第三,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金融創新能力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金融創新的能力和水平充分體現在對實體經濟的服務、對實體經濟的覆蓋都得到了空前的加強。我們現在每家銀行的金融產品、金融工具都已經上百種、幾百種,為實體經濟、為中小企業也為世界提供了全面、高質量的金融服務,他們的金融創新也隨著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不斷的發展。我記得招商銀行有句廣告“因您而變”,我記得是工商銀行還是北京銀行業有這句廣告“老百姓身邊的銀行”,那也就說他們在為實體經濟、為老百姓的需要不斷的創新自己的金融產品,更好地為實體經濟、為老百姓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
第四,金融結構也進一步得到了改進和優化,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都得到了深入的擴展,我們不僅為大型企業、國有企業提供金融服務,同時我們也更加支持、更加鼓勵我們的金融機構,為中小企業、為農村、為農民提供更好的服務,而且要做到消滅金融的空白,要做到金融服務的全覆蓋。除了提供傳統的商業銀行業務以外,也提供投資銀行以及大量中間性的業務,所以中國銀行的金融結構得到進一步的優化,為實體經濟、為中小企業、為農村服務的能力進一步提升。
第五,中國金融業的對外開放也取得了重大進展,開放的廣度和深度、開放的質量、水平都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到目前為止,在中國大陸已經有30多家外資獨資的當地法人銀行,有150多家外國銀行分行,有40多家外國的進蟲機構投資入股中國的大型、中型和小型的銀行機構。我們在歡迎外國金融機構來中國大陸設立機構、開展業務的同時,也歡迎他們對中國大陸的中資金融機構進行投資入股,與此同時我們也支持、鼓勵中國大陸的銀行能夠走出去,能夠走向國際市場,能夠和國際的金融機構進行競爭,所以在近年來,我們中國大陸的銀行走出去的步伐也在不斷加快。
第六,中國大陸的金融監管體系也在不斷的完善,監管標準、規則更加審慎、更加國際化,監管能力和監管水平也得到了明顯的提升,得到了國際的認可。
第七,金融機構抵御風險的能力得到了明顯的增強,在這次應對金融危機的沖擊當中得到了很好的證明。中國大陸的銀行經過幾年的改革,在公司治理、風險管控、金融創新、對外開放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加上有效的金融監管,使得中國大陸銀行業的安全性、穩定性進一步提升。經過幾年的努力,中國主要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比例已經降到1.15%,我記得在五年之前,我國銀行業的不良貸款水平還在百分之十幾、二十幾,今天已經大大的改善。與此同時,中國主要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也得到了明顯的提高,到目前我們主要商業銀行的資本的充足率已經達到了12.2%,其中核心一級資本充足水平已經達到9%以上,在五年之前,我們的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在3%、4%左右,大大的低于國際資本的標準。體現銀行業抵御風險能力的又一個表現,就是貸款的損失,撥備的覆蓋率,就是針對發生的不良貸款所增加的損失的撥備也大幅度提升,到目前為止我們主要的商業銀行貸款損失撥備的覆蓋率達到了218%,在五年之前這個比例只在50%左右。抵御風險能力的提升和穩健性的提升,也體現了大陸商業銀行的能力也在不斷提高。最近統計來看,大陸銀行主要的資產的利潤率已經達到了1.03%,股本的回報率已經達到 17.5%,這應該說是當今世界銀行的先進水平。
第八,中國大陸在加強國際監管合作、參與國際監管標準的制訂方面也在發揮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在制訂國際標準的參與和影響方面也在不斷的提升。中國已經成為 20國集團的重要成員,成為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的重要成員,也成為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重要成員,這對于參與和制定國際監管標準,來推進國際金融改革,來增強國際金融的安全和穩定性我們將發揮我們應有的作用。
中國金融業取得以上的進步,已經在這次成功的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和證明,為我們在“十二五”時期進一步加快金融業的改革、開放和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當然我們必須也要清醒地看到,盡管我們已經成功地應對了國際金融危機的沖擊,中國銀行業也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和進步,但是我們也仍然面臨了很多非常嚴峻的挑戰,我們業面臨了很多金融的風險,所以我們必須要充分地認識、冷靜地對待我們所面臨的這些挑戰、這些考驗,我認為在未來一段時期,中國銀行業的發展仍然是機遇和挑戰并存,這主要表現在:
第一,國際金融危機之后全球金融體系、金融結構、金融市場、金融模式及金融監管都將發生重大的調整和變化,而這些調整和變革都會使中國金融業在未來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同時并存。
第二,中國在未來五年將進一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經濟結構,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開放,這些都同樣會使中國金融業在未來的發展機遇和挑戰并存。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意味著我們將更加的依靠內需的推動,并通過出口、投資的拉動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們也將更多的依靠服務業,同時通過第一、第二產業的協調發展推動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同時我們也要對那些污染性的行業、高耗能的產業進行淘汰、調整,同時我們的經濟體制改革也會進一步深化,金融開放也將不斷的擴大,這些都會給中國的金融業既帶來機遇,同時也帶來挑戰。
第三,中國在“十二五”時期將穩步推進利率的市場化改革,推進資本賬戶管理的改革,資本市場體系的改革,金融宏觀調控體系的改革,這些改革都需要金融改革的配套,而這些改革同樣也會為中國的金融業帶來機遇,也會帶來挑戰。我們當前在利率相對管制的環境下,還不能說是一個非常充分的和國際性大銀行的競爭,我們這種過度的依賴于信貸的高速的擴展和過度的依賴于利差的盈利模式,這些都需要進一步的轉變,同時我們也要面對利率市場化的改革,進一步提高自己風險管理的能力,提高對市場風險流動性管理的能力,所以這些改革都會使中國金融業改革的機遇和挑戰共存。
第四,中國將從實際出發,并參照國際最新的金融監管標準和發展趨勢,來制定和實施更加審慎的銀行業監管標準,包括資本的標準、流動性的標準、撥備的標準,也包括風險防范與處置等方面的規則,同時也會對非銀行金融機構實施更加有效的監管,以提高整個中國銀行業穩健的安全性。所以這些最新的,更加審慎的監管標準的實施,一方面可能會加大中國銀行業盈利、成本方面的壓力,但同時也會提供一個更加規范、更加安全的經營的環境,更有利與在國際化中的競爭,這些標準的改革和實施,也會給中國銀行業下一步的發展帶來新的挑戰,同時也會存在很多新的問題。這些標準、規則的制定與實施,也將使中國的金融業發展與開放面臨更多的一些壓力,面對這些新的挑戰、機遇,我們總的判斷是中國大陸在未來一段時期,仍然處于一個重要的發展機遇期,我們應該加快改革、深化改革,來加快轉變我們的經濟發展方式和金融的發展方式,來進一步優化我們的經濟結構和金融結構,來更好地應對這些新的挑戰,實現中國的經濟和金融的長期、可持續的健康發展。因此在“十二五”時期的規劃當中,也對中國金融業的改革發展提出了方向和重點,這個方向和重點主要體現在:
首先我們將構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觀審慎管理和制度框架,總結這次金融危機的教訓,不僅要加快微觀審慎監管,同時更要加快宏觀的審慎監管,更有效的防范系統性風險,未來“十二五”時期我們將努力構建更加有效的宏觀逆周期的管理框架。第二我們穩步推進利率化的改革,完善以市場供求為基礎的制度,逐步實現人民幣資本項目的可兌換。第三加強金融監管的協調,建立健全金融系統金融風險的防范預警體系和處理機制。第四,制訂和實施新的金融監管標準規則,同時推進巴塞爾二和巴塞爾三的實施,同時要加快建立存款保險制度,努力提升我國金融業的穩健的標準。第五,進一步深化國有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的體制改革,健全國有金融資產管理體制的改革,健全國有金融資產的管理體制,一方面進一步加強國有大型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在國民經濟安全、穩健發展中的重要作用,同時也使他們面向市場、面向國際化的競爭成為進入國際市場的大型銀行,同時更好的為國內實體經濟提供更好的服務,也支持中國的企業安全、快速的走向國際市場。第六,加快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顯著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完善市場法規和監管體系的建設,也就是說在未來“十二五”時期,除了深化銀行的體制改革,深化在國民生活中的作用同時,也要發揮在資本市場的重要作用,來顯著提高直接融資的比重,同時要加強市場化的法規建設和監管制度。第七,未來“十二五”時期金融改革另外一個重點就是要繼續鼓勵和支持金融創新,改善金融服務,特別是進一步改善對中小企業,特別是對小企業的金融服務,進一步改善對農村的金融服務,加強對新型戰略產業的金融支持。第八,要繼續深化金融開放,提高金融對外開放的質量和水平,鼓勵和支持中國有實力的金融機構走出去參與國際化的競爭。同時也要進一步加強對開放過程當中的金融風險的控制,來保證國內和國際金融的安全。
“十二五”規劃還專門提出和強調要深化兩岸經濟合作,落實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促進雙向投資,加強新興產業、金融、現代服務業的合作,我認為中國金融業所取得的巨大進步,和“十二五”時期金融改革發展的這些重要領域,都將成為“十二五”時期兩岸加強金融合作和發展,共同取得雙贏格局的重要的機遇。
最后我也在這里祝愿兩岸金融合作與發展,在新的五年期間不斷取得新的、豐碩的成果,也祝大家身體健康、工作順利,祝我們這次金融論壇圓滿成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