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正文內容

中國宏觀經濟展望與政策走勢實錄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3月19日 11:51  新浪財經

  2011年03月19日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在釣魚臺國賓館舉行。以下為學術峰會中國宏觀經濟展望與政策走勢論壇實錄:

  主題: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11

  “經濟發展方式轉變中的中國”

  時間:2011年03月19日

  地點:釣魚臺國賓館

  主持人:各位來賓,大家早上好!非常高興由我來主持第二單元的討論,上一單元的討論當中,各位專家對全球經濟走勢進行了分析,本單元我們將集中討論中國的宏觀經濟和政策走勢。

  2011年是中國“十二五”規劃的開局之年,把握短期經濟增長和長期經濟穩定之間的平衡,將是宏觀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中國經濟今年能否開好局?取決于我們能否有效的分析國內外的不確定因素。從國際上看,全球流動性大量增加,輸入性通貨膨脹壓力在加大,全球總需求不足的局面將會持續。從國內看,應對通貨膨脹成為當前的頭等大事;此外還有房地產調控力度的把握、資產泡沫風險、投資增長過快、地方政府債務過度擴張等問題都具有不確定性。

  今年的宏觀政策基本組合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這里,“積極”與“穩健”、“靈活”與“審慎”的平衡怎么把握?怎樣把握控制貸款投放的力度?怎么樣把握好數量工具與價格工具的運用?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的同時,怎樣避免加劇投資過熱和擴大財政赤字等等,這些問題都需要我們關注。今天我們請來了五位有分量的嘉賓,他們分別是:

  美國斯坦福大學教授,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邁克爾·斯賓思先生;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曉靈(專欄)先生;

  中投國際(香港)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遵義先生;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副會長樊綱(專欄)先生;

  美國蘭德公司總裁、首席執行官詹姆斯·湯姆遜先生;

  讓我們以熱烈的掌聲對五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下面我們有請邁克爾·斯賓思先生做發言。

  邁克爾·斯賓思: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早上好!感謝盧秘書長,感謝基金會把我請來在這個論壇上跟大家交流思想。

  我想這樣一個論壇,有這樣一個機會來討論“十二五”規劃以及中國增長方式的變化,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相關的、非常復雜的結構性過程,實際上在十二個五年規劃當中,這段時間要完成它,同時保持增長,確實是非常復雜的進程。

  當然今天我會更加的專注一點,來看看在這個危機之后,全球比較脆弱的環境之下,如何讓中國的經濟保持增長?讓一切恢復常態?簡單的總結說,中國的宏觀經濟狀況還是非常積極的,但是仍然有很多的風險,有一些來自于內部的壓力,比如說危機后的高速增長和復蘇努力有關,另外也跟外部的環境有關,尤其是發達國家的狀況相關。

  實際上中國現在生產率不斷的提高,實際的工資和產出迅速的復蘇;同時,也不斷的看打了家庭實際可支配收入在GDP當中所占的比例不斷的提高,這些實際上也是對于中國在未來長遠增長能夠順利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當然了,價格的管理,也就是控制資產的泡沫和通脹的問題也是很大的挑戰,當然我認為它是可以被控制的。還有那些相對來說不受限制的資本的流入也會在某一些領域改變一些競爭的態勢,在過去也看到很多國家出現了類似的情況,同時也會帶來一些可能的,比如說像過去發達國家看到的系統性的風險。在這里,我們并沒有一個既定的模型可以來解釋中國的金融系統當中所有這種內在的一些風險要素是什么?在這個過程當中,需要監管部門和相關的所有參與者能進行一些防御性的及時回應,時刻保持警惕和謹慎的態度。

  全球的環境,一方面,中國帶領印度、巴西等國組成了新興市場從危機當中走出來很快,然后有很好的措施進行了應對;但是直到去年還有這樣一個問題,那就是這些國家他們的增長是否是可以持續的?尤其是其他一些發達經濟體,包括美、歐、日依然增長乏力的情況之下。這樣一個可持續的問題,實際上大家都可以用一個積極、正面的回答回應他。因為未來我們看到這些國家、新興市場總體經濟的總量,他們內部之間相互的貿易實際上也帶來了整個需求模式的變化,同時在供應這個方面也有很大的獨立性,在未來十年至少能保持這樣一個增長的態勢。

  因此,我想在未來,新興經濟體繼續保持他們經濟高速的增長,持續下去不是一個奢望。當然發達經濟體在北美和歐洲出現復蘇乏力的情況,當然會帶來很大的成本,尤其是對各國的增長目標都會有一定程度的影響,尤其是它如何在需求方面,它如何能夠在這一方面支持發展中經濟體的增長。因為對于發展中國家來說,要創造出抵消發達國家需求的能力還不足,這個過程當中中國要保持發展經濟體的模式,中國現在已經跟很多國家有很好的貿易關系,所以主要的風險還是來自于其他的發達經濟體,當然發展中經濟體在自身發展中也有很大的利益所在。

  那么在發達經濟體復蘇過程當中積累了很高的公共債務,然后債務比例不斷的下降,消費出現了減少的情況,需求減少的情況,需求率仍然很高。但是我在去年的時候,我想IMF的副總裁也談到了,這是自然的反映和趨勢。當然財政政策固然是很重要,但是在主權債務危機,我們看到了注入西班牙等其他南歐國家出現了危機的情況,包括美國出現了所謂債務推動的新一輪泡沫的情況,包括資產價格泡沫的情況。但是目前情況下還沒有進入到特別危險的境地吧,也就是說我們不能夠把所謂的宏觀穩定和財政狀況相關聯系完全的拆除,這兩者之間還是需要相輔相成的。

  歐元區的債務問題我想現在也得到了處理,但是我認為它可能不會完全的消失,直到歐元區以一個非常堅定的步調來確定,那就是他們對那些國家一定能夠提供多大程度的援助,當他們出現主權債務危機的時候,是否愿意伸出援手?財政方面的赤字是否能夠完全抵消增長方面的潛力?他們能否共同分擔這方面的負擔?

  全球的宏觀經濟和金融體系實際上也受到了美國貨幣政策或者是非常規貨幣政策的影響,尤其是對于發展中國家經濟體、新興經濟體可能在資本流入方面帶來了一定的問題,加大了他們在商品價格和通脹方面的壓力。資本的控制我們看到在一些國家和地區,尤其是在新興經濟體當中出現加強的情況,哪怕是臨時的措施,主要是為了控制那些所謂競爭力或者是一些資本流入方面比較脆弱的情況。

  最后我想談一談美國經濟的情況。現在有一個回到復蘇的軌跡似乎已經出現了,但是結果我覺得還是可以持續的,但在目前為止最大的問題那就是在增長和就業方面出現了很大的分化情況。當然了在這里我不能做一個詳細的報告了。值得注意的是,過去20年,所有美國就業累積的增加都是在美國其他非貿易的部門產生的,可是如今那些和貿易有關的或者高附加值的產業,他們的就業情況還是不錯的;但是在非貿易的環節當中,低附加值產業當中美國已經失去了競爭力,無法貢獻就業了。

  最后我說一下,麥肯錫做了一個投資方面全球經濟的分析,簡單說,全球經濟的投資率出現了過去半個世紀非常大的下滑的趨勢,尤其是在這些發達經濟體來說,他們相比發展中經濟體他們投資率要低得多,也就是說未來發展中經濟體要舉起大旗了,發展中經濟體未來可能要增加20%的投資率,要不然的話,我們可能就會出現這種資本短缺而不是資本泛濫的情況了,尤其是對于企業、政府,這一點都是至關重要的。

  主持人:下面我們請吳敬璉(專欄)先生發言。

  吳敬璉:謝謝吳曉靈教授。我想對中國今年的宏觀經濟形勢和展望做一個簡短的發言,中國宏觀經濟現在面臨的主要問題是這么兩個問題,就是我們經過過去兩年用超強的刺激政策拉動經濟增長速度回升以后所面臨的是這樣兩個主要問題。

  第一,我們長時期存在的過度儲蓄和消費不足這種不平衡的情況繼續存在。保持GDP的持續平穩增長,缺乏內在的動力,就是最終需求不足。

  第二,同時存在的一個問題是過去多年,不止是過去兩年,也許是過去十年,貨幣超發和流動性泛濫。

  因為有一個時間的滯后期,它的后續效應開始顯現。首先是資產價格,房地產的價格、股票的價格居高不下,接著發生的就是從去年開始顯現的CPI的增長速度超過了溫和的通脹水平,達到了5,甚至是5以上的水平。

  問題在于這兩個看起來互相矛盾的現象,它是來自同一個原因,這同一個原因就是我們中國長時期以來采取一種用投資驅動的增長模式,這種增長模式它造成了投資率回報的不斷下降和消費率的持續下降。而由于內需不足,就靠用了東亞國家和地區通常用的辦法,用進出口順差去彌補國內需求的不足,使得貨幣政策變得非常的被動,被動的采取了一種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對外貿易和投資造成的外匯的盈余。

  所以,面對這個情況,中國可能可以采取的對策看來是兩個:一是采取穩健、靈活的財政和貨幣政策,維持宏觀經濟的穩定。當然,這有一定的難度,一方面因為長時期的貨幣超發,我們的廣義貨幣對GDP的比例是180%,這是在世界各國所僅見的,歷史上也沒有出現過,所以就需要緊縮。但是因為現在投資的規模已經很大了,緊縮力度如果不足,那么就不能夠實現宏觀經濟的穩定;如果緊縮的力度過強,它又會造成市場的崩潰或者其他的很大問題。我們的貨幣當局我想他們還是有足夠的能力來應付這個局面,采取這樣的政策來保持宏觀經濟的穩定;但是這種穩定是短期的,它依靠的是短期政策,還是要把主要的注意力放在長期發展的問題上。也就是說用中國現在通行的語言說,要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

  今年是中國的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第一年,剛剛人民代表大會通過的《“十二五”規劃綱要》,對于“十二五”的主線做了很正確的規定,由于加快經濟增長模式的轉換已經刻不容緩,所以規劃綱要再次強調,“十二五”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這是一個非常正確的規定。

  問題在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這個要求中國政府已經提出了30年左右,正式列入五年計劃和五年規劃也已經15年了,已經三個五年規劃過去了;但是實施的結果并不如人意。問題在哪里呢?看來這個問題在我們的經濟制度和經濟機制上。在討論上一個五年規劃的時候,多數經濟學家已經指出,實現經濟發展方式轉型有體制性的障礙,這個體制性的障礙主要的問題在于政府保持了過大的資源控制的能力、資源配置的權利,而且政府以GDP增長作為政績的主要標準;此外,還有我們的財政稅收體系和要素價格等等。在執行“十一五”規劃過程中,我們又發現,雖然30年來中國人的技術創造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這些技術創新的產業化步履維艱,關鍵是缺乏有利于創新和創業的經濟環境、法制環境、社會環境等等。

  那么,最近,我們在執行轉型方針的過程中又發現了,用舊體制去執行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結果在政府的主持之下,進行技術升級也好,新興產業的發展也好,它會造成很嚴重的投資效率降低,甚至造成了像過去我們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像58年的大躍進,像70年代末期的洋躍進這樣嚴重的經濟問題。

  所以,要真正實現轉型,根本的措施或者用“十二五”規劃所指出的它的根本動力在于改革!“十二五”規劃真正的指出了,“改革是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強大動力,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使上層建筑更加適應經濟發展方式的變化,為科學發展提供有力的保障。”所以問題的關鍵就在于改革,目前在財稅體制,在金融市場形成,在法制國家的建設,教育、科研體制等等方面都積累了大量需要積累的問題,根據前幾個五年計劃和五年規劃的經驗,這些改革都勢必會遇到種種既得利益或者是意識形態等等方面的阻力,所以這些障礙能不能得到克服?是我們決定轉型成敗的關鍵。按照規劃綱要的要求,所有的這些改革都需要有頂層設計和實施方案,而不是一些零碎的、個別的政策調整。所以,按照規劃的要求,能夠實現各個領域、全面的改革,這是我們能不能解決我們當前的問題,能不能成功的應對挑戰的關鍵。

  我的發言完了。

  主持人:下面咱們請劉遵義先生發言。

  劉遵義:主席、女士,非常高興能夠再次回到論壇,我已經是第11次來出席這個學術峰會了。我非常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

  兩天前我準備了這樣一個PPT,我已經把它放到我自己的網站上,大家可以隨時去下載。

  首先,我想談一談“十一五”計劃。剛才吳教授也提到了,我想回過來看看11個五年規劃,去年剛剛結束。絕大多數的目標我們都已經實現了,包括能耗的節能減排,各個方面不斷的改善目標,以及包括能源使用,也就是能源排放20%的下降,在05年的水平上20%的削減,這個已經實現了;GDP每年7.5%的增長率也實現了,事實上遠遠超出了這個目標。我想強調的是這個7.5%,其實是有目的的,我在未來一張幻燈片當中會專門介紹。我們有一個目標沒有實現,就是說研發方面的投入占GDP的比例,這個目標我們沒有實現。

  我覺得12個五年計劃當中最重要的內容是在未來的五年當中,GDP增長其實預期是減少了,從7.5降到了7,雖然下降是非常小的,但是我覺得這樣一個減少恰恰反映了中國政府的這種決心,來進一步的強調經濟質量的增長,而不是量的增長。這個計劃同時也提出要進一步的增加在教育、醫療保健,尤其是農村的醫療保健方面,以及包括環境、保健方面的支出,在污染控制方面的支出,同時它還有具體的關于能效、碳排放的目標,還包括收入分配,通過稅收和其他一些方面,以及包括醫療教育方面的投入方面有明確的目標。這個目標最大目的是實現經濟增長的轉型,從外向型的經濟增長變成內需的經濟增長。同時也強調了創新對于發展的作用。這個計劃同時還介紹或者要求在內外經濟之間的這種平衡發展。我覺得這完全是可以實現的一個目標。

  當然在中國經濟當中還有很多的問題,比如說收入不平衡、環境的惡化、不全面的信息,以及包括腐敗這些問題。我想說的是,任何人都從中國的改革開放,從78年開始的進程當中獲益了。其實很少有人愿意真正的回到所謂的計劃經濟時代,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社會主義國家,成功實現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型。大家可能也聽說過,09年的時候中國GDP增長是0.1%,10年的時候達到了10.3%,盡管當時美國和歐洲的經濟增長非常疲軟;2011年,中國可能實現8%左右的增長或者是更加高一點的,這是一個非常積極的,我覺得這種GDP增長速度的放緩是一個非常積極的現象。因為從10.3%的增長逐漸的下降,當然有很多的原因。我認為這種GDP增長的下降可能對于就業或者是失業的影響不會那么嚴重,這是同比每年GDP增長速度,大家可以看到不同的顏色,也可以看到經濟體的增長速度的確是在放緩。

  社會消費品零售的總額仍然非常的強勁,大家可以看到,社會消費品零售還是兩位數的增長,這就指出了中國居民消費的巨大潛力。當然也有人擔心中國的通脹問題。大家可以看到CPI的指數所顯示,目前差不多有3、4%的增長速度,一年前大概是3.3%的水平。不管怎么說,雖然CPI在上升,當然在2010年的時候,甚至達到了7點幾,當時主要是由于食品價格的上升,這個是我們CPI所重要監控的一個領域。隨著CPI監控內容的調整,我們可以發現CPI的增長速度會有所不同。

  此外,我們也知道,中國在產能過剩方面也是比較普遍的,比如說鋼鐵、水泥、玻璃等等,因此在這些貨物的價格上不會出現非常大的通貨膨脹。這張圖當中可以看到所謂的通貨膨脹,大家可以看到,綠色是農產品,紅色是CPI,大家可以看到CPI的上升絕大多數都是因為農產品價格的上升所帶來的。因此我想中國央行的官員他們可能不管有多么聰明,他們也沒法控制天氣,因此對于農產品價格的波動來說,其實從貨幣政策方面來說是很難有所作為的。所以我覺得這也是非常自然的現象,我們也必須學會適應這樣一個周期。

  此外我覺得存貨方面,尤其是農產品的存貨或者是儲備積累,可能也會對價格有所影響。大家也都知道,中國的糧食儲備是非常足夠的,差不多供全國用一年。所以說對于糧食波動、價格波動來說這是很大的一個幫助,能夠穩定價格。在資產價格方面,可能也會出現或者也看到了一些通貨膨脹,最近中國政府也采取了一些措施來盡可能的控制資產的泡沫,比如說國有企業非房地產企業的主業被禁止投資房地產等這樣的措施,可能這樣的情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我想這種資產價格泡沫的問題是可以得到抑制的。

  我覺得最關鍵的是,要給這個國家的房地產市場提供非常穩定的、而且大家能夠承受得起價格的房地產供應,這樣能保持這一領域的價格穩定。所以最關鍵的一點的確是來控制資產的價格,這樣的話就能夠降低價格的增長或者是上升,尤其是在分配領域的價格上升。

  同時我也想說,中國的貿易赤字或者貿易盈余正在不斷的下降,占GDP的份額也越來越少。甚至中國最近的儲蓄和投資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小,甚至已經完全消失了,大家可以從這張圖上看到,綠色的是盈余,在05年之前可能都不存在所謂的這種盈余,05年之后到08年達到了高峰,之后就開始逐漸的往下走,我想在未來的一、兩年當中它甚至又會出現一個平衡,內外貿易或者是進出口的平衡,在十二個五年規劃當中我覺得我們會實現的,而且這種實現也不會給中國的人民幣匯率針對美國的匯率帶來巨大的影響或者是變化。大家可以看到紅線和藍線分別代表的是儲蓄和投資,兩者之間的距離越來越近。一旦兩者完全吻合的話,我覺得這種所謂的盈余或者是順差就不會成為一個非常大的問題了。

  最后我想總結一下。從長遠來說,中國的經濟增長前景,尤其在十二個五年計劃時期當中應該說是比較容易實現這些目標的,絕大多數的目標甚至會超預期的完成。中國的GDP可能會差不多在8%的速度增長,而且中國能夠把這個通脹控制在4%左右。這樣的目標都是可以實現的。我對此相對來說是比較樂觀的。

  此外,對于經濟發展的模式或者方式的轉變,我覺得過去兩年當中已經有所成就了,中國還會進一步來做,逐漸減少對于出口增長的依賴。在中國的歷史當中大家也可以看到,有很多經濟學家都同意這樣一個過程。

  謝謝!

  主持人:下面請樊綱先生發言。謝謝!

  樊綱:謝謝主席。剛才前面幾位發言人已經從全球的角度、從中國長期發展的角度、從宏觀的很多問題都做了分析,我這里想利用這個很短的時間集中在一個問題上,就是關于通貨膨脹和相關的一些政策問題。

  中國去年年度通貨膨脹是3.3%,其中月度通貨膨脹曾經達到5%,按說無論從國際的比較還是從中國歷史上的比較,包括中國和08年曾經到8.7%的那樣通貨膨脹來比較,都不是很高的。但是這次國內的反應非常強烈,民眾的反應非常強烈,大家都在談論這個問題。以前比這個高得多的通貨膨脹好象也沒有那么大的反應,為什么呢?我想主要是兩方面的原因吧。

  第一,這次通貨膨脹是和房價居高不下相關系的,跟房地產市場一定程度的泡沫存在相聯系的。所以很多人一談起價格的時候,他實際上談的是自己的貨幣能買什么東西,他自己的貨幣一方面能買物品,一方面能買房子的時候,很多時候他談價格是談的房價,這兩個因素結合在一起大家感覺比較強烈。

  第二,中國這些年來收入差距在不斷拉大,70%的低收入階層他們主要的消費部分還是食品,因此整個CPI雖然不高,但是食品價格漲到10%的時候,占的面積非常大的低收入階層感覺非常強烈。

  當然還有其他的原因。因此現在成為政府2011年宏觀經濟政策的重點,就是來治理通貨膨脹。這時候我們就要認真分析一下這一輪通貨膨脹產生的原因,然后分析一下有關政策它的效果。首先是因為貨幣太多了,流動性太多了,一個重要的背景是因為從08年下半年,08年底到2009年中國第一次采取了所謂寬松的貨幣政策,2009年M2增長速度是28%還要多,一下子多發了很多貨幣;加上2009年當貿易開始恢復之后,中國盡管貿易順差在減少,但是大量投資的增加、外資流入的增長大幅度提高,所以一下子外匯儲備又增加了3千多億,這樣的話貨幣增長在2010年進一步加速,盡管2010年中國貨幣當局已經實行緊縮的貨幣政策。

  剛才吳教授也講了,中國最后導致了現在M2跟GDP的比率達到190%左右。這樣一個大的貨幣量當然是造成通貨膨脹壓力的一個重要源泉,這并不是說中國無法控制通貨膨脹了,并不是說這190%GDP的貨幣都在起作用,因為中央貨幣當局可以通過貨幣回收的政策,通過對沖的政策,(英文)這些政策把一部分貨幣收回去,或者是叫做鎖定。現在鎖定多少呢?昨天又加了一次準備金率,(RRR),準備金率現在是20%了。還有中央銀行發中央銀行票據給商業銀行,大概占整個貨幣的比率是5%左右。再加上最近中央銀行采取窗口指導,對于貸款的額度進行控制,這樣商業銀行又有一些超額準備金,這個比率大概占到3-4%。所以加起來,中國在這么大的貨幣量當中有30%是鎖定不能流通的。

  正是這些政策,加上其他一些政策調整,包括利率的調整,使得這一年多來,一直到現在,應該說還是回收了大量的貨幣,使流動性過剩的問題得到了重要的改善,這也是我們預期今年通貨膨脹率會穩定在4%以下,應該是有信心的,中央政府、貨幣當局應該有能力做這件事情。

  與此同時,中央政府也采取措施,穩定樓價,樓市基本穩定下來,盡管有些大城市有些房價居高不下,但是全國來講,特別是二、三線城市已經穩定下來了。因此,短期來講這個不成問題,但是從短期到長期,貨幣政策分析起來,有一個相當長期的問題。就是過去20年左右的時間一直到現在,M2貨幣供給的目標增長速度一直大大高于GDP實際的增長速度,過去通常在17、18%,今年高達16%,而我們GDP的實際增長是10%,現在可能會10%以下。這樣就使得中國貨幣供給長期大于實際的需求。過去這個問題有一個原因,而且是作為一種政策的背景在思考,就是中國正在進行市場化的進程,正在進行貨幣化的進程,因此可能需要更多的貨幣來實現轉軌的過程。但是,時至今日,我們已經有將近200%的GDP和M2的比例,而且我們看到這么多的貨幣追逐少的有限的投資機會,這么多的貨幣在資本上運轉,現在已經到了調整這種政策的時候。當然了,這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也不見得是一個長期的,這是一個馬上的、短期見效的政策。如果這方面能夠加以調整的話,使得中國貨幣增長速度進一步放慢,而通過提高貨幣效率,通過加快貨幣的運轉,逐步降低準備金率這樣的方法才能使中國逐步恢復到相對平衡的軌道上去。這是一方面的問題,貨幣的問題。

  第二方面,這次的通貨膨脹確實有很大的外部影響,一個重大的外部影響是因為(QE2),不是很多的錢來,而是提高了世界市場上美元貶值的預期和商品價格上漲的預期,使得石油和其他商品價格進一步的上漲;然后糧食市場,一方面是天氣,另一方面是因為當石油價格高于70美元一桶的時候,世界生物能源生產又開始大幅度提高。這兩方面原因推高了世界糧價,也推動了中國食品價格的上漲,長遠來講,通貨膨脹不高,但是食品價格上漲對70%低收入階層來講是重大的通貨膨脹因素。因此在這個問題上,我們確實需要有一個長遠的思考問題的方式來重視這方面的問題,特別是最近日本的地震所引發的核問題,這個問題長遠的影響需要我們高度重視。當世界如果縮減或者是放慢核電生產、核電利用速度的時候,如果其他的石油和其他能源價格進一步上升的時候,可替代能源減少的時候,生物能源的提高可能會有進一步的提高。這個不僅是石油價格導致了所有各種成本的上升,而且特別是石油價格的上升導致的食品價格、糧食價格的上升,長遠來講對發展中國家是一個重大的壓力。

  因此,在這個問題上,這是短期問題,也是長期問題,就是中國今后要注意兩個方面的問題:第一,加快提高能源效率;第二,認真思考糧食安全。

  我就講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下面請詹姆斯·湯姆遜先生發言。

  詹姆斯·湯姆遜:我覺得他們在不停的搖鈴。我現在講宏觀經濟能源,剛才大家都講到這個問題了,我覺得這個問題很清楚了,有一個國家失去了30%的發電能力就是日本,上周失去了這么多的發電能力,這是很大的損失。我講十分鐘的時間。

  當人們想節省能源的時候,這是一件好事。我們要用一些健康的能源來發電;但是目前有一個挑戰,就是美國面臨的,包括中國也面臨的同樣挑戰,也就是煤炭,這是一個非常便宜的發電來源;但是,我們最近有一些核電的問題,美國和中國現在又開始關注煤炭了。

  我們知道,現在核能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我們要考慮是不是繼續發展核能?我們之前有一個三英里島出現過這樣一個事件,出現了這一事件之后,我們又逐漸恢復了核能的發展。中國現在也一定程度上在恢復核能。我說幾點吧。

  生物質能源實際上是一個非常好的替代能源,尤其是替代煤炭。生物質能源是一個非常復雜的話題了。什么樣的生物質呢?因為生物質有很多種,尤其是我們說您生產什么樣的作物?有些作物產生的東西已經很便宜了,比如說乙醇,但是你必須要在其他一些農田作物上種植這些作物。如果您在新的土地上種植這些作物的話,如果您用之前的農田種這些生物質能源作物的話,對農業生產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沖擊,像美國就有這種情況。如果我們是在新的農田上來種這些生物質能源,也會有一些衛生健康方面的問題。

  現在網上有一個模型,CUBE的模型,蘭德公司在網上放的模型,這個模型可以用于估算不同生物質資源在不同情況下的溫室氣體排放量。如果用生物質能源代替煤炭也是一個挑戰。根據美國可再生電力使用標準要求,我們準備2025年的時候,用可再生資源為美國提供25%的電力;但是目前我們有一個挑戰就是,一方面我們可以通過使用生物質能源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但是一旦進入這個進程之后,我們可能會隨著可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提高可以減少3億公噸的排放量,每公噸的成本高達50美元,甚至70美元。所以生物質的成本可能就不是一種便宜的能源來源了。如果每減少一噸,我們的成本將上升50美元,這是很高的成本,會帶來很多的成本壓力。

  另外一個事情是天然氣。我們現在有一些頁巖氣,還有通過技術的創新,我們在一些油井里面,可以使用一些液壓技術,或者是裂解技術,可以從油頁巖當中得到一些天然氣。你們如果想節省每噸的排放量,成本是40美元左右。在全球,尤其是美國和中國,我們想減少煤炭的使用,我們知道煤炭是一種便宜的能源,現在我們準備使用天然氣,如果要是使用天然氣的話,我們又要進行一些大規模的投資,因為我們準備用現有的天然氣來代替一些新要去發現的一些煤炭資源,這樣的話可能會好一些。

  政策方面會有什么影響呢?首先我們可以避免碳稅,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吧,比如70美元、40美元、50美元,在歐洲市場上的碳稅就是這么高的水平。在美國,現在美國國會上也正在討論碳稅的問題。

  第二個是垃圾利用,我覺得可以提供很多可再生能源,比如說天然氣,用天然氣這些能源代替煤炭。有些時候人們想使用這樣一個煤炭,因為它的便宜;但是我們現在用這些天然氣或者是可再生能源代替煤炭的比例還是很小的。未來我們要逐漸加大這樣一個比例。

  第三點是我們可以提高能源效率。我是想給大家更多數字的,但是時間原因,我就不再講了。

  謝謝大家!

> 相關專題: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分享到: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nick:@words 含圖片 含視頻 含投票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