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二屆中國經濟50人論壇深圳特區研討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和中國經濟50人論壇共同主辦的“第二屆中國經濟50人論壇深圳經濟特區研討會”于2011年2月27日在深圳舉行。上圖為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劉世錦。
以下為演講實錄:
劉世錦:很高興這次能夠到深圳來參加這個研討會,剛才書記市長作了重要講話,樊綱先生也作了演講,本人深受啟發。前段時間本人曾經到深圳看了一天,有很多感觸,但是總體情況還是了解不太多,我想就深圳產業轉型升級的問題講三點想法。
第一,“十二五”對深圳來講是一個難得的二次機遇。今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我們要想一個問題,就是“十二五”規劃和前幾個規劃有什么區別?我認為相當重要的一個區別就是我們有可能會碰到高增長的邊界。過去30年我們每年將近10%的高速增長,現在要觸到這個邊界了,增長速度要下一個不大不小的臺階。最近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的同志也在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研究發展前景的問題,有一個初步的結論,以日本、韓國、德國等戰后成功追趕型的經濟體參照,有這樣一個規律,就是當人均GDP達到1.1萬國際元的時候,增長速度一般是下降3%左右。從中國來講,2010年我們的這個國際元已經將近8000,按照目前的這樣一個增長速度,大概3—5年就會到1.1萬國際元的水平,所以我們就會進入增長速度下降的時間窗口,具體哪一年還不好說,但是以2015年為中心點的話,前、后兩年都有可能,大體上是“十二五”和“十三五”相交的時間可能性比較大,上升速度由前些年的10%左右降到7%左右,甚至其有可能更低一點。當然對中國經濟增長速度的下滑我們都有預測,但是在什么時點發生,需要特別引起我們的關注。再一個是增長速度降低以后會面臨什么樣的問題,我們會面臨什么樣的挑戰?我想最主要的是兩個方面的挑戰,第一個是如何防范和化解高增長時期形成的,在低增長時期就會顯露的矛盾和風險。比如說我們的經濟是速度效益型的經濟,有些人說能不能速度低一點,效益好一點,其實正好相反,中國的經濟一般是速度高一點,效益就好一點,速度一旦下來,效益就會下降。我們的企業不會在低速度下盈利,應該說2008年第四季度和2009年第一季度,當金融危機波及來的時候,GDP降到6%的時候,企業的效益大幅下滑,財政收入也出了問題。如果幾年以后,我們的增長速度不是兩個季度,而是持續的降到了7%左右,遇到的問題怎么來解決?第二個問題是我們各種資產的布局,都是以高收益作為前提的,如果速度下來了,人的預期發生變化了,各種資產是要重新布置的,這時候可能還不是一般的泡沫的破裂,還有一個情況,我們相當多的貸款7年到期,7年以后怎么樣的情況?現在干得不錯,7年到期以后可能就是很大的問題。當黃金的高速增長期結束以后,都有一個不大不小的危機,中國能不能避開這個危機。還有一個是當我們的潛在增長下降了以后,我們的政府還想保持一個高速的增長,繼續從宏觀的刺激政策,日本上世紀80年代就做過這樣的事情,應該是前車之鑒。
第二是如何抓住轉型的機遇形成新的優勢。中國如果說降到7%左右,如果轉變比較好,還能維持10到20年。我感覺到現在大家對這個事情重視不夠,剛才講的增長速度下降,將會使中國的發展方式發生一個實質性的轉變。發展方式的轉變講了很多年,但是為什么轉不過來?其實還是缺少一個條件,就是當高速增長在維持的時候,一定不會轉。所以今后5年,應該是中國發展方式轉變一個最重要,也是最后、最有利的時機。所以有一個簡單的判斷,高增長時代的結束是中國經濟轉型的必要條件。在這個過程中,深圳扮演著什么角色?深圳在全國很有名氣的,靠的是開放,開放帶動了改革。為什么深圳能夠知名呢?我想是有兩個重要的條件,一個是政治條件,鄧小平同志在這個地方畫了一個圈,再一個是地緣優勢,咱們對面是香港,香港比我們的發展水平高,開放了以后,有一些新的東西進來。深圳30年前的開放,我覺得天時、地利非常重要,所以成就了深圳,開放了以后有一個新的體制基礎,然后高速增長了30年;A是那時候打下的,30年以后,這種模式就要走到頭了,因為高速增長期結束了,要有一個新的模式,這個新的模式就是要轉型了,我們現在講的創新轉型。如果我們講轉型的條件,我覺得深圳現在與全國各地相比較,條件是最好的,包括我們的產業條件、技術條件,特別是我們的體制條件。如果說中國面臨著第二次轉型的大機遇,對深圳來講,應該說這個機遇特別重要。如果說30年前深圳有這么一次大的機遇,促成了這30年神奇的發展,30年后的今天,深圳面臨著改革開放以來第二次大的機遇,抓好的這個機遇,深圳完全可以再創輝煌。
第二是在轉型升級中,深圳如何來定位。應該說深圳現在還是有相當大的選擇的空間,可做的事情比較多。但是我覺得也有相當多的發展中的誘惑,你如果定位,定不定得準,定位以后能不能保持得下去,都相當的重要。從目前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過程來講,呈現出三個重要的特點,第一個是區域分工越來越專業化,過去全國20多個省市在生產彩電,現在基本上集中到珠三角了,這是產業的變化。第二是從長期來講,中國一定有一批產業一定能具有國際的競爭力,但是產業的數量不會太多,更不可能是全部產業。
第三,需要向產業的中高端攀升。從這幾個特點來講,我認為深圳未來的產業結構應該是在為數不多的具有全球競爭力的產業中處在高端的環節。究竟是哪些產業?如果說我們有一些選擇性的話,首先要有勇氣避開一些誘惑,比如如何看待深圳金融業的發展,深圳的金融業已經有了相當好的基礎和相當強的優勢,我們也不懷疑今后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但是比如我們轉型升級的主要目標、主要定位,要考慮我們能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特別是和上海金融中心相比較。再有一方面,這樣是不是充分地利用了,還是浪費了深圳已經有的轉型升級的資源。我覺得深圳可以做很多事情,但是核心的部分應該是這樣的定位:第一還是實體經濟,特別是國際金融危機以后,這一點更加的明確。第二是高技術的產業,包括我們現在講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第三是前沿創新產業。我講的前沿創新不是跟隨創新,以前我們都是發達國家的技術創新,這些年我們在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過程中,我們已經看到一個趨勢,就是我們在一些領域里已經有可能和發達國家并駕齊驅,甚至趨于領先,但是總體上我們還是比較落后的,不過距離在縮短。
第四,由于全球化的推進和深圳高度的開放性,深圳如果有這樣的定位,它的影響力必定是世界級的。所以深圳產業的核心部分,應該是世界級高技術產業的前沿創新中心。將來我們即使有很大的發展,制造業還是要占很高的比重,但是中國一定有一個地方要搞高技術、要前沿的創新,這個地方就是深圳。
從這個角度來講,主要是要形成兩個方面的優勢,一個是有一批處在行業領先位置的創新型大企業,另外需要有更多的活躍的中小企業。從國際經驗來看,大企業的創新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自身形成的創新體系,比如說美國的貝爾實驗室,它自己有相當長歷史的成系統的創新體系。再一種是這些年發展很快的,就是一個大公司有一個很好的技術架構,主要是購買、吸收小企業的創新成果,像美國的思科公司就是這樣一種類型。這兩種類型的創新機制在深圳現在都出現了。另外,深圳的小企業一定要重視,深圳很有名的是山寨企業,山寨企業的反應非?,模仿能力非常強,其實很多是創新,問題是把這種低端的創新怎么變成高端的創新,這是一個優勢。第二個優勢,是如何把前沿性的創新成果和珠三角地區世界級的加工制造體系結合起來,形成獨特的優勢。供應鏈優勢在珠三角非常明顯,下一步把研發的成果和制造業的優勢結合起來,我覺得深圳在這方面具有很好的優勢。
深圳經常和香港、廣州比,和香港比,我們是有金融,但是并不一定致力于非要成為和誰競爭的金融中心,你也可以和廣州比,我相信深圳一定是中心城市,但是你有沒有可能超過廣州?而且廣州和深圳未來一定是形成大的都市圈。但是深圳一定有自己的特色,所以深圳的金融、物流和現代服務業一定有大的發展,深圳必定是一個吸引力很強的大都市,但是這些東西都是服從或者服務于一個更高的核心目的,就是前面講的,我們是一個世界級的高技術產業的前沿創新中心。就是我要搞現代服務業,我要搞現代制造業,但是有一個重點,重點在現代制造也的高端,而且是前沿創新,服務業是為制造業服務的。在目前珠三角這樣一個大的城市帶里,深圳能不能引領一個產業?比如說深圳的金融肯定會有大的發展,但是為這個核心服務,是不是將來能夠更多的發展一些創投進入?城市化也會有很大的發展,你是不是能為高技術人才提供最好的發展環境?如果這樣的定位有一個比喻的話,我認為深圳應該是真正意義上的“中國硅谷”。中國硅谷這個比喻在中國不下幾十個,但是我認為深圳應該成為真正的“中國硅谷”。中國這些年企業發展很快,在世界500強中中國企業的身影越來越多,這是好事,但是我們仔細看一看這些企業,有時候也很難高興起來,原因在什么地方呢?規模相當大,比如說我們5個行業,把全國的企業變成一個企業,規模能小嗎?更多的是行業壟斷和占有資源而形成的大企業。中國最需要的企業是制造業的企業,是具有很強的創新能力的,在制造業高端的一些世界級的大企業,這種企業現在還太少了。中國將來需要的是在世界500強中有這樣的企業。
第三,深圳如何保持和爭創自己的優勢。首先是要守住優勢,這里說的優勢包括產業和技術上的優勢,更重要的是體制上的優勢。為什么提守住優勢呢?因為現在要守住很不容易,因為你的誘惑很多,壓力很大,很容易守不住。比如和金融和產業來講,現在房地產的誘惑很大,有些企業進入了房地產以后像吃了鴉片一樣,根本不愿意搞制造業了。還有一些企業熱衷于搞資本運作,搞了一輪賺了錢,就對搞實業不感興趣。如果是個別的企業還罷了,如果相當的企業有這樣的想法就很危險了。如果這個地方曾經有過產業競爭力的話,這樣做了以后競爭力一定是會下降的。而且我們已經看到,在中國一些地方,過去的制造業是相當不錯的,現在已經出現了人才、資金外流,出現了空心化的趨勢。而且最近幾年吸引央企落戶是一大熱點。央企有他的優勢,但是我們要轉型升級,央企的這些資源到底有多少有利于轉型升級呢?我們仔細分析一下,我覺得央企在這個方面是它的弱項,它的優勢不多,但是問題不少。我覺得深圳最大的優勢是體制上的優勢,深圳有了一大批名牌的企業,深圳還有一些名氣不是很大,實際上創新力還是很強的企業,這些企業以前都是別的地方的,為什么到這個地方來了,并且創業成功了?是因為有一個好的體制,這不僅僅是一些規章制度、做事的方式,更重要的還是文化和理念,我覺得這是深圳最大的資本,F在有一個詞叫“社會資本”,我認為這是深圳最大的“社會資本”,一定要把它守住。對創新來講,我覺得深圳要保持兩條體制優勢,一條是要有民營的大企業作為創新的主體軍。最近我們也在研究中等收入陷阱的問題,發現一個規律,拉美和蘇東的一些國家,到了四五千美元以后,跌入了收入陷阱,排在前十名的大企業,要么是外資企業,要么是國有企業。日、韓、德國這些追趕型成功的國家,他們排在前面的企業基本上是民營大企業。深圳之所以這幾年貢獻了一批好的企業,關鍵還是有好的企業的基礎,有一批民營的大企業。像華為就是創新的典型,我經常說華為是不錯的,出在了深圳,但是可惜的是這種企業太少了,如果中國每一個行業都有一到兩個華為,中國完全不是現在這個樣子,中國的創新一定是在世界上都非常具有競爭力的。我覺得我們要保持充分而公平的競爭環境,民營大企業為主的創新體制,在一個公平而充分的競爭環境中,是深圳轉型升級的兩個基礎。這兩條說起來容易,但是做起來非常難,所以我想深圳一定要守住這兩條。
再一個方面是我們要創造新的優勢,過去30年我們改革開放重點是推動初級生產要素市場化,也就是解放初級生產要素。下一步我們要轉型升級,需要進一步解放中高級生產要素。這里面包括科技、教育、金融、醫療、科技、衛生、文化等等領域,我們的目的是要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進一步激發人們的創造性。這里面需要解決的問題很多,但是我強調一下大學教育改革的問題。中國現在大學教育的主要問題是行政化和官僚化,學術主導、同行評價的機制還沒有很好的建立起來。沒有世界水平的大學教育,中國作為一個大國,想建立創新型的國家或者創新型的社會是不大可能的,而且深圳要成為一個世界級的高技術產業前沿創新中心也是很難有希望的。那么怎么突破?我覺得還得靠開放。中國改革開放這么多年,實際上有一條非常重要的經驗,就是開放出新東西。深圳在大學教育改革方面,應該說已經有了一些條件,也進行過一些探索,另外也有這個責任。比如說前段時間南方科大的事情,教育部也支持他的改革。我想提一個具體的建議,能否搞一個大學教育的特區。可以請國際上一流的大學到深圳來合作辦學。國際一流大學是看得見、摸得著、學得到的。應該說香港的大學在短期之內已經達到了亞洲大學領先的水平,深圳應該有趕超的機會,現在條件好一點的孩子,大量的跑到歐美國家留學,能不能發展一些好的大學,把他們留在中國學習?這件事情如果有突破的話,既是深圳自身發展的需要,對全國也將是一個重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