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年度觀察家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由《經濟觀察報》主辦的“2010年度觀察家年會”于2011年1月15日北京舉行。上圖為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
以下為360公司董事長周鴻祎的發言實錄:
周鴻祎:非常感謝《經濟觀察報》給我這樣一個機會,我什么話都敢說,我什么場合都敢說話,但是這是我最緊張的一次。從他們開始邀請我的時候給我的題目,我覺得題目大,都是應該是哲學家、經濟家應該講的,我只是一個中國互聯網的一個產品經理,不應該我來說。但是他們說你只要來了就行,只要能把現場昏昏欲睡的觀眾調動一下,這對我也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我想先自我介紹一下,因為我以為很多人都知道我,實際上還是有很多其他行業的人不太了解我。
我實際上是360安全衛士的董事長,360安全衛士是一家網絡安全公司,我們主要為中國的幾億網民提供免費的網絡安全服務,也就是說你上網過程中遇到各種問題,我們都承諾幫你解決。360這個名字的意思也很簡單,最早我們取這個本意是說,我們希望能夠提供360度,很圓滿的一個服務。后來同行給了我們一個新的解釋,第一,干安全有點像110,大家碰到問題就會想到我們,然后我們就來幫你解決。但是干安全的事我們又免費做,弄得同行收費的軟件都賣不動了,免費干得還挺有勁,所以基本上同行看我們像250一樣,250加110,加起來好像就等于360。
時間有限,反正我準備了好幾個版本,大家是聽平和一點的版本,還是聽暴力一點的版本?其實很黃很暴力的版本確實沒有。
我想談幾個我觀察的問題,因為互聯網行業我覺得大家即使是非互聯網行業,我想大家也不能再忽視互聯網整個產業對整個經濟,包括人民生活,對大家每個人的生活帶來的巨大影響。但是這幾年互聯網行業我覺得通過去年很多的紛爭,實際上也是把一個蓋子給揭開了,也把這個行業的很多問題暴露了出來。可能我們也有一些疑問,按說互聯網行業是中國最年輕、最朝陽的產業,但是現在有點顯得未老先衰了,包括這個行業里一些關于壟斷,和關于過度競爭的問題,現在也往往在國際上被人批評的地方。現在包括很多論壇,包括國家也在鼓勵年輕人創業,創業回避不了的問題就是創新,互聯網按道理來講這是美國最具活力的產業,每五年就會有一批新的公司起來,每五年就會有一批新的年輕新秀起來。在美國想找所謂大佬,沒有那么多,永遠是26歲、30歲的年輕人。但是現在在我們這個行業里,不知不覺也涌現出一些大佬級的人物。大佬很多,是不是意味著這個行業真的能夠像美國的硅谷一樣帶來持續的創新力呢?答案是否定的。我一直在想為什么?因為我覺得中國互聯網里有了幾家市值幾百億,在全球都能排得上前幾名的公司,確實是我們國家的一個驕傲,應該說他們也幫助了我們很多互聯網的從業人士,我們這個行業的天花板被抬高到了幾百億美金。在五年前,在十年前,你做一個互聯網公司,那時候能夠做到10億美金市值大家都已經覺得非常了不起了,今天是個公司能上市好像都是10億美金,不到10億你都不好意思,所以整個互聯網空間被增大了。我想這應該得益于中國經濟高速的發展,還有整個中國互聯網人口,本質上還是人口紅利帶來的整個市場價值在這幾家公司價值上的體現。
從另一方面來講,有了幾家巨頭公司之后,整個中國互聯網的創新顯得遠遠不如美國的同行,我們看到更多的是大家互相抄來抄去,然后或者一種商業模式出來,所謂叫一人捅破窗戶紙,千軍萬馬獨木橋。現在很多新創業的小公司,大家都沒有創新的動力了,現在大家都抄美國的。大家看到團購不是百團大戰,是千團大戰。這么多公司都擠在一條路上,最后成功的,在每一個細分領域成功的公司都不可能太多,最后就形成過度的競爭,最后帶來的惡果,當然看到的就是我們這個行業里顯得是非頗多,甚至比中國的足球領域,比娛樂行業還要顯得更加娛樂化。到底是為什么?我覺得我可能也沒有找到問題的答案,但是我提出幾個我個人的觀察和幾個思考,供大家參考。
我第一個覺得,在中國盡管現在從政府都在呼吁創新,但其實我認為我們整個在中國的文化里,對創新其實是缺乏一種支持知識創新的文化,這是我們不得不面對的一個問題。我們傳統的文化上,坦率地說,包括很多,你見一些媒體,跟政府官員交流,跟行業里很多同行做交流,大家潛意識里實際上都還是喜歡大公司,比較輕視小公司,一個公司只要成功了,我們往往對這些大公司是委曲求全,他只要好怎么都好。我們商業頭條上充滿了這些大佬的各種八卦傳奇,只要成功了,就可以出入各種講壇,像學者、教授一樣布道、講思想。整個文化,特別對創業者,特別剛剛起步的小公司,我們其實比較輕視,我們對小公司是求全責備。這是我自己感覺,我從一個創業者起來一直以來一個強烈的感覺。我特別希望,今天可能有很多媒體在下面,可能要通過很多媒體,包括通過很多論壇,很多時候我們不一定請所謂的商業大佬講一些重復的廣告或者講一些他們也不見得能稱為思想的,他們商業成功的故事。我覺得如何能夠更多地反映創業者,那些初創公司這種雖然幼稚,但是有活力的一些創意,或者創業公司碰到的問題,我覺得是值得媒體,值得整個產業更加關注的問題。
這里面一個更深層的原因,我覺得是我們一個中國自古以來很流行成功學,我們看了太多的我的成功可以復制的成功學,說明有一個問題,其實中國人比較害怕失敗,我們從內心都很害怕失敗,我們崇尚成功,我們鄙視失敗。所以正因為有這樣一種價值觀,使得中國很多大公司,即使大的公司它已經過了溫飽關,已經很掙錢了,市值很高了,但是還是在那兒繼續做一些穩健的操作,就是看著這些年輕的公司趟路,如果你沒趟成,這些大公司很慶幸地說,幸虧我沒進去。如果你趟成了,他們就會沖進來。我跟一些公司的CEO做討論,你們能力更大,責任更大,你更應該在行業里做一些探索。但是結論是,雖然嘴上大家不承認,但從潛意識里來看,大家是害怕失敗的。但是你們知道,創新一定意味著是做冷門的事情,創新一定意味著去做一個成功率很低的事情,如果今天你去做一個事情,所有的人都一致拍手叫好,所有人說這事太棒了,我覺得這件事一定不是創新的事情。所以創新意味著一定要能承受失敗。
比如在美國到今天很多人在談一個公司,這家公司是一個失敗的公司,它在商業上徹底失敗,因為被微軟干掉了。但是這個公司雖然失敗了,但是對整個互聯網的發展實際上是留下了一個不可磨滅的承上啟下的作用,它開創了瀏覽器這個市場,到今天有了它的精神才有了今天Google的瀏覽器,有了今天蘋果的瀏覽器,才有了今天你看起來美國不斷被顛覆的互聯網這個行業的發展。當初利用壟斷,消滅它的那家公司不方便提名字,這家公司后來實際上錯過了整個互聯網,基本上后來一個15年的發展機會。在中國,我們的價值觀里只看一個公司的市值,只看一個公司的收入,不太考慮他對這個產業創造的貢獻,我們只看一個結果。我覺得什么時候當我們能夠不再只去看這些成功的公司,這些成功的公司固然也很重要,而我們也能夠尊重這些失敗者,尊重這些試圖去挑戰市場里的壟斷者,最后即使不成功的公司,從失敗里我們能學到的東西,往往從成功的公司總結的成功的經驗里可能能學到更多的東西,能有更多的反思。我覺得這種對失敗的害怕和鄙視,實際讓很多中國互聯網公司不愿意創新的深層的原因。
第二個,從文化來講,我們是一個太注重結果的價值觀,不問手段。我們評價一個公司,往往就看它的銷售額,往往看它的市值,這使得很多公司即使成功以后,沒有考慮它要對這個產業承擔什么責任,它更多考慮的是我要更快,更高,更強,要更大,要進入更多領域,所以沒有它不僅如的領域,還美其名曰叫卡位戰略。包括一位排名第一公司的CEO他問很多記者一個問題,說這些小公司做的業務,小公司能做為什么我不能做?這句話說得確實很有道理,確實和尚摸得,為什么我摸不得?但是我確實覺得說,在國外你會發現,特別在美國,很多大公司當它決定看重一個小公司的業務,它會收購,它會投資,它會兼并,至少通過資本的關系來良性地進入這個產業,獲得這個團隊。如果完全做一個一模一樣抄襲的事情,仰仗已有的壟斷地位可以扼殺很多小公司,雖然它可以這樣做,但是實際上會被行業恥笑,會被媒體恥笑。但是在中國會這樣嗎?不會。包括前段時間大家爭論的所謂國進民退,從我們國家來看很多國家領導人對大公司也是非常喜歡的,大家覺得大公司代表經濟的主體。但是我要說,眾多創新的小公司,每一個小公司可能都是微不足道的力量,但是當你把很多微不足道的力量聯合起來的時候,我覺得小公司才是一個國家產業創新的原動力,因為大公司真的沒有創新的原動力,他們需要安全,只有小公司才需要不斷的創新、不斷的革命,才能在行業里有生存發展的空間。
我最近在總結微這個字,微博,每個人只寫140個字真的不算什么,實際上微博好像單個的微博沒有任何力量,但是當我們每個人都通過微博發出很多碎片的聲音的時候,你會發現微博成了一個對傳統媒體,甚至對很多輿論顛覆的力量。創業也是這樣,我想很多小的公司一個公司對GDP的貢獻非常有限,一個小公司可能也不足以像大公司一樣在國際上給我們爭得一些臉面,但是中國,特別在互聯網行業,在IT行業,除了有這樣成功的高市值的大公司以外,還得有很多小公司不斷更新換代,這才代表一個國家真正的軟實力,才真正代表一個產業創新的能力。
所以到今天,我并不試圖批評某一些公司,我只是試圖觀察他們,我試圖去揣摩他們的想法。最后其實我得出一個結論,我覺得因為他們發展速度太快了,大家今天在談商業新秩序,大家在談商業倫理,實際上在今天中國互聯網里,坦率地說我覺得還沒有一個真正有價值觀的大公司真正樹立自己的商業價值觀,大家還是不斷考慮銷售額的增長,效果業務飛速的前進。由于中國人口紅利,和得益于整個中國經濟的發展,所以我們的互聯網現在成了全球最大的一個市場,所以整個互聯網市場的價值被投射到這幾家公司,使得他們獲得很多市值高。他們有成年人的力量,但他們的大腦,我說的商業倫理,商業道德,包括價值觀的缺失,使他們的頭腦還像一個十幾歲心智不健全的少年,不知道如何承擔社會的責任和產業發展的責任,還在不斷修一個圍墻把用戶圍在它的公司里,希望用戶只用它的服務,其他家離我們遠點,最好把全中國的流量留在我的網站里,這些流量不要再去到其他的網站,我也是一站式服務。當中國互聯網的用戶和流量都被幾家巨頭公司壟斷的話,這樣一個沒有陽光雨露的土壤,有了幾棵大樹,其他地方寸草不生,這是我們需要的土壤嗎?中國互聯網在前十年獲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對整個中國社會帶來了巨大的改變,在下一個十年,互聯網這么年輕的一個產業應該有一個什么樣的發展?應該怎么樣能夠更加創新?我覺得可能是我們每一個人需要去認真思考的一個問題。
最后一點,我想談我碰到的另外一個特別令我苦惱的問題。在美國的商學院里,大家都要學的一門課講叫顛覆式創新,我是顛覆式創新這種商業理論的一個信徒,斯坦福商學院有一句名言,因為有了斯坦福才有了硅谷。這種革命性的小公司總是在破壞已有大公司形成的商業模式,總是要顛覆已有公司的商業模式,而這種不斷的小公司破壞大公司的商業模式,就是構成了整個美國硅谷前進的動力。這個聽起來是一個非常有道理的說法,事實上我們每天也在醞釀,互聯網本身就是一種顛覆的力量,這里邊我們可以舉出特別多的例子。比如大家今天都用的Google的安卓的操作系統,它是一個免費的手機操作系統,顛覆了傳統的摩托羅拉和諾基亞這種傳統的手機公司,可以讓更多的普通人非常低價地能夠使用智能電話,能夠移動上網。但是你會發現在中國,當你去談這個詞匯,很多人會覺得非常不理解,因為顛覆在我們這兒是一個負面的詞匯,我們都聽說過有顛覆政府,顛覆政權。后來我試圖說把這個詞改一改,改成破壞式創新,破壞在我們的辭典里更是一個負面的詞匯。包括360其實在剛出來的時候,我們就是一個典型的顛覆式創新,因為傳統的殺毒廠商賣殺毒軟件賣了很多年,它的商業模式非常穩定,非常可靠。當我們推出終身免費殺毒之后,實際上就顛覆了這個市場。就有很多媒體的朋友,甚至很多同行對此非常不理解,大家總覺得你為什么這么不和諧?你為什么總是影響其他人賺錢?你為什么總是成為輿論的焦點?總是成為紛爭的中心?我試圖講說,其實我沒有刻意要破壞別人,但是每當我創造一種新的商業模式,這個新的商業模式一定會破壞別人的商業模式,這種破壞只要對用戶是帶來好的利益,只要對產業的技術帶來推動,對整個行業帶來發展,就應該是好,不應該以其他企業的利益是不是受損,或者以其他企業是不是還能掙到錢作為標準。但是這個過程中讓我闡述顛覆式創新這個概念讓我覺得很辛苦,我們傳統講的外圓內方,我們傳統講的商業經營和氣生財,你天天鼓吹一個小公司創造一個商業模式,讓原來的公司都掙不到錢,他們的員工怎么辦?這種問題經常問得我也啞口無言。我后來想了想,我認為我們的文化語境中太缺乏對破壞式創新和顛覆式創新這種正向的理解。
所以我想借這個點,希望我們更多的媒體和產業里的朋友,大家能夠從一個正向去理解顛覆式創新和破壞式創新,對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帶來巨大的意義。我覺得對我們更多的創業公司來說,你去做改良式的創新,實際上是沒有任何意義的,因為你去模仿一些大公司,只是你比它做得更好一點,做得更便宜一點,做得更快一點,它是沒有任何出路的。作為一個創業公司,最終要創新,一定要形成對已有商業模式的顛覆和破壞,才能創造新的游戲規則,才能創造你的游戲規則。當然也有可能有一天,當你成功以后不要再期望保持什么三大三小的局面,你可能會被新的創業者用其他一種新的顛覆方式所破壞,我覺得這可能才能形成一個真正的商業良心的秩序。所以我對這個商業新秩序的理解,特別是在互聯網里,絕對不是幾家巨頭的局面,50年不變,他們永遠形成一個壟斷的局面,我覺得這對于這幾家可能是很幸福的秩序,但是我覺得對于整個產業來說,這不是我想要的商業信秩序。所謂新的商業新秩序在互聯網里就是每五年就會有一批新的創業者脫穎而出,就會有一批新的公司站立在橋頭浪尖,只有形成持續不斷的創新,持續不斷的交疊,才能形成整個產業和民族的競爭實力,這比中國多幾個高市值的大公司都更有意義。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