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八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第八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文化產業中心教授姚偉鈞。
姚偉鈞:各位代表,大家好。我是來自華中師范大學國家文化產業中心的,我今天給大家講的題目是《高校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現狀與改進的思考》。我們華中師范大學辦文化產業專業已經有十個年頭了,在這十年當中也有許多酸甜苦辣和一些經驗教訓,我們在這十年來和其他的一些高校的同志在一起交流,我們感覺到目前我們這個文化產業學科在培養過程當中存在著一些問題,也有一些需要改進的地方。所以我就這個問題寫了這樣一個小文章和大家在一起交流。
我們感覺到目前文化產業人才培養現狀方面有四個不適應以及六個方面需要改進的問題。
第一個不適應,就是學校教育與市場需求不適應。
我們覺得文化產業人才培養必須與文化產業人才市場緊密結合,與具體的文化產業業態相結合,但目前我國的文化產業人才教育由于對文化產業人才需求的狀況了解不充分,培養的體系不健全,培養的目標不清晰,學科建設不分明,專業設置不合理等原因導致培養的人才和市場脫節。有一些學校在確定文化產業專業設置和招生數量的時候存在著對文化產業人才市場需求調研分析不夠,也不顧自身的辦學條件,盲目開辦文化產業熱門的專業,盲目擴大招生的規模,同時由于專業的方向特色不鮮明,人才培養質量不高,最終導致一些學生畢業時學非所有,畢業就業困難。這個我覺得在我們文化產業學科里面表現得尤為明顯,我們現在許多高校同學們就業的問題都是很大的一個問題,我們前不久到河南鄭州去做了一個調研,普遍而言即使就業了工資水平也非常低,都在1000元以下。
第二個不適應,理論教學與專業實踐基本不適應。
目前文化產業專業教育強調文化產業理論學習,以文化產業學科體系為線索,重點在傳授學科前沿的理論知識。這樣的培養模式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重知識積累、輕動手操作的弊病,基本上都是從理論到理論,用理論取代了實踐環節。宏觀知識講得太多,全面講授文化產業相關知識培養出來的學生并不實用,實踐當中缺乏創新能力,很難和市場對接。學生所學的專業理論也不能指導專業實踐,實踐教學環節存在著比重小、內容窄、設備陳舊等問題。即使開展專業學習,也大都是走馬觀花式,缺少專業技能訓練,特別在二線城市所辦的文化產業學校表現得尤為明顯。我們知道在北京這樣的文化產業機構比較多的城市實習還比較容易找一點,如果是在一些二線城市,甚至三線城市,文化產業機構比較少的情況下,要找實習單位也非常困難。
第三個不適應,師資隊伍與人才培養基本不適應。
到目前為止,我國還沒有形成文化產業專業出身,并且擁有系統知識結構的師資隊伍,沒有相應的師資儲備,缺少高學歷的人才培養過程。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和實踐動手能力比較弱,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大部分教師和管理人員都是從其他傳統專業轉移到我們這個領域來的,這些老師盡管在學科大背景上與文化產業管理相切合,但也存在一個學科轉向的問題,缺乏系統的知識積累。同時,高校的評價體制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文化產業專業師資隊伍的建設,學術性是高校科研的基本特點,作為應用性的文化產業研究,由于與傳統的學術研究有一定形式的差別,很難被承認,教師在評定職稱上往往將科研成果量化,而教學效果和教師的技術應用能力、實踐能力卻視為很難測評,導致教師重科研、重學術,輕教學、輕應用的傾向。文化產業是各種學科的融合,需要教師有一定實踐的經驗和進行自身的理論融合,這實際上是對師資隊伍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第四個不適應,科學研究與人才教育基本不適應。
文化產業是一個新興的部門,文化產業學也是一個比較應用型的學科,但是目前為止,文化產業學科在學術研究整體上處于一個起步階段,在許多領域里都有深入探討和應用的空間,但是我們目前在這一塊還很不夠,所以導致這個學科培養出來的人才在創新能力方面還不夠。
因此我們提出在文化產業管理學科建設上專業人才培養上還有一些改進的地方,具體而言有這六個方面。
第一,宏觀上有待進一步梳理思路,教學上有待進一步的規范設置。目前我們知道各個高校在培養方案上都是各自為戰的戰國時代,我們在這個會議上有篇老師的文章具體講了這個問題。彼此之間的合作不夠深入,教學計劃的內在邏輯不夠連貫,教學計劃的合理性和延續性都有待進一步的加強。教材建設上都依賴于各個高校任課老師的單打獨斗,全國缺乏內容規范、權威性強的統編教材,有些課程甚至連基本的教材也沒有。
第二,專業定位上需要進一步明確,我們感覺到在這個專業定位上應該進一步明確,目前各個高校在培養目標方面都不一致,有的是培養宏觀的人才,有些是側重于一些應用型的人才。這個希望能夠通過一些重要的課題把這個專業方向進一步做一個明確的定位。
第三,教學管理需要進一步加強。目前,教學管理方面存在的普遍問題是: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系統不完善,運行過程不暢通,重規范輕創新等。尤其是有些院校的文化產業專業歸屬問題值得探討。有的歸屬于管理學院,有的歸屬于文學院,有的歸屬歷史文化學院,有的歸屬新聞傳播學院等等。文化產業管理專業辦學還要快速脫離傳統專業的束縛,尤其是中文、歷史這樣的傳統專業,它們辦學的歷史比較長,師資力量雄厚,教學經驗豐富,科研成果顯著,但同時也對新興的專業存在著一些問題,我們認為需要在這個管理上盡快有一些新的措施。
第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師資隊伍建設不足是我們文化產業專業發展的瓶頸,這個瓶頸我感覺到目前而言我們教師隊伍當中主要還是缺乏一些雙師型的教育,這個比例很低,大部分教師是從其他傳統的專業轉移到這個領域的。還有一部分來自于實踐的一線,有些高校在辦專業的過程中實際準備不足,師資力量欠缺,教學水平參差不齊,我們學校當時在解決教師隊伍的過程當中,我們是聘請了武漢地區在這個領域里面做得比較好的一些專家到我們學校來上課。比方說今天在座的王國華教授,他當時在武漢理工大學工作,同時也有很多長期在海外工作,在上市公司工作,有行政工作的經驗。傅才武老師我們當時也聘請到華師工作,也是有長期行政工作的經驗,他們的加盟彌補了我們在雙師型教育方面的一些不足。
第五,加強實踐環節。目前文化產業管理本科專業的教育強調文化產業的理論學習,在這個方面我們感覺到實踐的環節是非常地欠缺,因此我們提出來要加強實踐的環節以及專業實習。這個和第六個方面是聯系在一起的,這個方面是文化產業領域里非常薄弱的。剛才我講這個和有些城市文化產業的發展,這樣一些實習機構不多有關系。但是我覺得要使得我們這個專業的人才能夠學有所用,必須要加強實習,專業學習這個環節。
我覺得在這六個方面我們能夠有效地,有針對性地做一些改進,我相信我們文化產業這個人才培養工作應該在短期內可以上一個臺階。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