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八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第八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于2011年1月8日-9日在北京召開。上圖為臺灣南華大學教授黃昱凱。
向安全:你能不能介紹一下在臺灣地區數字出版的狀況。
黃昱凱:從結果上來看,可能兩邊差異不大,但是差異不大的原因差異很大。臺灣沒有很多的閱讀器,但是現在數字出版的部分其實是沒有任何的商務模式可言。簡單來講,我現在有了一臺電子閱讀器,不管是漢王也好,或者iPad也好,在臺灣找不到一本書有電子版權。我估計在大陸也是如此,也就是紙本書,暢銷書的前100,我可不可以在漢王買,好像也沒有。在臺灣也是一樣,臺灣連閱讀器都不是那么成熟,雖然臺灣是電子閱讀器的制造商,但是硬件有了,軟件沒有。臺灣喜歡看華文的書比例沒有超過一半,也就是說絕大部分的書,大家看的是歐美的翻譯書、日本的翻譯書。估計未來這些書都不是會有中文的版權,因為這些是國外的出版設自己做中文電子書的工作,不見得要走傳統的軟件。我想說臺灣的電子書,很多媒體都講去年算是臺灣電子書的一個開始,因為政府投入了很多資源,希望業者去做電子書比較正規的經營模式。
電子閱讀器很多是不是一件好事,我們要思考一下,因為電子閱讀器很多意味著規格很多,如果規格很多對經營來講是沒有效率的,以英文為主的iPad和Kindle,就只有這兩種,規格的統一是有利于業界的發展。如果太多可以選,就等于沒得選。比如出雜志了,雜志現在有四種加密方式,有四種版面的大小,那肯定是負擔很大。在美國要么就是Kindle,要么就是iPad。所以目前在臺灣雖然規格沒有很多,沒有很多閱讀器,但是跟大陸也差不多。核心有兩個,一個是有沒有很強的閱讀器,還有一個是有沒有很強的內容。所謂的內容,背后的邏輯就是你有沒有版權,所謂的內容其實就是版權。因為有了版權才有所謂的商務交易的基礎,如果沒有版權就像大陸文學,很多都可以免費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