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八屆中國文化產業新年論壇 > 正文
主論壇:面向2020——中國文化產業新十年
未來十年,是中國文化產業迅速壯大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的十年。中國文化產業歷經過去十余年發展,由萌芽漸至成熟。2009年7月22日,國務院審議通過我國第一部文化產業專項規劃--《文化產業振興規劃》,規劃明確了文化產業振興的指導思想和八大重點工作,標志著國家層面正式將文化產業提升至“戰略性產業”層面加以培育。由這一歷史起點到文化產業真正成為國家戰略性產業,發揮國民經濟支柱作用,中國文化產業尚有重任在身。
未來十年,是中國文化產業依托“十二五”規劃藍圖實現自身發展的十年。2011年,是全面落實《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重點年,同時也是研究制定“十二五”時期文化產業發展規劃的關鍵年。未來十年中國文化產業的布局謀篇須依托國家“十二五”大發展,繼續積極進行文化產業資源整合和結構調整,不斷增強文化產業的整體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挑戰新一輪的飛躍。
未來十年,是為到2020年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偉大目標而奮斗的重要十年。作為黨的十七大明確提出的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五點新要求之一,文化建設肩負著莊嚴的歷史使命。大力加強文化建設,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增強文化產業競爭力,是當下及未來十年需要深入研究、持續推進的重大課題,是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
本屆新年論壇將重審中國文化產業建設至今的歷程與現狀,展望中國文化產業下一個十年的發展藍圖,共同探索未來十年中國產業融合與文化振興之道。
擬邀嘉賓:嚴雋琪、鄭萬通、歐陽堅、聶辰席、周其鳳、盧正剛、葉朗、陳少峰
文化遺址論壇:融合創新——遺址保護與持續發展
文化遺址作為中華民族優秀文化不可復制的有形遺存,正在經歷一個最緊迫和最關鍵的歷史時期:一方面,日益洶涌的城市化浪潮帶來的遺址資源建設性破壞與遺址保護之間的矛盾日趨激烈;另一方面,當前遺址保護與開發領域理論研究成果的嚴重不足已經導致遺址的保護開發與國家建設的高速發展不相適應。在文化遺址應不應該重建,應該怎樣重建的話題紛擾之下,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正在演變為涉及經濟社會發展各個方面的復雜系統。如何正確地認識并充分發揮文化遺址的歷史價值,如何成功地對文化遺址進行產業化開發,實現文化遺址保護與區域經濟發展之間的協調和共贏,是當前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
焦點議題:
1、 城市化浪潮中的文化遺產保護與開發
2、 從“文化旅游”看文化遺址資源產業開發
3、 數字時代視角下的文化遺址保護與開發
4、 徘徊在“保留”與“重建”中的中國文化遺址產業前景
擬邀嘉賓:單霽翔、朱曉東、陳名杰、周冰、肖永亮、佘日新、王齊國
文化貿易論壇:中國之夢——民族傳承與國際視野
21世紀伊始,“軟實力”建設提上國家日程,中國文化產業蹣跚學步,扛起了“走出去”的大旗。十年回望中國文化出海征程,一方面,政府積極建構國家文化形象,以國家之名為對外文化交流架橋鋪路,聲勢浩大;另一方面,與“中國制造”全球崛起極不相稱,“中國文化制造”依然在國際文化貿易市場上繼續著“赤字”生存。審視當下,檢視自身,在民族傳承與世界范式兩界之間徘徊的中國文化“軟實力”建設仍在尋求解決與突破之道,仍有諸多未解的難題。
面對一個文化多元、產品多樣、流通渠道日益全球化的新時代,如何在現代文明的基礎上傳承中華文化,生產富有競爭力和市場魅力的文化產品?如何開拓國際文化市場,改善并扭轉我國對外文化貿易的失衡狀況?如何有效提升我國在全球文化體系中的影響力?中國文化走出去,任重且道遠。
焦點議題:
1、“內功”之本:亟待承繼的文化認同、文化自信與文化使命
2、傳播之“魂”:在傳播文化與文化的傳播之間
3、“赤字”之難:國家“軟實力”建設中的“硬”問題
4、后發之“機”:全球化與區域性PK下的中國文化產業
5、品牌之“道”:舶來與本源的融會貫通
擬邀嘉賓:鄧麗麗、張福海、朱浩文、張勇、賈磊磊、趙怡、釋永信 、劉航
出版論壇:藍海之光——資本時代與數字變革
進入“后轉企改制時期”的中國出版業正在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資本“洗禮”,肩負轉變發展方式和完成結構戰略性調整的使命,行業內部兼并重組迅速加劇,伴隨著幾家出版集團成功上市融資,一些翹楚民營出版企業也得到了出版集團的投資或者股權基金的青睞。金融資本的加盟為傳統出版帶來了哪些改變,它能否成為出版業轉變企業經營方式的救命稻草,成為企業跳躍發展的助推器?企業能否在資本市場的回報“天職”與文化建設的社會責任之間找到平衡?
與此同時,在資本的光環之下,關于數字出版的歡呼和爭議仍未分出勝負。一方面,數字出版發展迅猛,為出版行業的發展帶來了新的曙光;另一方面,數字出版盈利空間何在,前路仍然橫亙問題重重。究竟是數字出版要在傳統出版的大背景中拼出自己的一片天下,還是傳統出版要在數字出版的繁茂叢林中掙扎著重新壯大,抑或二者可以消弭對立,結伴發展前行?
焦點議題:
1、資本時代的內涵增長與外延擴張
2、資本市場的回報“天職”與文化建設的社會責任
3、出版行業的兼并重組的趨勢和前景
4、數字出版與傳統出版如何聯姻
5、數字出版的發展空間和策略
擬邀嘉賓:肖東發、張平、郝振省、侯小強、周蔚華、簡秀枝、徐志勇、童之磊、彭云飛、孫衛、陳黎明、史翔
學科論壇:創意管理——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
在文化工作實踐中,“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日益成為共識,文化人才特別是高層次文化人才的素質如何,直接決定文化事業的興衰和成敗。當前,我國文化人才隊伍建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困難,如人才創新能力有待進一步提高,高層次文化藝術專業人才的培養和支持力度不夠,人才結構和布局不夠合理,人才流動的體制性障礙尚未消除,用人機制有待完善,人才資源開發投入匱乏等。2010年,國家文化部出臺《全國文化系統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為“人才興文”戰略的深入實施吹響新號角。
焦點議題:
1、文化產業人才培養與教育體系建設
2、文化產業指標體系、統計機制與成果分享
3、在國際視野中探討文化產業的“產學研”一體化
4、與市場需求的對接與互動
5、二三線城市文化產業“人才荒”的突破路徑
擬邀嘉賓:尹鴻、傅才武、李鳳亮、皇甫曉濤、柏定國、陳建宏、姚偉鈞、王亞南、王國華、夏瑛、張澤洵
金融論壇:資本之翼——金融政策與產業振興
金融支撐是文化產業的基礎,是文化產業前進的能源。了解中國文化產業發展的金融環境,有助于測量中國文化產業的生產力。2010年以來,隨著《關于金融支持文化振興和發展繁榮的指導意見》、《關于金融支持文化出口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戰略舉措的持續實施,給處于大發展時期的中國文化產業資金困局破解帶來了更多期待。資本準入限制進一步放開,投融資體制改革加快,包括信貸、股權投資、債券在內的多種融資模式逐漸成熟,文化產業投融資日趨活躍,長期以來制約文化產業發展的投融資困局在此后的發展中如何求得破解,值得期待。
焦點議題:
1、文化體制改革與文化企業投融資現代化
2、資本邏輯與文化企業的商業模式和盈利能力
3、“文化+金融”試驗田=“錢”景無限
4、資本之翼:中國文化產業的 “瓶頸”與路徑
5、中國文化產業金融年鑒
擬邀嘉賓:李小磊、魏鵬舉、喻文益、梅松、許寧躍
園區論壇:問計創意——園區建設與產業動力
伴隨中國文化產業的發展壯大,各地掀起城市建造和改造創意產業園區的熱潮,個中不乏成功之作。然而在規模擴大與速度提升的喜報背后,我國的園區建設與發展不無隱憂,被寄予文化產業創新引擎與“孵化器”之厚望的園區能否肩負起重任尚有待時日的考驗。在各地政府政策助力推動下“開張”的園區并未能在后續發展中及時建構自身的核心競爭力,飽受倉促上馬、管理無序、業態失衡、動力不足、缺乏產出效益等問題困擾的部分園區正在遭遇發展停滯甚至衰退的尷尬。難以激起社會資本和創意人才角逐熱情的園區熱潮,仍停留在文化地產的城市化物質經濟階段,急需規范經營和創意注入來追求新一輪生命周期。
焦點議題:
1、區域文化產業發展科學規劃與管控
2、名難符實的“孵化器”,尷尬的自生能力
3、十年建設,看中國文化園區的前世今生
4、文化產業的“集聚”特征與中國實踐
5、文化產業園區新十年的科學發展與展望
擬邀嘉賓:花建、劉玉珠、李永求、林炎旦、邱代倫、林佑欽、姚立軍
案例論壇:案例研究——品牌之源與經營之道
發展文化產業,重要的一環就是文化品牌的樹立,并保持其長久的品牌生命力。而一個文化品牌的打造和保持,又是與其打造者的策劃與經營息息相關。本主題論壇將選取大陸與臺灣有代表性的文化產業個案進行深入地分析與研究,邀請該案例的研究專家與文化品牌的經營者現場對話。在對這些典型案例的研討與探究中逐步求索文化產業品牌之源與文化企業的經營之道。
案例解析:
1、幾米品牌與墨色國際:品牌塑造、管理與深耕
2、蒙恬的設計創新
3、明華園成功之路
4、百雅軒的消費需求辨識與價格制定策略
5、杜拉拉升“值”記:出版產業鏈的延伸與開發
6、喜羊羊與灰太狼案例分析
擬邀嘉賓:向勇、佘日新、陳勝福、陳建誠、李雨珊、施信佑、尹立、葉明亮、駱世民、吳淑玲、黃雋青、李大鈞、周慶山、王筱蕓、鄧麗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