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復旦大學EMBA同學會年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0復旦大學EMBA同學會年會”于2010年12月18日在上海舉行。上圖為復旦大學管理學院產業經濟學系教授郁義鴻。
郁義鴻:我演講的題目是《霧里看花—中國經濟轉型的短期矛盾與長期趨勢》,經濟社會層面有很多霧,看短期矛盾也好長期趨勢也好,實際上有很多霧我不一定看得很清楚,看了各位的報告,我覺得他們已經給我們剝掉了很多迷霧,我做產業經濟學,我比較關注更加長期的層面,就我個人來講,葉檀女士把短期的霧都剝清楚了,短期對我來說霧更濃,長期或許反而能夠看得更清楚一點,我想強調的是,從長期來講影響中國的最關鍵哪些因素,這些因素未來趨勢變化是什么?在這里引用這一段話,我不知道各位有沒有這樣的感受。我在08年的時候曾經引用過這段話,09年沒有引用,我從08年開始有這樣的感覺,或許也因為我看到的霧太多,所以我用了這一段話,個人感覺現在似乎這種現象或者這種感受更深刻一點。
我先把觀點分享一下,后面盡可能用數字支持我的觀點。
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階段,我所說的經濟發展模式要轉變的階段,回頭看中國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曾經提出口號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現在口號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或者轉變經濟發展模式,毫無疑問從內涵更深刻更廣泛,上個世紀90年代中期,為什么提那個口號,跟我們全世界提出的可持續發展的口號是有密切關系的,這是背景,但是90年代中期學者們討論了很多,出了很多報告,結果幾乎沒有落后,是因為沒到那個時候,現在我覺得,我們從這個意義上來說是被逼的,我們必須要轉型,講結構調整的話,我覺得動力和活力主要來自民營企業和中小型企業,所以非常關鍵的破除行業壁壘,除了理應壟斷和自然壟斷行業,所有行業應該破除壁壘,實現市場充分競爭,如果不能遏制房地產泡沫,中國經濟存在重蹈日本經濟迷失20年的極大風險。收入分配差距縮小,對中國未來發展來說,具有極其關鍵的作用,如果不能推進制度變革,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可能有。
江小涓的理論成果一般比較欣賞,今年出了一本集,把前些年的研究成果做了梳理,序言里面把這一段話“中國理論研究很困難”這本書是《制度變革與產業發展—進程和案例研究》 2010年8月。第一、現實變化很快,而且是不連續和非邊際性的,要找出持續存在的變量很困難,更不要說確定其權重和相互關系了;第二,尋找數據困難,特別是口徑一致,有較長的時間跨度和較寬覆蓋面的“系統”數據很困難,使用“外推、“加總”和“比較”等方法都容易產生謬誤。這種情況下,構建“一般性”的分析框架即學術意義上的“理論創新”不太容易。
我簡單三個話題:1、中國經濟發展進入轉型階段。2、結構調整的挑戰。3、影響長期發展趨勢的因素。
回顧過去從1949年之后,我覺得兩個歷史性事件說,第一個1978年改革開放,第二個92年鄧小平南巡講話。第二階段是為中國經濟的騰飛打基礎,當然也涉及到體制改革和其他方面的東西,長期發展來講,奠定一個基礎,98年之后真正騰飛階段,真正起飛是92年之后,短期波動我們也看到這個波動非常劇烈,真正轉型07年就開始,并不是金融危機來了以后,危機來之前就開始轉型或者被迫轉型。1)人民幣升值,2)勞動力成本上升。新的《勞動合同法》實施,某種意義上來說不提前了因素的影響。提前了多少年我沒有做實政,我不敢說,或許就可以這么做,如果沒有新的勞動合同法,勞動力上升可能會推遲幾年。上海餐館全都在招聘,幾乎每一家餐館都有招聘廣告,說明勞動力短缺,說明工資太低,勞動力成本上升毫無疑問是大的趨勢,金融危機。中國沒有金融危機,中國只有經濟危機,金融危機次貸危機是美國產生的,對中國來說金融本身開放度沒有那么高,沒有太多金融衍生品,08年11月份所有數據跳水,導致我們政府出來的救市措施,而且是大力度的救市,技術創新瓶頸,這些都是我們整個經濟必須要轉型的最基本的環境因素,有些屬于基本國情,有些屬于國際環境,從長遠來說,這些問題人民幣是否繼續升值是另外的問題。
現在基本共視是外生內貶,中國經濟如果不轉型,我最近的觀點就是說,我們的救市如果從力度角度來講,我個人覺得三倍于或者四倍于我們所需要的力度,我們保住了增長,但是結構調整被推后了,我們成為全球的經濟增長領軍者,世界各國感謝我們,但是我們的代價是什么?沒有人很好的去做實證的分析,我們究竟付出了多大代價,來付出這樣的結果,所以這也是我更關注長期因素的最近原因,這個最基本的圖,大概演示一下,這是52年到78年的數據,我們可以看到增長趨勢不錯,而且盡管有比較劇烈的波動,總的來說不錯,這是第一階段的,第二階段你看這些數據的話,毫無疑問這個績效極其漂亮,跟09年GDP相比,1978年幾乎就是零。看增長率的話,00年之后,或者99年之后,特別00年之后有經濟增長黃金時代,黃金時代的意義是,增長率一直維持高位,通脹率非常低,這樣一個黃金時代。但是為什么到07年開始問題越來越大?很簡單隨著矛盾在這么漂亮的數據,黃金增長時代的時候都被掩蓋掉,或者說沒有累計起來,經過這些年累計越來越嚴重,累計到一定的時候,就有可能要爆發,然后成為我們目前所謂的短期矛盾的種種表現,都是回頭看歷史問題你可以發現蹤跡是什么?縱向去看所有現象的問題都是所有模式產生,你現在所做的所有一切都會影響將來發展,如果不進行結構轉型,發展模式的轉型未來問題沿著傳統模式走下去繼續累積,累積到一定的時候,我個人知覺判斷,如果你承認現在有泡沫,那我相信只要是泡沫沒有不破的,你可以繼續往大的推沒問題,吹得越大爆得越厲害,只是時機問題。
前面第一階段的增長也是存在的,后面兩個階段同樣非常漂亮,這是講人均GDP。從實際來講大概觀點07年開始進入轉型階段。
二、結構調整究竟面臨哪些挑戰?
我覺得可以分層面來講,宏觀層面或者社會層面,最基本的很多學者包括政府官員,可能也都討論過,我們GDP的拉動主要是投資FDI出口,收入分配差距非常大,人口老齡化,魏尚進教授已經提到很多人口問題,非常獨特的觀點,角度非常有意思。縱觀層面也是我更多關注的,中國的結構轉變其實既有基本國情是多層的而且多元的,產業結構轉變是非常普遍的,所有發展國家都會討論這個公式,區域經濟轉變是大國毫無疑問是很大的問題,城鄉結構轉變只要城市化就是城鄉結構轉變,所有制結構轉變是企業改革。為什么我加上“多元”兩個字,城鄉結合普遍理論是二元結構,面向未來的時候或許二元不夠,或許至少三元,區域經濟結構是三元,產業結構就更加復雜一點,就第一個宏觀層面我這里簡單給出一個圖,我們各位可以找到很多更細致的分析或者數據,最基本的看法,事實上就是獲得一個現象,我們能夠觀察到的,過去很多年投資拉動是最重要的。
一般都講三駕馬車,其中一駕馬車是出口,投資這一塊非常高,而消費從00年以后一路下降,也就是黃金時代靠投資,投資靠FDI還靠出口,00年之后消費拉動因素作用越來越降低,也就是我們的傳統模式,這邊是今年5月21日中國經濟網上面給出的社科院調查的結果,4萬億刺激進化,主要的投資方向在重工業,還有俗話叫鐵公雞基礎設施行業,基本是社會密集型,更多資源流入強勢的企業和部門,對中小企業形成進一步的擠壓,這里統計數據說09年上半年占全國企業總數1%的國企業獲得全國接待的91.2%,民營企業只獲得8.2%,這就是通常所說的什么叫國進民退這是一個方面的表現。
收入差距剛才有些嘉賓沒有提到的,人均GDP綠色這些柱子,從高度來講在中間位置,比它高的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勞動報酬高于GDP,農村放進來人均下降,藍色是城鎮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平均勞動報酬變成人均可支配收入差了什么?最大的就是稅收,當然還要加上交的社保、醫保等等,總的說來,上升的斜度,平均勞動報酬上升幅度非常大,斜率很高,很陡峭,但是可支配收入遠遠弱于這個,所以很大一塊實際上被稅收拿掉了,收入分配嚴重失衡,中國的基尼系數已從改革開放初的0.28上升到2007年的0.48。近兩年已超過了0.5,世行報告顯示,美國5%的人口掌握了60%的財富,而中國則是1%的家庭掌握了全球41.4%的財富,中國成為全球兩極分化最嚴重的國家之一。
經濟系數在這里不講了,人口老齡化,剛才魏尚進教授提到人口結構非常獨特的性別比例的失衡,人口老齡化成為非常現實的問題,已經變成非常現實的因素,我們可以看到以這個為最基本的背景,勞動力成本的上升,這是一個必然趨勢,它有被動的一面也有主動的一面,中央經濟工作未來十二五要提升人民經濟水平,以為著勞動力成本上升,人口老齡化意味著你勞動人口供給越來越少,供給越來越少你必須要付出更高的薪水才可能雇傭到勞動力,這是最基本的供需關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李劍閣對中國3000多個村莊進行調研,發現目前已有2.3億農村剩余勞動力轉移到城市,約占農村勞動力總數的47.9%,而剩下的僅占5.1%的2481萬剩余勞動力,則基本上是難以轉移出來的老弱病殘。我上個禮拜也在上EMBA的課,他說我在上海做農業,在上海一對夫妻種菜的平均年齡兩個人加起來150歲,人口學里面有人口紅利的概念,可以體現在撫養率比較低,這個具體數據在這里不那么重要就過一下,人口撫養率事實上是每一個勞動年齡的人口撫養多少個非勞動年齡人口,08年人口年齡結構,0-14歲25166萬人,占19%,15-59歲91647萬人,占69%,60歲以上的15989萬人,占12%,其中65歲以上10956萬人,占8.3。
嬰兒潮接下來就是人口紅利然后變成人口負債,第一階段日本嬰兒期,接下來正好是日本經濟崩潰前后,1991年啊日本經濟連續20年迷失,中國經濟預測2015年人口紅利轉變為人口負債。中國是不是重蹈日本經濟的覆轍,可能人口紅利轉為人口負債,恰好是日本經濟從報復轉變為零界點,所有矛盾當你轉期刊起來能夠解決的時候,你指標不治本矛盾繼續累計,累計到什么時候爆發,很多人認為就是2012年。有人說買黃金是一個方式,那買了黃金放到雞窩里,EMBA學生可能不太看電視劇,看看潛伏就知道了,為什么買黃金放在雞窩里。
三、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根本的是我們長期面臨的約束,人員和資源的約束,事實上還有環境的約束,已經越來越不可承受,所有東西都開始累計成短期矛盾,產業結構轉變是一個因素,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對中國經濟長期發展是根本性的因素,中國經濟能不能持續發展,未來十年二十年以后繼續保持可持續發展非常重要,城市化道路選擇是重要的話題,能否縮小收入差距,毫無疑問非常重要,制度變得推緊非常重要。
這是一本韓和元作者寫的標題就叫《中國經濟將重蹈日本覆轍》2010年6月出的,大家可以看看,很多時候光看表面可能覺得是相似,很多人覺得歷史是一面鏡子,我們實際上要深入分析一下,目前的環境跟日本當年環境究竟有怎么樣的區別,最大的區別是全球化和金融體系的特點,講資源稟賦,中央電視臺項目組推出《國情備忘錄》2005年人均煤炭可采儲量為多少,世界平均值是多少,人均石油可采儲量只有多少,僅為世界平均值的多少,人均天然氣可采儲存量為多少,僅為世界水平的多少,人均水資源量只有2300,僅為世界水平的1/4,是全球人均水資源的貧乏國家之一,森林覆蓋18%,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61.52%。
發改委宏觀經濟研究院的院長曾經說過一句話,中國物價水平要趕上美國還要40年,我說他大概10年前出的論點,現在跑美國和歐洲任何一個地方,在超市里賣的“中國制造”的肯定比他們便宜,只要是“中國制造”都比國內便宜,或許中國收入水平從人均來講趕上美國還要20、30年,不一定要40年,但是物價要超過美國歐洲,怎么來解釋,資源缺口按照全國礦產資源規劃2015年,如果按照現在的能源開采和消耗速度2020年45種礦產中19種短缺,石油對外依存度60%,鐵礦石40%。
產業結構演化與調整三產比重應該提高,但是跟我們價格結構也有關系的。到后工業化成為主導,對中國和上海來說沒有實現這一點。這是09年的三產比重。
比較重要的是對未來長期發展來說,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具有根本利益的。是臺灣企業家施振榮提出的,產業鏈來說越是上游的附加價值約稿,越是下游的附加價值越高,在中間制造就是最低的,這就是“中國制造”的位置。最近幾年有所改變,但是現在我們還是處于中間,沒有技術進步和創新能力,我們不可能從中間向兩端發展,技術創新靠什么?我覺得改革開放以來最大的失誤就是教育,教育里面包括對技術人才的教育,特別對工程師的教育。
郎咸平高產作家寫的東西很多,很多有一定的道理,相對說來,或許要作更深入實政研究,對他很多結論可以提供強有力的支持《產業鏈陰謀》他提到的,他的題目是“非常6+1”跟剛才微笑曲線是基本符合的,我覺得這個不是陰謀不陰謀的問題,你只要看這個現狀,然后看國外的這些企業進入產業鏈的哪一端,一般來說是進入上游和下游,無所謂陰謀應該來說陽謀,現在應該引起警示的農業和產業鏈。
城市化的提高可以看下面一個(圖),96年之后直線上升,平均每年1.5個百分點,13億來算意味著每年2.5億人口從農村進入城市。07年44.9%,假設過去幾年1.5%,現在我們就算已經到了50%,未來完全城市化的實現到70%,還有20個百分點,如果每年1個百分點,我們還可以增長20年,所有的結論和預測,可能都是有條件的,一個重要的現象,剛才葉老師已經提到了他所觀察到的現象,我們也觀察到其他一些現象,現在甚至于可能出現逆城市化的趨勢,為什么呢?對農民來說現在土地價值越來越大,農村戶口比城市戶口還要值錢,我到城市里面來干什么,這里面有很大機制上的問題,這個是06年的仇保興提出的觀點。我個人認為上海是不太師適宜居住的城市。
戶籍制度改革和農民土地發展權,9月6號《第一財經日報》發表的文章,高鐵剛才嘉賓提到了,12月1號《第一財經》報道,高層批示:“給后人留下的不是債務,是永恒的財富”。所有預測都要看未來怎么驗證這個事情。
最后我特別強調政府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這是兩位經濟學家,一位Stiglitz,還有一位Lewis55年的時候提到了,這些老外不看就看中國人林毅夫《經濟發展與轉型—思潮、戰略與滋生能力》,副標題第一個是思潮,危機以來最基本的思潮是市場經濟不好要政府來干預,這是最基本的思潮,產業政策又回來了,但是他帶來的問題是,我個人覺得如果把所有的問題都通過短期的政策往后推,就像我剛才說的,還會繼續積累,積累到什么程度爆發,精確的時間不知道,但是是可預期的。凱恩斯有一句名言“長遠來說我們都是死者”各位是不是知道還有一句名言“我死后哪怕洪水滔天”這兩句話好像差不多,如果沒有長期眼光,不考慮未來中國長期發展究竟怎么樣,完全著眼于短期制定政策,那么長久來說我們是一定會受到懲罰的。
很高興看到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實際上在此前中央政治局會議提出2010年的方式和導向,特別強調針對性、靈活性、有效性,加快推進結構調整,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已經刻不容緩,要結構調整必須要降低增長率,我的意思或許我還要再強調一下,并不以為這我們為了降低增長率而降低增長率,而是說我為了結構調整,我不能以經濟增長率為目標,同樣的制度的變革只是一個手段,最基本的是很多時候結構調整并不是一種靠政府政策來推動,就像我前面說的,某種方面來說,經濟創新,政府發展創新轉變,最具活力和動力的是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