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國縣域經濟發展高層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由中央電視臺財經頻道主辦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高層論壇”于2010年12月19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上圖為專業化的農民如何形成論壇。
以下為實錄全文:
李雨霏:我想所謂農業現代化它的本質還是人的現代化,農民要從繁重的體力勞動當中解脫出來,在享受到農業效率提高的收益同時也能夠過上真正幸福的,而且是有尊嚴的生活,現在我們就來討論一下農業現代化當中農業生產的主體農民的問題,這次請出的嘉賓是山東省臨沭縣縣委書記孫封剛,湖北省枝江市市委書記蔚勝斌,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縣長云海,吉林省農安縣縣長王海英,有請四位。
在討論這個話題之前,我們先來通過一段短片看一下,在農民組織化程度提高之后,各地建立了農民的專業合作組織之后,農民在生產和生活方式上有一些什么樣的變化,我們先通過一個真實的短片來看一段真實的案例。
(小片)
李雨霏:通過剛才這樣一段短片,我想吳紅偉的真實故事讓我們感受到他的生活方式真是感受到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在各位書記的心目當中,現代化的農民是一個什么樣的形象,他們應該具備什么樣的素質和條件,也來聽一聽大家心目當中對現代農民的一個定位,首先我們有請山東臨沭的孫封剛書記。
孫封剛:主持人好,我先簡單介紹一下臨沭縣的基本情況,臨沭縣是位于山東省的東南部,屬于沂蒙山革命老區,臨沭縣我們的農業基礎還是比較好的,除了生產小麥、玉米、花生之外,我們還形成了東茶、西菜、南桑、北流的格局,臨沭縣是全國最大的優質復合肥生產基地,我們現在的產能是九百萬噸,占全國復合肥的20%多。再一個,臨沭是中國柳編之都,編織柳編筐。還有一個臨沭的手扶拖拉機常林集團它生產的手扶拖拉機占全國的市場占有量是40%,所以說臨沭和農業是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剛才主持人問到現在的農民應該是個什么形象,我個人感覺隨著農村改革和經濟的發展,農民一個是從事種植業的農民,它的思想,它的面貌在發生著變化,越來越多的農民在從事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的發展。
從事種植業的農民,我覺得現在應該是有市場經濟頭腦,懂得科學種田,懂得市場經濟,愿意參加一個農民專業的合作社等等,從事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的農民,現在越來越像城里人一樣,每天正常去上班、下班,然后領工資。像我們臨沭的柳邊是一個傳統產業,現在的農民原來就是他自己的種植,每家每戶種柳、編柳編再到市場銷售。現在他的分工越來越細化。
李雨霏:接下來我們來有請第二位書記,也提醒大家,我們各地情況就不做詳細情況,咱們就問題說問題,說一說各地目前你們心目當中農民什么樣子,有請湖北省枝江市的蔚勝斌書記給我們介紹一下。
蔚勝斌:我就開門見山了,剛才這位書記講得很對,這是我們羨慕中的新農民形象,新農村首先是新農民,新農業、新的產業,我想換個角度談這個問題,我們總在要求農民成為新農民,當我們真正讓我們農民受到尊重嗎?他的發展受到我們的尊重嗎?所以我在想談新農民首先談我們社會是如何在尊重我們的衣食父母。我來的時候我在想一個問題,最近媒體炒作得很厲害,蒜你狠、逗你玩、糖高宗,我在想農民的話語權在哪里?我們有沒有想到過去我們的農產品的價格嚴重扭曲,農業農產品有很強的滯后性,今天我種小麥可能八毛錢一斤,但我小麥收成的時候由于市場規律的作用可能六毛錢一斤,農民如何面對這樣一個市場?我們在談農產品價格的時候,我也代替我們的農民兄弟、我們的衣食父母、我們的父老鄉親說句話,不要把農產品價格的變化炒得過熱,今天我們打壓價格就是明天要漲價。我們有一個很典型的例子,前年我們的柑橘生產,我們的柑橘面積很大,大概我們有23萬畝,由于過度夸張市場和橘柑的影響,今年農村的現象就完全變化。所以我想新農民首先要解決農民的農產品扭曲的價格,只有解決價格問題,農民有了經濟地位他才能夠成為一個新型的農民,所謂受到尊重的、專業化的農民,我想表達這樣一個觀點。
李雨霏:其實我們今天在這里展開有關農民這個話題的討論,其實我們初中也是這樣的,就是希望我們這樣一個討論能夠讓更多的人扭轉自己的意識和觀念,對農民有尊重,意識到他們是我們的衣食父母,同時也希望農民在確實提高農業生產效益同時也能夠分享到勝利的果實,讓紅利能夠真的落實到農民的身上。接下來我們再請第三位書記是內蒙古自治區武川縣的云海縣長。
云海:首先我介紹我是來自內蒙古呼和浩特武川縣,也是馬鈴薯之鄉。接下來我回答主持人的提問,農民的現在是什么樣子?一是思想超前,二有組織、有文化,三懂市場規律。另外一個,就是專業組織化程度能夠積極參與進去。另外一種現代的農民應該體現兩種收入,一種收入叫財產性收入,所謂財產性收入就是他的土地流轉以后的收入,另外一個就是工資性收入,這樣的農民實現這兩種收入就是現代農民。
李雨霏:經過您這樣描述,感覺農民基本上跟一個企業的領導者和管理者差不多,剛才書記講了自己的理念,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沒有不同的觀點和認識,還有沒有補充的?馬書記。
馬凱:我覺得現代農民我的理解各個都是小老板,就是我們的分工非常專業,我平田整地有專業合作社完成、收割有專業的合作社完成,各個都是小老板,就是現代農民的我的理想。
李雨霏:各個都是小老板,不知道馬書記這句點評,一句話的總結,我們張教授是不是認同,但是給我的感覺就是農民已經不像過去那樣面朝黃土背朝天了,您覺得現代農民是什么樣的形象?
張曉山:聽了幾位書記市長的講話我有兩個體會,一個問題,他們已經給了答案,就是我們一直在講沒人干農業,在農村是386199,很多都是農民老齡化,帶來一個悖論,既然這樣的話我們為什么還能取得連續七年的糧食豐收呢?雖然我們小的產品有一些波動,但總的來講我們的市場是供應非常充足的,如果說沒人干農業,都是婦女、老人、小孩,這個產業怎么出來的?我們怎么保證我們充分的農產品供給,通過剛才書記、市長,還有短片都能回答。一個,現在我們農業家庭經營加社會化服務體系,社會化服務體系現在比原來完善多,現在情況下,實際上把農業生產流程的各個環節分解了,每個環節都有專人負責,有很多各方面提供社會化服務,這樣的話就使生產勞動強度和生產的整個過程比較簡化。第二個,我們在有大量的小規模的農戶,婦女、老人、小孩在勞動的同時,我們要看到農村的一些專業種植戶、養殖戶、營銷戶,一些具有農業企業家精神的這樣的農戶正在興起,他們將來是現代農業的主體、主力軍。
我講一個例子,08年我們全國人大農委到江西吉水做執法檢查,一個農民跟我們講,這個農民姓李,叫李金文,他說我是轉包其他農戶的地,一共是250畝地,別人種普通早稻,我種的是優質稻,我發點小財,250畝地,每畝地增收500塊錢,我問他你想怎么辦?他說我想聯合其他這些種水稻的種植大湖組成一個合作社?我要搞優質稻的營銷和加工,我現在只是掙點小錢,但是老板一掙的話,他把我的道買去之后,加工之后掙一百萬、二百萬。他說當初我承包人家地的時候很多人笑我傻,別人都是洗腳上田你卻來種田,但是我是1975年出生的,以后搞農業就是要我這樣的人,中國黨的政策又是很明確的,這條路我走定了,后來我們一直講中國現代農業以后發展就需要李金文這樣的人,有文化,走社會經營,是未來農業企業家的經營,有這樣的人從事農業,中國的現代農業人才的基礎就夯實了,中國現代農業人是第一因素,有這樣的人,現代農業的發展前途就光明了。
李雨霏:我覺得在農村還有更多這樣的優秀農民人才,各地會涌現出各地的農民企業家,馬書記講的,每個農民都可以成為小老板,都有老板的夢想,而不只是我只是打工。我再想問一個問題,想問一下吉林農安的王海英縣長,其實剛才我們孫書記也講到,在概括的時候也說,現在農民的特點,比如素質高、也文化、有想法,很多農民可能現在不光從事農業生產,還有第二產業、第三產業這個現象,這個現象比較普遍,您覺得未來我們農業實現現代化,到底應該走專業化道路,還是要保持現在這種局面?
王海英:我是來自全國糧食標兵縣中國第一牧業大縣吉林農安的代表,剛才幾位說得非常好,我現在回答主持人的問題,我認為應該是專業化。
李雨霏:為什么呢?
王海英:為什么呢?就是隨著我們國家農業現代化的推進,使農業逐步從傳統分散型、粗放型和無序型向規模型、集約型、標準化方向發展。這個發展的過程就是我們大家促進了農業從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方向發展,這個發展的過程中我們的農民就會融入到農業產業化的各個環節。它在各個環節中增收、致富,采取多渠道。我舉一個例子,隨著這樣的發展,就會有紅、藍、綠各種旗幟,我們農民根據我們自身特點和能力,它就會上各個旗幟下站隊,這就是我們所說的形成了專業大戶,喜歡種植的變成種植大戶,喜歡種菜的變成種菜大戶,喜歡搞畜牧業變成養殖大戶,喜歡加工的變成加工大戶,就涵蓋了農業各個領域,隨著各種專業大戶形成市場就會存在風險,這樣在我們政府的引導和培育下,我們農民就會組成各種各樣的專業協會和專業的合作經濟組織,組成這樣的合作經濟組織非常好。
我舉一個例子,近三年我們農安縣組織的各種專業協會合作社549個,帶動了接近五萬戶的農民來發展農村經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它的好處就是能夠使先進的生產技術得到更加廣泛的推廣,另外,能像張老師說的,降低成本,增加農民的效益。
李雨霏:謝謝,王縣長講他覺得應該走專業化的道路,感覺就說農民分工合作,應該干什么事就專注于這一個領域,就好像一個發動機上不同的零件,最后整合起來,讓這個發動機能夠動力無窮,聽聽孫書記有沒有不同的觀點?
孫封剛:我覺得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農民他在選擇他所從事行業的時候,他與周邊的環境,與當地的生產特點,生產力水平的高低有密切的聯系。有的農民因為他還不具備資金、技術、市場能力,所以說他目前還是做的兼業化的工作,有的他已經具備一定的認知水平,有了把握市場的能力,這個時候他會在市場經濟的作用下沖一下,他專業化這方面的要求會越來越高。我覺得最終走專業化的路子。目前來講,我們看到大部分農民還是在兼業化,一部分農民已經開始在走專業化路子。像我們臨沭,我們現在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了518家,種植業有186家,養殖業有270多家,農民在合作社里面,它通過參與合作社的分工、合作,除了它得到最大利益的經濟利益之外,它學到了技術、學到了掌控市場的能力,我覺得專業化的要求越來越高。
李雨霏:這也是我們農民提高自身的素質,有知識、有想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途徑。張教授還有話要說?
張曉山:剛才我覺得孫書記、王市長講的我非常同意,我想首先要看我們處于什么大的格局下,在這個過程中農民注意轉移出去,真正離土離鄉,我個人判斷在相當長的階段,恐怕農業大量小規模的兼業農戶和少數專業農戶并存這個局面,然后市場化、商品化、專業化的農業,口糧農業、生存農業并存,恐怕在一段時間存在。所以我們的發展方向盡量專業發展,以其他副業為主兼營農業,農業就是落點副食,這樣的農戶逐漸向非農戶轉化,向城里轉化,這樣的話把土地流轉等等。所以像這樣的話,這本身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另外一個,我覺得專業和兼業糧店是相對的,我們說可能他在種植上是專業的,比如剛才舉的例子,我種植水稻,但是我可能除了種植水稻之外還搞營銷、加工,在這些環節我也從事,你說它是專業,還是兼業,恐怕在各個環節都達到一定的專業化程度。但是他本身把幾個環節都在做,當然以后再發展合作社,職業經理人,那是另外一回事。中國今后專業和兼業恐怕還是長期并存。
李雨霏:也謝謝張教授對這個話題的點評,有關我們第二個問題,農民問題就先討論到這兒,再次感謝臺上四位書記,謝謝你們精彩發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