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第四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0年12月13日-14日,第四屆亞太經濟與金融論壇在北京中央財經大學學術講堂舉行,本次論壇的主題是“經濟復蘇、結構調整和制度變革”。新浪財經全程直播,圖為華盛頓大學經濟學教授王家驍發言。
王家驍:大家好!非常感謝邀請我來到這里,這個會議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會議主要是講非常熱點的問題和現在存在的一些問題,我相信我們這個會議一定能夠給我們提供一個機會,讓我們能夠相互交流觀點。
講到全球金融危機,這個危機有一些獨特的特點。最近已經宣布金融危機給美國經濟所帶來的影響,如果看一下稅率,實際上美國有9%以上的失業率,連續17個月是這樣的,這還是美國經濟第一次經歷這么高的失業率,而且持續的時間這么長,這是30年代大蕭條之后第一次出現這種情況,所以很多人失去了自己的工作。當我們談到金融危機時候,談到全球經濟復蘇時候,可能對這些人就沒有什么影響,他們還是沒有工作。
我們看一下亞洲情況,對比一下亞洲經濟體所經歷的一些情況,還有13年以前亞洲金融危機時候的情況,剛才泰國的發言人做了演講,使我想起了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時候所出現的情況,最開始時候,泰銖大幅度貶值,在這之后,很多亞洲經濟體一個一個的出現了嚴重的問題,但是這次全球金融危機開始于亞洲之外的地方,這是從亞洲經濟體開始的,很多經濟體雖然遇到了一些困難,但是主要是亞洲之外的經濟體遇到了最大的困難,尤其是工業化經濟體遇到了很多問題。如果我們看一下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清清,那時候我們稱作亞洲金融危機,這次金融危機可以稱作非亞洲金融危機,這就顯示出亞洲經濟體現在所經歷的一些事情。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一下中國的情況,中國現在仍然保持了快速的經濟增長,從某種意義上來講是很令人吃驚的,同時我們也可以看一下中國一直在做的一些事情,以及中國所發生的一些事情。最近中國人民銀行提高了利率,給世界其他地方也帶來了影響。中國很多公司、企業面臨著對于工人的過度的需求,他們很難找到足夠的工人來進行生產,這個情況很世界上很多經濟體面臨的情況非常不一樣,目前是非常好的時機,可以讓我們討論一下這次金融危機,同時討論一下中國所處的情況。通過這種分析我們可以看到到底在中國發生了什么事情,對比一下世界上其他地方發生了什么樣的事情。我的討論重點放在金融危機貿易方面,這點可能不是很多人關注的焦點。
我想研究一下亞洲的經濟體,亞洲的經濟體在金融危機中主要通過產品流動受到影響,很多工業化國家在金融危機中受到了極大的沖擊,但是很多亞洲國家在金融危機中表現的還是不錯的,根據統計數據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預測,中國年平均經濟增長率超過了10%,今年經濟增長率預計也會超過10%,明年可能也會保持類似的經濟增長率,這次金融危機其實并沒有給他們帶來很大的沖擊,我們同時也可以看到絕大多數亞洲經濟體預計經濟增長率會超過5%,明年也會超過5%,除了中國之外,印度是另外的經濟表現相當出色的經濟體,尤其在這次金融危機期間,印度今年和明年金融經濟增長率預計會超過9%,我今天演講的核心主要放貿易上,講一下如何通過貿易渠道使得亞洲經濟體受到了起源于很多工業化國家的這場金融危機的影響。
我們觀察到的一個特點是世界貿易量在金融危機爆發之后大幅度下降,但是另一方面我們又可以看到很快的又快速的上升了,我同事也看到很多國家的貿易量是同時受到的影響,大概也遭受了同樣大的下降率,但是他們又同時都出現了反彈,我們可以看到世界貿易有一個V型變化曲線,很多國家的進口受到了嚴重的影響,特別是遭受危機影響最大的爆發危機的國家,他們的進口大幅度下降,雖然一、兩年之后進口量又再次上升了,但是還沒有恢復到危機之前進口的趨勢,就會對于亞洲經濟體帶來極大的影響,亞洲經濟體主要依賴很多發達國家的進口需求。
我們把重點放在貿易宏觀經濟方面,看一下這些經濟體受到了什么樣的影響,Y=C+I+G+E-M,這是國家收入狀況,如果出口需求下降,國家收入就會下降,由于這樣一個變化,政府應該怎么做呢?每一個亞洲經濟體政府已經做了些什么呢?除了出口需求下降之外,我們同時也看到同時也出現了投資需求的下降,通過金融領域的崩潰所帶來的,同時也因為人們已經失去了信心,同時風險上升,不確定性增加,這就使得公司投資活動下降,很多經濟體國民收入也下降了,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看一下政府的政策反映,首先我們看到了擴張型貨幣政策,政府鼓勵投資,但是這種政策不是特別有效,部分原因就是因為公司流動性水平下降,與此同時,風險又上升了,而且不確定性又增長了,所以企業對于投資感到非常的緊張,這個政策不是特別的成功。第二個應對金融危機的方法就是擴張性的財政政策,如果我們回到國民收入公示,我們可以用政府的支出補償出口需求方面的下降,但是這種政策也不是特別有效,原因在于雖然因為出口下降的規模是非常大的,如果想依靠財政政策降低出口需求下降所帶來的影響,我們就需要大幅度的增加政府的支出,而這么做并不是很容易,甚至也許是不可能的,對于許多經濟體的政府來講都是不可能的,美國一直想這么做,但是我們看到政府的赤字大幅度上升,政府赤字同時也會帶來一些政策方面的成本,并不是很多政府都能承擔起這種成本,所以這個政策也不是特別有效。除了這兩個工具以外,有些政府還做了其他事情,特別是在中國,在中國我們聽到了國內需求的上升,因為出口需求下降了,所以我們說也許我們可以鼓勵國內需求的上升,這意味著什么呢?一個是邊際進口傾向下降,我們想進口少一點,我們更多的購買自己國內生產的產品,這樣就可以增加國內需求,另外一個方式就是鼓勵邊際消費傾向,包括投資,也包括政府的支出,正如我剛才指出的那樣,依賴增加投資和增加政府的支出不是特別有效,但是更多的依賴國內需求,multiplier=1/(1-c+m),如果能夠增加邊際消費傾向,與此同時降低邊際進口傾向,實際上增加了乘數,某種意義上講,比簡單的增加投資需求更加有效,這種方式可能會比較有效。除此之外,亞洲經濟體之間越來越相互依賴,而不那么依賴非亞洲的經濟體,我們可以看到亞洲經濟體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增強了,主要是通過亞洲內部貿易量的增加和資本流動增加造成的。我們可以看到在亞洲經濟體之間貿易的比例上升了,想構建亞洲經濟體之間相互依賴的指數,但是遺憾的是現在還沒有完成這項工作,希望在未來的某個時候能夠向大家介紹一下我們的一些數字,表明亞洲經濟體之間的相互依賴性增強了。
亞洲金融危機時期,有些亞洲經濟體比較緊張,很擔心中國經濟的增長,以及中國經濟跟其他經濟之間的不平衡,特別是中國加入了WTO,那時候他們很擔心中國經濟的崛起會以亞洲經濟體為代價,但是我們可以看到在過去十年中雖然中國經濟快速增長,同時也與世界上其他地方進一步融合,速度也是非?,中國經濟和亞洲經濟體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在增強,有人擔心中國經濟崛起會以亞洲經濟作為代價,這種說法就沒有被證實,有關這種擔心確實放錯了地方,我們確實發現雖然亞洲經濟體和中國經濟在不斷的增長,與此同時他們之間的相互依賴性也增加了。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有更多亞洲經濟體之間的政府合作,可以從成立亞洲的自貿區中看出來,亞洲成立自由貿易區的動作比較晚,在過去5-10年中亞洲經濟體已經開始趕上來了,成立了自由貿易區,實際上也是實現亞洲經濟體之間相互融合的一種方式,中國經濟體在這方面做的還是不錯的。我們能夠看到亞洲經濟體之間的相互依賴的增加意味著他們對于非亞洲經濟體的依賴會降低,因為現在的金融危機主要是發生在工業化國家,實際上金融危機的沖擊對于亞洲經濟體的沖擊不是那么大,不像最開始所預期的那么大。
中國經濟怎么樣呢?可以說中國經濟是這個區域中最大的,同時也是增長最快的經濟體,同時我們也看到中國的經濟已經開始從其他的經濟體中進口越來越多了,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國家的經濟體已經意識到中國不僅僅只是一個生產國、競爭國,同時也是消費大國,中國經濟也代表著一個很大的市場,能夠吸收其他亞洲經濟體的商品和資本。中國現在已經成了亞洲經濟體復蘇的驅動力量。保護主義是金融危機所帶來的一個有破壞性的因素,很多政府用這個作為借口來保護國內的工業,中國在這方面有很多經驗,雖然我們看到保護主義在抬頭,幸運的是保護主義沒有達到大蕭條之后那種保護主義的水平,我們需要關注這點,但是不需要過于擔心,F在的保護主義有很多種形式,但是基本形式就是關稅。中國一直在做些什么呢?中國在提高國內需求、進行貿易自由化、簽署雙邊和多邊貿易協定,特別是中國現在已經有七個自貿區協議了,同時還有和香港、澳門、臺灣的經濟合作協定,所以中國做的還是很成功的,很好的將自己經濟和其他國家的經濟進行融合。中國還應該怎么做呢?中國需要繼續刺激國內需求,同時還需要看到這些政策的效應會慢慢遞減,我們還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一個是繼續進行外貿自由化,要盡多大努力恢復多哈回合,多哈回合是鼓勵所有國家進行貿易自由化的一種方式,多哈回合取得成功會保證今后五年世界市場能夠得到糾正,能夠有更自由的貿易。
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