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跳轉到路徑導航欄
跳轉到正文內容

半封閉論壇:新能源汽車的冷與熱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12月05日 10:22  新浪財經
2010年12月5日,“第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召開,圖為半封閉論壇:新能源汽車的冷與熱。(來源:新浪財經 陳鑫 攝)   2010年12月5日,“第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召開,圖為半封閉論壇:新能源汽車的冷與熱。(來源:新浪財經 陳鑫 攝)

  新浪財經訊 2010年12月,“第九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在北京召開,本屆年會的主題是“新商業·新共識·新動力”。新浪財經圖文直播本次會議,上圖為半封閉論壇:新能源汽車的冷與熱。

  以下為本次論壇的實錄。

  孫健(主持人):各位早上好!

  我們今天這個論壇的題目也很有意思,我們的題目是選擇太熱還是太冷,可能從現在聽眾出席的情況也能夠反映出一點問題,前一陣是非常熱,現在是不是冷了我不知道,但是我覺得今天我們的主題還是很有意義的,尤其今天能夠請到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企業負責人參與今天的論壇,我覺得也是很好。所以我想不管下面參加的人數有多少,我們還是就這個主題來展開我們的討論,哪怕就是我們今天有一個機會讓在座的這些專家互相交流一下意見,我覺得也是很好的。

  在開始之前,我也想很快的介紹一下我們今天的與會嘉賓,他們是:北京汽車控股公司副總經理林逸先生,他也是北汽控股新能源汽車的執行董事和副總經理,待會兒林總會給我們講一下在北汽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戰略和路徑;任勇先生來自長安汽車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副總經理,任總一會兒也會跟我們分享一下,長安汽車作為央企在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的一些思考,尤其是發展路徑;宣奇武先生,他們阿爾特汽車技術公司在業界也是非常有名的,特別在汽車設計方面,會前我們做了簡單的交流,待會兒我想請宣總在汽車設計方面給我們介紹一下,我們還不想太多的涉及到技術方面的問題,還是讓大家看到目前業內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熱點話題展開討論;羅威先生是我的同行,他是博世咨詢公司的高級顧問,羅威先生在汽車行業也有很多年的經驗,特別在產品規劃方面,所以我想請他談一談,作為一個專業人士在中國新能源汽車方面的發展情況;我是孫健,來自科爾尼咨詢公司汽車咨詢方面的負責人,我也是科爾尼公司全球合伙人,在汽車行業咨詢方面已經有很多年的經驗。我去年差不多這個時候特別給媒體發了一個關于新能源汽車發展方面自己的想法,也是想借今天這個機會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們對于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一些思考。我想在10:30以前肯定會給大家一點時間跟我們臺上的嘉賓進行互動和交流,也請大家在過程當中舉手,我是比較喜歡這種互動的形式,每位嘉賓在發言的過程當中如果有問題的話都可以提出來。我覺得人少的話就有人少的好處,我們的互動可以做得更有效,更快捷,希望大家隨時有問題提出來,希望嘉賓也同意我這個方式,隨時有問題舉手,比如說李總我有一個問題我想打斷一下都可以,我們都可以進行一些比較有效的互動。

  下面我想給每一位嘉賓5分鐘的時間,請他們簡單介紹一下今天我們討論主題的幾個題目,當然為了嚴格的控制時間,也為了對每一位在座嘉賓和聽眾的公平,我也會控制時間,比如5分鐘到了,我肯定要打斷你,如果你有很多話要說,就是下來還會給你機會,請大家先做一個簡短的評述,關于我們今天這幾個問題。

  林逸:首先簡單做一個自我介紹,剛才孫總也說了,原來我們叫北汽控股公司,從9月28日我們正式更名為北汽集團,我是北汽集團副總工程師,主要負責研究總院的工作和新能源的技術工作,我們新能源汽車公司是去年成立的,我也兼任公司的執行董事,因為沒有董事會,我就代表公司做法人,相當于董事長,我們還有經理層,還有總經理、副總經理五六個人。

  本來應該是我們集團董事長徐和誼親自參會,他因為臨時有別的重要事情,今天在外地趕不回來,那就委托我代他把我們北汽的情況,特別是新能源汽車的情況向各位做一個介紹,大家做一個互動討論。北汽是在金融危機之后重新修訂了發展戰略,我們現在的產品戰略就是四句話,一是商用車為先。北汽下面一個福田公司,是全世界商用車最大的汽車企業,按照產銷量來算。二是以越野車為本。北汽是靠越野車起家的,在上世紀60年代,全國到處越野車都是北汽造的212,我們要繼續以它為根本,大力發展。三是要以乘用車為重。就是大力發展乘用車,特別是自主品牌的轎車。四是以新能源汽車為突破口。北汽按照產銷量現在在全國排第五,我們是試圖通過這樣一個產品計劃,通過集團化戰略,跨越式發展,特別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方面,能夠爭取盡快的得到比較快的發展。所以我們在去年11月份正式注冊成立了一家北京汽車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注冊資本是1億人民幣,在北京大興區采育鎮買了200多畝地,現有3萬多平米的辦公樓和廠房。到上個月為止,我們已經有300多員工,因為我們的公司下面還有一個電池公司,主要是做鋰離子電池的成組生產以及電池管理系統的生產。新能源公司大概有160幾個人,電池公司有140多人,現在那里有300多人的隊伍。今年年底已經實現了純電動轎車小批量生產,我們大概有30幾輛,其中有10輛已經在做測試,并且像北京科委有2輛車已經開始做小范圍的試運營。我們這個車主要是基于瑞典薩博的平臺,因為我們去年年底已經成功的收購了薩博的技術。北汽下面有一個研究總院,有一個動力總成公司,有一個乘用車事業部,他們在那里消化吸收薩博的技術,最早的一款車明年應該能夠下限。我們的新能源公司就會在薩博的平臺上開發純電動的轎車和混合動力的新能源汽車。我們現在正在建一個2萬平米的廠房,是一個總裝車間,原來有4棟廠房,2萬平米,分別是電池車間、電機車間、試制車間和電動力系統車間,把我們北汽自己的車運過來,把我們的電驅動系統裝上去,這樣的話,明年會形成一個單班2萬輛生產產能的新能源研發、制造基地。我們是一個實體,是一個獨立的二級子公司,具有研發、生產、銷售的功能,所以應該是一個整車廠的性質。

  孫健:下面請任總介紹一下長安的情況,當然我也更希望聽到一些觀點,不單單是介紹情況,就是對于今天我們這個問題的觀點,不然的話我等會兒還是要問的。

  任勇:大家好,我是重慶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的任勇,現在是公司的副總經理兼支部書記,因為我們公司現在沒有總經理,所以說現在這個公司的運作主要是我在負責。

  長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是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投資,跟重慶市科委下面的一個風險投資公司一起組建的一個合資公司,長安汽車股份公司占65%的股份,科風投占35%的股份。這個公司主要是承擔長安汽車股份公司新能源汽車系統及零部件開發為定位的設計公司兼零部件公司的定位,這個公司是從08年6月份成立,到目前有2年多的時間,目前公司的員工有300人,準確地講是297人。主要是以設計、開發、試驗為主的一個類似于設計公司的這樣一個實體。我們這個公司主要承擔長安新能源汽車的業務和重慶市新能源汽車示范運行的指南。所以說重慶市的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也主要是我們在牽頭進行組建。長安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我們計劃是在2012年將在重慶的兩間新區里面,有一個1千畝的地,來組建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目前長安新能源汽車產品的發展的情況,我們有兩款車型已經實現了批量生產和批量銷售,這兩款車型一個是在去年6月份上市的杰勛中混合動力車型,另外一個同樣是中混合動力系統的平臺,從杰勛這個車平臺上一直到我們志翔車上面的中混合動力,志翔混合動力車是在今年7月份上市銷售,目前從11月底統計的數據,我們這個車的銷售量主要是在國內的示范運行城市里面一個出租車領域進行示范運行,應該說實現了新能源汽車批量性的銷售突破,另外我們在純電動轎車方面,以及Plug-in方面有進行產業化的開發,這兩個車型投放市場的話,將會在后續的兩到三年之內,將投放市場,進行示范運行。我主要是想介紹一下長安汽車股份以及長安汽車的一些情況,謝謝!

  孫健:我想先請嘉賓介紹一下他們的現狀和觀點,下面請阿爾特技術有限公司宣總介紹一下他們的情況。

  宣奇武:大家好,我叫宣奇武,是阿爾特汽車的董事長。我們阿爾特機車是一家汽車設計公司,其中有兩個業務,一個是機車設計,另外一個就是技術咨詢。實際上在新能源汽車方面,我們在2011年就對中國目前最著名的混合動力車進行了一個咨詢工作,幫助開發了這款車,現在我們是中國營業額最大的汽車設計公司,也是中國唯一能開發發動機、變速箱以及電動汽車的設計公司,到目前為止已經為中國四家企業開發了6款電動車,目前也在跟日系的這些電池廠合作,我們跟日本的電池還有中國的國家技術中心,還有我們在上海成立了一家錳酸鋰電池的公司,我們還成立了專門生產電機和電機控制器的公司,整車控制器目前也在跟國外的公司談合作生產。新能源汽車我們作為一個比較小的公司,也是不遺余力的投入了很大的精力和資金來搞這個事情。所以我們對于新能源汽車在中國的發展是深信不疑的。就今天會議的主題來講,新能源汽車的冷與熱,我們應該冷靜的思考這個問題,全身心熱情的投入新能源汽車這場改變中國將來大的運動,我是這樣一個看法,謝謝大家!

  孫健:下面請羅威先生談談他的觀點,特別我想聽到的是關于中國現在是過熱還是不夠熱,中國是超前了還是落后了這樣一個判斷。

  羅威:我在汽車行業有20多年的經驗,其中有6年半的經驗是在中國,接下來我會講講我對于中國未來新能源汽車的潛力,談一下我的觀點。在過去的一個多世紀,基本上汽車行業就是以內燃機技術為主,在世界上很少有一個行業,100年的歷史主導的技術沒有發生變化,僅僅過去發生的變化就是在數字性和動力性方面進行一些提成,整個行業創新性和突破性的發展幾乎沒有,這是很少見的,這應該就是過去100年整個汽車行業的歷史,就是這么一個基本的情況。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之后我們發現所面臨的挑戰是越來越多的,比如我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了變化,特別像中國,過去大家都生活在農村,大多數人都在農村,現在很多人都生活在城市,我們其實現在面臨著一個很重要的挑戰就是污染,包括現在全球大家面臨的形勢是氣候的變暖,面臨著這樣一種形勢,我們是不是必須要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就是我們怎么樣來控制我們人員的消耗,我們知道中國其實在很大程度上在石油方面對外依存度是非常高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挑戰一下自己的汽車技術,我們是不是需要或者是能夠替換掉新能源的技術,對于我們未來的發展來說這是一個很重要的話題,不僅僅是我們汽車行業所要面臨的問題,其實作為人類來說也是共同面臨的話題。

  中國在未來應該會引導這樣一個新能源汽車的走向,主要原因是兩點。第一點是中國現在在汽車行業發展這么久,中國自主品牌想要差異化自己,相對來說就會花很多時間去做,會投入很多的能力去做新能源汽車,或者在這一塊投入會很大。第二點中國作為人口最多的國家,本身也是希望能夠減少對于能源的依賴,從國家需求的角度來看,也是非常希望能夠實現這種轉換。基于這樣一個愿望,我們希望這個轉換不光是國家的,還有包括我們產業的,都希望能夠實現這種從傳統的內燃機技術轉化到新能源技術。基于這樣兩點主要的原因,我相信中國在未來應該能夠引領這個行業,如果沒有很大的投資可能就很難實現。盡管在新能源汽車開發過程當中還有很多的困難,但是我還是相信,因為我們有這樣一個驅動力,那么這個會促使中國在未來引領這個行業的發展。

  孫健:我覺得剛才羅威先生的發言實際上給我們開了一個很好的場。接下來我的問題實際上還是要回到嘉賓這邊,因為各位都不給我表態,我現在要逼著他們表態。我們先定義一下新能源汽車這個概念,我們一講新能源汽車都是比較泛泛的概念,現在除了傳統的內燃機之外的,所有替代能源的都能夠稱之為新能源車,不是我們比較窄義的新能源車,比如說純電動車,Plug-in混合動力車和插電的動力車。我們今天討論范圍之內的新能源汽車,在這一方面請大家用一句話來告訴我,你認為今天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現狀是過熱了還是關注不夠?

  林逸:過熱。

  任勇:我覺得一句話不好說,既熱又冷。

  宣奇武:我認為還是關注不夠。

  羅威:目前也許是關注度太著急了,我認為這個轉換應該是未來10到20年的事情,目前中國整個發展態勢有點太著急。

  孫健:他是偷換我的概念,沒有回答我的問題,他是說過于樂觀了,可能就是對于預期過于樂觀,實際上一定程度上也是過熱的一種表現,就是因為過于樂觀導致了過多的投資和關注。但是我想再回過來問一下任總,我們不談這個部分,你認為關注度不夠的是什么?

  任勇:因為新能源汽車是當今汽車發展的一個主要的方向,全行業都應該來關注。從目前的現狀來看,大家對于新能源汽車可能有些偏頗,比如說有些在電池方面的投入,羅威先生針對的可能就是這一塊,投入的可能確實比較大,這個投入過多。

  孫健:重復投資。

  任勇:而且這個投入能夠收到多少效益是最關鍵的。如果效益收獲很大,我覺得這個投入也值得。從目前來看,談到很多技術問題,所以總的來講,我覺得在這一方面,中國在電池制造方面的投入我覺得偏大,應該在電池的研究方面加大投入。

  孫健:你是說基礎研究嗎?

  任勇:基礎研究,電池材料。

  孫健:包括正負極材料這些東西。

  任勇:電池技術的突破要從這里開始,我們只是投入生產、制造這個層面的投入太大,投入這么多的話還不夠,總的來講就應該提高電池的容量、功率和安全性,在這方面要進行一個突破。

  孫健:目前你看到是投資不足?

  任勇:這時候是投資不足。

  孫健:我們主要是暖一下場,大家有問題隨時可以提出來。另外我希望請大家用一句話,或者幾句話來回答我這個問題,不說你們自己所在的企業,整體中國目前在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的水平,跟世界先進水平相比,我們現在是A在同樣水平上?B比先進水平大概差一段時間,我希望你告訴我你判斷差異的時間,C你覺得我們在技術方面比國際上的新能源方面的主流技術水平是不是超前了?相信可能在座很多的聽眾也都非常關心這樣一個判斷,因為看到太多的報道,有時候說的是我們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有時候說我們在一些領域是領先的,我就說打個平均數,你總體看到的這個水平,我們現在在什么水平上?我相信大家都很關心,喊了那么多年,到底是什么樣的水平,是一樣?落后?還是超前?

  林逸:我想把自己抬高一下,以表示我的論點。中國有一個Top10,大家都知道,中國有10大汽車集團,在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召集下每年做一次高峰會議,都是由集團的董事長法人去參會,在08年的黃山會議上達成了一個共識,大家都共同關注新能源汽車,特別是電動汽車的發展。所以成立了十大集團的電動汽車領導小組,每個集團一位副總裁和新能源汽車的技術主管兩個人參加到領導小組里面,一共20個人,在座的任總和我都是這個領導小組的成員。我們當時做了兩件事,成立了兩個工作組,對全國電動汽車的現狀進行調研,研究一下我們在新能源汽車標準法規上與國外的差距有多大,還需要做哪些標準的研究,我們這十大集團應該在新能源汽車的標準上做哪些工作。這兩個工作小組都有一定的工作,我們在今年Top10的峰會上,把這兩個報告向老總們做了匯報。

  孫健:報告的內容可以披露嗎?

  林逸:我們大概達成了幾個共識,第一電動汽車,我們所說的電動汽車包括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油電池,是汽車技術發展的戰略方向,汽車的電驅動是汽車技術進展的方向,所以10大集團都在這方面投入了比較大的財力和精力來開展這方面的研究。第二我們認為,中國目前電動汽車的整理技術狀況落后于國外先進水平。我說要抬高自己一下,我認為這是我們10大集團的共識。

  孫健:可不可以再追問一句,落后大概多少年?

  林逸:這個沒有答案。

  孫健:任總要不要補充一下?還是說你有不同的觀點?

  任勇:我贊同林總的觀點,因為也是我們Top10達成的共識,我個人認為,新能源汽車跟國際這些先進的技術,因為我們孫主持提的這個問題我覺得不是很科學,你把我們的平均水平跟國外的一些典型的水平比較的話,我覺得這個不是很科學。我們的平均水平應該跟國外的平均水平去比,這個我覺得比較科學一些。我為什么說這個問題呢?因為我覺得我們國內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也是參差不齊的,國外實際上也是參差不齊,所以我們往往會把國內的一些平均水平去跟國外一些典型的,比如說跟豐田、本田,純電動就跟日產、三菱去比,我覺得這個是不科學的。就相當于把我們自主品牌的汽車跟奔馳、寶馬去比一樣。

  孫健:換句話說,任總還是覺得我們也是有一些領域領先的,還是你想說我們的平均水平是不低于國外的平均發展水平的?我剛才說的平均的意思,我一定程度上同意這個要求有點苛刻,要求中國的平均水平達到國外的先進水平,可能說得不完整。我就是想說,拿我們一個汽車企業目前在這方面前沿的研究水平和一個國外的汽車公司在這方面的前沿水平去比的話。

  任勇:我想表達的就是,在國內有些技術領域跟國外的差距相對較小一些。

  孫健:某一個領域,你要說混合動力我們就說混合動力,在混合動力領域我們跟他們有差距,在純電動車領域我們是不是還有差距?

  任勇:總的來說我同意林總的觀點,我們的水平肯定比國外的水平要差。另外差距可能不同而已,有些可能差一兩年,有些可能距離要長一些,但是總體來講要差一些。因為不管是電動車也好還是傳統車也好,它畢竟是一個車,因為汽車差距的共識,就是中國汽車行業跟國外先進汽車行業來比的話,差距20年這個是達成了共識。我認為現在我們跟國外的差距不管是大也好,小也好,我原來經常舉一個例子,就是說我們去跟劉翔賽跑,雖然我們比劉翔先跑30米、50米,但是只要一開始跑的話,最后沖刺的肯定就是劉翔,因為他的基礎好。國外現在跟我們可能有一點差距,有些國家有些企業有些差距,只是他們可能沒有去做,如果他們做的話,可能后面就會超過我們。所以我們不管是搞傳統汽車也好,還是搞新能源汽車也好,都要把我們的基礎打好,把我們的核心技術掌控好。

  孫健:實際上我們在這里談到一個非常重要的題目,就是說要戒驕戒躁,前一陣子非常浮躁,當然我們媒體朋友也幫了不少的忙,說到新能源車就說我們在同一個起跑線上,我們要彎道超車,我們這幾位行業的實干家給了大家一個判斷,實際上跟我本人的判斷也是比較一致,這是非常考量基本功的,不是說因為你想的早或者是啟動的早就一定馬上就可以做得那么快。比如說談到電池技術的突破,就跟很多我們原來在材料方面的基礎研究,在電池方面的基礎研究,在電池控制系統方面的基礎研究都是離不開的,不是說我突然想到投一個錢或者有一個新的發明,一夜之間就把我們在技術上沉淀不足的短板彌補掉,這恐怕是不現實,所以通過今天的論壇跟大家一起分享一下我們的判斷,還是要比較冷靜,同時也非常同意剛才羅威先生談的,要有一個長期的打算。下面我們想聽聽宣總是否有一些不同的觀點。

  宣奇武:剛才聽任總和林總講起來,我作為中國Top10的成員,覺得中國的現狀非常冷靜,而且是非常正確的運行這個事情,我感到非常高興,站我們中華民族的角度來講很冷靜,很正確的認識這個事情。過去在國外的時候,有一次我跟國內的一個汽車廠的老板,還有三菱一個老總在一起吃飯,他們也說為什么中國好像查詢有關新能源汽車的論文數量超多,搞的怎么樣呢?后來中國汽車廠的老板說,實際上我們中國干什么事情一干全民運動就是全干,盡管論文寫的很多,包括電動車也是一樣,搞的地方很多,但是投入資金很少。我昨天看了一個報道也說,當然這個數據可能不正確,說中國企業的研發大概是東風汽車上海汽車、比亞迪進入了前多少名,這三家加在一起投入的研發費用是43.4億,僅占豐田汽車的1/15。而且這個研發費用不光是電動車的研發,是所有的研發,這個可以看得出來,我們全民運動熱是搞的很熱,但是實際上花的錢很少。這個研發是靠錢堆出來的,我們中國的研發費用,人力成本稍微低一點,至少在我們公司人工成本基本上高管和國外一樣,中層干部是國外的1/2。按照1/2算的話,我們三大企業加在一起僅僅是豐田的1/7.5,實際上是遠遠不夠的,所以剛才我說的關注不夠的意思就是政府關注不夠,還是得拿出真金白銀來真正的搞這個事情,而不是說大家搞,搞了半天大家都沒有錢。

  各個總成來講,剛才孫先生說我們跟國外有多少年的差距,因為我們也做電動汽車,我認為從整車性上來講,作為量化上應該差3到5年,我們電動車的水平相當于國外的F4,剛剛一開始研究的水平,還需要經過大量的試驗驗證和寒冷地帶怎么做,電波干擾的時候怎么做,需要很多的認證,大概需要3到5年的驗證時間。電池本身壽命我覺得跟日本的錳酸鋰電池相比差不少,我覺得這方面,可能電池、電池控制系統差距更大一點,至少有5年以上的差距。電機本體的差距不是很大,電機本體摩擦的地方很少,性能大概低5%左右。但是可靠性基本上差不多,我們的性價比更好,電機本體可能是國外價格的1/3,這個差距我覺得也就是按照性價比來講沒有什么差距,可以說電機本體還可以說是領先,但是重要的是電機控制器,這一塊差距還有3到5年的時間。整車控制器估計差距也是3到5年的時間,總體上來說還是落后的。

  孫健:宣總剛才講的非常專業,我們今年做過幾個這方面的研究,跟客戶做的基本的判斷是一致的。大概平均純電動和插電池電動方面的差距,我們現在的行業平均水平跟國外差5年。借此機會說一下,實際上我們還是要有一個清醒的認識。我們還是回過來說是不是差5年就沒有希望了,那是我們發展路徑的問題。我們再聽一聽羅威的意見。

  羅威:如果我們對比技術的話,那個很自然,中國的技術要落后于國外的技術研發能力,因為在國外基本上都是整個汽車行業就存在100多年了,在中國已經10幾年了,最多20幾年。所以很自然的,中國其實從其他研發和積累能力方面可能是有差距的。具體到新能源汽車,其實這個差距是可以減少的,畢竟內燃機技術我們已經研究了100多年,中國研究了幾十年。而在新能源汽車國外開始研究也就是10幾年的歷史,中國應該說還是有機會來縮小差距。但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問題是,在中國會不會可以創造這樣一個平臺,這個平臺可以使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盡快最早的商業化和市場化,我對歐美也非常熟悉,不管是歐洲還是美國任何一個國家都不像中國這樣,對新能源汽車有承諾,或者說有這么大的意愿去推動,而且能夠推動,在國外也許有意愿,不像我們中國政府這么樣有強大的推動力,有意愿,而且有能力去推動這個基礎的建設,包括像中間站等等一些建設。在全球其他地方沒有,在中國如果說我們能夠創造這樣一個平臺的話,就非常有可能使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盡快的商業化。所以為什么說中國未來可以引領這個行業?引領這個行業并不意味著我們在技術上可以取得一定的領先,而是在市場化和商業化方面可以取得一定的領先。

  孫健:從原則上我是同意的,中國將來最早把新能源車,特別是電動車商業化的主要市場之一,問題是如果把我們剛才說的兩個觀點放在一起來看的話,這里有一個很大的風險,就是你個市場條件都弄好了,最后誰得益了呢?是最先準備好的那些企業,也就是說我們今天看來可能不是中國企業,而是國外的這些汽車企業最先受益的,因為他的產品已經成熟了,技術相對又領先了,你把市場條件都弄好了,中國企業可能在這一輪競爭里面又不像政府期望的那樣能夠占到先機,這個恐怕是政府現在一直在猶豫和平衡的一個問題。當然這個問題我想今天不展開討論,因為這個問題太大,另外可能不是我們在座幾個特別關心的,我們等會兒還是想回到剛才談的這個問題,看到這樣的現狀,我們的汽車企業有沒有一些不同的策略來幫助我們中國企業加快發展?因為肯定有了差距,像剛才任總說的,人家是劉翔,我是沒有訓練過的運動員,我跟他去比賽的話,本來就已經有能力上的差距了,再這樣跑下去,跑短途可能還好一點,110米,我先跑30米還好一點,如果跑1500米那你就完蛋了,跑馬拉松根本沒有戲,他比你的能力強那么多。

  林逸:我想還是先回答剛才這個問題,我回答主持人對于中國新能源汽車現狀的判斷問題說了兩個字,我認為叫過熱,我下面還有半句話,我認為這個過熱還將在一段時間內延續下去,我想幫助主持人總結一下。剛才為了抬高自己,把我的觀點說的重一點,我是以10大集團的態度。現在回過頭來是我個人的意見,我為什么要把它留到后面說,我想把它分開。我也是從事新能源研發生產的,也算國內在這些方面的專家之一,對于新能源汽車我有自己的一些看法。說到熱我認為是這樣,目前中國新能源汽車我的總結是兩冷兩熱。地方示范運營熱,目前有25個城市已經納入國家四部委批準的電動汽車示范城市,還有很多城市在爭取,一共三批,上個月是在天津科技部組織論證,又有七個城市通過,現在一共25所,地方有很多大的投資。最近大家看網上個別城市提出來,要在“十二五”期間內投入500億,使這個城市打造成為具有年產800億產值的城市,這個目標很宏偉,我認為這是一熱。第二個熱我認為是輿論熱,剛才主持人說是媒體熱,把它說得稍微泛泛一點,我最近差不多每天都會接到各種研討會、展覽會、論壇,我這個星期就參加了兩次,2日在國家會議中心也參加了一次論壇,我在會上也有一個報告。大家都很關注,上次會議當中從屏幕上顯示,因為是網絡直播,就會有很多人通過網絡提問,最后一個調查結果,說目前60%的客戶或者顧客認為電動車還不能很快產業化,所以看出來這個關注程度,普通老百姓都對技術路線、電池、電機差不多都是專家了,都能說出一二三來,所以我認為這是很熱的一方面。

  我認為相對不熱的有兩個方面,一個是剛才說過的,我們作為整車生產企業,對于這個事情還不是太熱,但是也不是不投入,最近媒體上有一個說法,說是叫民營企業、中小企業電動汽車投資比較大,國有大企業投入少。實際上不是投入少,是對于它的看法,我認為比較從產業基礎出發,考慮的可能更扎實一些。第二個不熱,可以叫冷的就是市場不熱,因為全國電動車現在沒有1萬量,還沒有超過5位數,可見這個市場不熱,國外混合技術很高的動力在國內還沒有賣到4位數,才幾百輛車,全世界技術水平最高的,但是市場并不認可,表明市場不熱。

  我覺得這兩個熱,兩個不熱,盡管有很大的反差,但是我認為有一個很層次的東西。我為什么說過熱還要繼續維持下去?有這樣幾個觀點:

  一是咱們黨的十七大提出來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要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中國要快速發展,要發展就要消耗能量,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發展中國家,我們的能源消耗在全世界已經排到很前面了,所以中國的能源消耗是一個國家的巨大壓力,要節能減排這是國家的一個基本國策。所以這個壓力就迫使電動機車一定還要熱下去。

  二是老百姓要過好日子現在有兩大趨勢,城市化和機動化都需要大量的汽車,所以我們在“十二五”規劃里面可以看出,中國會有年產幾千萬輛的產能,在全世界是絕對遙遙領先的,因為中國需要十幾億人口,又要城市化,又要機動化,人們要快捷,生活要舒適,對于汽車的需求特別迫切,這就一定要有更節能的,或者從原有的石油消耗轉變到其他能源消耗的新車的出現,這個市場需求也迫使電動汽車還會再熱下去。

  三是作為企業自身發展需要,十大集團認為電動汽車是汽車產業的制高點,是發展方向,所以企業也會向這個方面投資,所以即使不太熱的大集團,現在全國十大集團差不多都成立了獨立的新能源汽車公司,要試圖快速發展,這是我的觀點。

  孫健:你剛才總結的非常好,兩熱兩冷,這個我覺得也是把目前存在一些很關鍵的問題點出來。我想特別談一下整車企業實際不熱的問題,我在媒體采訪的時候曾經說過一句不當的話,現在很多中國企業實際上是說的多,做的少,而且說的特別多,因為國外企業是倒過來,他們是做的多,說的少,因為很多是涉及到技術秘密,涉及到競爭策略,不能多說。但是中國很多企業都是說的多,做的少,但是我們也有很多企業確實也是做了很多實事。和長安的任總我們剛才在交流的時候談到過,長安有一個中國企業沒有的目標,他們從2012年要把所有的自主品牌車全部配置至少弱混,這個還仍然是你們的目標嗎?你同不同意剛才林總說的我們的汽車廠實際上還是關注不夠的判斷?

  任勇:是這樣的,長安確實提出來,在2012年把自主品牌的車都配備成弱混的系統,這個是我們的一個目標。而且我們現在的節能與新能源領域的技術方向,我們一直在往這個方向走。包括我們在今年已經有一款轎車和兩款微車,已經實現了弱混的配置。當然公告后續要逐步的下來,而且市場的銷售也會逐漸的形成。我在這里提的是節能與新能源技術,不管是節能技術也好,還是新能源技術也好,總的來講有一個特點就是節能環保,所以說節能技術或者是新能源技術始終是一個企業發展的方向。因為節能與新能源技術的路線比較多,剛才說了,比如說弱混,混合動力也好,純電動也好還是燃料電池也好,包括燃氣汽車也好,混合動力里面又有弱混、中混、強混等等,這些技術怎么發展?我認為是各個企業自己應該去研判的。而且我認為,不管政府怎么引導或者宣傳,或者是媒體怎么來宣傳,或者是大眾怎么來探討討論,作為企業來講,應該有自己企業的一個發展路徑。所以說在這里,我就要提出來,作為長安來講,或者是我們長安的新能源來講,對于發展路徑我們是這樣研判的,新能源與節能汽車的發展,我主要針對的是原來電動汽車的發展,就是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這三條技術路線。“十五”期間我們說電動車領域是三縱三橫里面的三縱,汽車的發展始終是建立在傳統汽車,就是在內燃機汽車技術的基礎上開始發展,在這個基礎上,因為電動車領域首先依附于電池技術的發展。因為電池技術不可能是在某一天,或者某一年有一個質的飛躍,肯定是一個連續上去的逐漸成熟的過程,電動車也會伴隨著這個過程在發展。所以說我們提出來,就是在傳統內燃機的基礎上來發展對電池依賴程度相對較低的混合動力技術。

  在混合動力的基礎上,混合動力既沿用了我們大量的內燃機和傳統技術的特點,同時又引入了電動車領域的一些技術,比如說電池、電機、控制,這三大技術都在里面,只是說對于電池的依賴程度相對較低一些。在混合動力的基礎上再來發展Plug-in,正因為Plug-in比混合動力的依賴程度高一些,對于純電動的依賴技術低一些。大家都知道,因為Plug-in電池搭載的數量可以少一些,成本低一些,即使電池出現什么問題的話,也可以通過車載的內燃機可以持續。所以在Plug-in的基礎上再來發展純電動,這就是我們的發展路徑。

  孫健:剛才任總跟我們分享了他的觀點,實際上我們今天看到的有不同的發展路徑,有一些是在循序漸進,有些是在做一步到位,可能有些企業,國外也是一樣,比如日產說就不搞混合動力,哪怕有混合動力產品,混合動力就是外包的,電動車是認準的方向,起步就做純電動車,有些是在做循序漸進,不認為純電動車馬上可以商業化,而且花大量的精力,中國企業很多也是這樣。我們下面留出一些時間讓聽眾提問題,看看大家有沒有準備好提問題的。

  問:我是關注電動車行業關注了很久的,我是來自廣東的。我們這個車的冷和熱有一個政府定位問題,假如政府關注的太多,那么這個行業發展就不快。政府不關注,反而讓民間來搞的話,這個事情會快很多。我有幾個例子,像VCD和DVD是政府沒有關注的,它反而是成了天下無敵的一個行業,而我們的電動摩托車和電動自行車政府不關注,現在成了天下第一。現在新能源電動車在山東、聊城一帶很多山寨版的電動車是當地政府偷著做,民間來推動的,市場起來了,只要市場起來就有機會,所以政府只要開放市場就有機會,只要去封殺,那就沒機會。

  孫健:你這是評論,不是問題,是要發表你的觀點。

  問:政府關注太多技術投入的話那是失敗的,這個技術就完蛋了。

  孫健:您的觀點跟我的觀點正好是反的。我就說政府是關注不夠,或者是關注的不對,我借此機會再講講我的公開信,我是說政府要出來集中資源專門搞,你的觀點是放開,政府不要管,管的多就把它管死了,或者把這個資源傾斜到比如說不該傾斜的地方去了。

  問:我反對你這個觀點。

  孫健:沒關系,我們兩個人的觀點都不重要,關鍵是我們想聽聽嘉賓的觀點。你們認為政府關注多對這個行業好,還是像這位先生說的政府最好不要管,放任自流讓市場導向?

  任勇:我覺得這位先生說的這個問題比較好,而且也比較尖銳。我的觀點是這樣,第一我認為政府現在關注應該是從法律法規這個層面多關注,你說要引導哪條技術路線,我認為這個是作為企業和市場去判斷的事情。我們政府就是說通過法律法規來控制,假設做個比喻,我們政府提出來我們的油耗指標是多少我就支持。我的排放指標是多少我就支持,不管用哪條技術路線。第二對于目前市場出現的山寨版的電動車也好,還是電動自行車、摩托車也好,對于這一塊,我認為政府應該引導,我認為現在山寨版的電動車為什么市場能夠接受?有需求,我覺得這是一個好的事情。但是按照這種方式去發展下去,我認為是一個可怕的。因為現在山寨版的電動車從安全性的角度,不管是從整車的安全角度也好還是從道路的使用安全角度也好都是存在一些危險的因素。那么我們政府也好,行業也好,應該去引導規范這一塊市場去發展,而且要利用好這塊市場,這是我的觀點。

  問:我有一個問題,剛才進來的時候正好聽到羅威先生在說我們中國有機會,就是說如果我們能夠建立一個平臺,我們把這個基礎建設做好的話,我們就有可能會領先于全球。既然回到政府,政府能夠在這個方面起到一個很好的作用的話,就可以推動我們達成的目的。所以我想問一下,如果從這個角度來說,你們認為政府應該怎么來做?

  宣奇武:實際問題實際上我也跟國內外一些汽車的領袖探討過這個事情,剛才任總也說過中國現在有龐大的市場,特別是中國的駕駛員對汽車的要求,因為大多數人還是第一次買汽車,對車的要求不會跟傳統的車去比較,有我們中國獨到的優勢。中國是一個計劃經濟的社會,中石油、中石化都是國家的,這樣有這個天然的環境來推動這些電動汽車的產業,在國外恐怕這種石油巨頭會跟大家有一些利益的沖突。

  從兩個角度我個人認為,剛才也說到了電動車過熱的問題,把過熱的投資抑制下去,像任總說的那樣,集中精力把一些關鍵的材料技術、研發技術可以政府主導,成立一個研發中心,共同來開發一些共有技術的共享。任總說的把那些法律法規建立起來,現在我們中國電動車也罷,充電器的插銷也罷連個標準都沒有,應該把這個法規建立起來。政府站在國家利益或者中華民族的立場上來講,我覺得應該先把這種充電設施整備干起來,為什么我們國家這些年汽車發展這么快?我個人認為先把路修好,有路就有車,這個電動車也一樣,先把充電設施,每個加油站都裝好了,用著方便了,這個車大家就想開了。想開的時候量一上來,自然從商業模式來講就有電池保有公司存在了,像煤氣罐一樣,這樣的話整車的成本降下來,成本可能會比汽油車還便宜,這樣的話就有一個廣大的發展空間和市場。

  孫健:我再補充一點,我在很多場合也說過,我覺得中國的特色是全世界獨一無二的特色,有兩個特別的獨一無二的優勢。另外是我們一個巨大的市場,在全世界找不到第二個更大的市場。今天已經證明是全世界最大的汽車市場,將來如果從低端的新能源車切入的話,那是更巨大的一個市場,全世界沒有第二個市場。我們有一個非常強大而集中的政府,這是中國非常獨特的資源,全世界看到有那么多的政府,羅威剛才說到的這個問題在美國不會發生,美國聯邦政府在那里叫沒有用的,還是要聽從州政府投票去制定法律,每個州的法律不一樣,沒有辦法集中意愿來做。中國這么強大的政府,可以把中國的這些市場準入的資源集中調用起來,變成我們的競爭優勢,這是政府應該去做的,這是我在很多場合呼吁的。而且要把這個資源跟中國企業的發展配合起來,因為我看到中國政府實際上已經在這么做了。比如說我們現在一說新能源車,政府定義的新能源車就是兩個,包括純電動車和插電式的混合動力車,為什么這樣?這個背后的原因我覺得很明顯,中國企業在混合動力上已經落后了,就是我們說的普通的豐田或者本田那種技術解決方案。但是在插電式和純電動車的標準制定、行業的規范、準入方面,我們還是有很多的發言權,實際上也給了我們中國機會,至少爭取到了發展的時間,至少爭取到了發展的空間,至于說政府再直接投錢這個事,剛才那位先生最不滿意的就是,還要把交稅交的錢給企業可能不滿意,政府是一個公平的市場,對所有人都是一樣的,我覺得也沒有什么不滿意的。我們現在有兩個問題,就是資金的運用,不能說政府投入的不多,實際上政府投了很多,我們科技部有很多投錢的項目,一定程度上也促成了過熱,不好的地方就是去忽悠政府,有錢在那里放著,能夠爭取到,叫得響的人就可能多拿到一些資金,這也是一個事實。

  林逸:我再補充一下北汽的技術路線,我們北汽新能源技術路線是五句話:大力發展純電動汽車,積極發展混合動力汽車,跟蹤其他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掌握關鍵核心部件技術,外延內聯集成新。前三個是關于三種技術路線我們的說法,北汽是大集團當中比較突出純電動的,因為我們做的比較晚,北京市又對新能源純電動比較重視,所以我們又把純電動的車放在第一位。

  孫健:跟長安這兩個正好倒過來。

  林逸:稍微有點區別。第四條是我們覺得新能源整車要發展的話一定要打造一個完整的產業鏈,特別是在關鍵部件上一定要打造核心技術,所以我們新能源汽車下面有兩個合資公司,一個是做電池,一個是做電機,我們自己做控制系統,應該說在三大核心技術上我們都有自己的想法。第五句話比較關鍵,是外延內聯技術創新,北汽在發展新能源汽車技術方面是一個后來者,比起長安來說我們起碼晚五年,長安起碼是“十五”期間就是國家科技部863團隊的,我們北汽是“十一五”才進入到863團隊里面來,我們有燃料電池大客車,還有我們做的雙端子電機的混合。北汽有100多家參加新能源汽車研發、生產和檢測的,全國有兩個檢測的基地,一個是電機的檢測基地,一個是電池的檢測基地,這就是內聯。外延上我們跟日本、歐洲都有合作,國內的企業我們跟上海的都有合作。我們希望通過外延內聯繼承創新,迅速的提升我們掌握新能源的能力,我們自己也在積極打造研發和生產能力。北汽準備在“十二五”期間投入37.8億發展新能源汽車,其中15億在北汽福田,我們要打造一個新能源商用車的基地,那里主要是三種車,一是混合動力大客車,去年已經有將近1千輛的市場供應,二是環衛車,灑水、掃地、垃圾裝運的,今年會有1千輛在北京示范運營。三是有一個50輛的出租車團隊做示范運營。有17億投入在我們的新能源汽車,由此可以看出我們的路線選擇。

  問:我來自投資者報,剛才我很贊同大家說的中國汽車市場的蛋糕確實很大,在過去包括合資企業發展過程中間,一些核心的技術,像底盤發動機,我們都是沒有掌握到一些比較核心的技術,從今后這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過程當中,是不是我們也會面臨到同樣的問題?還是說中國可以通過自主創新這個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

  孫健:你的問題是說,在新能源這個環節,我們將來對核心技術的掌握有多大的把握?

  宣奇武:這個問題我覺得是必須要掌握,不掌握的話就是成本下不來,最后永遠要落后于國外的汽車廠家,所以要不遺余力,國家支持,企業結成聯盟,因為研發費用還是比較少,中國各個企業本身每個汽車廠的銷售收入比較少,跟國外比起來,研發費用僅僅占的比例2%-3%都不到,更少。這樣的話我還是建議大家抱團,然后怎么把這個關鍵技術掌握了,再共同應用。

  孫健:而且我相信也是國家制定規劃的一個核心目標。

  問:我是中國企業家雜志的記者,我有一個比較具體的問題,是想問臺上所有的嘉賓,在各位看來,在中國汽車企業里面,哪家企業是做新能源汽車最厲害的?比如像北汽或者是長安的老總,兩位認為各自企業最大的競爭者是哪家企業?因為這是一個比較封閉的論壇,所以希望能夠回答的具體一些,像宣總和羅威先生二者在行業里面都是比較有研究的,在你們看來,這個行業里面哪家企業是最有競爭力的。

  孫健:這個問題是得罪人的問題,在公開的場合說誰是領先的。

  林逸:我來回答,誰都想成為最好的。

  孫健:問題是現在誰是最好的。

  問:最大的競爭對手,或者我們最想超越的是誰?

  孫健:你是想說誰最領先?是比亞迪領先還是長安領先?還是誰領先?宣總是不是比較中立一點?但是他也怕得罪他的客戶,跟我一樣,我也不能說。

  問:就是說最大的競爭對手,具體一點。

  孫健:長安最大的競爭對手,我們問問任總,你們認為現在混合電動車最大的競爭對手或者改造對象是誰?

  任勇:我認為像混合動力是TOYOTA,純電動就是日產。

  孫健:這是你比標的對象,中國企業里面有標桿嗎?

  任勇:中國企業我認為所有企業都是我的標桿。

  問:我也是想接著那位記者來問,我想問一下這個T10計劃,據我所知是沒有上汽和比亞迪的。

  林逸:有上汽。

  孫健:你說的是國資委的那個。

  問:沒有比亞迪這家企業,怎么評價比亞迪呢?我還有一個問題,因為我知道各個企業都在發展新能源汽車,都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技術相對比較分散,在T10之中,北汽和長安會不會互相交流,把這些技術共享化,這樣的話我們打起來會更占有優勢。

  林逸:有合作,T10是中國10個最大的汽車企業,肯定有上汽的。

  孫健:是中汽協搞的。

  林逸:沒來的還表明沒有進入到最大的10個里面。

  孫健:你大概說的是國資委的,國家的電動車產業聯盟里面,這個里面好像沒有比亞迪。

  林逸:那是體制問題,不是國家企業,當然進不了國家的聯盟里面去,北汽也不是。

  孫健:長安是,任總有什么要補充的?實際上關鍵是說,要在聯盟當中是不是要有分工,因為有一個說法,我是聽某一個也參加T10這個聯盟企業的老總說,他覺得那是一個茶話會,或者說的更難聽一點是一個間諜聚會,大家就是光打聽人家做什么,很少分享自己做什么,這個說法確切不確切?

  任勇:我覺得不是很確切。起碼不管是T10也好還是央企聯盟也好,他們的初衷是好的。

  孫健:初衷是好的,大家也認同。

  任勇:而且剛才提的問題,央企聯盟和T10也有這個想法,就是要集中優勢資源,然后根據不同企業的優勢,他來牽頭某一個平臺項目,然后其他企業可以參與。

  孫健:不要重復投資。

  任勇:不光是重復的投資的問題解決,而且要集中優勢資源來解決一些技術問題。

  孫健:調動這個聯盟里面的優勢資源。

  任勇:做出來的成果要共享,這是這個聯盟和T10的初衷想法。

  孫健:但是你沒有回答現在是不是做到了。

  任勇:正在往這個方面努力。

  孫健:我們只能點到為止。

  問:我其實應該算是一個建議,因為我是為瑞士政府工作的。在瑞士我們比較喜歡做一個商業集群,或者是工業集群。既然咱們要發展汽車產業,我同意羅威的意思,就是說政府要進行一些引導,到最后每一個大的企業,我們舉個例子,比如說羅氏和諾華,周圍有很多小的研究所,非常專項的研究所為他們工作,也有非常多的采購商或者是渠道商在為他工作,實際上就形成了一個很好的集群。咱們汽車工業是不是也可以這么做?

  孫健:我們政府做的這些聯盟也是這個意思。

  問:這些聯盟有沒有向政府提出這樣的建議?如果說咱們遇到了問題都需要政府這一關來解決,政府太難了,他不可能每個行業都是專家。另外剛才林總說的外延內聯,我住在瑞士的地區是接近德國的南部,德國有很多汽車工業在那里,有很多為他們服務的企業,可能不是專門的汽車整車,如果說需要幫助的話也可以找我們,謝謝。

  問:我來自河南新鄉,我提兩個問題,第一中國的純電動汽車的產業化或者商業化運營究竟需要幾年時間?第二國內純電動汽車哪一家企業最領先,大家都進行了回避,我想問一下,哪一家電池企業在動力電池方面最領先?

  孫健:這個問題也會回避的,這是秘密,不然的話投資企業全都跑過去了。你剛才提的第一個問題很好,我就用這個問題作為我們今天的結束語,每一個嘉賓都給我一句話來回答總結剛才這個問題,實際上具體一點,我們有一個5%市場份額的指標,就是說純電動車加上強混,或者是Plug-in的電動車占到整個比例的5%,國家把這個5%看得很重。你們認為按照你們的專業判斷,哪一年能夠達到5%的目標?只要給我一個年份就好了。

  林逸:2015-2020年。

  孫健:2020年之前肯定可以做到5%的。純電動加上Plug-in,我們國家定義的這個。

  任勇:2020年以后。

  孫健:更長的時間。

  宣奇武:我認為是2018年左右。

  孫健:這個數字更準確。

  羅威:2025年。

  孫健:我的判斷是2020年之前。謝謝大家的參會,我們這場論壇到此結束,謝謝!

  

轉發此文至微博 歡迎發表評論  我要評論

> 相關專題:

【 手機看新聞 】 【 新浪財經吧 】
留言板電話:4006900000

新浪簡介About Sina廣告服務聯系我們招聘信息網站律師SINA English會員注冊產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