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財經年會-2011預測與戰略 > 正文
2010年12月16日
全天 參會注冊
13:30-16:30 《財經》年度對話:再議“中國模式”
全球金融危機以來,中國經濟一枝獨秀,并在數字意義上成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中美國”、“美中共治世界”之議遂成為全球話題。
倏忽一年,曾有呼之欲出之勢的“中國模式”已然降溫。事實證明,面對全球范圍的經濟持續低迷,中國經濟終究難以獨善其身。再議“中國模式”,其語境已不僅僅變為-----長期依賴高出口與高投資的“世界工廠”能否順遂轉型為以更多私人投資和消費增長為新的雙引擎的市場化經濟體,而是中國探索的“現代化道路”是否在精心研究和吸收中國和世界文明優秀成果基礎上建立的根本性問題,極端強調“特殊性”或“普世價值”都不應該成為現階段中國社會的主流。
《財經》首度傾情力邀最富決策前瞻性的全球政經學界精英,懸河之口,天地之思,開元之辯,深度探討最具思想激蕩力的年度焦點趨勢話題。
· “中國模式”,優勢還是負累?
· 政府有形之手究竟如何治理社會?
· 熱議之年的內需消費如何拉動?
· 中國再平衡之道能否成為全球楷模?
16:30-18:00 招待酒會
2010年12月17日
08:00-09:00 注冊
09:00-09:05 開幕致辭
09:05-09:35 主旨演講一
09:35-09:55 主旨演講二
09:35-09:55 主旨演講三
10:15-11:45 議題一:世界與中國經濟走勢
歲尾年終,全球經濟再生波瀾,二次觸底危險猶在,量化寬松已成定局,全球各國宏觀政策協調橫生變數。內逢通脹預期節節走高,外臨流動性過剩日趨泛濫,中國宏觀調控的騰挪余地日趨逼仄。如何妥為之計,趨吉避兇?
· 匯率戰爭會爆發嗎?
· 防通脹與保增長兩難之局
· 綢繆長期溫和增長
· 中國能否影響全球新格局?
11:45-11:50 茶歇
11:50-13:20 議題二:“十二五”破題與政府職能轉變
“八五”中國提出“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九五”提出“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型像集約型轉變”的目標,進入“十一五”,中國再次倡導轉變經濟增長方式,但由于全球金融危機,轉變之路再度遇阻。為什么經濟結構調整舉步維艱?為什么發展方式轉變難以落實?十二五規劃能否走出增長慣性,打破轉型魔咒?如何以外部硬約束倒逼政府職能轉型、突破改革全局?
· “十一五”規劃未竟之局
· 增長方式轉換的制度條件
· 中外視角透視“十二五”規劃的戰略取向和挑戰
· 政府職能轉變的硬約束和緊迫性
· 全面深化改革的策略建議及東亞模式的借鑒與分享
13:20-14:20 午餐
14:20-14:50 主旨演講四
14:50-16:20 議題三:深化中國金融改革
中國需要一個更加完善和充滿活力的金融輸血體系,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日趨緊迫。多年來,中國初步建立了一套現代金融體系,但與先進的金融體系和市場仍然存在巨大差距,全球競爭力與市場開放度均偏弱。只有吸取成熟市場經驗,認清自身不足,堅持銳意改革信念,中國金融業發展才能趟過“深水區”。
金融危機爆發后,中國金融體系未受實質損傷,改革成果顯現,但更因之封閉而未完全開放。為長遠計,金融體系發展不能停滯,既須完善自身以抵御外部沖擊;亦不能因危機而模糊市場與監管邊界,阻滯市場化改革方略。
深化金融改革面臨新的歷史關鍵點,如何結合中國金融業現狀,整體推進金融體制改革與發展?中國金融業的監管架構如何進一步協調?銀行等金融機構改革怎樣深化?金融創新如何加強?系統性風險如何避免?
· 金融與金融監管的進一步發展完善
· 中國銀行業的深入改革
· 國際經驗的借鑒及歐盟的前景
· 利率與匯率的市場化進程及人民幣國際化路線
16:20-16:25 茶歇
16:25-17:55 議題四:資本市場的改革與展望
歷經風雨,中國資本市場恰好走過20年。期間,中國經濟既忍受過資本市場初創陣痛,也分享其發展壯大之成果,一個不斷完善的資本市場,對中國經濟發展與市場化改革具有戰略意義,對企業融資及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發揮著巨大作用。
不可否認,在市場規?偭垦杆僭鲩L的同時,投資機構和投資者群體仍不夠成熟,市場化程度有待深化,產品創新相對落后,市場擴容與開放仍待提速。
從中國經濟與社會發展的全局上看,資本市場的改革與發展需要各方協同,銳意進取,堅持市場化發展取向,建立有效產品創新體制,完善風險防范機制,形成更成熟監管理念,以更健全的體系面對資本市場全球化挑戰。
· 20年中國資本市場改革與發展總結
· 金融開放與中國資本市場未來
· 金融創新與資本市場風險防范
· 培育中國的世界級投行和上市公司
17:55-18:25 主旨演講五
18:25-19:20 茶歇
19:20-20:45 主題晚宴:紀念中國資本市場發展20周年
20:45-22:15 煮酒夜話
夜話一:新媒體的發展方向
以新一代數字技術、網絡技術、信息技術為基礎的新媒體,不僅極大豐富了傳媒形態,改變了傳媒格局,而且正以不可阻擋之勢,對全球尤其是中國社會經濟發展產生了全方面的深刻影響。
更重要的是,新媒體的含義超越了“媒體”。新媒體需積極推進轉體改制、完善法人治理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和產權制度,整合跨領域、跨地區資源,引入并利用社會資本和金融工具,實現與資本市場的對接,探索其途徑;它更要借助傳統媒體內容和人才之優勢,凝聚品牌優勢和聚集效應,提高競爭力;它需要抓住三網融合契機,實現從平面傳播向雙向交互傳播轉變,適應用戶對無縫傳播的需求,走多媒體綜合集成發展道路。
· 三網融合的資本驅動與產業變局
· 三網融合時代的用戶需求與內容生產
· 云計算的夢想與實現
· 移動互聯倒逼媒體新革命
· 傳媒業重組、股改上市、治理結構與激勵機制
夜話二:房地產業新變局
新國十條一出,此前各地房地產量價齊升的局面一時為之喑啞,打壓房價在某種意義上已成為各地政府的政治任務,連此前一直“推諉”省市也都推出了調控房地產的具體配套細則。
山雨欲來風滿樓,房地產界如何度過這個被業內稱為最寒冷的地產之冬?順勢而為,主動擠去暴利泡沫,為房地產業奠定長久健康發展之基,還是“死扛”到底,冀望政府調控政策松動抑或民眾剛性住房需求出現報復性反彈?
而對調控者而言,這同樣是一個不平靜的冬天。如何在果斷打壓各種投機性和投資性需求之余,避免傷及民眾的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如何在遏制房地產業暴利的同時,繼續維系房地產界的投資熱情,從而保障住房市場的供給,進而達致供需平衡?如何在大力推進政府為主的保障性住房建設的同時,避免給予民眾以住房重回計劃經濟年代由政府包辦的不恰當預期?
· “新國十條”對房地產發展的影響
· 保障性住房體系的完善與創新
· 房地產業如何理性回歸
· 房地產公司的重組、并購與新生
夜話三:民企競爭力提升之道
保障和改善民生離不開政府加大對社會保障體系和公共服務事業的大力投入,但歸根結底,民生的持續改善和長久保障要靠民眾的自我創富來解決。民企興,則民眾富,民眾富,則民生安。
全面推進各領域改革的最佳切入點是對政府限權,而對政府限權的前提則是厘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一個以民企為主要行為主體的市場,其與政府的行為邊界不言自明。民企強,則市場興,市場興,則政府平。
一個政府主導的經濟體,囿于資源配置方面的扭曲,其經濟發展方式必然長期陷入粗放經營的窠臼,從而難以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面取得實質性進展。以民企為增長引擎,則市場活力盡釋,資源實現市場化配置可期,經濟發展方式實質轉變可期。
· 中國民營企業發展的現狀及對策
· “新36條”的機遇與難題
· 低碳、綠色、可持續發展與民營企業
· 民營企業發展與經濟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