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中國經濟學家年度論壇暨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2010)頒獎典禮”于2010年11月20日在中國人民大學舉行。上圖為北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孫祁祥。
孫祁祥:各位專家、學者,大家下午好!很高興參加今天經濟學家論壇,這是經濟學界一個盛會,來了很多的經濟學家在一起共商經濟界很多重要的問題。
我今天想講的一個問題主要是風險管理的角度談一下對轉軌時期,我們所面臨的風險的問題。
“十二五”規劃建議明確指出,綜合判斷國內國際形勢,我國發展仍處于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既面臨難得的歷史機遇,也面臨諸多可以預見和難以預見的風險挑戰。我認為,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的機遇與挑戰,特別是世界轉型大背景下,中國戰略出發點和重要前提是,認真識別中國經濟目前存在的各種主要的風險,并對那些風險加以重要性的排序,在此基礎上采取有效的風險管理的手段。
金融危機留給人類最重要的教訓之一就是不管對一個企業來說,還是對一個行業,甚至叫國家來說,經濟學成本收益的分析都必須建立在對風險源,以及風險可控性等問題認真深入全面的分析基礎之上,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最大限度利用各種資源,減少成本獲取收益,實現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風險管理的首要步驟就是識別風險。風險管理的首要步驟,我們知道是識別風險,從國家宏觀層面來說,我認為我們國家現在亟需給予格外重視的風險源,主要來自于以下六個方面:
第一,高度復雜,聯系廣泛,且脆弱的金融體系。金融作為現代經濟的核心,由自身的運作機理和特性所決定,其雙刃劍的作用非常突出,如果良好運行,它能夠對實體經濟乃至科技、經濟、社會產生重大的推動作用。但如果發生哪怕非常小的僻陋,都不僅將導致整個體系的癱瘓,而且對實體經濟和整個經濟良好運行產生巨大的破壞作用。這個例子就太多了,我們在現實生活中可以說是看到很多這樣的國際國內。
我們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經初步建立了金融體系,但離成熟、規范的標準還有相當的距離,在對外開放程度還不高,金融創新產品匱乏的情況下,的確是躲過了一些劫難,全球經濟一體化的大趨勢下,金融開放程度必然會越來越高,金融創新的步伐也會越來越加快,金融成為中國經濟發展巨大推動力量還是破壞力量,取決于我們能否更好的識別風險點,建立風險防火墻,取決于我們的監管水平。
第二個方面的風險源,具有潛在威脅的三農問題。我國是一個農業大國,這可以從10%農業產值以及9億多農民人口反映出來,三農問題是我國政治、經濟的基礎性問題,對我國具有特殊的含義。從農業來看,它除了面臨著與其他產業類似的價格波動、需求變化、政策因素等方面的風險以外,其自身的屬性決定它受自然因素的影響極大,隨著農產品全球化程度的提升,我國農業更容易受到全球農產品市場的影響,糧食安全面臨巨大的挑戰。從農民來看,受教育程度問題,人口結構問題,特別是老齡化問題和貧困問題都非常地嚴峻。我們現在經常談城市的貧困化人口,但實際上農村貧困化人口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更嚴重,因為隨著經濟的發展,城鎮化、工業化的進程的加快,大量農村年輕人口項城市的轉移,所以農村老齡化的問題比城市更嚴重,這在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時候,數據就表明,鄉村年齡在65歲及以上人口的比例就達到8.1%,高于城鎮的6.0和城市的6.7。如果我們不能有效的管理三農的風險,農業基礎薄弱,農村發展滯后,農民增收困難,巨大的鄉村負債等問題不能得到盡快的解決,由此引發的經濟、安全和社會問題都會非常嚴重。
第三風險源惡化的生態環境。長期以來,我國采取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導致我國經濟的增長是以資源大量消耗和環境的過度破壞為代價的,研究表明,我們因工業化引起的環境污染速度大大超過了工業化自身的速度,各種自然災害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逐年上升,有很多的數據可以表明。生態惡化的問題,如果再不引起高度重視,并得到有效的解決,必然引發嚴重的能源危機和環境危機,我國的經濟可持續發展前景堪憂。
第四個風險源是不協調的發展和失衡的結構。投資和消費失衡,消費率偏低居民收入增長滯后于GDP的增長城鄉居民收入差距和行業收入差距懸殊,居民收入在國民收入當中偏低,勞動報酬在初次比重偏低的問題嚴重。由不協調的發展和失衡結構所產生的最大風險是,有限的資源得不到有效配置,經濟的長期增長乏力,民眾對改革產生抵觸心理,社會矛盾計劃。
第五個風險源是不健全的基本公共服務體系,主要從養老、醫療這兩個方面來看。首先,人口老齡化問題。我曾經說過,人口老齡化大家都認可,是一個世界性的問題,世界性的難題,而隨著經濟條件改善,醫療技術的提高,再加上巨大的人口基數和計劃生育政策的實施,這樣一個交織作用,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未富先老的中國,比世界上任何國家養老問題都更加嚴峻,龐大的老齡人口將成為決定未來中國經濟發展中各種重要因素中的重中之重。人口老齡化給社會保障體系帶來了很大的壓力和沖擊,這主要表現在養老收支、養老金的收支缺口加大,基本覆蓋不足,以及經濟發展水平不足以支持社會保障體系的可持續發展等各種風險。從醫療保障來看,資料表明,全球流行病、傳染病頻發,很多慢性病已經成為人類健康的頭號殺手。由各種疾病帶來的醫療費用大幅攀升和人民健康生命的喪失,將會對我國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影響。
第六個風險源是公共權力非公運用和商業回路蔓延。從今年來披露出來的大量政府官員腐敗案件和商業賄賂案件中,我們一方面看到了執政黨對懲治腐敗和商業回路決心和力度,但另一方面,也看到了腐敗和商業賄賂在中國的嚴重程度。這些問題的存在及蔓延,這些風險,這些賄賂、腐敗,不僅極大的降低了政府在百姓中的威信,而且會增大深化改革的阻力。
從我上面講到的這六種風險來看,我認為我們需要從以下三個方面把握我國風險特點及風險管理的特性。
首先要從系統的角度來認識、識別、防范管理風險,我們當前面臨的上述風險可以說涉及到經濟、金融、自然、社會、政治等各個方面,由于社會是一個大系統,來自這個系統內的不同載體所產生的風險是可能相互傳遞、廣泛蔓延,而不僅僅只是局限于某一個領域之內的,比如說懸殊的收入差距問題,看似一個分配結構的問題,但如果放任不管,將會演變為重大的社會問題。生態惡化,看似自然環境問題,會極大的危害人民生命財產的問題嚴重影響經濟可持續發展,由社會保障制度和醫療保險制度不完善所產生的風險,會極大的降低人民對未來的穩定性預期,由此影響當前的消費,從而由消費所拉動長期經濟增長。公共權力的腐敗,不僅僅只是一個降低政府在民眾中的公信力的問題,所造成的也不僅僅只是動則幾千萬或者上億的經濟損失,而是從根本上摧毀市場公平競爭的環境,扼殺人民創新的意愿,后者正是經濟社會長期發展的根本動力,同時在經濟全球化不斷深入,金融一體化趨勢越來越明顯,中國和世界的聯系越來越緊密的情況下,國際社會的風險更是會通過商品、資本、貨幣的流動而采取跨國、跨境、跨業的方式傳入我國,這要求我們在識別、防范管理風險時一定要有全球化的視角。
其次,要從動態的角度認識、識別和防范管理風險。社會在變,風險也在變,今天中國的經濟總量、社會形態等與改革前與20年前、10年前甚至5年前相比都有很大的差異,相應來說,風險的總量、類型和結構也會發生變化。我曾經將這種風險狀況概括為三句話,風險總量增大,風險類型增多,風險結構復雜。既然風險在變,防范風險的手段、措施也要不斷地更新,變化才能真正做好風險管理工作。
再次,對風險要有辯證的認識。科技創新會帶來風險,不創新雖然沒有由創新可能帶來的風險,但卻可能導致經濟發展緩慢,這對我國盡快提高綜合國力,參與國際競爭來說可能是更大的風險。金融創新也是一樣,金融衍生品的創新可能會帶來潛在的風險,但如果因害怕風險而停止創新,則將導致由不發展所帶來更大的風險。所以,真正有效的風險管理,應當是在風險可控的情況下提高風險的容忍度,以更大限度獲取由承擔風險所帶來的收益。
鑒于風險這種交叉性、綜合性、動態性特點,我國應當從國家的層面,盡快建立起一套宏觀綜合風險指標體系,風險預警的管理系統,使用現代風險管理技術,分析中國社會經濟發展過程當中各種潛在和顯性的風險因素,建立經濟、社會、政治、環境等風險指標子系統,對各種風險的載體,主要風險誘發因素,風險的傳導機制,風險的容忍度等進行認真研究,探討防范控制和管理風險的各種有效措施,由此為北京國家發展規劃和決策提供系統的思維框架和科學依據。
以上我從六個風險源以及如何認識風險這三個角度提出來,建立一個國家宏觀綜合風險管理系統,不成熟的方面或者大家有興趣探討的話,下面可以交流,謝謝大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