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 由財新傳媒主辦的“2010財新峰會:中國與世界”于2010年11月5日-6日在北京舉行。主題為:變革世界的中國策。上圖為Observatory Group高級分析師李新新。
李新新:各位晚上好。首先簡單介紹我們的公司,我們主要觀測和解讀各個主要經濟體央行貨幣政策。本周,美聯儲第二輪量化寬松政策是幾十年來央行政策中非常重大的一個事件,而且影響將非常深遠。關于這個詞的解釋,什么是“量化寬松”,市場和媒體有似是而非的說法,有的說央行買國債,有的干脆就說印央行印鈔票,不是很準確,這個解釋應該解釋成量化寬松相對于一個數量的寬松,而不是相對于價格的寬松,也就是說相當于降息,指的是短期名義利率接近于零或者到了零下限以后,按照常規的貨幣政策央行已經無計可施,這時候唯一剩的政策工具只有一個,就是自身的資產負債表,常規情況下,央行資產負債表構成資產方是兩項,國債和外匯儲備,負債方也是兩項,現鈔和存款準備金。特別情況下央行可能以買斷金融資產的方式,不是通過質押回購的方式,買斷金融資產不一定是國債,可以說國債也可以是兩房債券,企業債,房屋抵押債券也可以是股票,這是在資產方,改變了資產的結構、規模和風險水平。負債方一般通過增加存款準備金的水平,放出基礎貨幣。基礎貨幣就是現鈔+存款準備金。最后的結果,政策的中間目標不是利率,而是存款準備金的數量或者貨幣供給的總量。
這次美聯儲的量化寬松跟上一輪的量化寬松政策包括日本的量化寬松政策有不一樣的地方,這個不一樣的地方最為有特色的是跟通脹掛鉤,以前美聯儲政策里面有一個不確定的說法,叫做“雙目標制”,價格穩定和經濟增長(完全就業),從來沒有說價格穩定到什么水平,這次是一個非常明確的說法,通貨膨脹率2%甚至稍微低一點。如果通貨膨脹率不能從現在的核心通脹率在1%甚至有通縮危險的情況下,拉回2%,通脹只要不起來,美聯儲的量化寬松政策就會持續下去,通脹不起,量化寬松政策不止。從這個意義上講,第一輪量化寬松整個規模是6000億在8個月,加上此前兩房投資債券有一部分的流動性收益重新投放到美國的國債市場上,大概的規模加在一起是8500億到9000億之間,6個月時間,平均1個月是1100億的水平。恰恰是每個月新發美國國債的水平。量化寬松的爭議很大,傳導的機制使美元貶值,產生一定的刺激作用,拉低了中長期國債的水平,使企業融資和家庭消費成本更低,另一方面,通脹預期使大家去消費,這些都有道理,但都不是這次量化寬松最主要的目的或者說傳導機制。最主要的機制,這次美聯儲給了一個解釋,資產組合再平衡,這是什么意思?美聯儲這次出手買債,降低國債市場上特別是新增部分的市場容量,新增的供給基本上被美聯儲新增的需求完全消化掉,這樣把私人的需求完全擠出,擠出以后只能買股票、企業債、房屋抵押債券,各種門類大宗產品等等,帶來的結果是整個風險偏好的上升和風險溢價的降低。現在的現象是只有美元在貶,剩下所有大宗商品、金融商品的價格在漲,這恰恰是美聯儲目標所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