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清華管理全球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10月20日,由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主辦的清華管理全球論壇召開。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活動。圖為新世紀的管理教育主題論壇全景。
楊斌:各位老師、同學們中午好。今天非常高興大家能夠來參加今天的清華管理全球論壇中午的論壇,今天有很多媒體的記者,他們剛剛參加了上半場論壇馬上要轉場過來,中午的時間可以一邊吃飯和我們的頂級商學院的院長交流MBA改革的問題,首先很榮幸介紹一下今天的四位嘉賓,哈佛商學院的前任院長杰·萊特教授,清學大學經濟管理學院院長錢穎一教授,斯坦福商學院院長加思·塞隆納教授,還有麻省理工學院思隆管理學院院長大衛·施密特雷恩教授。
首先我有一些問題請四位院長做一些回答,之后開放給在座的各位媒體的記者,大家有什么問題可以寫下來,我會將其中四五個問題代你們提給今天的院長們,最后有一個結尾的環節請嘉賓做答。
首先我想請教四位院長,第一個問題是作為國際頂尖商學院的院長,你怎么看待在今天管理教育所面臨的最主要的挑戰和機會,接下來的趨勢會是怎樣的?
大衛·施密特雷恩:對于一個管理學院來講,對于任何一個組織,要證明它對社會的價值,對于管理學院尤其如此,因為在發達國家或者快速發展的經濟體當中,如果我們做的是幫助一些人賺更多的錢,或者是幫助一些公司賺更多錢而已,可以說這是不道德的,也是違法的,它不能夠去實現社會目標的價值,因為我們作為領先的商學院應該實現社會目標。第二對于領先的商學院我們吸引政府領導者和企業以及愿意捐錢給管理學院的人,為什么可以實現這一點,這些個人和公司決定支持我們管理學院就是因為他們感覺到,管理學院的存在有值得的理由和目標,這個目標來自于我們的研究,知識創造,它是擁有真實價值的,它來自于我們愿意講真話,只要我們理解這些真理,究竟應該怎么做企業才能向社會做出貢獻,如何做才能夠可持續下去,最后對于教育也是如此,它要求學校能夠培養領導者,這也是我們學院的一種使命,我們需要一個能夠使用創新來改進世界的領導者。
加思·塞隆納教授:首先非常感謝邀請我們來到這里,在美國我們很少能夠碰面的,今天對于我們來說也是非常難得的機會,我們非常感謝能夠有機會見面,我非常的同意剛才大衛所說的,我想補充幾點:第一點作為大學我們獨特的一種職能是對于管理做出調研,做出研究,這是其他人所沒有的職責,因為私營企業它們不一定有這種激勵因素愿意做像管理學院所做的研究,我們在做研究的時候還不知道它是否可以商業化,我們仍然認為它是管理學院的目的。就像其他的財務公司的模型等等,當研究它的時候全世界沒有什么人理解這種模型,對創新的思想會產生怎樣深遠的影響,但是它們仍然這樣做了,因為他們希望給金融市場帶來變化,它們非常的好奇希望可以探索到道理,這就是管理學院獨特之處,有很多機構也會將基本的思想最后商業化,因為他們是盈利性的機構,但是作為大學獨特之處就是不管是否盈利都要做研究,其中很大的挑戰就是保證大學當中的非常強有力的研究文化,在全球進行商業研究管理的商業文化,讓所有的人都感興趣;第二點一個越來越大的挑戰對于管理學院來講,就是全球化的速度,我們的畢業生將會去工作的場所,他所服務的世界現在的狀態和我們一開始20年、30年前是完全不同的,那個時候我們剛剛畢業,恐怕從現在算以后的二三十年更是如此,變化會更為迅速,我想尤其是考慮到中國這種變化會更快,所以對于我們來講一個非常大的挑戰就是要確保我們的畢業生能夠有足夠的資源和技能進行全球管理,并且可以管理好全球背景下的公司,關鍵是不僅僅要在一兩年之內給他們管理的工具,而且給他一種思維的框架,能夠使得他們繼續學習,隨著我們的世界在不斷地發生變化他們可以持續學習,因為世界的變化是我們現在所無法預期的。
杰·萊特:我們非常的榮幸今天和大家一起來討論一些非常重要的觀點,我同意剛才兩位所說的一切,讓我在此之上要稍微詳盡地展開一點,我認為最重要的一點是:我們所面臨的挑戰在于我們是管理學院,全球的情況是管理企業的工作在發生著變化,管理其他類型的組織和機構所發生的變化,不僅僅變化而越來越難管理了,其中一部分是原因是全球化,還有就是變化的速度和技術的變革,還有一部分原因是復雜全球供應鏈導致的,以及創新的金融市場造成的,以及更平的組織需要更多的創新而不是自上而下的縱向和更為官僚性的組織,其中一定的原因還涉及到整個競爭的加劇,各個企業之間競爭的加劇,所以我認為管理的世界正在進行著迅速的變化,我也認為管理的挑戰本身發生著變化,這個變化要比商學院的課程變化速度快,我們要跟上這種變化試圖去理解作為一個經理人五年之后對你的要求和十年之后是不同的,以及需要不同的能力,以及如何更新自己,把自己變成全新的人,確保永遠站在世界的頂尖地位,這是一個挑戰,所以說我們目前的商學院它的結構還不能夠快速地變化,變化得太慢,但是商業環境變化得很快,如果我們想培訓這些商業的管理者,必須要能夠去趕得上他們的速度;第二點要評論的是,這點將以不同的角度回答這個問題,挑戰是什么?并不是說各個產業對我們的挑戰,我認為我們有必要去在某種意義上和其他的商學院尋求差異化,如果去分析過去商學院的做法,各個商學院做的事情大致相差無幾,現在我們發現管理學教育尤其是MBA當中,可以發現有很多的商學院有如此之多的MBA項目,我想這個產業現在已經變得有點同質化了,像是大宗商品,有太多的商學院試圖教商業管理,這是巨大的錯誤,正確的挑戰對于每一個商學院來講都是應該去尋求一個獨特方式,分出不同的管理學教育的方法和與眾不同的流程,你的方式會更為適應于一系列的企業,而不是所有的企業,所以這是所有的商學院都應該深入考慮的問題。
在中國MBA項目還不是非常多,這個問題在中國顯現得并不嚴重,但是很快在中國就會顯現出來,中國的幾乎所有的商學院都需要去思考一下,他們會和我們同樣的看法,我認為在座的四個商學院事實上有各自的風格,它們也應該有各自的風格,在未來應該更強調不同點,這個過程會很好地服務于管理教育。
錢穎一:中國的管理教育起步晚,但是發展很迅速,中國現在每年有三萬學生,中國的管理教育最大的優勢就是背靠高速發展的中國經濟,這為我們提供了非常好的條件,主持人的問題是現在面臨什么重大的挑戰?剛才三位院長說的我都非常的同意,我想增加一點與中國的商學院比較密切關系的內容,那就是這次論壇的主題有兩個關健詞,這次講的是創新世界的領導力,一個是領導力,還有一個是創新,這兩個詞應該說也是管理學院在思考管理教育時候最重要的,但是對于中國的管理學院和商學院來講,有著比對美國的商學院更大的挑戰,就是我們經過這十幾年將近二十年的管理教育的發展,我們從世界領先的商學院,包括在座的三位院長代表的商學院中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們有一個特點,就是我們對教育的理解特別是管理教育的比較局限于過去的傳統的觀念——就是學知識,應該說中國的學生或者中國的教師在學知識傳授知識方面,都是學得很快也很到位,但是如果我們認為將來的世紀領導力和創新是最重要的話,那么你就會發現只是傳授知識是不夠的。領導力的培養需要不僅僅從書本上讀書,創造力、創新能力非常重要一點取決于好奇心,剛才斯坦福的院長說,著名的幾個金融定價的理論,當他們開創這個理論算出這個公式的時候他們是出于好奇,他們也并不知道后面的影響和結果,而創造力對世界的改遠遠大于只是把知識學到了去應用,我是覺得現在對于領到力和創造力這兩點在中國,管理在整個教育中都是比較缺乏的,對我們的挑戰可能要比對美國商學院的挑戰更大,就是因為我們的傳統對教育的理解比較狹隘,而我們對鼓勵有領導才能的人做一些不同的事,或者說有創新才能的人想一些不同的方法,而且是做一些非常不同的事,我們傳統上并沒有很鼓勵,甚至有的時候還有一些約束,更不要說有一系列的方法來促進。
今天上午像鄧峰也講到了這樣的問題,中國美國的教育制度差異的問題,將來的社會肯定是創新決定勝負,創新取決于人才而人才又取決于教育,這個教育不是過去理解的僅僅是知識傳授,而是一種環境,是一種氛圍,能夠使得學生都能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很好奇、要做跟別人不一樣的事情。這是中國的商學院面臨的更加嚴重的挑戰!
主持人:第二個問題來自產業界和企業界對您所培養的學生的認可程度怎樣?
杰·萊特:如果說單獨挑出來最重要的改變應該說是使得我們的課程更為全球化,更為國際化,我們用不同的方式來進行這種全球化,我們具體決定不去做一件事,那就是通過一門課或者幾門課來全球化,而是讓全球化的思想去滲透在課程的每一個角落,所以說讓每一門課,只要在我們商學院教,尤其是第一年必修課必須要極大地進行調整和改變以納入全球化的考慮,包括我們的講課尤其是那些案例,案例是來自于全球各地的而不僅僅是來自于美國的情況,所以我們做了這種變革,與此同時我們還在每一年的1月份,那是因為學生們不在校園中,我們在這段時間內會有13個全球性的項目,第一是組織到中國、印度、非洲,在這一個月的休假中會讓他們在幾個星期中去體會一個異域國家,我們會和一些公司主辦一些聯合的課程,讓學生對當地的經濟有所了解,我們還有跨學科的課程、跨學院的課程,這些課程主要是談論宏觀的全球性問題,而且和我們合作的是來自于不同學院的教職人員,我們的變化不僅僅是發生在某一個具體課程上,而是一種滲透性的方法完全地改變了管理學教育的方式,另外的改變是用小組的方式學習,而不是非常大規模的班級90個學生去做案例等等,我們第一年的教育往往是,現在用小組的方法來組織效果會好一些,尤其是在一些創造企業中,不止限制在創業企業中,還有國際的都會包含在我們的案例當中。
加思·塞隆納教授:這是一個我非常重視的話題,在06年的時候,我們進行了對課程的全面的審議,決定把第一年的學習經驗進行全面的修改,為什么呢?這是因為我們發現至少在我們的學院和學生當中,學生在課堂當中的智力的參與沒有達到我們的要求,我們發現我們很大程度上在當時成為MBA項目成功的受害者,也就是說很多的年輕人他們決定自己今后做什么,他們也看到世界上有很多成功的人,發現有很多人過去都是在商校里學過的,這些人就成為他們的偶像。他們跑到我們的商學院來學習,說畢業以后需要做什么才能夠成為像他們那樣成功的人,用這樣回塑式的邏輯在進行學習。所以招收到二分之一到三分之一的學生來的時候,已經開始了MBA的道路,在他們的職業中已經學了很多我們在課堂當中要教的內容,所以我們決定要去改變這樣的情況,當然問題是不是所有的學生都有職業背景,有一些學生和來自非政府組織或者是非營利性,所以我們覺得我們需要的課堂應該使所有的學生不管是他們的背景怎樣都可以進行創造性的思考,第二個問題我們發現,我們很多時候把課程稱為“房子”,我們這個房子有地基:經濟學、財務、文化經歷等等,學生經過學習把梁柱豎起來最后建一個屋頂,我們發現還沒到這步的時候學生已經失去了興趣,當然我們要先建屋頂,當然從建筑學的角度來說是很困難的,我們是要讓人們能夠去理解,如果不去學習這些問題的話,就無法解決某些問題,所以開始先做管理學的課程,我們在某一個領域,我們不是所有的人都要去學某一套課程,而是有課程的菜單大家可以去選擇,有些人可能去學財務,有些人也許從來沒有見過收支平衡表;第三所有的學生在第一年都有全球的體驗,要去外國生活和工作一段時間,這是我們所做的三大變革。
大衛·施密特雷恩:我覺得剛才杰·萊特講的非常正確,就是學校需要去思考,這些學校有什么獨特之處,在這些獨特之處的基礎上去建立一個偉大的學校,當然我們要去面臨各種各樣的挑戰,比如說學生需要有全球化的視野,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我們的學生需要給世界帶來積極和不同,大概有十年的時間,我們進行著全球項目為基礎的學習課程,學生可以去18個不同的國家,在我們看來這樣的體驗是非常有意思的。這些企業、項目、課程是非常不一樣的,是非常的動態,學生必須有動態的創意的精神才可以去解決面臨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這是他不通過這樣的課程無法獲得的,不僅使得學生可以跨學科地去運作,同時也可以更好地去了解一個組織在不同的經濟和文化當中對社會能夠做出怎樣的貢獻,對社會賦有怎樣的責任,在非洲和亞洲他們所面臨的問題,學生回來了以后也發生了變化,我們所面臨的大問題實際上和當今世界面臨的主要的挑戰是共通的,包括全球經濟可持續發展以及其他的問題,這些問題原來屬于市場營銷和財務,這些問題和專業領域并不相關,但這正是在今后的職業生涯中是面臨的挑戰,所以在麻省理工的學生,他們希望能夠獲得和職業并不是很相關的體驗。我們也有跨大學的交流,比如說有生命科學或者是能源或生物方面背景的學生。把他們的這樣的想法運用到企業當中去,用他們的技術去解決全球性的問題,去年我們有學生也建立了一個公司,就是基于他們的想法和在我們這里學到的知識,把技術和實踐結合在一起,我覺得我們做的都是不一樣的事情,我們同時也非常欣賞其他商學院做的工作。
錢穎一:我們在今年的7月份開始了MBA招生的改革,無論是課程改革還是招生改革,清華經管學院都是在全球的管理學院中率先推出教育改革的,我們非常的幸運,我們是同這三位院長代表的三所世界頂級的商學院有一個非常特殊的和緊密的合作關系,使我們能夠最早地了解到世界上頂級商學院正在做的改革的事情。2008年是哈佛商學院的建院一百周年,因為MBA學位最早是從哈佛商學院開始的,所以也就是MBA的百年,我非常榮幸在院長的邀請下參加了哈佛商學院的顧問委員會,所以08年他們介紹了做得非常深入的MBA的改革,這些改革對我們的啟發非常大,這就形成了2009年我們的改革的思路。同樣是2008年,我們邀請斯坦福商學院MBA改革委員會主席在我們學院做了一個報告,他們的改革是2007年秋季推出的,他給我們做了詳細的報告。我們和MIT將近14年的合作,事實上我們清華的MBA的課程的名字都是MIT的課程的名字,像DMD,我相信課程名字是沒有產權的,所以是一模一樣的名字,不光在我們的學院,在中國的每一個商學院都有這個課程的名字,這只是舉一個例子,十幾年前我們在MIT學了很多,在最近幾年又有新的發展,特別是從經驗中學習,我們跟MIT有一個項目,清華MIT中國實驗室,這樣的項目也是我們改革中的重要的方面,總結起來改革實際上就是把過去的簡單的管理知識的傳授擴大到兩個新的領域,一個是價值、品格、軟技能;第二增加從實踐中學習,也就是行動學習,這兩個方面是新版MBA與過去不同的。
楊斌:錢院長回顧了另外三所商學院對清華經管學院的啟示和幫助,我想請教一下三位美國商學院的院長,你們在和清華經管學院這么多年的合作中,你們得到了什么?你們有什么得到嗎?還是只是單方面的的呢?
杰·萊特:我覺得我們在合作的過程中學了很多的東西,包括和清華以及世界上其他地方的商學院和美國商學院合作的時候都獲得了很多,我們學到最重要的東西是教職員工的開發和發展,作為院長你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作就是確保課程是能夠有益地去教育學生的,第二是要去進行師資隊伍的建設,師資隊伍的建設和第一個目標(教學)是密切相關的,如果沒有好的教師,顯然很難會有好的學生,我們的教職員工和其他商學院包括清華的師資去合作是發展教職員工的途徑,也使他們更好地理解中國,能夠從中國的視角去看世界,使得他們對于世界的視角不再以歐洲為中心,我們獲得的最重要的一點是真正意義上的全球化的視野,這不僅對于院長來說,我覺得更重要是對兩百多名教職員工,別讓他們整天就在自己的工作臺后面,這不是真正的合作,而是讓他們更多地考慮不同的商學院面臨的共同的問題。
加思·塞隆納教授:我同意杰·萊特教授的觀點關于師資隊伍的問題,在學生的方面交流也是非常的重要,我非常高興清華斯坦福的交流項目可以取得成功,我們要求學生有國際體驗,讓他們去沒有去過的國家,在我們的項目中,這種交流的重要性在于是斯坦福的學生和清華學生之間的交流,這就意味著通過這種合作,學生通過理解以及他們所建立建立起來的關系,這種關系比短期在一個國家走馬觀花地看看要深入得多,而且我們的項目是要求學生參與一些聯合項目,而項目本身就是一種體驗式的學習,讓學生在另外一種文化當中去運作,或者是進行遠程的交流,我覺得這種體驗對于他們畢業之后的工作是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有益和實用的。
大衛·施密特雷恩:我非常同意兩位的觀點,在過去14年中有兩百多名中國的教授來MIT訪問以及教學,這點給我們帶來了很多的啟示和受益,我們清華和MIT在一起每年都有一百多名的學生去彼此的國家的企業去實習,那也改變了我們MIT做事的方式,錢教授本人就是非常動態的非常有獨特思考能力的人,我覺得他就是這樣的一種教育的結果,他很大程度上在再造中國的商業教育,這是需要很多的個人的能力和精力的,很多時候商學院是知識傳統的傳承者。
楊斌:我提一下問題(來自觀眾的提問),第一個問題,希望你們描述一下互聯網對于組織和管理帶來了怎樣深刻的影響,以及商學院的管理教育或者MBA教育怎么去應對這種影響?
加思·塞隆納教授:每次講技術的問題他們都要看我(笑),我覺得這個問題挺有意思的,其實談到互聯網對于商學院的管理和組織的影響還有很大的潛力,我們只是看到了影響的很小的一部分,回到我還在教書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技術它不僅會改變商業教育、管理教育,還會改變整個大學的教育,我們覺得標準的教育模式是教授站在講臺上做一個講座,做個講話,這在過去講了一百遍了,今天的教師互動的程度也許提高了一些,但總的來說這種模式并沒有發生革命性的變化。我們希望對于某一個話題會有全球關于這個問題的專家和領導人來講,我們能夠通過各種各樣的手段來實現,互聯網就是其中之一,我們說管理教育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需要人和人之間的互動,這樣的非常密切的接觸,很大程度上現在技術還沒有辦法去模擬這樣的密切的關系。我們講技術不僅是關于把信息從教師的前面傳到教師的后面,更重要的是學生來到學校來經歷某一種體驗,進行文化的學習,如果技術能夠更好地來加強這個方面的教育的話,那么技術的潛力將是無窮的,也就是說更好地加強全球的學習的網絡,但是我們現在有很多的像視頻會議、遠程學習這樣的技術,從會議的角度來講很大程度上已經能夠達到非常實時或者是身臨其境的效果了。但是這個技術是否可以能夠使得60人教室的互動也變得非常的身臨其境呢?我覺得還有一定的距離。我們也有這樣的教學,它是一個虛擬的世界,有一個虛擬的教室以及虛擬的課堂,然后我們的學生來上課有點像《阿凡達》,有些學生有翅膀非常有特色,這樣的虛擬教育給我們教學帶來了一些不同,但是我覺得還是有一些非常有意思的前景可以去觀察。
大衛·施密特雷恩:我完全同意您的看法,簡單地講互聯網提醒了我們哪些事情可以做,哪些不可以做,效率在大規模的提高,很多以前不可以做的事情現在可以做了,但是我們講全球化的浪潮是不可阻擋的,從這個角度來講互聯網幫助我們更好地實現了全球化,在學習和行動的過程中以及反思學到的東西以及做過的事情,要不斷地、反復地去反思,反復地把學的東西用到實際的工作中去,所以互聯網也能夠幫助我們來實現這一點,讓我們的學生能夠有機會去做這樣的嘗試,讓我們的學生去創業型的企業,去學習然后再回來再去實現,現在有互聯網了,這樣的過程會更加的好,使得學生的學習也可以得到提高。
杰·萊特:我認為互聯網和更加廣義的技術,應該會在很大程度上改變教育,但是很有意思的是不僅僅是在商學院,在很多的其他的領域也都是一樣的。在MBA的課程或者教育中我們是希望學生互相之間有更多的交流,互聯網可以幫助我們做到,另外互聯網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也會改變教育很多的理念,這是顯然的趨勢。
楊斌:還有一個問題關于倫理和社會責任的教育的問題,“在08年的金融危機之后很多商學院開始重視倫理和社會責任的教育,怎么才能讓學生愿意接受這方面的教育,除了開設課程之外,您所領導的商學院采取了怎樣的方法在這方面培養學生的品質和能力?
錢穎一:在去年的清華經管學院的顧問委員會上有多位委員提出了一個建議,希望我們MBA的教育中增加關于倫理、道德社會責任這方面的課程,所以我們在需要經過一年的努力,我們從這個學年開始我們在新版清華MBA的課程中增加了一門課是“倫理與企業責任”這門課,應該說增加這門課也是對去年顧問委員會給我們提出建議的回應,我們這方面的經驗還很不夠,所以在去年12月也請了MIT商學院的一位教授,來為我們的教師做了一些培訓,我們希望這個課在國內也是率先開設的一門專門的課,其他的課也有這樣的內容,我們是有專門一門課講這方面的內容,這次金融危機給了我們很多的教訓,我也知道這三所商學院這方面都有很多很多的經驗和努力,所以很想聽聽他們的看法。
大衛·施密特雷恩:我想補充一點,商學院或者管理學院在過去的15到25年中,我們更多地考慮了價值觀、價值體系、社會責任、道德等等方面的內容,對于商學院來說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倫理和道德課中教什么,在社會責任課中具體教什么,我們能夠教給學生的內容是有限的,我們一個25歲的學生已經有自己成熟的思想,已經有自己的家庭教育,所以在價值體系或者道德體系中是否能夠通過教學幫助他們得到提高,還有他們社會規范在多大的程度上可以做得更好,我們請來的老師,他們本人的人品和道德水平是更加的重要了,所以有的時候在整個的組織中,在整個的職業發展的過程中,一個人周邊的人和環境對他產生的影響是更加的重要。
在我們的課程中,教我們的學生怎么變成下一代的領導人,我們要讓他們講出他們自己相信的價值觀,也要讓他們能夠去了解別人的價值觀,一個28歲的人他要考慮自己是怎樣的人,也要考慮他接受什么樣的人。
加思·塞隆納教授:來我們這的學生平均的年齡都已經是27、28歲了,他們在父母那學到的東西和我們給他提供的教育是同樣的重要,作為一個課程設計來講,除了有全球的視野也有必要有倫理方面的課程,我們今天討論要講道德有倫理,在下一個課程中我們發現二者中又沒有什么太多的聯系了,從教育的角度來講,我們的倫理道德和價值觀要滲透到每一個模塊的教學中去,這樣是更加的有效,整個商學院的課程體系要貫穿責任和道德,貫穿倫理這條主線,所有的課程中都應該滲透這樣的內容。
杰·萊特:從2003年開始我們采取的是不同的方式,因為2001年當時互聯網危機和安然公司的丑聞以及其他的上市公司的財務危機所引發的問題,我們開始越來越重視責任的問題和倫理道德的問題,我們也推出了新版的課程,名字是“領導力和企業的社會責任”,這個課程不是講倫理道德的,主要是講一般性的企業怎么樣做商業決策,在面對一系列非常復雜的情況,在做決策的時候需要去考慮哪些因素,也包括倫理道德在內,換句話說我們要教會學生在非常復雜的情況下,你會做怎樣的決定,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考慮你的客戶、利潤、倫理道德、價值體系、業務和公司所在的社區和當地的老百姓等等,所以這個課程是很寬泛的課程,作為一個總經理當面對一個非常復雜的情況,在已經有了基本的倫理道德體系的情況下,面對復雜的實際情況怎么去做商業決定,這里面包含的內容就非常多了,我們也花了一些年做這門課程的實驗,課程進行的過程中,學生有時候會持懷疑的態度,因為倫理道德是很軟性的話題,但是幾年之后這個課變成了我們商學院最受歡迎的課程之一,很多的學生來自世界各地的留學生他們覺得這個課程非常有意思,而且也學到了很多的東西。比如說如何形成一種文化?怎么樣來提高那些在這個組織中或企業中工作的人在這樣的文化的熏陶之下能夠做出更加具有道德感的決定來,這不是狹義上的個人道德和價值體系的問題,而是怎么樣形成一種具有比較高的道德水準的企業文化和企業靈魂的問題,在這樣的環境中每一個人都會受到感染,在做決定的時候會做比較有高標準的決策,我感覺其實更大的程度上用比較實際的角度來講是風險管理的問題,不僅僅是道德的問題。
楊斌:明天清華經管學院一年一度的顧問委員會會議就開始了,作為委員,三位商學院的院長每一年都會提出一些來自他們視角的建議,今天我們想在這個場合稍微開放一點,我們希望三位院長如果在沒有任何限制的情況下,你們愿意提出怎樣的建議給清華經管學院呢?
加思·塞隆納教授:這是個很危險的問題,我們當然是希望能夠在一個沒限制的很自由的環境中來開展工作,但事實上限制無處不在,即便如此我還是想給錢教授提一個建議,我自己也是給我和我的同事同樣的建議,建議是任何的商學院都是從教職員工開始的,中國的學校和大學如果能夠有最優秀的教職員工就可以成為世界上最優秀的大學和商學院,所以在全球范圍內招聘最優秀的教授來教學生,毫無疑問,很快清華經管學院就會成為世界上最一流的商學院,因為我們一般情況下會有來自不同領域的博士、年輕的學者以及經濟學、社會學的教授博士,他們都會來我們這教書。從基本的學科到管理學之間距離是很大的,但是我們經常采取這種方法,像院長這樣的人要思考如何去發展來自于不同領域的人。
大衛·施密特雷恩:大家都知道對于我來講,回答這個問題有點困難,因為錢穎一和我經常討論這樣的問題,他給我很多的建議,我也給他一些建議,他每次都是非常的禮貌對地我笑笑。可以說清華已經做著很多很好的事情,我認為好建議已經在執行了,總而言之,采取經驗和對話學習。我們可以建議的東西你們正在采取,已經成為中國商學院的領導者,我也覺得非常的榮幸能夠在顧問委員會任職,事實上在過去的十年中有來自各個頂尖商學院的教授和院長,我們不斷地討論所謂知識創造的問題,如何在中國的領先商學院的教職員中進行知識創造,我想,在中國,一些學校思考這個問題比較多,但并不是所有的學校都會考慮這個問題,這不是算很新的建議,可以說是公共領域當中大家經常討論的的問題。現在除了清華大學之外在中國很少還有幾個大學展示新的管理知識,要有這樣的教學隊伍能夠去講真話,告訴我們人力資本的發展需要什么,經濟發展需要什么,中國的創業需要什么,這些聲音一定要來自于哪里,錢教授要非常清楚他所建立的教學隊伍。
杰·萊特:我還有一點建議,中國非常急需管理的知識,我想錢教授他們所做的都是建立了非常一流的商學院,建立了一流的教學隊伍,如果說沒有什么資源限制讓我提意見,就希望清華經管學院要壯大規模,增加教員的數量和學生的數量,但是中國與別的國家都不同,比如說美國經濟比較的成熟,我們的商學院也比較的成熟,我希望你們通過擴大規模更好地去服務你的國家,不管是學生還是教師的數量,擴大清華經管學院的規模真正能夠給世界和中國帶來不同。
加思·塞隆納教授:我想增加一點評論,我完全地同意杰·萊特教授的觀點并且回到之前的問題上,我確實認為互聯網在這個領域會扮演巨大的角色,傳統的學校由于我們所描述的原因,它們長期使用一種教學模式,可能它們接受新科技方面會有一些緩慢,不像一些年輕的學校那樣的迅速,我認為在中國會有機會使用新的方法去觸及更多的人,提供他們新的知識,所以如果我們可以沒有資源限制的話,完全有可能使用技術來使得我們的管理學知識更多地滲透到人群中。
錢穎一:我想說一句話非常感謝各位所有的建議,我僅僅對此微笑(笑),我是真心地接受這些意見,你們有非常好的知識創造力和領導力,你們也談到了應該有更大的規模,所有的建議都是令我應該好好去思考的,并且也應該為之行動。
楊斌:我現在有一個假設,今天錢院長可以選擇,如果是哈佛、斯坦福、MIT讓你選擇,你會選擇哪一所?
錢穎一:這三所學校都是我們非常敬仰的學校,而且是世界領先的。我對三所學院也是非常的熟悉,如果你的假設成立的話,我的選擇仍然是清華經管學院,我為什么這么講呢?我們要想有所變革使世界有所不同,我覺得在中國這樣的環境中同時又有這么多的頂級商學院的幫助,他們和我們有密切的關系,我們就可以引領一些變革,我覺得這個工作也是我努力想把它做好的,而且在這個位置上也是能夠做一些的,盡管我知道做的差得很遠,離這三位院長所領導的商學院之間我們還有很大的距離,但是我感到非常的幸運,能夠經常聽到他們三位的教誨,而且聽到的都是最新的信息,而且對我們學院的各方面的發展都極大的支持,這是我覺得我在這個院長的位置非常幸運的方面。
楊斌:我覺得錢院長的回答值得我們在場的每一位觀眾給予掌聲。最后一個問題,也許三位院長不太熟悉,這個星期對于中國的年輕學生是非常重要的時期,如果他們要報考明年的MBA,現在就要做準備了,很多的學生正在考慮要不要讀,以及選擇哪個學校?我想請在座的四位院長給這些想報考MBA的年輕學生給出一句話的非常簡短的你們的忠告,你們對他們有什么希望,也作為今天這個論壇最后的結束。
加思·塞隆納教授:在你申請的過程中應該忠實于你自己,告訴我們商學院你是怎樣的人,我們讀了很多的東西,知道想要什么,但是更有效的方式是你是誰,而不是你想要成為誰。
大衛·施密特雷恩:我也建議,你希望在你身后給世界留下什么,你希望成為什么,不是你要做什么,而是你要成為什么,而且你要了解你所申請的學校,能夠去說你為什么是那樣的未來,為什么要選這個學校?
杰·萊特:我非常同意剛才兩位發言人的觀點,我想再增加一點,我認為管理學或者是領導學,它也是一種科學,也是一種藝術,他們思考一下商業教育以及對商學院的申請,不要把它當做是我怎樣怎樣,是有關于一個組織,以及有效的組織在這個意義上來講要考慮什么是有效的組織。
錢穎一:這是很好的問題,今年我們開始做招生的改革,我給的建議和剛才的三位講的意思是一樣的,但是說法上可能不太一樣,中國國內的學生,過去他們總是想說自己很優秀,想證明自己和優秀的人一樣,但是我覺得在申請清華經管學院的時候,將來要做管理和領導的工作,一個很重要的是說,你是你自己,你怎么會和別人不一樣,你又有哪些跟別人不一樣的方法,可能會給世界帶來變革,而不要老去說自己跟別人一樣的方面,這可能是一個比較大的觀念上的轉變。
楊斌:謝謝今天在場的60多位媒體的朋友,也謝謝老師和同學抽出寶貴的時間來傾聽,更謝謝四位院長精彩的發言,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