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年21世紀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0年9月7日-8日,以“新形式、新理念、新挑戰——探索合作共贏之路”為主題的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在京開幕。圖為中國社會科學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所長吳白乙。
吳白乙:我非常感謝前面的演講者,他實際上把我要說的很多話都說過了,這樣能夠幫助我更好地節省時間。我們討論了半天,我覺得一個是外部世界如何給中國定位,另一個是中國如何給自己定位,看待外部世界的關系。有一個核心的問題,我們國家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向金教授學習,我先把我的結論說出來,中國從自身的發展狀況以及我們面臨的內外部問題而言,我們肯定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這是沒有辦法的,不得不承認的一個事實。只是這些事實被一些表面現象所掩蓋了,第一,中國過去成長三十年的成長數量、總量得到了外部越來越多的欣賞、贊揚、承認,這是一個雙面的現象,在承認的同時也會出現擔心,同時也會懷疑中國還是不是一個發展中國家。我個人認為,剛才前面幾位都講到了中國面臨著社會經濟發展更深一層的緊張矛盾,挑戰會更加突出。
第二,中國這樣一種增長的方式、發展的方式,和我們未來發展的質量,包括許通美大使也講到了,希望中國對全球共同利益能夠作出更大的貢獻,包括環境、生態,各個方面能夠作出更大貢獻的大國。我覺得這是對我們未來發展方式的一種希望,同時也是一種挑戰,還有一個是質量。我們過去三十年靠速度、規模來取得今天的成就,但未來如果我們轉向結構調整,趨向更合理的質量的發展,那么人文、教育,過去我們很多缺項的投入,中國的速度還會不會這么快?金教授后面兩個結論中的一條,未來十年中國非常好的發展黃金期,能不能這樣說,我覺得還有待于觀察。
第三,為什么我們還是一個發展中國家,中國這樣一個大型的發展中經濟體,在世界歷史上以這么快的速度發展到今天,實際上給世界歷史提出了沒有辦法來回答的問題,未來它能不能像人們所期待的那樣,和世界上現存的15%的領先的國家能夠產生互利共贏、和平共處的發展模式。
我講講中國的觀察,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和世界的關系,到今天為止,我個人認為它主要來自于外部全球化的背景所造成的三個板塊的形成,這三個板塊的形成的主要驅動力,大家的指向還是第一個板塊是市場板塊,由歐美國家組成,有15%。第二個板塊是制造業板塊,新興經濟體,中國、印度。第三個板塊是資源板塊,以資源出口為導向的發展中國家,他們是資源板塊。在三個板塊之間,由于全球深入的深度發展,都在發生相互的重疊,這個重疊的部分有大有小,現在要求中國承擔起更大的責任,從國際政治經濟學的角度西方對中國的要求從根本上來說希望中國從一種單純的出口變為能夠變成引導發展全球經濟這樣的市場效應,中國由于內部情況的復雜性,我們還一時不能充當全球市場的作用。
對于未來全球體系樂觀的判斷,中國可能能夠取代,我此表示深深的懷疑。雖然我們沒有現在的規模,我們沒有提出成熟市場服務,包括技術資金服務方面的成熟服務還不能夠提供,由于這樣一種全球化的結果,帶來中國與發展中國家和整個世界,我認為現在的主要矛盾是由于三個板塊之間的消費、增長、儲備之間的失衡,現在金融危機就是這種失衡的體現。同時,政治核心是一個權力問題,現在他們講到全球發展的布局,新興國家發展的速度,但和他們對全球制度、政治的歸置能力、發言權都有不相適應的地方,所以我們中國的未來從國際政治這個角度來說,主要的矛盾是在崛起的55%,要取得更大的國際政治權利和握有權力的這一部分國家之間的權利之爭。
西方國家進入了后工業化社會之后,他們特別強調無縫銜接、無障礙行走,所以全球的理念,以民族國家為主打理念的發展中的后起國家,在治理和觀念上從根本上是有沖突,盡管現在有人說發展中世界也出現政治上的分化。從政治上來說,無論是怎么強調普世價值和民主,但強調國際權益的時候,這些發展中國家的基本主張還是會定位于民族主義的觀念上。所以談到中國與發展中世界的關系,我個人認為它有可持續三個基本條件:第一,共同的利益和要求。第二,發展中國家之間的基本屬性。第三,歷史基礎,由于這種基本屬性和共同利益還可持續,所以歷史上相互之間的政治上的同情、外交道義上的支持,幫助我們雙方經過了很多歷史上的困難和危機,這種基礎性的作用還應該被雙方所珍視和高度重視。
中國外交在與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問題,主要是全球化導致財富和分配不均,部分發展中國家在政治上是失穩的,中國外交的發展速度和對外依存度在提高,所以外交的主動引導能力和處理危機的能力是不足的,發展中國家的社會民眾對于社會的人質和公眾外交合理發展之間還存在不平衡,相互之間有缺位的關系,因此各種各樣關于中國新殖民主義論和不負責任論在認知上的偏差是有關系的,所以中國的外交與發達國家之間的關系、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關系,面臨巨大的壓力,有改革的需要。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