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年21世紀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9月7日下午,以“新形式、新理念、新挑戰——探索合作共贏之路”為主題的21世紀論壇2010年會議在京開幕,以下為全國政協委員、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在以《金融海嘯教給我們什么?》為主題分論壇的發言。
劉永好:我是一個來自西部的民營企業家代表,我想談談綠色增長,以內需為主的新型城鎮化戰略。中國城鎮化的步伐,在建國六十年來前三十年發展得很慢,大概城鎮化只有80%不到,特別是文革期間,中國的城鎮化的步伐不但沒有加快,反而倒退了,那個時候全國有上千萬的年輕人到農村去,所謂知青下鄉。同時我們也有兩只手不在城里吃閑飯為由,讓更多的城市人到農村去了,但農村的人越來越多。這種格局到了改革開放出現了根本的變化,鄧小平先生講的“實事求是”,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帶動了中國經濟的成長,從而中國城鎮化的發展真正提上了議事日程。1978年的時候,中國的城鎮化只有17.9%,也就是說百分之八十幾都是農村人口,這幾年差不多平均每年增長1%的城市人口,到2009年的時候已經達到了46.6%的城鎮化水平。城鎮人口已經有6.2億人了,或者更多,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就,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經濟建設,靠的是市場化,考慮的是穩定的增長格局,靠的是中國的農村勞動力大量地進城,而農村勞動力大量進城,帶動了中國制造勞動力成本的優勢,中國人勤奮、拼搏、努力,使得我們“中國制造”從大量的進口到大量的出口。
記得二十多年以前,我們曾經為買一臺日本的彩色電視機、冰箱、洗衣機甚至吸塵器為榮,現在中國這類商品大量的出口,成為全球最大的家用電器的生產企業,而“中國制造”已經成為世界的一個共識,靠的是什么呢?靠的是中國穩定的持續成長,靠的是改革開放,靠的是我們低成本的農民工他們的貢獻。而低成本的農民工,他們不斷地進城了,成了新的城市人,推動了中國城鎮化的進展,這是一個非常了不起的成果。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仍然還有一些不足,這些不足表現在這幾個方面:
第一,進城務工的農民,他們從心理或者從本質上還沒有完全變為城市人。所謂完全變為城市人是指什么意思呢?就是城市里面對戶籍問題、對住房問題、對子女教育問題、對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問題是不是一視同仁了?這一點仍然有很長的路要走,還做得不夠。所以,他們還不是真正的城市人。有的已經完全住下來了,融入城市了,但有的還游離于城、鄉兩者之間。
第二,我們過去這三十年來,沿海和大中城市發展得特別快,樓房多了,街道寬了,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市建設日新月異,非常了不起,到北京、到上海、到深圳看,跟歐洲比不差,甚至還更現代一些。但是廣大的農村,特別是鄉鎮那級變化并不大,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是另一個問題。還有,中國這種城鎮化或者內需市場相對不足,中國制造了大量的產品賣向了全球,而中國在創造財富的同時,人們消費還不夠,內需和增長顯然不足,這就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怎么樣健康地推動城鎮化的建設?要讓農村到城里面的人真正變成新的城市人,融入城市,有一系列問題要解決。另外,要提高人們的收入,要解決低收入特別是農民的社保問題、醫療問題和子女教育問題,當他們沒有這些后顧之憂以后,他們可能把自己賺的錢更多地用于當期的消費,而不是用在存在銀行里面,怕失業,怕念不起書,怕買不起房子。當我們廣大的低收入者、普通的老百姓能夠把當期的收入轉變為消費以后,將會極大地推動我們的內需,建立一個內需為主的市場體系,我覺得這是一個非常大的課題。這是我們城鎮化的現狀。
以內需為主的新型城鎮化道路,中國改革開放最早搞了三個特區,深圳、上海浦東、天津濱海,這幾個特區無一例外都是在沿海,無一例外都是以外向型為主。當然,在早期我們內需非常不足,通過外向型,通過引進外資推動發展,這是一個好的選擇。但是已經三十年了,中國經濟總量已經相當高了,這個時候我們還是這樣來做,顯然不對。前不久,中國政府新批準了一個新特區,叫重慶“兩江新區”,“兩江新區”設立的時候,找了一些人士去座談,重慶政府請我去了,我做了一個發言,我說重慶“兩江新區”的建設一定不能走原來的沿海特區建設的道路,我提出三個建議:第一,以內需市場投資為主的發展模式,兼顧外向型。第二,以民間投資為主,兼顧外來投資和國家的投資。第三,以城鄉統籌建設為主,因為重慶大城市帶農村的格局,而在內陸有大量的農村人口和農業經濟是非常重要的,怎么樣提升農業經濟的水準,提高農民的收入,從而使得這個新的特區更有特色,我覺得這個特建議以內需為主、以民間投資為主、以城鄉統籌為主的觀點,得到了重慶市委市政府和很多專家的認可,他們覺得這個提議是對的,也是符合他們的定位和戰略。
金融風暴給了我們一個非常好的警示,大量發展外向型,大量出口,成為不可持續了,仍然有可增長,但是不可能再迅猛的增長了,因為我們輸入國、購買國有意見。另外,我們把產品過多賣向全球,而我們自身的需求并不足,我們的消費還不足,而要拉動內需,最重要的是解決農村的內需,我們簡單統計了一下,拿吃來講,肉、蛋、奶,城市和農村的消費,農村的消費連城市的一半都不到。具體講,我們統計了一下,我國城市市民每天消費差不多二兩肉,每兩天吃一個雞蛋,城市人每年喝二十多公斤的牛奶。而農民人均每天才吃一兩肉,五天才吃一個雞蛋,人均牛奶才兩公斤,差距極大。當然,其他高消費的東西更是這樣,而提高農村人口的消費比例,提高農民的收入和解決一些社會問題,就成為解決擴大內需的最根本的問題。當然,我們國家整體的內、蛋、奶的消費跟全球比仍然有更大的差距,假如說要達到世界平均水準的時候,我們至少要增加3.2億噸的肉蛋白產品,是當前需求的三倍還要多,有相當需求的市場,而吃是最基本的、最簡單的。
穿、住、行,需求的市場更大。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民營企業更應該在內需市場的發展上走到最前列,在重慶“兩江新區”的座談會上我就講到,重慶市歷史上國家的投資還不算多,在新的格局下,我們不能夠“等、靠、要”,金融風波中,中國政府率先行動,拿出了四萬億投資發展,對穩定中國經濟的發展、穩定全球金融風波的恐慌起了積極的作用,使得中國的GDP仍然保持較高的增長這是對的。但是中間仍然還有一些不足,首先這些錢多數投向了基礎設施建設,多數投向了央企甚至國有企業這些部門,而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相對得到的信貸、得到的資金支持較小。當然在特別情況下,為了快速扭轉這種格局,短期這樣做是對的,長期這樣做肯定不行。這就需要我們加大得民營經濟的支持,包括在信貸金融上的支持。非常可喜的見到了,最近半年來,國家在這方面出臺了很多政策,來推動信貸、金融向民間企業的支持,特別是國務院的新“三十六條”的頒布,對于民間的投資,對于農村經濟的發展都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和證券市場的中小板和創業板的開設,都對民營企業、中小企業有很大的鼓勵和鼓舞的作用。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們還需要在具體的務實處理這個問題上,怎么樣幫助農村經濟可持續、穩健的增長、幫助農民提高收益,提高農村的規模化、組織化、現代化的水準,這成為我們下一步拉動經濟增長和推動城鎮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而在這方面,我們是有些體會的。接下來我想講講怎么樣積極穩健地推進新型的城鎮化。
第一,我們已經有大量的農民工“離土又離鄉”,到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區去了,對這部分農民工,國家要和地方相結合制定切實能夠解決他們“去得了、留得住、成為真正的城里人”的政策,這就是在戶籍問題上、住房問題上,子女上學的問題上,和醫療保障問題上,創造更多的條件,讓他們真正地留下來,成為新城市人,這就解決了差不多一億五農民工問題。
第二,還要對在農村務農的這些農民,怎么樣提高他們的收益呢?現在我們每年新增一千萬左右到東南沿海務工的農民工,更多的留在農村了,留在農村的農民工怎么辦,我們應該幫助他們走組織化、規模化、現代化、產業鏈化的農物業的發展道路。所謂組織化,現在每個農民是聯產承包責任制,每戶耕種的土地非常少,只有不到一公頃,比美國少了非常多,幾十倍、上百倍,只能規模化,才能夠提升農業產業的水準,而在這方面,我們民營企業新希望集團在這方面做了一些嘗試。我們這幾年建立了這樣一個機制,我們已經在中國幫助組建了一百多家專業農村合作社,就是養豬合作社、養雞合作社、養牛合作社、養魚合作社。我們組織了科技技術小分隊和公司,我們有超過6000個大學畢業生、專家活躍在農村,科技務農,幫助他們提高科技水準。我們制定安全的、綠色的、環保的產業體系,做到產品的可追溯,使得城市的消費者吃的是綠色的、健康的、沒被污染的產品。同時我們提出來要把畜禽的糞便通過沼氣化徹底滅菌的同時,提高環保的水準,提高碳利用的標準。同時,我們提供一些擔保公司,我們已經組建了超過36個農村金融擔保公司,幫助這些沒有錢的農民能夠得到貸款。我們還跟銀行合作,成立了新希望的惠農卡,我們新希望惠農卡在好幾個省發行,通過提供金融的、技術的等方方面面的服務,使得農民的規模化、組織化水準提升,產業化的條件提升,較大程度地帶動了農民增產、增收,在提升我們產業化水準的同時,為城市提供了廉價的、多樣的、便宜的、安全的農副土產品。這就是一個農業產業轉型的問題,這方面仍然有相當長的路要走,而在這個格局下面,這個產業化的過程就是帶動小城鎮建設的過程。我們現在已經有五六萬員工在全國各地的小城鎮里面耕耘、發展,他們聯系和帶動了超過400萬農民,在這個產業鏈體系里面耕耘和發展。我覺得我們這條路,我們認為是走得對的,我們中國工業制造已經有很多世界第一了,但是在農業方面,我們跟世界水準差別太大,總量看還不錯,但是我們耕種單位太多,我們戶均、人均產量規模不足。在這個問題上,我們還有相當長的路要走,新希望集團和廣大的服務于農村的這些企業,和廣大的民營企業,非常有信心,在新的格局下用綠色的觀念、可持續發展的觀念來推動我們企業健康成長,同時為中國農業的轉型做應有的貢獻。
我就介紹這些,謝謝!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