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中歐企業社會責任專題論壇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0年7月9日,由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中國紅十字基金會、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聯合主辦的“第三屆中歐社會論壇企業社會責任專題論壇”在上海浦東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舉行。圖為中國新聞社社長劉北憲演講。
提要:企業社會責任基于不同的文化背景和管理傳統,在不同國家、不同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都有不同的表達。通過比較中歐責任理念和實踐,可以增進中歐雙方關于責任的全球共識,進而達成愈加廣泛的責任共鳴,攜手應對共同的社會挑戰。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嘉賓,來自歐洲的朋友,大家上午好!
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今天,我們與遠道而來的歐洲朋友相聚黃浦江畔,共同開啟第三屆中歐論壇企業社會責任主題論壇。我代表主辦方向諸位嘉賓表示熱烈歡迎。
雖然相距遙遠,彼此心意相通。我們知道,在商業倫理與社會責任領域,歐洲是一個重要的理念發源地。作為“歐洲社會模式的組成要素”,歐方的不少先行者一直努力探索,以不斷創新的方式解決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問題。
現在,中國和歐洲各國不約而同地采取了一系列政策鼓勵企業對社會與環境更加負責。同時,大家也都認識到,企業社會責任是一個開放動態的概念,基于各自的文化背景和管理傳統,在社會實踐中,我們看到不同角色發揮著不同的作用。
在不同國家、不同行業、不同企業、不同發展階段都是有不同的內涵、不同的重點。對此,本次論壇提出“中歐企業社會責任比較觀:挑戰與出路”的主題,期待通過比較中歐責任理念和實踐來增進關于責任的全球共識。
中國歷來重視“責任”。歷史上,社會責任以一種樸素的價值觀展現于世。孔子提出把個人與社會的責任、義務統一為“禮以行義,義以生利”。
在中國文化與社會傳統的影響下,企業社會責任這個“舶來品”經過本土文化的沁潤,市場熔爐的淬煉,逐漸成為企業的必修課,一種東方化的“中國式責任”正激蕩成型。
中國企業在經受危機砥礪的同時堅韌成長,不斷擴展國際視野與全球思維,自信、成熟、勇于承擔、敢于突破,已逐成中國企業特有的品格與氣度。
然而,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環境瓶頸、能源短缺、商業倫理、產品質量、勞資關系也困擾著中國企業。
同樣,在華投資的歐洲企業面對多元化的消費群體,也面臨著不同的政策法律、價值觀和文化取向的考驗。因此,我們在這里分享、交流、借鑒彼此的企業社會責任觀念和經驗。
當前,企業社會責任反映了經濟與社會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需要,也是中國構建和諧社會、踐行科學發展的現實要求。
身處變革時代,責任義不容辭。中國新聞社《中國新聞周刊》多年來一直關注和抒寫著企業社會責任的議題,攜手中國紅基會連續五年舉辦“中國·企業社會責任國際論壇”,并成立了企業社會責任基金,成為國內企業社會責任理念的倡導者和推動者。
舉辦此次主題論壇,是中歐間展開企業社會責任深層接觸的一種嘗試,我們希望能夠促進雙方廣泛而持續的對話,攜手應對人類社會面臨的共同挑戰。
我們相信,在這個艷陽高照的夏日,中歐雙方將以一場精彩的思想碰撞,形成愈加廣泛的責任共鳴,做好迎接明日挑戰的準備!(演講者為中國新聞社社長劉北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