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中國經濟理論創新獎 > 正文
杜人淮
[摘 要] 深入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科學內涵和理論體系,需要準確理 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內在規定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形成和發展,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理論突破與實踐探索互動的過程。馬克思主義者的科學理論學說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形成和發展的理論源泉,改革開放條件下的中國經濟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實踐基 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形成和發展還借鑒和吸收了人類社會發展的許多現代文明成果。
[關鍵詞]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理論源泉;實踐基礎;重要借鑒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核心內容,是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關鍵所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具有自身的特殊規定性,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理論突破與實踐探索互動的過程,并內在于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學發展觀等重大戰略思 想的形成和不斷完善進程。深入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形成和發展的內在規定性,有助于我們全面和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一、理論源泉——馬克思主義者的科學理論學說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深深扎根于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土壤之中,是以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為其理論前提和基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從馬克思主義意境中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經濟?”以及“如何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等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核心問題。
1.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精髓。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科學理論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源頭活水,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最重要源泉。這里不僅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對社會主義經濟問題的科學預測和判斷,而且還包括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對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的理論探索和科 學總結。我國改革開放之初,我們視域中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理論,有些是任何條件和環境下都發揮作用的一般原理和普遍規律,有些是特殊條件和環境下發揮作用的特定理論和規律,有些是要依據環境條件的變化不斷豐富和完善的判斷和結論,有些是人們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理論的教條理解而產生的片面認識,有些是有 意或無意強加給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錯誤認識。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源泉,不是泛指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個別結論和判斷,也不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一切結論和所有判斷,更不是強加給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錯誤判斷和結論,而是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基于人類社會或事物發展規律的科學探索而得出的正確判斷 和科學結論。從一定意義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既是一個澄清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理論,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理論本來面目的過程,也是一個繼承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理論精髓,根據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面臨的客觀條件和環境,不斷拓展和發展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有關社會主義經濟理論 的過程。
2.社會主義國家經濟建設理論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源泉,不僅包括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學說,而且還包括前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者,以及馬克思主義理論學者基于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有益探索。二戰后,東歐等 許多國家相繼建立社會主義制度并開展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活動。由于在如何建設和發展社會主義經濟問題上沒有成功經驗可供借鑒,這些國家依據馬克思恩格斯對未來社會主義的設想,相繼建立了排斥市場的高度集中計劃經濟體制,并在社會主義經濟建設道路上照搬了蘇聯模式,即“斯大林模式”。最初,這些國家社會經 濟發展取得了可喜成就。但隨著計劃經濟體制的進一步推行,動力不足、運轉不靈、效益不佳等弊端開始逐步顯現,經濟社會發展停滯不前,社會矛盾日益凸顯。這就迫使東歐等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者,特別是一些理論學者對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進行新的思考和探索。當時,波蘭、南斯拉夫、捷克、匈牙利等國家在這方面尤 其活躍,其中奧斯卡·蘭格、愛德華·卡德爾、布魯斯、奧塔·錫克、亞諾什·科爾內等學者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改革之初,為了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改革和 發展道路,不僅我國決策層開始有組織地對前東歐等一些社會主義國家進行考察,深入了解這些國家在社會主義經濟改革和建設實踐中取得的經驗,而且引進和翻譯了這些國家出版的大量有關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方面的論著,這都為反思中國自己的體制弊端,尋找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改革途徑和理論突破提供了外部經驗和思想資 源。
3.馬克思主義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總體布局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同政治、文化、社會建設等密不可分,中國的經濟體制改革同政治體制、文化體制和社會體制等方面改革需要相互兼顧,中國經濟的穩定發展離不開政治穩定和社會穩定。因而,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源泉,不僅僅是馬克思主義者的經濟理論學說,而是包括馬克思主義哲學、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等方面的理論構成的完整科學理論體系。馬克思主義完整的科學理論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形成和發展的重要理論支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產生與發展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 方法論、正確的立場或價值觀、完整的理論體系和分析框架以及基本的制度規范。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展,始終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改革開放前夕的真理標準問題理論大討論掀起一場具有重要意義的思想解放運動,為改革開放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形 成和發展創造了必要的思想條件。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堅持了馬克思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繼承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的基本理論和規律,并用馬克思主義觀點深刻分析中國的特殊國情、特殊發展階段、特殊經濟結構、特殊經濟關系,總結經濟建設的特殊經驗,找出特殊的發展規律和發展道路及政策,不僅較好地解決 了社會主義經濟改革的理論指導、改革性質、改革方向、改革方式和改革推動力量,較好地處理了改革與發展、改革與穩定、改革與開放的關系,而且在經濟改革和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比較系統和完善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
二、實踐基礎——改革開放條件下中國經濟建設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不是本本主義的產物。中國近60年的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的實踐,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最重要的實踐平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立足于對中國改革開放的實踐經驗進行科學總結,并上升為理論,揭示現代中國經濟發展和運行的規律,確立基本經濟范疇, 形成指導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較為完整的經濟學說。
1.經濟范疇在實踐中的拓展。經濟范疇是經濟理論的重要構成內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必然要引入和解釋其中所涉及到的一系列經濟范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經濟范疇,就是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實踐中不斷得到拓展的。首先,新的經濟范疇引入和發展確立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改革與發 展實踐活動中。在我國農村經濟、城市經濟和國有企業等領域的改革和改革過程中,出現了一系列新的經濟范疇,比如“包產到戶”、“包干到戶”、“大包干”、 “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鄉鎮企業”、“農民工”、“雙軌制”、“放權讓利”、“政企分開”、“政資分開”等等。這些被新引入的經濟范疇為中國特色社會 主義經濟理論所特有,是改革開放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改革實踐活動的創造,是基于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改革發展的要求而提出的。其次,經濟范疇內涵在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改革實踐中不斷拓展。比如,所有制這一經濟范疇,傳統觀念把所有制等同于所有制的實現形式,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與改革發展實踐 的推進,逐步確立了所有制不能等同于所有制的實現形式論點,提出同一所有制可以有多樣化實現形式,這有助于加快推進我國公有制經濟改革。“經濟發展”是中 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要經濟范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發展實踐中,經濟發展的內涵被逐步拓展。黨的十三大首次提出經濟發展要從粗放經營為主逐步轉上集約經營為主的軌道;黨的十六大首次提出“社會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人的全面發展”等重要理念;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首次提出全 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觀;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明確提出科學發展觀;黨的十七大全面、系統地闡述了科學發展觀,“發展”的內涵有了新的重大突破。
2.經濟理論在實踐中的深化。隨著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和改革實踐活動的不斷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得到了不斷深化和創新。有些理論在實踐中得到重大突破和創新。關于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突破了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是區分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的傳統觀念,確立了計劃經濟與市場經濟都是手段的論點,社會主義 與資本主義都可以有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關于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突破了社會主義只能是單一公有制的傳統觀念,確立了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是中國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非公有制經濟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關于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突破了公有制的實現形式只有國有企業 和集體經濟組織的傳統觀念,提出公有制實現形式可以而且應當多樣化的理論觀點;關于社會主義分配制度,打破了長期以來將按勞分配同按生產要素等分配方式對立起來的觀點,確立了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理論。有些理論隨實踐的發展得到不斷深化和完善。關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目標問題,隨 著“市場取向”改革實踐不斷深入,先后提出過五種構想:“計劃經濟為主,市場調節為輔”、“有計劃的商品經濟”、“計劃與市場內在統一的體制”及“國家調 節市場,市場引導企業”、“計劃經濟與市場調節相結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關于按勞分配與其它分配方式關系問題,實踐中,最初主要圍繞打破傳統的平均主義的“大鍋飯”,完善按勞分配,健全體現勞動所得的工資獎金制度而展開。隨后,逐漸引入要素參與分配。與此相適應,理論也隨之不斷深化,由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其他分配方式為“補充”,發展到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再發展到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
3.理論體系在實踐中的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是隨中國經濟建設實踐的發展而不斷豐富和完善的。首先,隨社會主義經濟改革開放實踐的推進而不斷完善。中國的經濟改革走的是一條漸進式的改革發展道路。具體地講就是:先農村改革,后城市改革,再到城鄉綜合配套改革;先沿海、后內地,先一般加工工 業、后服務業和資本技術密集型產業;先著力發展商品市場,再逐漸發展資本、土地、勞動力、技術和管理等要素市場;先以微觀經濟基礎重塑作為改革的中心,再推進到以政府行政管理體制改革為重要環節;先改革一般競爭性領域,再向傳統的壟斷性領域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先采取放權讓利的政策調整型改革,再轉到以企業 制度創新和整個國有經濟戰略性調整為重點的改革等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也隨之不斷豐富、發展和完善。其次,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創新成果的發展而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展是幾代人從實踐到認識不斷深化的過程,包含在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重要 思想的理論創新成果之中。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以鄧小平和江澤民同志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與中國具體實踐相結合,不斷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事業,促進了經濟社會的持續快速發展,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道路,確立了包括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經濟制度、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以按勞分配為主體和多種分配方式并存分配制度、新型工業化道路、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等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的基本框架,創立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體系。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準確分析我國改革和發展所面臨的新形勢和新任務,創造性地提出了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 諧社會、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新型國家和實現公平正義等重大戰略思想,極大地豐富和完善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事業發展的新境界和新局面。
三、重要借鑒——人類社會發展的現代文明成果
馬克思主義是一個開放的體系,善于吸收人類一切有益的文明成果來豐富和發展自己。既有自己的體系特色、又有世界視野和國際意義,它在開放中兼容并蓄、博采眾長中得到拓展和發展。中國社會主義經濟改革和發展過程中,借鑒并吸收了包括西方經濟理論在內的人類文明優秀成果,這對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 經濟理論的形成發揮了重要作用。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也是當代人類社會發展文明成果的中國化的運用過程。
1.現代西方經濟理論的合理成分。現代西方經濟理論具有二重性,一方面它具有濃厚的意識形態色彩,反映了發達資本主義特殊的歷史條件、價值體系和利益要求,另一方面,它是市場經濟運行的總結,反映了現代化大生產和發達市場經濟國家經濟運行的某些一般規律。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都是市場經濟,現代西方經濟理 論體系或總體傾向性中的科學成分,以及與實踐相聯系的總結部分,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具有借鑒和參考價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產生和發展,立足中國實際合理地借鑒并吸收了現代西方經濟理論一些科學成分。一是借用和引入了現代西方經濟理論中一些合理的概念或術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的某些概 念或術語,就是直接從現代西方經濟理論中引入的,比如“GDP”、“產權”、“交易費用”、“恩格爾系數”、“基尼系數”、“乘數效應”等等。當然,其中 不少概念賦予了新的內涵。二是借鑒和發展了現代西方經濟理論中某些合理的理論觀點。比如,在國有企業改革理論方面,就借鑒了現代西方經濟產權理論中的某些合理成分,并由此得出股份制是公有制的實現形式,私有制可以采用,公有制也可以采用的觀點;在宏觀調控的貨幣政策中,借鑒了現代西方經濟理論中貨幣制度可 以擴大和收縮貨幣流通量的論點,并以此來制定和執行貨幣政策。三是借鑒和采用西方經濟學的一些科學方法,如數量分析、比較分析等,并學習了一些適用于經濟建設和發展的運作經驗、管理方式等。由此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更加注重實證研究基礎上立論,改變了傳統上先找理論概念再分析事實、用書本剪裁現實的 做法。
2.發達國家經濟發展的成功經驗。我國改革開放之初,中國改革的路徑和模式選擇,不只基于自己的經驗,也基于對當代現代化趨勢和外國經驗的新認識。改革以來,我國理論界和決策部門有組織地對美、日、歐等發達國家進行了系統考察和研究,并由此對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成果進行了重新認識,并直接或間接地推 動了其成功經驗的引入。若撇開資本主義內生的制度性缺陷,發達國家發展經濟的成功經驗,無疑也是人類共有的文明成果,它不僅可為資本主義國家所采用,而且也可為社會主義國家所借鑒。對發達國家發展經濟成功經驗的借鑒和吸收,從一定程度上豐富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內容。發達國家為市場經濟發達國家,他 們不僅有悠久的市場經濟發展歷史,而且在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成功經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中的市場經濟理論,特別是市場經濟運行有關理論,比如培育和完善社會主義市場體系理論、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理論、國家對市場經濟的宏觀調控理論等,就在一定程度上結合中國實際借鑒和吸收了發達國家發展 市場經濟的成功經驗。另外,針對傳統經濟“資源—產品—污染排放”的單向線性生產過程帶來自然資源的超常規利用和污染物的超常規排放問題,我們提出了發展 循環經濟的理論。循環經濟理論的提出,從一定意義上講不僅吸取了發達國家發展經濟的教訓,而且借鑒了發達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成功經驗。因為發達國家對于循環經濟的研究和發展要比我們早,并且一些國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3.國際組織文本之中的有益內容。中國的改革開放,從一定意義上講是將中國經濟發展逐步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過程。中國經濟在融入世界經濟體系的進程中,加入的全球性或區域性國際組織越來越多,參與國際組織的活動越來越積極主動,扮演的角色和發揮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并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的發展產生越 來越重要作用。我們積極參與國際組織和遵守國際經濟交往原則,必然要熟悉和把握國際組織的有關文本內容和規定,包括國際組織的有關法律文件,以及定期或不定期出版的相關報告。盡管國際組織中發達國家處于強勢地位,國際組織某些規則的制定不可避免地受到少數發達國家的操縱,并不同程度地體現和反映了少數發達 國家的意志和利益。其文本內容多少也帶有一定的傾向性,有偏向發達國家的地方。但國際組織的規則同時也是成員國共同博弈的結果,并不同程度地體現了各國特別是成員國的共同利益訴求,其文本內容客觀上也不同程度反映了經濟發展的一般特點和規律。在中國經濟日益融入全球經濟體系過程中,國際組織文本中反映社會 經濟發展一般規律和要求的有益內容,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的重要來源。比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理論中的可持續發展等新的發展觀念和發展模式,就借鑒和吸收了聯合國關于環境與發展問題相關會議通過的宣言、議程、聲明和公約中的有關內容精神。另外,世界銀行通過的《變革世界中的政府》等報告中關于 提高政府有效性的內容,對完善中國宏觀調控理論起到了一定的借鑒作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學部課題組(常欣執筆) 。改革開放30年來中國經濟學的發展[ N ]。人民日報,2008 5.13.
2. 鄧小平. 鄧小平文選(第3卷)[ M ]. 人民出版社,1993.
3. 施芝鴻. 改革開放的偉大歷史進程和寶貴經驗. 十七大報告輔導讀本[ M ]. 人民出版社,2007.
4. 張卓元主編. 論爭與發展:中國經濟理論50年[ M ] . 云南人民出版社,1999.
5. 杜人淮. 《資本論》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理論“源流”關系的當代解讀[ J ]. 南京政治學院學報,2009(1)。
發表于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