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民企投融資大會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2010民企投融資大會暨浙商500強論壇”于2010年7月8日-9日在浙江省杭州市舉行。上圖為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副所長劉海濤。
劉海濤: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浙商的朋友們,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
我非常的高興和榮幸在這里跟大家探討一下物聯網的最新發展和態勢。我的題目叫做“中國物聯,感知中國”。
什么是物聯網,現在在互聯網上說得很多,看我們的手機,用手機類比一下,手機打電話,撥了一個號碼,把我的話傳給對方,這個任務就完成了,把我的話傳輸給對方就完成了任務了。上互聯網就是看新聞、下載電影。為什么能夠看到新聞和下載電影呢?因為事先有了數據放在服務器上,你訪問了一個IP地址,就可以看到內容了,這是一個信息共享的技術。物聯網是一個信息感知、信息獲取的網絡。比如說我開車,在路面上看到了很多的東西,會告訴我前面車速是多少,前面堵車了,讓你拐彎,這是物聯網感知的過程。
互聯網是一個網絡空間傳輸為目的的,互聯網是信息空間以共享為目的的,物聯網是物聯為空間的,以感知為目的。這與現代的通信網絡和互聯網是有本質區別的。IBM提出了“智慧地球”,奧巴馬政府把它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提出了“感知中國”,上升為國家戰略。物聯網是感知為目的的,會進入到各行各業,很難想象跟生活的各個方面都有感知聯系。
現在的社會叫做三合一社會,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連接任何人,未來的社會是四合一,任何時間、任何地方、連接任何人和任何物。從一社會,進入到U社會,在日本和世界的其他地方都上升為國家戰略。我們以國家為主體,2050年的技術路線圖里面,將網絡分為有線網、無線網和傳感網。我們的手機是數億,物聯網終端將是數千億。不管你是信息技術的什么內容,軟件、集散器等等,都是技術的傳輸、技術的分享,這是信息的三大支柱,最早是以信息處理為支柱,以PC機、個人計算機為代表的推動了信息工業進入了第一次浪潮,出現了英特爾、IBM和中國的中關村等等,當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網,從軍事用途走出來進入到商用之后,以移動通信網和互聯網為支柱的信息傳輸時代,出現了華為這樣的企業,還有雅虎、谷歌等等企業,還有深圳畫了一個圈,早三年、晚三年可能沒有什么區別。信息的發展面臨了很大的問題,我們的計算機、微機是有多少的CPU資源在用?你的信用傳輸,我們的手機傳輸,出現了一個問題,需求牽引不足,都是技術推動,嚴格來說技術推動是商家勾結在一起做賺錢的利潤。由于內部的缺失,一定會推動產業進入到第三浪潮。信息產業會出現光通信產業一樣的低谷,信息傳輸技術進入到第三次浪潮,將會獲取到大量的信息,需要計算機去處理,通信去傳輸,物聯網的推動不僅是自身將帶來一個巨大的產業,同時會引領整個的信息領域走出困境。當然,它會誕生大量的制造業,也可能是運營商,也可能不是叫運營商。跟現在的運營商不一樣了,像聯通、移動、中國電信,一個短信就是1毛錢,一個電話就是2毛錢。如果是告訴你堵車了,就收你一塊錢,一塊錢就是我感知的服務費,這就是感知、傳輸、計算的綜合信息服務。這也為各位浙商帶來了步入信息服務業、步入運營商的前所未有的機遇。
我們再回頭看看,IBM的三大核心理念,叫做“更深入智能化、更全面的互聯互通,更透徹的感知”,就是這樣的三點,不是說這三大核心理念就是信息業的三大支柱的說法,而是提出了“智慧”二字,就是智能,為什么IBM提出了“智慧”,因為IBM是計算產業,這三大支柱里面,或者是三大核心理念里面最欠缺的是什么?就是獲取和感知。因為前面是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感知是目前的短腿,感知的各個將會引領信息技術步入到第三次發展浪潮。
國外來講叫做物聯網的不太多。叫做“傳感網”的更多一些,發表文章的時候用這個詞的多一些,用的比較早的是1999年,傳感網是人類下一世紀面臨的重大機遇,IT時代從傳統的計算機的時代,向傳感器時代,未來改變生活的幾大新技術之首。也被稱之為“改變戰爭的模式的戰士”,基于傳感器網絡的戰爭,在這個意義上講,不管是民用還是軍用,傳感網都會帶來人類發展的一次深刻的變化。
因此,傳感網和物聯網,就是物物互聯,感知世界,從感知的角度來說,人與物聯的比例是30:1,比英特網大得多,這將在各行各業得到廣泛的應用。從這個角度來說,中國的“感知中國”,更順應技術和產業發展規律,因為它強調的是信息領域三大支柱的短腿——信息感知。從迅速的建立中國的傳感信息中心,或者是叫做感知功能中心,這一點對于物聯網的理解是非常透徹的。物聯網的感知,分為三層,從感知層到透明的網絡傳輸層,可以用移動,也可以用衛星網,也可以用互聯網和行業專網等等。物聯網的案例,比如說振動光纖,阿貓阿狗都可以管的,我們的地面布置了大量的物聯網終端,在哪里干什么,我知道目標在哪里,我就可以實現虛擬的線路,就可以連接上,是0:2,還是0:1,還有這個劃地為牢,“牢”外的大卡車對我都沒有影響,牢內的人在走,雨在下我才會有感知。基于這個傳感器的感知是有本質的差別。物聯網的應用面有多大?大概就有數千億的需求。
我覺得用一句話來說“物物互聯,感知世界”,這八個字蘊含了四大要素,首先是感知最多的就是指傳感器,傳感器是感知,但是并不是物聯網,如果是屋里有了煙霧,自動噴霧器就會噴霧,如果是物聯網就會告訴你大火在哪里,有多大,自動就會撲滅了,如果是整個的大樓連成了一個物聯網,我還可以告訴你路線怎么走,這就是物與物的互聯。還需要感知,物與物的互聯就是物聯網嗎?比如說互聯網是物聯網嗎?不是,物與物聯結在一起,并不是物聯網,而是感知為目的的,物物互聯,感知世界,這個感知是要素。
在信息產業里面,我國處在一個什么樣的位置?
我們這個團隊最早是在1999年起步的,來推動整個的物聯網產業,當時還沒有物聯網這個產業,也沒有傳感網這個產業,當時稱之為信息網,是與國際同步,甚至是早一些啟動的,國際上出現了傳感網的時候才改名的。我們牽頭了國家傳感網、物聯網的標準制定,我們成立制定了國家標準,這一點也是先于國際標準的啟動。目前的相關領域非常多,比如說互聯網、移動通信等等,集合了20多個工作組來聯合推動,物聯網的是一個體系。我目前是任常務副組長,同時我國在物聯網上的研究,應用、產業和標準化的工作,使我們的國家標準化的首屆大會是在上海召開的,我們提出了整個物聯網的標準架構、等級路線、體系架構等等代表了物聯網了整個的發展方向,當時是獲得了全國的高度認可,納入到國際標準中。目前的大部分是由我們制定和設計的。
第二次會議,就研究和討論了我們提出的提案,在之后的三、四次會議的時候,都是我們代表國家組織發表意見的,我們戰略了一個國際物聯網發展的制高點。美國還有一個標準,雖然是美國的標準,但是在世界上的影響很大,我們也有大量的提案獲得了通過,在這個物聯網標準中的貢獻,獲得了首次在中國大陸召開,由我們承辦的一個標準化制定的全會。
我們也在新36條中也占到了先機,同時物聯網和傳感網的發展,也寄予我們很大的希望。12月7日,溫家寶總理在接受記者采訪的時候,對此還取了一個深刻的名字“感知中國”,上升到了國家戰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正式的把“物聯網”作為新興產業切入到了工作報告中,胡錦濤總書記在6月8日的時候,也提出了大力發展物聯網,這是各位領導的參觀指導。(PPT圖示)
剛才我說的物聯網的案例很多了,這是我們做的物聯網案例,這是在世博園區的物聯網應用案例,這是在邊境的,還有在平安家居的應用,老是“狼來了”,實際上我們物聯網是可以告訴你“狼一定來了,來了幾匹……”等等這些信息。
目前,物聯網在加拿大、美國、智利、新加坡等發達國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謝謝各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