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訊由《財富》雜志,《時代》周刊和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聯合主辦的《財富》全球論壇于6月26日至28日在南非隆重舉行。全球各界領袖共聚開普敦,共同探討全球經濟發展所面臨的機遇與挑戰。新浪財經作為官方獨家中文網絡合作伙伴,對此次大會進行直播。以下為中金研究部執行總經理劉奧琳的發言實錄:
劉奧琳:中國經濟在過去10年、15年增長是最快的,從金融這個角度上來講也是這樣。
最近幾年或者最近幾個月,越來越多的人關注一個問題,不僅僅是氣候,而是大家都知道的,我們怎樣來改變。怎樣形成一個更平衡的,內需驅動的市場,怎樣進行這樣一個轉型。大家都在看,但是每個人都有不同的理解,我總結一下有兩種版本,每個人都有他們自己的分析,也都有一些缺陷。我想解釋一下他們之間的區別。一種觀點是中國在30年前開始發展的時候,到現在經過了三個不同的時期,70年代、80年代一直到現在。這三個時期中國的投資模式是不一樣的,中國經濟很大程度依賴于投資,是投資驅動型。前十年更多是基礎設施驅動,在東南沿海城市。那個時候還比較貧窮,中國的經濟增長跟全球相比只占1%,現在已經增加到8%。如果沒有政府進行這些基礎設施建設,誰會來投資,也不會發展。中國政府投入巨大的資金用于基礎設施建設。除此之外我們在未來幾年內還得到了三個方面的支持,除了基礎設施之外,我們還有政治改革,政策的革新從80年代開始完善了外匯政策,還引入股份制、私有化,所有這些都讓經濟更多向市場經濟轉變。在2000年比較大的一個事件,就是引入競爭力,引入競爭機制,讓更多的公司跟國際接軌。
第二個問題,人口分化。1985年到1990年期間,我們的人口50%是15—25歲。1995年到現在,年輕人只占40%。未來幾年內,年輕人口占的會更少,在2015年的時候,會有老齡化趨勢。在過去幾年內,我們開始可以聽到工人要求增加工資,這跟人口年齡層次是有關系的。第二方面,結構重組。中國經濟進行了一些轉型,到21世紀,變成全球的經濟巨人,消費很高,需求也很大。全球化也驅動了國內經濟的增長。
未來保持8%的經濟增長率,可能需要投資更多。如果你看我們的消費和GDP,大家說我們的人均消費在GDP里占的非常低。你看本身的消費,也要看12%—15%的增長。就自身來講,和其它一些國家相比,并不低。我們的消費比例為什么比較低呢?是因為我們的投資占的比重非常大。我們要重新平衡這種經濟,這是非常需要的。
現在政府很支持我們,過去重點在沿海地區,現在內陸也要發展,并促進私營經濟的發展,鼓勵多種經濟模式發展。我們需要知識的引進、技術的引進,香港地區也好,海外華僑也好,他們把更多的技術帶到內地,沿海成功的故事同樣能夠在內陸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