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中國綠色工業論壇 > 正文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人民共和國科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務院國參事室主辦的“2010年中國綠色工業論壇”于2010年6月26日-27日在北京舉行。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活動。圖為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副總裁黃杰夫做主題演講。
黃杰夫:各位領導、嘉賓,大家好,非常感謝大會組辦方給我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一下我們在國內外,國內在天津交易所,國外在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在碳交易方面的實踐。
昨天我在上海一個論壇上,一個搞PE的嘉賓說,未來幾年如果說把氣候增長溫度控制在2度,哥本哈根大家看到有個2度的概念,到2050年如果控制在2度的話,每年全球要投資在清潔能源、清潔技術方面的資金5000億美金。5000億美金聽上去非常大了,但是大家知道,美國的GDP大概是15萬億美金左右,中國大概是5萬億左右,加上歐盟、日本,資金的總量、GDP的規模都是非常大的,所以在這個前提條件下來看5000億的投資,應該是可以控制的。另外,給大家舉個例子,從碳交易角度來講,上個月在歐洲氣候交易所創造了一個單日交易的紀錄,當天我們交易了5300萬噸二氧化碳指標,金額大概10億美金。我在美國,大家知道發生了金融危機,所以大家都說,流動性好像都在中國,新興國家,有很多錢,很多流動性,回到中國朋友跟我講,中國好像不差錢。很多人跟我講,好像中國也不是特別差技術,中國很多知名的高校每年畢業的工程師比美國、日本加在一起還要多,我自己也是從北京出去的。
接下來,如果說不差錢,如果中國也有很多人才和技術儲備的話,差什么東西呢?我感覺是差一個價格信號體系,也就是碳價格,碳是有價值的,有價值的東西就產生價格,怎么樣給碳排放定出一個價格?世界上目前,歐盟,歐盟因為有了《京都議定書》,成立了一個歐盟碳交易體系,里面大概有22億噸排放當量,這么一個規模。除了歐盟之外,在美國還有幾套碳交易體系,碳交易體系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個總量的指標,有了總量的指標二氧化碳排放才變成了稀缺性,有了稀缺性才有定價的問題。所以美國沒有加入《京都議定書》,但是美國州政府,紐約東北部十幾個州在2009年1月1號開始,對電廠進行強制碳交易體系,這是美國的情況。另外有一個芝加哥氣候交易所所謂自愿的碳交易市場,像柯達這樣的企業等等加入到這個碳交易體系,大概不到7億噸的排放當量,來自愿的,加入以后就是強制的,用價格信號指導排放企業向低碳方向進行運作,進行轉移。
另外大家可能通過哥本哈根看到,像日本、韓國也在對外宣布要進行強制的碳交易,甚至上個月聽到日本、韓國要把兩國的碳市場聯動起來。所以中國現在情況,我們看到十一五,中國在二氧化硫、在能效,單位GDP的能源強度方面都要有總量控制指標,中國也有20家環境交易所,大家都在研究怎么樣通過這么一個政府已經頒布了的總量指標的基礎上,能不能建立幾套二氧化硫、COD等這樣的排放物價格體系。我剛去美國的時候,美國開始二氧化硫的交易,當年二氧化硫是美國一個嚴重的環境問題,每年的電廠排出來的二氧化硫產生酸雨大概有1800多萬噸,通過20年的二氧化硫的交易,今天美國的二氧化硫大概是900多萬噸,酸雨得到大大緩解,每年由于酸雨造成的肺病,醫療開支,按照美國政府的預測今年醫療開支的節省會達到1300億美金。所以,我在美國這么多年電費也沒有上去,不能夠因為產生這樣的交易,這個電廠進行這樣的努力,那讓老百姓來買單,這樣也不合適。所以,通過這種市場化的手段,企業得到了發展,電廠得到了發展,老百姓的電費也沒有增長,社會環境效益產生了明顯的改善。中國現在大概有2600多萬噸二氧化硫,如果在未來的十年、二十年,如果我們也采用市場化的機制,中國產生真正意義上的二氧化硫的價格,我覺得中國的國土面積跟美國差不多大,人口密度是4倍多,所以簡單算一下,如果美國有1000多億美金的醫療開支的節省,如果我們在未來十年、二十年也采用類似這樣的市場化機制,可能在中國控制的酸雨,產生的醫療開支的節省,假如可以達到900億噸的話,可以達到10000億美金的節省。
下面談談二氧化碳,中國去年政府頒布了45%的碳強度指標,也就是說到了2020年,中國的排放企業要在2005年的基礎上碳強度,我理解政府的目標是單位GDP劃到我的廠,劃到水泥廠、鋼鐵廠,可能每噸鋼、每噸水泥的排放要下降45%。所以在中國我覺得目前或者將來討論低碳經濟就出現了一個非常具體、非常現實的問題,我是一個鋼鐵企業,國資委領導十二五,明年一定會把碳強度指標分配到我頭上,我的企業和另外一個鋼鐵企業怎么競爭呢?我現在有兩條途徑,第一,可能回到十一五,完全依靠行政手段,行政手段最大的好處是什么呢?管用,如果說這個指標跟地方領導的業績掛鉤,那很大程度上會管用,不管采取運動式的方式還是其他的方式,它管用。但行政手段很大的問題是成本比較高,所以我的鋼鐵企業,現在如果回去十一五,還用行政手段在十二五達標,碳強度指標達標。
還有另外一個方式,參照國外的一些我剛才舉了歐盟、美國這樣的成功經驗,我能不能跟國內的這么多環境交易所,跟它們一起合作,根據政府政策的指導,你們這些搞環境交易所的人,中國還有6家證監會監管的交易所,有大量證券期貨人才,這些人能不能走到一起,創造一個市場的機制,創造一個價格信號,來幫助我們企業以更低的成本,行政手段比如10塊錢,行政加市場手段,我的達標成本可能是7塊5,我是鋼鐵企業就要考慮考慮,我現在是用10塊錢達標還是7塊5達標?所以我覺得,研究低碳一個實質是創造一個價格信號,創造價格信號,中國由于政府已經出臺了一些政策,在真正意義上產生了二氧化碳排放的稀缺性,接下來就是我們怎么樣去定價,第一要創造一個價格信號,第二用價格信號指導企業、私人投資,一些專家講到財政補貼,我的PPT里有一個照片,這個是美國的一個農民,他一戶的收入大概5萬美金,這個照片上的支票是在芝加哥氣候交易所農業的碳匯指標,對一個一戶收入5萬美金的農民家庭能拿到近1/2的收入是來自于碳市場。假如將來美國開始強制碳交易,專家預測美國將有3-4億英畝的土地量會參與到碳交易。所以中國設計碳信號的體系千萬不要忘了農民兄弟,如果利用碳市場幫助農民在政府其他政策的指導下,輔助農民可以脫貧,同時幫助工業老大哥,幫助工業企業以更低的成本達標,這個價格信號體系是對社會、對企業、對投資人都是多贏的市場化運作機制。
今年1月份,我們公司的創始人在上海一個上海期貨大會,他做了一個預測,未來在美國碳市場的規模每年會達到1萬多億美金,錢是有的,關鍵是怎么樣進行碳交易。到底能不能交易?我說了不算,在座的,中國有這么多環境專家、金融人才,大家一起重在參與,能夠發揮我們的聰明才智,按照中國特色把中國的碳信號做出來。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