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10中國綠色工業論壇 > 正文
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工業和信息化部、中華人民共和國科技部、中華人民共和國務院國參事室主辦的“2010年中國綠色工業論壇”于2010年6月26日-27日在北京舉行。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活動。以下為綠色工業發展戰略實錄。
主持人:各位來賓、女生們、先生們,下面我們進入論壇的第二節,第二節主題是綠色工業發展戰略。今天非常榮幸邀請到了六位嘉賓給我們做演講,一位是劉燕華教授,他是國務院參事,原科技部副部長。另外一位是謝克昌先生,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還有盧中原,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還有陳佳貴先生,全國人大常委、亞洲制造業協會會長。一位是陸啟洲,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總經理。還有一位是茍護生先生,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副總經理。下面我們有請劉燕華教授演講。
劉燕華:大家好!結合這次大會主題,綠色。我想談第一個觀點,什么叫綠色?怎么給綠色定義?綠色本身就是健康、持久富有生命力,它是協調多樣性的,公平有序。我們經常談到綠色發展,綠色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有什么關系呢?可持續發展是中國的國策,那現在提出了綠色發展,它應該說是相互補充、相互涵蓋的。我的理解,綠色發展就是可持續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且綠色發展現在提出來綠色發展,重點就是要在國家推動可持續發展過程中,這個時間特別具有時代特征的一個標志。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中國要解決的是中國的一窮二白,應該說前30年在窮的問題上解決了一些問題,中國經濟快速的發展,但是白的問題還是沒有完成解決,這個“白”是指文明進步、組織方式、生產結構。我認為綠色發展就是要解決今后幾十年中國發展的道路問題,總體來說是為了推動中國的可持續發展方向,實現中國的戰略。
那么在綠色發展的總體旗幟下我們現在提出了綠色經濟,我認為綠色經濟應該包括幾個重要的含義,綠色經濟既包括綠色經濟的技術,也包括相關的政策,也包括商業運作模式,也就是經濟發展的整個模式。所以說我理解,今天這個會議主題談到的綠色工業,既包括技術也包括政策,也包括今后的商業運作模式。這個運作模式也包括國際國內的競爭。這是第一點。
第二個觀點,我們為什么要談綠色?因為再不走綠色的話,國際或者國內都存在很大的風險和危機。首先從能源上講,能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這個供應還在無限增長,需求卻滿足不了。1999年石油油價到現在一直變化,到現在在80美元,很高。這就是我們目前的環境。還有環境承載力也是承載不了的,因為大量消耗,許多災害,資源短缺現象日益嚴重。就好象一個是要拼命地生產,一個是供應不足。這個資源欠帳、環境欠帳已經明顯地擺到議程上了。在這個方面有很多方面我們沒有意識到我們要改變生產、生活方式。在世界范圍內,特別是在發達國家,他毫無節制生活生產方式還在繼續,許多奢侈浪費為了滿足奢侈需求還再不斷擴張。就拿二氧化碳排放來說,在全球范圍內用于生存的排放只占30%,70%以上的排放是屬于奢侈排放,而且這些奢侈排放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
另外還有一點就是商業和利益的驅動造成大幅度浪費,這個矛盾其實是根本沒有解決的,這個不解決風險就一定存在。所以對于中國來說發展綠色的經濟是中國的必然選擇。
第三個觀點,誰為巨大的透支買單?我們也是一直討論這個問題。爭論來爭論去,到目前沒有結論。但是中國提出來我們要做綠色發展,我們提出這個方向是一個不掛鉤的自主行動,讓中國對世界負責任。中國到2020年我們二氧化碳相對排放強度要減少40%到45%,要有15%的可再生能源。我們認為綠色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選擇,也是在國際上責任大國的一種明確表態。現在在國際上這個責任機制不清,但是中國現在推動綠色工業、推動綠色發展我們要逐漸把這個責任弄清,任務弄清,然后把發展路徑弄清,這就是我們這次大會的一個宗旨。
第四個觀點,綠色發展它有三大技術支撐。綠色發展或者說我們現在叫做綠色經濟應該有三個基本技術。一個是循環技術。人大已經通過推動循環經濟的法案。循環經濟主要是實現高效多層次利用,推動環保。要物盡其用使我們資源環境瓶頸可以基礎。第二個是低碳技術,通過節能減排、可再生能源開發來解決能源短缺問題。實際上中國在低碳技術方面還是有很大潛力的。最近一段時間我們研究分析,就是中國每個單位GDP的二氧化碳的排放是2.4公斤,在發達國家它的排放是0.2到0.4公斤,從這個方面講,我們一個是技術有潛力,還有一個我們通過結構調整有很大的發展空間、提高的空間。這個我們是有信心的。第三個是生態技術,生態技術主要是注重的生活質量、生態平衡,使我們生活環境更美好,使我們生活環境更健康。這也是我們每一個中國人都可以感受到的,我們需要好的環境質量、生活質量。我覺得這三個技術支撐就是綠色發展的三大技術支撐。
再一個觀點,既然有這三類技術,我們的技術儲備好了嗎?我們也跟國外做了比較,美國有一個新能源計劃,這個計劃里面有一個詳細的技術清單,就是哪些技術需要發展和淘汰。日本提出了有21項技術的清單,它在規劃中把技術納入到規劃之中去了。在中國有一個“十一五”節能減排戰略,這個戰略文本我們從新回顧了一下,有方向、有目標,許多問題談的非常清楚,對全國也是一個指導,也發揮了巨大作用,但是我認為有一個小的缺憾,這個缺憾就是說在我們規劃里頭沒有技術清單,就不知道用什么技術解決我們目前要解決的問題。有些時候是高技術,高技術我們現在沒有,有時候是低技術,低技術又解決不了問題。那現在的技術儲備是什么呢?我認為要在“十二五”的時候把這個問題弄清楚。
再一個就是技術標準,技術標準有那么重要嗎?我認為技術標準太重要了!最近一段時間,清華大學做了一項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它對中國八大行業進行了技術清單的清理,這些技術就是不同行業他們都采用的什么技術,不同技術能耗怎么樣,效益怎么樣,進行了全面分析。分析的結果清單拿來一看,我看了之后非常感嘆,我說這是清華大學為中國下一步綠色發展做了非常有意義的工作。工信部也參與了這個工作,我覺得非常好。但是對比之后我發現了一個問題,就是說我們有一些新上馬的項目、技術已經落后了,但是我們的審批部門、地方部門并不知道。有一些用行政命令保留下來的大企業,實際上并沒有技術優勢,這樣就形成了低技術的壟斷。在關、停、并、轉的小企業當中技術并不落后,有些技術苗頭在搖籃中就夭折了。所以我認為制定技術標準、技術清單是我們下一步推動綠色工業發展的最基礎型的工作,我們應該趕快抓音。
再一個觀點是技術推廣。我們現在說有沒有技術呢?有。但是有許多技術推廣不開來。為什么呢?我們總結了一下原因。
第一個原因就是有許多技術是技術可行,而經濟不可行。它的成本太高。我們現在一談到解決綠色發展的問題就談到最高的技術,實際上最高的技術往往是投入產出比是不合算的。那我們現在要有一個重大任務,就是要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都是高的話并沒有,怎么辦呢?我覺得應該兩條腿走路,一條腿抓緊研發新技術,另一方面要找到那些適用技術,那些適用技術往往是投入并不高,掌握比較快,又比較見效的,這些技術在目前發展階段是應該大力推廣的。
再一個原因有許多技術是技術可行,而系統不可行。有的時候由于壟斷造成的。這樣使得很多新技術無法推廣應用。
還有一個問題技術轉移機制尚未建立。政府和市場定位沒有完全定好。在國際氣候變化問題上爭論不休,實際上也是政府跟市場定位沒有解決好。就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政府和市場的問題上,兩邊說兩邊的話。各個政府都把挽救地球作為道德的制高點,都在唱著高調,但是一談到資金和技術的時候,特別是西方的發達國家,他們說,說技術不在我們這,在企業。所以這兩個脫節,最后解決不了實際問題。
上次哥本哈根會議上,有人講西方國家在氣候變化上是欠帳的,你欠帳應該還錢。在這個問題上不應該討價還價。我覺得這句話說的有道理,就是說誰干的事情誰要負責任。那下一步我們在中國推廣綠色產業方面也要注重政府跟市場定位要清楚,要采取現代企業制度一個基本原則的方法來衡量這個問題。第一要有愿景、二要有分工,三要有授權,四要有激勵機制。把這四個問題界定清楚,下一步推動綠色工業發展的方向就明確了。
最后一個問題,就是技術市場問題。既然是技術變成產業,它有中間環節,通過技術市場來完成。但是我認為中國的技術市場體系是非常不完善的。我們都知道技術市場是在改革開放之后80年代后期開始推動的,在1998年政府機構改革的時候就把技術市場這項工作完全政府基本是脫離,推向了市場。到目前為止全國一共有2.2萬家技術交易機構。這些交易機構是各干各的事,各走各的路,各有各的規則。盡管交易額有所增加,但是假冒偽劣、惡性競爭開始出現,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目前為止沒有統一的標準,出現了一些無序競爭,真偽混雜。這個需要解決。還有一個最重要的問題就是技術價格評估體系,中國沒有。在中國計劃經濟體制下是沒有技術咨詢師、技術評估師,也沒有技術經紀人制度,也沒有這套體系,這套體系應該有的,但是中國沒有。但是中國市場誰來做這些事?基本是西方發達國家的咨詢機構在承擔著我們這項工作,也就是說中國的技術在中國的市場上怎么定價,是靠外國的第三方機構來給定的。它可以定高,也可以定低,他說了算。
最近調查又發現,最近幾年發達國家的企業在中國購買技術的增長趨勢是越漲越快,也就是說我們的許多技術在中國的技術市場上廉價賣給發達國家的趨勢也是愈演愈烈,所以從這些現象說明一個問題,就是中國要想實現綠色工業,要實現技術的快速轉移,這個短板假如不趕快補上,有可能將來還是起個大早而趕個晚急。
最后小節,綠色發展這是我們的基本方向,它包括技術、政策和商業模式,我們指的綠色技術是循環技術、低碳技術和生態技術。最后一個總結,中國在綠色工業發展過程中,技術的發展我們企業的進步或者是我們經濟的發展都不是大問題,我覺得大問題在于軟實力,我們目前軟實力是相當薄弱的,這些軟實力需要我們宏觀上進行決策,政府要給予統一的協調,最后只有短板解決了,硬實力加上軟實力最后才能成為巧實力,成為我們發展的基礎。謝謝大家!
(鼓掌)
主持人:謝謝劉部長的精采演講!讓我們再一次感謝劉部長!下面有請中國工程院副院長謝克昌院士演講!
謝克昌:各位領導、各位嘉賓大家好!我們先看這張圖表,大家可以看到我們的第二產業占到將近50%,而第二產業的特點是高能耗、低效率、重污染,因此它消耗了我們整個能源消耗,這種趨勢還在不斷加大,2010年第一季度火電就占78.7%,同樣在第一季度,石油等六大產業單位GDP能耗上升3.2%。為什么會這樣?因為我們國家主要以化生能源為主,我們國家其中煤炭的消耗占到70%,化工產品原料占到一半以上,由于大量使用煤炭,而原煤污染非常嚴重。上午第一節報告里面有領導講了,我們的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已經世界第一。
大家看這張圖表就告訴我們,我們僅燃煤排放就占到總排放量的60%以上。因此我們的大氣環境復合型污染十分突出。為什么會如此呢?這個表上已經講了,由于我們大量使用煤炭,排放出來的煙塵,加上工業廢氣,加上汽車尾氣,形成肉眼看不見的污染物,最后生成二次污染物,形成現在的陰霾天氣。這個也造成了呼吸系統的疾病,甚至肺癌。情況并不樂觀。今年4月份環保部副部長就講,我們污染物排放總量仍然巨大,環境代價過大,仍有三分之一的城市質量超標。我剛剛從無錫回來,我也看到太湖又發生藍藻。區域問題、環境問題突出。陰霾污染頻繁。重金屬危害凸現。污水處理廠的污泥、垃圾的填埋、二次污染問題突出。因此,發展綠色工業勢在必行。
那么綠色工業要怎么發展?我認為綠色工業的技術就是低碳技術。大家都講綠色經濟,它的廣義概念就是我們現在說得綠色經濟,是以環境友好、資源節約的模式,涉及到清潔技術,含有機農業的可持續農業,生產系統的基礎設施,節能交通工具,綠色經濟中綠色工業是它的主體。那么低碳經濟大家也談低碳經濟,它僅僅是相對于傳統的經濟發展模式以低碳排放和低碳消耗為特征的一種發展模式,它延伸的概念包括低碳技術等等。對低碳經濟的理解和認識,現在國際上沒有取得一致認識,現在也是各有側重。
循環經濟,大家談的更多,它是以322原則,一種生態經濟模式。那么循環經濟主要是從資源利用方式的角度提出來的,從傳統的方式變成可循環反饋的資源利用模式。我們可以看到這張圖,這三種經濟是相互關聯的。
低碳技術是什么呢?低碳技術是有助于降低經濟發展對生態系統的影響。我希望大家注意,目前中國能源消費結構和產業結構都是高碳性的,今后幾十年也難以得到根本性的轉變,這是我們國家的現實。因此我們國家面臨著以高碳能源結構,與綠色低碳發展迫切需求之間的巨大矛盾。為了保障我國合理適應的發展空間,我們應該理智、慎重地看待低碳經濟。當前首要任務要積極發展低碳技術、綠色技術,他們的基礎是低碳能源技術。中央領導也是十分重視發展低碳技術,去年8月27日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的關于積極應對氣候變化的方案中,號召我們加快發展低碳產業。今年3月5號,政府工作報告當中又一次提出大力積極發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在今年的兩院院士大會上也提出了加強煤的清潔高效綜合利用。那么低碳能源技術按國家能源局所給出的內涵包括五個方面,包括化學能源的高效利用技術,節能減排技術,核能技術,新能源技術,可再生技術。在節能減排里面包括高能耗行業先進的節能技術,特別是六大高耗能行業,有先進的加工技術,先進水處理,垃圾處理。包括新興的熱力系統技術。對于可再生能源來講,這里特別要說水電技術,風能、太陽能主要是如何低成本、大規模開發使用,包括熱發電技術等開發利用。那么支撐能源技術有三個層次:第一個層次是基礎性的研究,包括新材料、工藝、概念的創新。比如石油天然氣資源開采方面的技術,太陽能電池等等,第二個層次是新技術的創新包括前沿技術、關鍵技術。還有能量轉化循環利用技術,新興的替代燃料技術,還有剛才講到的污染物一體化突出技術。包括上面說的電動車技術。那么第三個層次就是對我們國家重大工程項目和戰略性產業的支撐,其中包括綠色環節,比如說智能電網等。
最后我談幾點,大力發展高碳能源低碳化利用技術是我們的主要技術,但是我們也要積極發展綠色能源技術。發展綠色工業加快發展的關鍵是減少能源需求,污染物的排放,這一點我很慶幸,剛才很多專家發言我們已經有共識了。培養資源導向型,建立能效導向型的市場準入機制。高度重視資源能源環境氣候的承載能力,實現科學能源供需平衡,以較低的能源勘探技術支撐發展。
我用三句話總結,能源來源要綠色,高碳產品低碳化,產品結構高端化。這是我對發展綠色工業的一些見解,謝謝大家!(鼓掌)
主持人:
謝謝謝院長!下面我們有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盧中原主任給我們做演講!
(鼓掌)
盧中原:大家好!今天我從更為綜合性的角度談一談我的看法。產業性結構調整的戰略性抉擇我們要先研究一下中長期我們國家產業調整的戰略目標。根據我們的研究,我們大致是這樣來歸納的。就在“十二五”期間,我們先考慮五年,我們要爭取第三產業和第二產業比重大體持平。因為現在我們無論是從增加值結構、就業結構來看,我們的第二產業占的比重都是比較大的,第三產業比重都很小。如果從就業比重來看我們第一產業占的比重最大,是一、三、二這樣的排序,因此我們要力爭兩者要達到大體持平。能不能持平還要大力努力。
從區域產業布局來說,區域產業應當發生有序重組,像現在這樣比較分散,還應該繼續變化。綜合來看,貢獻要上升。我們為什么不用科技進步貢獻率,這個會造成一個狹義的概念。現在我們講的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是預知估算的。我們到2020年預計三產比重超過二產,這是我們的努力方向,否則形成不了現代產業結構。其中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要占到主導地位。戰略性新興產業競爭力增強由初具規模到競爭力增強。產業布局應當合理化,這要經過15年的奮斗,現在算還有10年。為了配合我們國家在國際上的承諾,我們提出來,到那個時候我們產業結構應當具有這樣一種功效,它使我們的能耗密度、碳排放密度要下降。
國家已經在國際上莊嚴承諾了,不努力這個承諾根本無法兌現。前兩位專家也做了充分論證。我們要有這樣的目標。什么叫做合理的產業結構?我這里提出五個是根據我們研究做的歸納:
第一、它應該符合專業化、市場化的規律。不是以政府的規劃為衡量標準。
第二、充分發揮比較優勢。
第三、順應國家階段發展變化。
第四、具有國際競爭力。
第五、促進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
這個圖是我們三次產業結構的預測,到2015年,兩者大體持平還差兩個百分點。就是說第三產業要大力發展,這個壓力很大。到2020年我們國家是個什么狀態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基本實現工業化。我們的二產比重仍然很高,三產比重沒有達到50%,這跟我以前的預測差不多。
“十二五”期間到2020年,我們預測其中的高技術產業,高技術產品的制造業應該占的比重要比現在有所上升,但是看起來上升的比重仍然不夠大。其中的原材料加工業比重還是在持續上升。這是為什么?就是中國的工業化歷史任務沒有完成,我們的中后期特征就是重原材料加工業的發展快于重制造業。這個階段之后我們的重制造業還要發展,因此我們的機械設備制造業它的比重在上升的。這就是我們國家的工業化的歷史階段。所以我們的產業結構要適應國家的發展階段,這是一個很嚴重的制約,因此它給我們挑戰也是巨大的。在這個轉化當中我們如何節能減排,發展低碳技術等等,這是非常嚴峻的一個挑戰。剛才兩位專家是從我們的技術、我們面臨的挑戰角度來講的,我非常贊同他們的觀點,這是我們國家發展階段帶來的挑戰,這點要有非常堅實的認識,否則我們會認為我們的低碳經濟、綠色經濟是很輕而易舉的,其實是很輕而易舉地接過了這個口號,實際怎么回事兒并不知道。
那么我們的服務業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呢?根據我們測算生產性服務業比重會提高,生活性服務業比重也會逐步提高。這就是第三產業當中,生產性服務業的發展和生活性服務業的發展,大家看,會逐步持平。生產性服務業的速度會加快。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是生產性服務業它的快速發展可能會帶來投資密度提高,而不是相反的。我們以往認為通過發展第三產業,可以擴大投資率、消費率,這種是一廂情愿的,因為根據我們的研究發現,90年代以來中國投資率上升是第三產業拉動的。為什么呢?這也是發展階段決定的。因為在生產性服務業這塊,主要發展的是基礎設施,高速公路、港口,物流產業不要基礎設施建設嘛。這就導致我們投資率在高起,這就帶來大規模重工業發展。我們是這樣的國情。我們再簡單概括一下,“十二五”期間,我們先說五年,我們要著力發展生產性服務業和現代性服務業,同時提升傳統的服務業。現在我們的技術創新它由產業關聯決定,比如說由銷售帶動著上游,這是一種產業關聯,還有由總成推動的技術創新,這是由上游向下游推動的,這是兩個不同的產業關聯,還有技術關聯,組織關聯就是通過創新,過去的競爭對手可以結成戰略聯盟,上下游可以結成戰略聯盟,所以我們中國所講的自主創新,為什么不被國外接受呢?就是說實際上講的是自主知識產權的創新。我開始給外國人翻譯成本土創新,這就翻譯的比較好,以往我們翻譯成獨立創新,所以很難接受。當我們講到這些的時候,其實很多都是開放的。所以我們所講的技術創新和自主創新一定是開放條件下的本土創新。還有一個要以國土規劃、專業化、市場化原則促進產業布局合理重組。未來低碳經濟、循環經濟的發展,合理布局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說我們有禁止開發、重點開發、限制開發等,這有限制了某個區域內的產業布局,那么在這里面就要努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等。過去我們不太注重國土規劃。因此第一位就是專業化、市場化,現在加上國土規劃,打破行政區劃。
其實他們在制定的時候我就建議他們好好研究國家的這個總規劃。否則產業布局不合理導致消耗過高、排放過大,誰都搞高能耗,那么這個不能平衡發展。我這里講的就是產業結構合理調整大家應該關注什么東西。還有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到底是什么標準呢?還要深入研討。我綜合了下現有的,第一技術要有突破性。技術沒有突破性這不叫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要有良好的經濟效益。第二,市場需求比較廣闊。第三,確實能帶動一批產業興起。第四,要有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功效。我們在戰略性新興產業這個領域,一定要注重原始創新,在綠色智能和可持續發展的方面爭取技術突破,掌握國際競爭力的主動權,維護國家經濟安全。我這里就點到為止了,15分鐘馬上就到。
第一,調整產業結構一定堅持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基礎。而不是政府。一定要堅持體制創新和全方位對內、對外開放。也就是說對我們民資要開放,對外資要開放,不要對民資采取歧視政策。我們好多高科技企業是我們中國技術創新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生力軍。
第二,實施勞動合同法,要以這個為契機校正我們的要素價格。要加快改革和校正。否則單靠人民幣匯率沒有太大作用。這點要必須做到。要形成正常的工資增長機制,使勞動力成本、資源環境成本都要合理準確地在企業成本中得到反映。這樣引導了產業結構升級的方向,否則我們制訂多少規劃沒有這些經濟杠桿都一紙空文。
第三,消除不利于現代服務業的發展障礙。現在這些障礙表現在土地成本高、稅費高等等。
第四,要完善技術創新的激勵機制。供給、需求要雙管齊下。現在供給是足夠的,需求鼓勵方面是嚴重不足。所以我們的技術創新往往跟商業化、產業化兩張皮。我還建議要支持大規模的技術改造。
最后還有兩點,我們要強化功能引導性的政策,弱化部門選擇性產業政策,因為部門選擇性產業政策對其他部門就是歧視。世貿組織也是堅決反對的。什么是功能引導性產業政策,就是要突出質量、技術安全等公共性的指標,只要維護公共利益,政府一定要干預。最后正確發揮政府和行業協會的作用。
謝謝大家!
(鼓掌)
主持人:謝謝盧主任,盧主任給我們做了“十二五”指標的一些預測,從什么是合理的產業結構,未來五年優化產業結構調整的主要任務,同時最后也給出了六個方面的建議,讓我們再一次感謝盧主任!
(鼓掌)
下面我們有請全國人大常委、亞洲制造業協會會長陳佳貴先生演講!
陳佳貴:各位來賓大家上午好!我們這次的論壇題目是綠色工業論壇,現在提這個的很多,比如說循環經濟、低碳經濟等等,在我看來這些說法都是大同小異。無非是要求要節約能源、節約資源、保護生態環境。因此在這個問題上,現在引起了我們大家的注意,也引起了全世界的注意。剛才盧中原同志從產業結構調整方面談了他的看法,那么我剛好對他的發言做一個響應,也來談一談產業結構對節能減排、綠色經濟的關系和影響。由于時間關系,我只想著重談一個問題,就是談一下產業結構調整要考慮的一些主要因素。
我認為產業結構調整既是一個很緊迫的任務但是又是一個很長期的任務。包括我們講的綠色經濟,包括我們講的循環經濟等等,我看也是一樣,既緊迫又是長期的,不可能一兩年、三五年就完全實現的。產業結構調整也一樣,我們的產業結構調整重點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
第一、要正確分析我國經濟產業發展階段。比如一、二、三產業的協調發展問題,根據工業化的規律和歷史的經驗在不同的工業化階段一、二、三產業的比重是在不斷變化的。毫無疑問在農業經濟時代,在國民生產總值中農業所占的比重是較大的,所以在這個階段無論是生產和生活消費的資源都是比較少的。那么隨著工業化的進展,資金、勞動力等生產要素向工業部門流動,一產在國民生產總值比重中逐步降低,以工業為主的二產比重逐步增加,一直占主體地位。那么在這個階段無論是生產和生活對資源、對人員的消耗都是增加的,也是很大的。實現工業化以后,生產要素加速向三產流動,三產在國民生產總值中的比重增加并取代二產的主體地位。在這個階段它的特點生產消耗的資源下降,但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生活消耗的資源也增加了,現在發達國家就是這樣的。那么我們國家處在一個什么階段呢?前兩年我組織中國社會科學院的一些研究人員對我國的工業化進程和各個省的工業化進程做了一個研究,我們得出的結論是我國正處在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比如說一產,現在它按產值計算,我們不說就業人口,它比重下降了十幾。二產48%左右,三產41%左右。根據我們的測算,我們國家大概要到2020年左右才基本實現工業化,按照一些發達國家工業化走過的道路來進行分析研究,只有到了實現工業化以后二產和三產的曲線就發生變化,第三產業繼續增加,第二產業就出現拐點。怎么拐呢?下降了。所以前些年包括現在很多人都說我們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二產太高了,怎么怎么樣,實際上這也是對的。但是二產、三產發展,很大一部分是生產性的服務業,這是同二產當中分裂出來的,它把它分到第三產業里,形成新的第三產業。
這次會議上發了一個材料,大家一看這個名字,大家認為這是一個鋼鐵生產的公司,你再看看材料,這個企業一噸鋼不生產。他就是生產性服務業,而且做的規模挺大,短短時間內做得挺大。什么原因?它就是適應了這個變化規律,所以就發展起來了。所以只有我們了解了發展規律正確認識我國的發展階段,才能提出切合實際的具體目標。又比如,工業的內部結構問題,改革開放初期我國的工業化程度低,當時80年代初期國務院組織了大量的調查,我也參與了調查,調查以后大家認為長期以來,天天強調發展重工業,造成輕重工業比例失調,這在當時調整產業結構最重要的任務就是調整輕重工業的比重。那么經過幾年的努力,輕工業在工業中的比重從1978年的43%上升到了1985年的47.4%,在之后的十多年中,輕工業的比重分別都是在50%的比例浮動,一半對一半。應該說那個時候它應該是適應發展。在2000年,我們能源消耗系數和人員比是1比0.5,也就是說國民生產總值增加一個百分點,人員增加0.5個百分點。由于消費升級,2008年,輕工業產值比重從41.9%下降到了28.9%。重工業的比重已經上升到71%。大體上就是三七開。這個比重比改革開放前和改革開放初期還要高得多,但是我們能不能由此就得出結論,就是輕重工業比重失調了?我看還不能完全這樣說。因為工業化的規律會告訴我們,必然有一個重化工業的階段,這個階段是跨不過去的,但是我們可以控制這個比例,不要搞得這么大。比如說我們進口很多,我們加工以后又大量出口,那么出口人家還要反傾銷,環境也污染,那么像這樣的情況我們還是要避免的。這是我講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要充分考慮區域發展的平衡問題。當前來看我國進入工業化的中后期階段。但是區域經濟發展不平衡。根據我們的研究,比如上海、北京、天津、上海、廣東這樣一些地方已經實現了工業化和工業化后期階段。那么遼寧、福建等地區還處于工業化的中期階段。還有一部分十幾個省處在工業化的初期階段。那么由于各個地區的發展不同對產業要求也是不同的,所以它們面臨的任務也有所區別,不能一刀切,對于實現工業化和處在工業化中后期階段的地區他們的任務是非常緊迫的,但是對于工業化處在初期階段的省來講,讓他結構升級那也是違背規律的,不可能,因為它主要任務還是工業化。所以要有所區別。
第三、要考慮世界經濟發展的大趨勢。這次國際金融危急以后,各個國家都在考慮本國的發展模式。不是說國際經濟失衡嘛,對于美國這樣一些發達國家形成了貿易順差,還有一些國家像阿拉伯國家也通過資源高價格獲得了大量的外匯,維持了經濟的繁榮,這次經濟危機發生以后,特別是對于發達國家,他們也要壓縮政府的開支,有的國家提出再工業化。前幾天我參加了一個會議,歐盟他們也講他們也在調整。他們的調整對我們的出口就會帶來很大影響,那我們的產業肯定要受影響。
第四、我們要關注世界技術發展的新動向。特別要關注新技術革命的進展和戰略性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這個我就不多講了。
現在之所以出先金融危急從深層次上講,從產業上講,這些年沒有技術突破,沒有形成一個帶動經濟發展的產業,慢慢引起了這些發達國家就失去了發展的空間,但是他們現在意識到這個問題了,他們也在調整,也在重視新興的高新戰略性的產業發展,因此我們也必須要考慮這些問題。那么由于時間關系,我就不進一步展開了。就談這些!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陳會長,圍繞產業結構調整,要考慮四個方面的要素做了精采的演講,再一次感謝陳會長。由于時間進程有點往后拖,我建議后面兩位嘉賓每位縮短5分鐘啊。下面我們有請中國電力投資集團總經理陸啟洲給我們做演講!大家歡迎!
(鼓掌)
陸啟洲: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我們知道在一次能源中,非化石能源包括水能、核能等,這些能言大多只有通過轉化為電能才能有有效使用。我國已經明確提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內緣消費的比重達到15%,完成這個目標,主要看發電行業能不能加快發展方式轉變。因此對于發電企業來說,肩負的責任重大,使命光榮。
中國電力投資一團公司是國有五大發電集團之一。近年來,中電投集團加快發展方式轉變,著力推進兩個調整:一是電源結構調整,重點加快水電、核電、風電等低碳清潔能源發展。目前中電投集團總裝機容量6400萬千瓦,在五大發電集團中裝機容量不是最大,但清潔能源的比例最高,達到了30%,其中,水電裝機容量達1480萬千瓦,居五大發電集團第一位,在建水電裝機容量419萬千瓦。按照中電投集團“三步走”發展規劃,到2020年,水電裝機容量將達到4000萬千瓦。中電投集團是國內三大核電控股運營商之一,目前擁有在運核電權益容量135萬千瓦,正在控股和等比例控股建設的裝機容量650萬千瓦,參股建設容量187萬千瓦。二是產業結構調整,堅持“背靠資源,面向市場”原則,積極推進“電為核心,煤為基礎,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打造煤電鋁、水電鋁產業鏈,促進資源集約利用。到去年底,中電投集團煤炭產能將達到5500萬噸,電解鋁產能達175.5萬噸,中電投集團是央企第三大煤炭企業和國內第二大電解鋁生產企業。下面我結合中電投集團的實踐,就發電企業轉變發展方式談一談自己的看法。
一、統一思想、形成共識,加快水電開發建設。
水電是最清潔、技術最成熟,并且能夠大規模利用的可再生資源。很長時間以來,國際國內對水電發展的爭論一直沒有停止過。近年來,由于環境和移民問題制約,我國水電發展速度明顯放慢,大型新建水電項目核準處于停滯狀態。那么要不要發展水電?發達國家的實踐和我國的資源稟賦都已經表明,發展水電能夠大量減少煤炭資源過快消耗和二氧化碳等過量排放,是解決資源和環境約束的有效途徑。事實上,只要我們認真做好環境保護工作,水電對環境的影響不僅可以降到最低,還會產生良好的環保效益。
以中電投集團黃河上游流域為例,目前,黃河上游流域水電裝機容量即將突破1000萬千瓦。我們在黃河上游水電開發中,十分注重環境保護劑產生了良好的環保效益。黃河上游陸續建成的大壩形成了較大的人工湖泊,增加了濕地面積,改善了水庫周邊地區的生態氣侯,更重要的是,上游建設大壩有效地調節和統配整個黃河流域的水資源,近10年來,黃河流域沒有發生過斷流現象,為促進沿黃省區的生態改善和經濟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按照有關測算,實現我國提出的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的目標,需要水電裝機容量至少應達到3.2億千瓦,比現在增加1.23億千瓦,由于大型電站從開工建設到投產至少需要5至8年的時間,那么,自從2010年到2015年,大約需要開工1.2億千瓦。發展的任務很重,當前,必須在妥善解決環境和移民問題的基礎上,加快規劃和核準新的水電項目,否則15%的目標不可能實現。
二、堅持專業化和市場化結合,加快推進核電發展
核電不產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煙塵等污染物,也不存在大運量、長距離的燃料運輸問題,是安全、可靠、高效的低碳清潔能源。目前,我國核電裝機容量為908萬千瓦,核電裝機容量占總裝機容量的比重為1%,而全球有核電國家平均水平為17%左右。我國核電與韓國幾乎同時起步,目前韓國核電裝機容量已達1800萬千瓦。
近年來,我國電力需求增長很快,但核電發展速度卻比較慢,主要原因是核電“姓核”還是“姓電”的問題沒有搞清楚。在國際上,核電是姓電的,在醫學界,核醫學是姓醫的,核電燃料雖然具有特殊性,核電安全更是特別重要,但核電仍然應該是姓電的,否則,核電不可能規模化、商業化運營。當然,核電發展和運營必須接受核安全部門、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
核電發展必須堅持專業化和市場化的原則,核電安全事關重大,專業化是保證核電建設運營安全的基礎。核電發展還必須堅持市場化原則,因為沒有市場化就不可能打破壟斷,引入競爭,降低成本,核電也就不可能規模化發展。這幾年,在鋼鐵、銅、鋁等主要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大幅度上漲的情況下,火電機組每千瓦平均造價由2002年的5000元左右降到目前的4000元左右,設計費用也大幅度下降,主要原因就是引入了競爭,是電力體制改革發電企業市場化的結果。核電的工程建設、設計也應市場化原則,促進核電的長遠發展。
按照有關測算,實現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費的比重達到15%的目標,要求我國核電裝機容量達到8000萬千瓦左右。由于核電的建設周期比較長,從2010年到2016年,在建和需要核準開工核電項目7000萬千瓦左右,發展任務十分繁重。
核電發展當前迫切應解決好以下兩個的問題:一是應加緊出臺調整后的國家核電中長期規劃。目前出臺核電中長期規劃的條件已經成熟,應盡快明確2020年前開工的各核電項目布局、技術路線和投資主體,確保核電發展目標實現。二是堅定不移地推行AP1000技術路線。AP1000是目前世界上最先進、最安全的商業化核電技術。采用AP1000技術路線,是我國經過近三年的國際招標,充分研究和論證后做出的重大決策。我們應當堅持AP1000技術路線不動搖,堅持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方針,推進核電發展。從國際上核電發展的情況看,這幾年很多國家正在掀起新一輪的核電建設熱潮,除延續項目,基本上使用的也都是第三代核電技術路線。
三、加快火電技術創新,實現火電低碳清潔發展。
近年來,我國火電發展受到兩大因素制約:一是煤電價格嚴重倒掛,火電企業虧損嚴重;二是二氧化碳減排壓力越來越大,環境瓶頸越來越突出。
從我國資源稟賦看,我國是一個一次能源以煤為主的國家,目前我國80%的發電量來自火電,不發展火電是不可想象的。火電發展的關鍵是如何實現低碳清潔發展。當前應重點開展火電技術創新,特別是加快推進高參數超超臨界火電技術和潔凈煤發電的研究、示范和推廣。
對于存量機組的節能減排,重點應推進兩項工作:一要繼續關停小火電機組。近年來,中電投集團加大小火電關停步伐,截至2009年底,累計關停小火電機組113臺,容量699萬千瓦,約占中電投集團組建時裝機容量的35%。
今年,我們還將關停小火電機組198萬千瓦,相當于全國今年關停小火電機組計劃的五分之一,關停的力度非常大。二要繼續推進節能減排改造。“十一五”以來,中電投集團在電煤價格大幅度上漲企業生產經營困難的情況下,并沒有降低節能改造和環境保護的投入,截至去年底,我們提前完成了二氧化硫排放總量減排35%的目標,比向國家承諾的目標多減排5.2萬噸。截至目前,中電投集團的供電煤耗為332克/千瓦時,比集團組建之初降低了34克,隨著機組關停和節能改造工作的推進,中電投集團供電煤耗還將有較大幅度的下降。
對存量火電機組進行二氧化碳捕集也是未來二氧化碳減排的重要途徑,近年來,中電投集團積極此方面的研究和應用并取得重大進展,去年,重慶合川電廠建成年收集10000噸二氧化碳的脫碳技術中試裝置,可進行二氧化碳捕集及資源化利用等工藝、技術、產品的研究和開發,對于我國火電廠下一步二氧化碳捕集技術大型化、工程化應用具有重要意義。
四、堅持產業一體化發展,推進資源集約利用和循環發展
發電企業作為能源轉換行業,與上下游產業關聯度大,應結合企業實際情況和區域資源環境狀況,推進產業結構調整,不僅能夠實現資源集約利用,也能夠提高企業的贏利能力和價值增值能力。近年來,中電投集團積極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堅持“電為核心,煤為基礎,產業一體化協同發展”,促進了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
中電投集團產業一體化發展主要推行水電鋁和煤電鋁發展模式。電解鋁是高能耗產業,但同時也是重要的生產資料,航空、汽車、電力等各個工業部門都離不開鋁,特別在我國加快推進工業化、城鎮化的背景下,不發展電解鋁產業是不現實的。但電解鋁產業的發展模式上,應根據企業與區域資源的實際情況,積極推進產業一體化的發展。
水電鋁是電解鋁產業發展的最佳模式,也是世界通行的發展模式。中電投集團積極打造水電鋁產業鏈,黃河上游水電資源豐富但送出困難,平均上網電價每千瓦時僅0.20元。發展電解鋁產業,不僅能夠消納黃河上游的富余電量、增加水電企業的收益,更重要的是,利用水電這種可再生能源發展高能耗產業,有利于資源節約和環境保護,完全符合國家有色金屬產業振興規劃的要求。同時,通過打造水電鋁產業鏈,還能夠規避企業的經營風險,形成了水電和電解鋁相互支撐、相互促進的產業格局。
中電投集團還有一條產業鏈是煤電鋁。內蒙古東部有豐富的煤炭資源,但以褐煤為主,且有一部分是劣質煤,這部分煤發熱量較低,不適合外運,堆積又容易發生自燃,浪費資源,污染環境。我們通過建設坑口電廠,實現了這部分劣質煤的合理利用和就地轉化,使得中電投蒙東能源煤炭企業的回采率接近100%,遠高于全國平均水平和世界先進水平。電力如何利用?我們打造“煤電鋁”產業鏈,不僅使劣質煤得到充分利用,還使電解鋁具有明顯的成本優勢,蒙東能源煤電鋁產業鏈被業界稱為是循環經濟的典范。
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
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是我國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舉措,中電投集團通過推進兩個調整,有力地促進了資源節約和節能減排。作為中央企業,中電投集團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快推進發展方式轉變,努力實現低碳發展、清潔發展,切實保障國家能源和經濟安全,促進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謝謝大家!
主持人:謝謝陸總,把握的時間非常好!謝謝陸總精彩的演講!今天我們最后一個演講嘉賓是中國國際工程咨詢公司副總經理茍護生先生。歡迎!
茍護生: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朋友大家好!非常高興參加2010中國綠色工業論壇!下面我談三點體會和認識。
一、中國工業處于轉型十子路口。中國作為全球工業大國為世界經濟和工業發展做出了貢獻,過去30多年的成就,來自我們充分發揮比較優勢,特別是勞動力優勢,來自于體制改革的激發釋放的動力和活力,而這些也與我們選擇發展方向戰略有關。比如說80年代,選擇輕工業,以及90年代做出的調整。現在我們處在新的發展點上,傳統的優勢正在消失,而新的發展模式仍在形成過程中,超低成本勞動力的時代基本結束。大量工業品處于全球產業鏈的低端,所有這些構成了工業轉型期的特點和約束條件,突破這些約束就要對工業戰略發展進行再選擇。
二、十字轉型升級戰略,再造中國工業的新輝煌。一次要素投入和產出由過去向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轉變,二次發展的動力由傳統要素推動,技術依賴體制改革效應向技術創新為主導的創新驅動轉變。組織產業模式大中小企業發展集群化轉變。工業生態向綠色化升級,產業結構向高級化升級,技術和產品結構向自主化、高端化升級。如果說新中國建立到改革開放前我們建立了比較獨立、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是第一次輝煌,改革開放以來的30年我們成為世界工業大國是第二次輝煌的話,那么通過轉型戰略升級,我們將用若干年時間,再造中國工業第三次輝煌,創造一個世界工業強國。要實現這個目標,工業綠色發展是必然的選擇。
三、努力成為國家經濟建設的領先者,服務綠色發展。中咨公司是一家綜合性咨詢機構,自1982年成立以來,為國家企業社會提供了大量優質高效的咨詢服務成果。涵蓋了社會的各個領域,涉及投資近20萬億元,在完成大量咨詢評估業務的同時我們還不斷致力于工程咨詢領域方法的創新,2007年我們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提出了新的咨詢領域和方法,得到了胡錦濤總書記等中央領導的批示和高度肯定,并成功地運用于咨詢實踐當中,效果顯著。綠色工業為工程咨詢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綠色工業的本質是低服務高產出,以最小的代價制造出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的產品,推動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為此我們將更加注重項目的影響評價、社會評價、國民經濟影響評價,更加注重項目建設方案和安全生產評價等,更加注重深入分析項目運行管理期間可能對環境和社會產生的影響,用全面、協調、可持續的思維,以系統性、前瞻性的視角優化方案。在提高投資效益的同時做到資源節約和環境友好,以切實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和諧發展,實現綠色咨詢。在新的歷史時期,我們根據我國經濟發展的新形勢、新要求,結合咨詢業實際情況進一步提出成為國家經濟建設思想庫和行業領先者的要求,我們將進一步豐富國家經濟建設思想庫,在更高層次、更寬領域上為工業綠色發展服務。工作的重點或者說主要的環節是,貫徹科學咨詢,綠色咨詢的理念,加強產業規劃政策,為國家和地方政府獻計獻策,積極開展企業規劃、項目評估咨詢、企業管理咨詢、工程建設監理等為企業創造價值。加強區域工業發展研究和為地方政府決策服務的咨詢,促進區域經濟的協調健康發展,加強產業的全球化布局和企業走出去的服務,努力提高企業的國際競爭力,加強節能減排資源綜合利用、循環經濟等咨詢,以此努力促進發展。
相信在工業和信息化部等有關部門的領導下,經過各界努力,中國工業的綠色發展必將取得新突破,我們愿與各位同仁合作供應、綠色咨詢,攜手努力共創美好未來!謝謝大家!
(鼓掌)
主持人:謝謝茍副總經理的精采演講!各位領導、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我們今天上午第二節演講就結束了,非常感謝六位嘉賓的精采演講!也非常感謝在座的各位來賓積極配合,今天上午的會議到此結束,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