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G20財長及央行行長會議 > 正文
新浪財經訊 由復旦大學主辦、韓國高等教育財團資助的“上海論壇2010”于2010年5月29日-30日舉行。新浪財經全程直播本次活動。圖為韓國延世大學國際學院院長Jongryn Mo。
Jongryn Mo:我先簡單地介紹一下我自己,我是Jongryn Mo,來自于韓國大學,我的論文可能跟組里其他人的論文有一點不同,我們更多的是從政府的角度來看問題,尤其是在危機后的年代,怎么樣去解決問題。
我們首先應該把經濟作為一個需要去管理的東西,要去管理它,我們需要有相應的機構。實際上很多人包括我的一些好朋友都說到,我們需要三類機構:一是所有的人都要去參加,并且去發表他們的聲音和意見;二是來做決策的機構,可能只是一部分的人可以參與;三是應該是來執行這些決策的機構。如果來看一下當前的世界的話,現在似乎每一個機構都涉及到了以上的這三個領域。比如說我們來看一下這種民族性的組合體,在這類機構當中,基本上所有的國家都有參與,而且都是平等的參與的。我把這一類機構稱為是民主性的組合機構,比如說世界國際貨幣組織;第二類G7、G20這樣的機構,那么像這樣一些組織是比較重量級的國家參與其中,在這個機構當中一起來為全球共同面臨的問題作出決策。但是這樣一個機構還不算是一個非常嚴謹的法律意義上的機構;第三類是像世界銀行或者說金融穩定論壇這樣一些機構,實際上在全球經濟當中,這些機構都存在。它們應該怎么樣來相互組合,從而解決全球經濟治理這樣一個系統問題呢?
我們可以看一下在2008年前后,實際上有這樣一些全球性的治理機構,包括全球管理機構,比如說G20,G7、G8,當然還有很多其他的組織。在這其中,最具影響力的可能就是G7和G8,另外一類就是國際性的組織,參與的只是一部分的國家,比如說美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都參與的機構。像這種機構是屬于一種俱樂部形式的機構,而且是多邊形合作的,比如說世貿組織。在這個機構當中,它們做決策的方式是采用了俱樂部的模型。也就是說一部分的人做決策,其他人基本上是聽從這個決策。這是在2008年之前的情況。
我們應該注意一下其中G7、G8是一直存在著,會邀請不同的成員來討論這樣一個金融的問題,這樣就會有了后來我們形成的這種高層的經濟論壇,稱之為匹茲堡峰會。G20現在是比較重要的管理世界經濟的團隊,它會由原來這樣的G7、G8來,現在又加入了其他的一些國家。有些人說G7、G8現在和G20這樣的峰會進行較量,但是我認為G20現在在國際金融領域以及機構之間做了一個領導團體的工作,比如說它會有新意地對IMF提出要求改變它的管理方式以及資源配置的方式,所以我們把G20就稱為是更高一級管理的俱樂部。G20會給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提供一些信息管理的要求和管理資源,然后會舉辦金融穩定的論壇。我們要考慮一下未來全球經濟管理的組織形式應該是什么樣子的。在2008年之后,我們會有這樣的系統,但是不是太完善,所以有很多的可能性。最終還沒有看到一個完整的系統出現,我們現在看有三種可能性:
第一是集中化的多邊主義,這種集中的多邊主義,比如說像G20這樣的已經處在這個系統的集成可能性的最頂端了,會給各個國家提供戰略的指導以及實施的方向上的幫助;還有就是更為復雜以及混亂一點的多邊主義,它是由很多的國家級別管理的協議以及安排進行不同的競爭和混雜,會在這樣一個管理方法之間進行相互甄選的工作,最后得到很好的結果。然后我們就會看到最后的一種就是自助式的體系,這樣的話就很少會有比較集中的國際合作,各個國家以各自為主,自負盈虧。大部分的人都希望第一種系統或者第一種可能性會繼續存在,并且希望能夠在發展過程當中不斷強化和發展,但是我們也要知道,第一種可能性會有這樣一個力量的來源。
首先要有一個清楚的訴求,主要有下面的原因:很多的議題都是相互穿透和穿插的,僅僅憑一個國際機構組織是不可能解決好所有的復雜性的問題。這些問題都會涉及到各個不同的領域,相互交錯,所以我們必須要有一個相應的團隊或者小組在這樣復雜問題面前找到解決辦法。還需要有一個政治上的領導人物,比方說在一些重要國家的政治領袖,要牽一個頭,而不要只靠IMF,還需要由各個國家中央政府央行的行長等經濟、政治方面的利益關系在當中,所以必須要有政治領導人物參與其中,比如說像外長、秘書長、首相等這樣的人物,所以我們就需要有這樣管理者來領導國際基金組織,而不是一味地把批評和評價集中到這么幾個有限的IMF之上,更多要平攤和均分這個作用。所以有點像G20,我們是不是把G20看作一個小組,現在還有爭議,為什么不是所有人都滿意G20這樣一種工作方式呢?就是因為人們在各種各樣的選擇下有時很難達成一致。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G20工作的方式有好有壞,當然在G20的周圍,人們會反對這樣集中的多邊主義。
在G20之外有170國家之多,它們都會對G20心存芥蒂,因為沒有把它們包含在當中,所以對G20由少數人代表多數人行使決議來講,確實是一個很難的事情。G20剛開始成立的時候,就是在一些主要的經濟體能夠自發地連接起來解決經濟上的問題。最終我擔心的是它們內部沒有一定的連接和團結,以及各自遵守承諾,比方說G7、G8當中還包含日本、加拿大的國家,對G7、G8的關注程度比對G20更高,而其他一些國家對G20的活動也不是活躍,還有一些國家(像中國)對G20是非常支持,非常關注。但是韓國、澳大利亞、英國對G20的支持也沒有那么強烈。
放眼未來,G20應該如何改善呢?首先要優先考慮它工作的效能和有效性,要把它的代表性能夠更好地擴展起來。首先要選擇一種良好的宏觀經濟的體系來支持強有力的可持續的,以及平等的各國之間的發展。然后需要改善它的機構組織和改革機構組織的結構,我們知道G20跟發展中國家有5%的談判正在過程當中,現在也不知道他們到底談出結果來了沒有,如果在這個問題不能夠成功的話,G20將會有一個很大的問號。
第二,G20必須要將自己的決策進行清楚的定位,到底是做一個立法的機構,還是一個論壇,有人說是一個委員會的形式,當然有人也說是一個咨詢會顧問的形式,但是我認為G20最終來講會成為一個立法機構,尤其對于世界經濟的發展來講,我們在很多國際的經濟當中,已經有了這樣一個類似的機構。所以我們需要有這樣立法執行機構,能夠有前瞻性,不光是為世界經濟制定規則,同時也會有一個監管的功能。
不管是以什么樣的形式把G20穩定下來,它的最終目的就是為了G20有更好的發展和發揮更大的作用。所以我看真的是沒有太多的選擇,而只是把G20以機構化的形式固定下來,大家可以去看我的論文。我在來這里之前,已經把論文發到組委會,謝謝大家,我的發言就到這里。